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意大利语:Roma;英语:Rome)是意大利首都,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西部距离地中海海岸线大约22千米,下辖22个区,总面积5363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罗马广域市人口为423.03万人口。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政府驻于卡皮多利奥广场100186。
名称衍变
根据罗马的建国神话,罗马这个名字来源于城市的创始人、罗马的第一位国王罗慕卢斯。罗穆卢斯成为定居点的统治者后,该定居点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罗马”。
罗马被誉为“永恒之城”。最早提出罗马是“永恒之城”的是古罗马诗人提布鲁斯(Tibullus)。后来,奥维德(Ovid)、李维(Livius)等诗人也采用了这一名称。有部分学者认为,当时诗人们受到当时小亚细亚希腊人把罗马神格化的影响。因此,“永恒之城”的称号是罗马城神格化的产物。罗马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建城,城市围绕台伯河岸不断发展,河岸周围的7座山丘成为罗马城市形成的环境基础,所以罗马又被称作“七丘之城”。
历史沿革
罗马建城可追溯到希腊《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结局是战争第十年希腊人用 “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城。城陷后,大批居民被杀,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率领—部分人逃出来,辗转飘零,最后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找到安身之处。
埃涅阿斯一行人安身的地方叫拉丁姆,埃涅阿斯的儿子在这里建了一座城,叫亚尔巴•龙加。埃涅阿斯的后裔们世代统治下去。当王位传到努米托尔时,发生了政变,努米托尔的弟弟阿穆略篡夺了王位。为绝后患,阿穆略杀了努米托尔的儿子,迫使公主西尔维娅当侍奉灶神的圣女,不许她有后代。但由于神意安排,战神马尔斯和西尔维娅结合,西尔维娅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阿穆略得知后,立即下令将西尔维娅处死,并命人把两个男婴投人台伯河。
河水没有淹死两个男婴,而是把他们冲到河岸上。附近一只母狼发现了这对男婴,不但没有吃掉他们,反而为这对饥饿的男婴喂奶,用它的乳汁喂养了他们。后来,两男孩又被牧羊人收养,给兄弟俩取了名字,大的叫罗慕路斯,小的叫勒莫斯。兄弟俩长大成人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于是决定报仇,终于杀死了阿穆略,重新让外祖父努米托尔恢复了王位。
罗慕路斯兄弟不想在亚尔巴·龙加城住下去,他们去了台伯河东岸,在帕拉丁山(又译巴拉蒂诺山)建起一座新城。据说罗慕路斯兄弟建城所选的城址,正是他们被母狼喂养的地方。
故事还没有结束,罗慕路斯兄弟后来自相残杀,哥哥杀死了弟弟。一种说法是,兄弟俩为了争夺王位而争斗;一种说法是,兄弟俩在如何建城,以及用谁的名字为这座新城命名的问题上发生争执。结果是,罗慕路斯登上王位,以自己的名字为新城命名。故事还讲述了一个细节,据说,罗慕路斯把一对雪白的公牛和母牛套在犁上,赶着牛在帕拉丁山丘犁出了一道深深的犁沟,到了预设城门的地方,他把犁头抬起,城墙的轮廓就这样确定下来。
母狼用乳汁救了罗慕路斯兄弟的故事,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它只不过是后来的罗马人为解释自己国家起源和罗马城的由来而编造出来的,但古罗马人对罗马建城的神话是深信不疑的。
