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帕尔米拉,领土主要位于当代的叙利亚。公元前64年,Seleucid帝国崩溃,一个新的邦国出现于罗马帝国和帕提亚帝国之间,这就是帕尔米拉。由于帕尔米拉特殊的地理位置(一部分领土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他们很快建立起 了自己的地方军事力量(相当于沙漠军事部队,保护商旅),并且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获得丰厚的利润。早些时间,帕尔米拉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一分子,但在公元267年,巴尔米拉正式宣布独立为帝国,罗马人在公元273年灭亡了这个国家。
都城
“
帕尔米拉”,又名塔德莫尔,取自希腊语“椰枣”,曾是古丝绸之路上最繁荣、最有文化底蕴的一座绿洲城市。两千年前,作为
中国长安和罗马之间的贸易中转站,它居于东西商路通道上,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帕尔米拉持续了400年之久的繁华。
帕尔米拉是公元前1世纪建立于
叙利亚沙漠中部绿洲的古城,曾有过较高的文明,以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独霸西亚。公元1世纪末,这里就已成为连接波斯王朝与
罗马的交通发达的贸易中心,并一直维持着地中海东岸重要商业城市的地位。这里曾有一位著名的女王齐诺比亚,勇敢地摆脱罗马的控制自立为王,终于导致罗马帝国的愤怒而大举东征,彻底地毁灭了这个曾经的富庶之地。
帕尔米拉地处几种文化的交汇处,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艺术和建筑既有古希腊、古罗马恢宏大气的风格,又有本地传统和波斯文化的神秘与华丽。如今荒凉的沙漠中,四散着美丽的文明残骸,帕尔米拉以它伟大的废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挺拔的
神庙、气派的凯旋门、两侧高耸的石柱、精工细作的雕刻、美轮美奂的壁画,加上金色阳光的渲染,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它昔日的辉煌。
在离古城不远的塔德莫尔博物馆里,陈列着帕尔米拉文物:有古罗马和希腊神像、凿花拱门顶石和历代碑碣;有木乃伊棺柩和金银首饰等。这里还有古帕尔米拉人生活复原模型,其中有游牧民和帐篷,有土著人纺织驼毛的情景和茅屋用具等。
在
希伯来圣经中(历代记8:4第二卷)对泰德穆尔有所提及,这里说它是由大卫之子,朱迪亚的所罗门王筑起的沙漠城市。在台比留(
提比略,14-37)统治期间,帕尔米拉成为了叙利亚罗马省份的一部分。帕尔米拉作为贸易要道,连接波斯、印度、中国和罗马帝国的地位日趋重要。三世纪危机中,巴尔米拉城由于反叛罗马建立巴尔米拉帝国被
奥勒良皇帝攻陷遭到重创。在634年,第一批穆斯林来到帕尔米拉。在636年,在哈利德·伊本·瓦立德(Khalid ibn Walid)征讨叙利亚时期,该城被穆斯林阿拉伯人占领。在6世纪,法克雷丁·玛尼(Fakhreddine al Maany)城堡建诸于山上,城堡被护城河环绕,只有通过吊桥才能进入。公元800年之后,人们才渐渐遗弃这个古城。
在此处众多的古迹中,
贝尔神庙是最为雄伟的罗马式建筑,仅西廊两侧原先就建有390根巨大的米黄色石柱,如今只剩下7根。从远古时代的自然神崇拜,到古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教堂……贝尔神庙因不同时期的文明而发生着变化,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遗迹都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了。
现今这座屹立在一片荒漠中的帕尔米拉古城,早以只剩下与残骸断壁与黄沙一起在时间的长沙中慢慢流逝。只到1957年,在叙利亚沙漠地带的石油管道工程中,施工人员偶然地发现了一处地下墓穴,历史便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敞开了它深邃的大门。这座宏伟的遗迹讲述着女王宰努比亚(Zenobia)统治时期的光辉历史,女王宰努比亚被认为是最高贵、最美丽的东方美女,她以一种让东西方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方式统治、管理着帕尔米拉。
宰努比亚的远大抱负是推翻罗马帝国的统治,而且她一度实现了这个梦想。帕尔米拉的历史因为宰努比亚而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在帕尔米拉6平方公里的遗迹之上,散布着连绵的立柱、塔楼、壁垒、墓穴、神殿等,最令人难忘的是矗立在西方地平线上雄伟的贝尔神庙。
