平安神宫是位于
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神社,明治28年(1895年)为纪念桓武天皇平安迁都1100周年而创建,主祭神是第50代
桓武天皇和第121代
孝明天皇。
发展历史
古代
天应元年(781年),桓武天皇即位,成为第50代天皇。
延历13年(794年),桓武天皇迁都
平安京(
京都)。此后1000多年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
延历25年(806年),桓武天皇去世。
中世
弘化4年(1847年),孝明天皇即位,成为第121代天皇。
庆应2年(1866年),孝明天皇死于倒幕期间,其子
睦仁继位,成为第122代
明治天皇。
庆应4年(1868年),
大政奉还,
江户幕府第15代将军
德川庆喜将政权交给明治天皇。
近代
明治28年(1895年)3月15日,为纪念桓武天皇平安迁都1100周年,平安神宫创建。
昭和15年(1940年),为纪念日本建国2600周年,平安京末代天皇:孝明天皇合祀。
现代
昭和51年(1976年),平安神宫放火事件。日本新左翼分子加藤三郎因“反感神武天皇侵略
虾夷”而在平安神宫内
拜殿纵火,最终烧及境内建筑9栋。由于神宫当时尚未被指定为
文化遗产,而无法从国家获得补助金。之后,在民众的捐赠下,烧失建筑在3年后得以重建。
建筑布局
平安神宫正面的参拜时用的通道是“神宫道”。从三条大街北上一直走,跨过架设在琵琶湖水道上的“庆流桥”,走过“大
鸟居”(神社入口的碑坊),步入平安神宫。站在“庆流桥”上,隔着日本最大级的“大鸟居”(高24,4米,宽33米)能看到平安神宫的“
应天门”。具有双层构造的楼门称为应天门,该名称取自洛阳
紫微城应天门。位于中央正面的盖有“入母屋式”屋顶的拜殿为大极殿。
神门“应天门”被涂上了大红色。在“手水所”(为净
手心洗手的地方)“净手后,走过神门进入院内,在眼前就展现出“大极殿”的走廊,在位于拜殿左右的楼阁中,东面的称为苍龙楼,西面的称为白虎楼,都是经过对
平安京当时的建筑进行严密考证后复原建成的,被指定为京都重点文物。
院内面积大约七万平方米。大门、主殿、配殿为对称式
木结构建筑,红柱碧瓦,而这里的红色没有采用通常日本神社所采用的沉重色调,而是鲜艳的
朱红色,配以
碧绿的瓦和局部白色的墙,非常夺目。在日本“
枯山水”园林中,以砂代水,“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
“社殿”是以八分之五的规模重新布置的
平安京“朝堂院”。其中,大极殿是日本最大的拜殿,神宫
内祭奉的是
桓武天皇和
孝明天皇。因为“平安神宫”是1200年前
桓武天皇采用唐朝的建筑样式兴建平安京的再现,所以有明显的唐代
中国建筑的风格。
神苑包括南神苑、
西神苑、中神苑、东神苑和白虎池、苍龙池、栖凤池,是一座“池泉环游式的庭园”,面积大约三万平方米,是以四个池塘为中正将各个时代的庭院样式溶于一体的
明治时代建筑风格,把琵琶湖
水引到池里。所谓环游式就是环绕池子转欣赏花园的造型和四季应时的花朵。“神苑”有优雅的宫殿式建筑,也有樱花、
花菖蒲、水莲、
胡枝子等一年四季的景致,被指定为日本国家名胜地。
平安神宫既是再现古代
京都的隆盛,又是纪念近代的复兴事业,也是从琵琶湖水道引水,可以说它是京都发展的象征。
内部景色
朝堂院内的大殿、配殿前樱花盛开,花瓣被雨水打落,樱花树下的小牌坊上,是来到这里祈福的日本人悬挂的祈福牌,和中国的寺庙相仿,他们将心愿和家人朋友的名字写在牌子上,还可以将自己不吉之事挂在树上,请神灵保佑消灾。神殿里还可以花100日元抽神签,如果抽到“大吉”,第二年是一定要回寺庙里还愿。
主殿的后面是平安神宫的神苑,神苑的参拜费600日元,从院门外可以看到里面盛开的垂樱,神苑是一个约三万平方米的池泉回游式庭园,园内有三个池塘和四座庭园。庭园内溪水环绕,绿树成荫,
樱花已经全部盛开,眼前樱花垂如流苏,十分美艳。
一进到苑中,青翠欲滴的绿色衬托着风中摇曳的、雨中湿漉漉的粉红色,水墨画中写意的一片片绿色、一片片粉红映入眼帘。绯红的垂樱,开满花朵的
枝杈深深的低垂下来,雨珠顺着枝杈、
花蕾滴落...眼前的一切让我心醉,一片片绿色象是在宣纸上阴湿的颜料,被打落的花瓣,飘落在地上、池水中,点点粉白色又象无意间被摔溅在宣纸上的墨滴。自然、没有复杂修饰的园林景致,伴着淡淡的花香、湿润的空气、泥土的芬芳。
广阔庭院分别以池塘为中心,将各个时代的庭院风格融于一体,石桥溪水、碎石小路、浪漫的樱花、古朴的亭台楼阁……无不流淌着自然和谐的美。
主要祭事
京都三大祭祀之一的“
时代祭”每年10月22日在此举行。届时,市民身穿日本
平安时代至
明治维新时期的
特色服饰,从平安神宫出发步行至
京都御所,演绎了日本古都的繁华历史。而身穿和服的
京都府警察本部平安
骑警队则作为先导引领着整个古装游行队伍,沿途共吸引了十余万国内外游客驻足观赏,成为京都观光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