然而历史上罗马城的建立是很平常的。根据考古资料,台伯河沿岸山丘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就有人居住,并创造了青铜文化,但当时的居民并非罗马人。罗马人是古代拉丁人中的一支,后来进入意大利半岛中部靠近西海岸的拉丁姆地区。公元前8世纪初,拉丁人迁移到台伯河下游地区,以帕拉丁山为中心定居下来,建立起一些小村落。拉丁人周围居住着其他许多外来民族,还有原始土著居民。一些学者考证,拉丁人与北面伊拉达里亚人国家有贸易联系,与其他部落也有商业往来。这里有好几条南北商道,后来建立罗马城的地方附近是商道上的渡口,拉丁人为了控制这个渡口,可能派人常驻于此。后来这些拉丁人和萨宾人混合建立了一个联盟,这大概就是罗马建城的最早的历史。罗马历史学家推算出罗慕路斯建城的确切时间,即公元前753年4月21日。
王国时期
传说中,罗马“王政时代“有七个国王,其中有三位是伊拉达里亚人,一位是萨宾人。帕拉丁山、卡皮托林山、奎里纳尔山、维米纳尔山、厄斯奎林山,远处有阿芬丁山和切利奥山,这七座山丘围成了一片沼泽荒地。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初开始,这片荒地的沼泽逐渐被排干,铺了砾石路面,并出现了建筑物,建立第一个广场,有了市集,罗马这时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在伊拉达里亚人统治罗马的时期,罗马开始修筑城墙、铺设路面、大建神庙。
共和国时期
公元前510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从原始部落制向国家过渡。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发起一系列扩张战争,先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打败了北面伊达拉里亚人;然后,通过三次“萨莫奈战争”,打败了意大利半岛中部的萨莫奈人和翁布里亚人,并促使拉丁同盟臣服于罗马,到最后彻底征服意大利半岛中部地区,也花费丁50 多年时间。罗马共和国向南扩张时,与希腊殖民城邦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如罗马与皮洛士的战争。皮洛士是伊庇鲁斯国的国王,起初没有和罗马发生冲突,当罗马的舰队驶向他林敦湾,与希腊城邦他林敦发生战争时,他林敦向皮洛士求援,皮洛士率领军队在意大利半岛登陆,与罗马发生激战。虽然皮洛士连连击败罗马军队,但自己受损失也较大,便提出议和,罗马拒不接受。几年之后,罗马在意大利半岛南部站稳脚跟,再次与皮洛士决战,打败了皮洛士军队,皮洛士退回希腊。后来皮洛士看到大势已去,便投降了罗马。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前280—前272年)之久。此后,南意大利的其他城邦也纷纷投降罗马,罗马完成对意大利半岛的统一。
做了意大利半岛的主人后,紧接着,罗马与地中海上的强国迦太基展开争霸战争。历史上有名的三次“布匿战争”,就是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迦太基的建立者是从西亚过来的腓尼基人,因为罗马人把腓尼基人称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叫“布匿战争”。迦太基起初只是腓尼基人建在北非的商业殖民地,公元前7世纪开始兴盛,逐渐向地中海扩展,其统辖范围包括北非的西部海岸、西西里岛西部、科西嘉岛、撒丁岛、西班牙南部沿海地区。迦太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希腊城邦,所以努力与罗马保持友好关系,两国多次订立和平条约。在罗马与皮洛士的战争中,迦太基还向罗马提供了军事和财政援助。但随着罗马征服战争的胜利,想成为地中海霸主的罗马,把迦太基看成潜在的威胁和最大的劲敌,战争终于没能避免。公元前264年,为争夺西西里岛,罗马和迦太基展开了大规模的海战。罗马初战失利,后来总结海战失败的教训,发明了安装在船头的 “接玄小吊桥”,与敌船靠近时迅速搭住敌船,使海战变成陆战,罗马由被动转为主动,取得海战胜利。迦太基损失惨重,被迫求和。根据条约,迦太基割让西西里等岛峭,并赔款3200塔兰特。罗马把西西里岛及附近岛屿交成自己的行省——西西里省。