这座将古希腊、罗马风格、伊朗风格与其自身的传统融为一体的古城于1979 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帕尔米拉地处几种文化的交汇处,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艺术和建筑既有古希腊、古罗马恢宏大气的风格,又有本地传统和波斯文化的神秘与华丽。荒凉的沙漠中,四散着美丽的文明残骸。高高的
凯旋门是城市主要街道的起点,矗立在道路两旁的750根石柱骄傲地高昂着头,向当代的人们展示着昔日的风光。据说,原来这些石柱上还托着青
石水槽,是帕尔米拉的天廊水道。
长长的廊柱,高大的门和门廊式街道为帕尔米拉城增色不少。庞大的地下墓室当时可容纳200多人,必须走过分成几段的阶梯方可进入。这座地下墓室已在大马士革博物馆内重建。古代墓室内摆设的死者半身塑像当前陈列在世界几个博物馆内。在离古城不远的
塔德木尔博物馆里,陈列着巴尔米拉文物:有古罗马和希腊神像、凿花拱门顶石和历代碑碣;有木乃伊棺柩和金银首饰等。这里还有古帕尔米拉人生活复原模型,其中有游牧民和帐篷,有土著人纺织驼毛的情景和茅屋用具等。
帝国历史
在古代,帕尔米拉是旅行者穿越叙利亚沙漠的必经之地,因其名“沙漠新娘”而著称。早期史料提到了该城的前闪族语名,即泰德穆尔(Tadmor、Tadmur或Tudmur),在马里(Mari)发现的巴比伦石板上有所记载。尽管这一古城在16世纪之后不复使用,但人们仍然记得泰德穆尔,在紧邻遗址的地方,有一个新的居住地同样采用了这个名字。
“ 帕尔米拉”,取自希腊语“椰枣”,曾是古丝绸之路上最繁荣、最有文化底蕴的一座绿洲城市。两千年前,作为中国长安和罗马之间的贸易中转站,它居于东西商路通道上,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巴尔米拉持续了400年之久的繁华。
三世纪中叶是帕尔米拉最辉煌的时期,也是
丝绸之路历史上最美丽的女王--
芝诺比阿大权在握的时期。这位精明强干的女王,选择了国家独立的道路。
在公元260年,波斯王
沙普尔一世出兵打败罗马军队,俘罗马皇帝
瓦勒良。帕尔米拉的统治者乌辛纳(
奥登纳图斯)趁机反击波斯,扩大了巴尔米拉的影响力,取得了实质独立地位,又斥巨资和人力在帕尔米拉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好景不长,不久乌辛纳遭人暗杀。美丽的扎努比亚王后继承丈夫遗志,她完全宣布自罗马帝国独立,成为帕尔米拉的女王。扎努比亚聪明能干,是一位巾帼女杰。她在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之际,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控制了整个叙利亚,并把势力扩张到小亚细亚和
尼罗河流域。其气势咄咄逼人,俨然是中东霸主。
可是,仅仅过了数年, 帕尔米拉就遭到了罗马的镇压。富丽堂皇的城市,随即化为
沙漠上的一片废墟。公元272年,罗马皇帝奥勒良亲自率军讨伐扎努比亚,在
伊姆玛亚战役和
埃美萨战役取得胜利。 帕尔米拉城被罗马人攻陷,扎努比亚被俘,最终屈辱地死在监狱里。公元273年,罗马人再次攻陷复叛的巴尔米拉,洗劫并放火焚城。
交往特征
“帕尔米拉(Palmyra)”一词来自拉丁文“
椰枣(palm)”,阿拉伯人称之为“
台德穆尔(Tadmur)”。公元前两千纪的亚述
阿卡德语商业文献第一次提到台德穆尔,而希伯来语《旧约》圣经则称台德穆尔由以色列国王所罗门所建。进入希腊化时期后,台德穆尔成为塞琉古王朝统治下繁荣的东西方贸易城市。
公元前64年庞培征服叙利亚后,台德穆尔以帕尔米拉之名进入罗马帝国统治下,但仍然保持着独立城市的地位。
公元14年后,帕尔米拉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由叙利亚行省管辖。
公元32年,帕尔米拉人修建了恢宏壮丽的巴尔神庙,而其城墙要塞设施也于公元1世纪期间逐渐完善。
公元75年,维斯佩芗皇帝命人修筑了连接帕尔米拉至幼发拉底河岸苏拉城的道路。由此可见,帕尔米拉自公元1世纪起便受到罗马帝国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罗马帝国的庇护和支持下,帕尔米拉成为罗马-帕提亚之间政治博弈和从波斯湾至东地中海商路沟通的战略据点和贸易中继站。
公元2世纪后,随着罗马帝国兼并纳巴泰王国造成的商路北移,帕尔米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开始进入繁荣鼎盛期。与此同时,帕尔米拉的领土也逐渐由帕尔米拉城向周边地区拓展,成为罗马帝国东方颇具经济实力的自治城市。
公元129年,
