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俊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常俊标,男,汉族,1963年10月生,河南滑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州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人物经历
1963年10月,常俊标出生。
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6年7月—1989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学习,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6月—1996年1月,任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3年9月—1996年1月,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学习,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96年1月—1999年1月,任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
1997年5月—1999年1月,在美国佐治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99年1月—2002年9月,历任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化学研究所所长兼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2003年10月—2006年6月,任新乡医学院副院长。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创新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年6月—2015年5月,任郑州大学副校长。
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同年8月,入选2009年度河南省“中原学者”名单。
2015年5月—2022年3月,任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6年,获批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2022年3月—2024年4月,任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正校级)。
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4年1月,当选为中国化学会会士;9月,任郑州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常俊标围绕药物创新中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提出了抗病毒药物设计新理念,利用病毒复制过程中微环境RNA聚合酶特性,使药物在靶细胞内特异性“就地”活化并原位发挥作用,发展了核苷类药物设计新策略;解决了核苷3′-位脱氧可以阻断病毒复制,但很快容易被病毒识别,从而产生耐药性的问题;通过结构设计提高了核苷分子稳定性、增加半衰期。
据2023年1月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常俊标研发的抗艾滋病1.1类新药阿兹夫定(FNC)完成了I期和Ⅱ期临床试验;研发的1.1类新药阿兹夫定能够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Ⅲ期临床批件;研发的治疗脑梗死1.1类新药BZP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研发的抗肺癌1.1类新药“哆系替尼”进入了I-Ⅱ期临床试验。
据2023年1月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常俊标主持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7项。
据2023年1月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常俊标出版《艾滋病的分子生物学及治疗》等学术著作9部;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化学评论(Chem. Rev.)》《药物化学杂志(J. Med. Chem.)》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引6000余次。
据2023年1月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常俊标获中国发明专利33件,美国发明专利5件,欧洲专利2件。
据2023年1月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常俊标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10月,常俊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常俊标在药物化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宣传文化部、人才中心评)
常俊标为中国有机合成化学与药物化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日报评)
常俊标同志管理经验丰富,工作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处事稳妥,组织协调能力强,勤奋务实,坚持原则,大局意识强,作风民主,为人谦和,处事低调,团结同志,要求自己严格,群众威信高。(时任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刁玉华评)
参考资料
常俊标.河南师范大学.
常俊标.郑州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4 17:5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