不久 罗马趁迦太基发生内乱的机会强占了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并置为行省。迦太基不甘心失败,在西班牙拓展势力范围,营建反击罗马的基地。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迦太基著名将领汉尼拔先发制人,率军从西班牙出发,翻越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突然挺进意大利半岛,在波河流域接连打败罗马军队,使罗马人措手不及。随后,汉尼拔挥师南下,罗马集结兵力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拦截。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穿越亚平宁山脉,涉过亚努河,甩开罗马军队。罗马军队试图寻找和阻击汉尼拔军队主力,所以穷追不舍,结果在特拉西美诺湖畔遭到汉尼拔伏击,围追的罗马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罗马朝野震动。
两年后的 “坎尼会战”中,汉尼拔以少胜多,集中优势兵力包抄罗马军队,使罗马军队再次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汉尼拔同时策动拉丁同盟的城市背版罗马,整个罗马共和国陷入恐慌中。但罗马最后被独裁官费边的“拖延战术”拯救了。费边避免与汉尼拔军队正面接触,而是保存势力,破坏敌人的补给线,并严惩那些倒向汉尼拔一边的城市。罗马相应的策略是,派一支军队直扑西班牙,截断汉尼拔的后方供应;另一支军队在北非登陆,进逼迦太基首都,迦太基急忙招回汉尼拔救援本土。在扎马战役中(公元前202年)迦太基失败,这次失败让迦太基接受罗马割地赔款等条件,丧失全部海外殖民地,从此一蹶不振。
半个世纪后,迦太基国力得到恢复。罗马不希望迦太基东山再起,所以制造借口,于公元前149年挑起第三次布匿战争。这次战争之初,罗马军队一登陆,迦太基就求和,但罗马提出的讲和条件太苛刻,迦太基不能接受。罗马围困迦太基城,迦太基城的军民奋起抵抗。到第三年,城内发生了饥荒和瘟疫,罗马军队才攻破这座城市。罗马军队把迦太基城夷为平地,5万军民被卖为奴隶。迦太基的领土划归罗马,成为罗马的阿非利加行省。罗马从此确立了在地中海中部和西部的霸权。
随后,罗马征服的矛头指向地中海的东部,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王国。罗马把马其顿王国划分为四个自治区,使其彼此分立,不得往来。马其顿王室财产全被罗马掠走,马其顿的武装被解除,并规定马其顿居民缴纳直接税的半数要交给罗马。在“马其顿战争”期间,罗马与塞琉古发生战争,史称“叙利亚战争”,塞琉古失败,不但与塞琉古结盟的希腊城邦几乎都归顺了罗马,而且,罗马胜利进军小亚细亚,塞琉古被迫与罗马签订条约,放弃了小亚细亚和色雷斯的属地。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和塞琉古所属的希腊半岛、巴尔干、西亚一带之后,完全控制了东部地中海,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罗马城交成了这个庞大的霸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从公元前85年,苏拉建立起罗马历史上第一次独裁。几年后,苏拉的独裁结束,罗马政坛上出现三巨头,分别是庞培、克拉苏和恺撒。公元前60年,三巨头秘密结成同盟(即“前三头同盟”),共同对付元老院。但是三头同盟只是暂时的政治妥协,后来三头决裂,克拉苏死在战场上,庞培和恺撒公开决战。最后恺撒打败庞培,于公元前45年开始,独揽大权。
恺撒在成为终身
独裁官后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罗马广场的改建工程全面展开。公元前44年恺撒被暗杀。恺撒遇刺后,罗马政局一片混乱。在新一轮的政治斗争中,又崛起了三位〝政治明星”,有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元前43年,三人在波伦尼亚附近会晤,结成政治同盟,史称 “后三头同盟”。“后三头同盟”获得罗马公民大会的承认,具有公开和合法的性质。后三头的首要任务是讨伐谋杀恺撒的凶手,清除共和派。“后三头”结盟不久就进军罗马城,大肆屠杀政敌,没收政敌的财产。据记载,在清洗中大约有300名元老和2000名骑士被杀。此后,安东尼和屋大维率车队东征,彻底打败共和派的军队,布鲁图和喀西约相继自杀。消灭了共同的政敌后,继而三头的矛盾公开化,权力斗争逐渐升级。屋大维削夺了雷必达的兵权,于是又变成了 “两头”的对抗,由于屋大维和安东尼两人都掌握着军队,实际上演化成罗马的大内战。