哈德良皇帝亲自拜访了帕尔米拉,将自己的名字和自治市地位赐予该城。在哈德良的推动下,帕尔米拉市政建设呈现出希腊罗马文化与东方本土文化传统相交织的特点。帕尔米拉的罗马式剧场、柱廊广场和纳布神庙均在安东尼王朝时期得以落成。根据阿拉伯史家的记载,来自阿拉伯人的四大部落的贵族成员共同构成帕尔米拉市议会的主要代表。帕尔米拉在引进希腊罗马城市管理制度和艺术风格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阿拉伯部落贵族合议的政治制度和对叙利亚本土神祇(如巴尔、纳布)的混合崇拜。
进入3世纪中叶后,罗马帝国先后遭到波斯人和哥特人的大规模入侵,内乱外患频仍。在这样的背景下,帕尔米拉的政体也开始由贵族合议制向准君主制发展,其标志便是出身帕尔米拉四大部落的酋长权力迅速扩大,并由一个“首领(Res)”来总领帕尔米拉内外事务。自公元252年起,帕尔米拉首领奥登纳图斯开始自称帕尔米拉总督,显示出强烈的独立自主倾向。不过,从公元261年起,奥登纳图斯在叙利亚境内先后击杀僭位称帝的叛军领袖,以表明自己继续效忠罗马帝国的政治姿态。由于重整罗马帝国东方局势的功劳,奥登纳图斯被罗马皇帝加里恩努斯授予“东方全境大统帅”称号,兼领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阿拉比亚和安纳托利亚诸省。公元263年,奥登纳图斯从波斯凯旋之后被加里恩努斯皇帝授予“伟大的波斯征服者”称号,同时加号“东方王中之王”。公元266年,奥登纳图斯再次率军东征波斯,直达其首都泰西封城下并大掠而还。公元267年,奥登纳图斯与其子海兰一世于波斯撤军回程途中遭到暗杀,仅10岁的幼子瓦巴拉图斯在其母后芝诺比娅的摄政下继位。
芝诺比娅在继承奥登纳图斯事业的同时,将帕尔米拉从罗马帝国附属国向完全独立的帕尔米拉帝国发展。自公元270年起,帕尔米拉帝国开始对外扩张,芝诺比娅派军攻占了罗马帝国纳巴泰-阿拉伯行省首府波斯特拉并洗劫了该城。同年11月,安条克的铸币厂也不再发行印有罗马皇帝克劳迪二世的钱币,开始把瓦巴拉图斯的名字刻在新铸的钱币上,这表明帕尔米拉帝国已经不再奉罗马帝国为宗主。不过,这一时期的阿拉伯行省界石铭文仍然使用罗马帝国的复合式头衔“杰出者,国王,执政官,大统帅,罗马公爵”称呼瓦巴拉图斯,由此可以看出帕尔米拉与罗马帝国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
公元271年,芝诺比娅自封奥古斯塔,封瓦巴拉图斯为奥古斯都,俨然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帕尔米拉帝国的扩张至此达到巅峰。然而好景不长,公元271年底奥勒良皇帝开始率军渡过海峡反攻进入小亚细亚,帕尔米拉军队连战连败。公元272年初,罗马将军普罗布斯又从帕尔米拉人手中收复了埃及。芝诺比娅率军在安条克近郊的伊米亚迎战罗马军队失败,随后在艾米萨之战中再败后退回帕尔米拉,奥勒良遂将帕尔米拉团团围困。芝诺比娅试图逃出城外前往萨珊帝国求援,最后于幼发拉底河边被罗马军队俘获。帕尔米拉城随后投降,至此称雄罗马帝国东方达十余年之久的帕尔米拉帝国宣告灭亡。
帕尔米拉帝国的命运虽然依附于罗马帝国,但也留下了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文明交往遗产。从公元前3世纪孔雀帝国在阿富汗留下的铭文中提到台德穆尔便可以看出,该城在希腊化时期丝绸之路远程贸易中已经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在罗马帝国时期,以帕尔米拉为核心的区域贸易网络从波斯湾的卡拉克尼经帕尔米拉延伸至东地中海的安条克,而帕尔米拉商人的船队也在波斯湾和印度西海岸之间往返贸易。在贸易鼎盛时期,帕尔米拉商人的足迹遍及两河流域的杜拉-幼罗波斯、巴比伦、塞琉西亚,尼罗河流域的科普托斯,波斯湾的巴林,印度河三角洲以及中亚南部的木鹿等地,形成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地中海世界的规模庞大的跨国贸易网络。丝绸是帕尔米拉商人中转贸易的主要商品,帕尔米拉出土的中国丝织品生动地证明了汉代中国和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除丝绸之外,帕尔米拉商人经手的贸易商品还包括香料、宝石、象牙等其他大宗商品。帕尔米拉商人团体实际上扮演了丝绸之路西段贸易的中介者角色,对罗马帝国的东方贸易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丰富了由波斯和中亚商人主导的传统丝绸之路贸易网络格局。
另外,位于罗马帝国、波斯和阿拉伯沙漠之间结合部的有利位置,也使帕尔米拉得以充分吸收周边各大文明的成果。在帕尔米拉,罗马式的柱廊、希腊式的神庙与帕尔米拉人崇拜的本土神祇融为一体,而帕尔米拉浮雕和壁画中的骑射手形象则是汲取帕提亚和萨珊波斯军事文化的结果。帕尔米拉所汇聚的东西方文明元素,生动体现了公元1─3世纪希腊罗马文明与古代叙利亚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领域的深度交流和互鉴,也体现了古代近东文明在希腊罗马时代文明交往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