公元前31年,亚克兴一战,屋大维大获全胜,次年进兵埃及,安东尼自杀,埃及并入罗马版图。公元前29年,屋大维班师罗马。公元前27年,独揽军政大权的屋大维被元老院赐予“奥古斯都”的称号,元首制正式确立,结束了罗马共和国时代。
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个古代罗马的国家,在当时占据了整个地中海。
通常把罗马帝国分为前期帝国时期(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时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从后期帝国中分出3世纪危机时期(193年~284年)。罗马本来使用
拉丁语,但随着
领土扩张至希腊、
中东一带,
希腊语变成了主要语言。就连当时
成书的新约圣经也是用希腊语写成。由于语言上的分歧,罗马帝国在五世纪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帝国。罗马帝国自建立以来,一直对外扩张,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古代
超级大国。
14年屋大维逝世,养子提比略继位,开创了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到
克劳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时,对外发动战争,攻占了不列颠南部、日耳曼尼亚、
叙利亚和非洲北部地区。到尼禄继位(54年~68年在位),由于他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并导致了
犹太战争。
罗马帝国以罗马城为中心,版图不断扩张,逐渐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区域。这个成功归根于军事征服和经济优势,以及对邻近文明有选择性地同化,尤其是对
伊特鲁里亚和古希腊。尽管如此,屋大维时期大兴土木所建造的建筑在64年尼禄(54年—68年在位)统治下罗马城的一场大火中遭到严重毁坏。
经过一些行省总督争夺皇位的内战,
韦斯巴芗最后在公元69年建立了
弗拉维王朝。弗拉维王朝经过提图斯和
图密善两位皇帝的统治。
涅尔瓦于公元96年继位,开创了
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为
五贤帝时代。罗马帝国的基础设施,如法律、
道路交通、
度量衡、
货币制度都在这一时期得到统一,并通行全国。五贤帝时代权力交替方法是各个皇帝选择其继承人,然后收养他为义子,因此避免了权力交替前后的政治动乱。由于这些皇帝没有
血缘关系,五贤帝时代不能算作一个朝代。五贤帝时代的五位皇帝包括96年-98年涅尔瓦(Nerva),其采用宽厚的政策,开创养子继承制;98年-117年图拉真(Trajan),其在位时开拓疆土,在他死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极限。东到
美索不达米亚,南至北非
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颠,北至
喀尔巴阡山脉和
黑海北岸,地中海成为了帝国的内海;公元117年-138年勇帝
哈德良(Hadrian),其健全了帝国的
官僚机构;公元138年-161年
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此时罗马帝国达到极盛;公元161年-180年哲学家皇帝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此时
帕提亚帝国屡犯边疆,北方蛮族也乘虚而入。此时罗马帝国的实力开始出现颓势。180年马可·奥勒留病逝,由亲生儿子
康茂德(Commodus)继位。192年康茂德被杀, 安东尼王朝告终。
到3世纪初,罗马帝国是西方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它开始着眼于进一步扩张。但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帝国开始崩溃。日耳曼部落和强大的波斯民族正以蓬勃的气势进攻罗马边境,而罗马军队中的重要人物开始争夺荣誉和地位,给军队造成了致命的分歧。公元235年,当时的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决定贿赂波斯人以求和平,但这种做法对军队来说毫无用处,所以亚历山大·塞维鲁被自己的人杀害了。随后在一片混乱中,许多人登上了罗马最有权势的席位。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约有26人被元老院正式承认为皇帝。三世纪危机是罗马自联合王国以来发生过的最大规模的内战。有权势的家族想要提高威望,军队的将军们想要登基为帝,而政客们只想牢牢掌控这个曾经强大的国家。
罗马军队全神贯注于政治内斗,因此帝国不再拥有击退边境敌人所需的常备力量。在西部,蛮族部落积极备战,恢复进攻。汪达尔人、哥特人、卡宾人和阿拉曼尼人都袭击了西部地区,破坏他们所遇到的任何定居点或罗马的基础设施。莱茵河和多瑙河只是蛮族开始征服罗马的一角。
罗马习惯于从境外雇佣兵那里雇用一部分军队,而不是花时间训练自己的新兵。战斗时刻都在发生,为了征集足够的人力,罗马组建了一个完全由蛮族战士组成的部队。在那里,幸存下来的人在经过世界上纪律最严明军队的训练后返回家园。慢慢地,那些独立的部族和部落开始形成更大的联盟。
萨珊帝国的波斯人持续削弱罗马军队的力量,不断消耗帝国的资源,局势开始向东恶化。随着罗马的将军们不所卷入政治权力的角逐,波斯人越来越深入地侵占罗马领士。他们比之前的帕提亚人更具侵路性,比如围玫城堡井将其夷为平地。
瘟疫也随之降临,人口减少,街道上堆积着腐烂的尸体。这是罗马帝国有史以来最接近黑暗时代的时期,半个世纪的混乱几乎永远地摧毁了罗马的未来。
公元260年,当瓦勒良皇帝被萨珊王朝俘虏时,罗马已处于崩溃的状态。这起事件直接导致了这场危机最严重的影响之一——罗马解体。在当年的晚些时候,一位罗马将军在不列颠尼亚、高卢和西班牙等高卢国家组织了一场反抗皇帝的叛乱,最终建立高卢帝国。公元267年,罗马在帕尔米拉地区的控制力逐步衰弱,一位名叫泽诺比亚的叙利亚女王趁乱从帝国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称为帕尔米拉帝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罗马帝国分裂成三个独立的国家,两个反叛的新国家统治着其余的罗马领土。
随后,克劳狄二世花了两年时间成功镇压入侵的蛮族,甚至从高卢帝国手中夺回了西班牙,但他却在公元270年1月身染塞浦路斯瘟疫,他在死前任命他最亲密的指挥官奥勒良为继任者,但他的兄弟昆提卢斯试图夺取政权。然而,军队并不承认昆提卢斯的地位,奥勒良很快在战斗中击败他,得到元老院的全力支持。
在军队的充分信任(这在那个时代是罕见的)和他前任作为的影响下,奥勒良希望迅速统一帝国,但王国四面楚歌,急需自保。首先,他驱赶萨尔马提亚人、汪达尔人和朱通吉人离开罗马边界,然后继续击败威胁要入侵意大利甚至罗马的北方尤廷吉族。期间,他在罗马城周边修建奥勒良城墙,作为抵御港在国困的一种手段。
到公元272年,奥勒良将注意力转向统一帕尔米拉帝国。听到罗马即将发动进攻的消息后,泽诺比亚切断了埃及对罗马的粮食供应,迫使奥勒良向叙利亚进军,用武力夺回失去的领土。泽诺比亚在帕尔米拉避难。六个月后,这位女王和她的儿子最终被迫投降。
奥勒良回到罗马,泽诺比亚被囚禁,来自埃及的粮食储备也恢复了。两年后,奥勒良航行到不列颠尼亚,将其重归罗马管辖之下,统一了帝国。但公元275年,敌人的阴谋导致其被自己人杀害,罗马再次陷入内战。
公元284年,罗马一位名叫戴克里先的将军成为皇帝,其得到了罗马两大军事集团——东部和西部军的支持。戴克里先废止了元首制,正式采用君主制,为挽救帝国危亡,戴克里先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行政方面,戴克里先创造了一种新的统治形式——四帝共治。帝国被分为四个独立的地区,每个地区由一个人统治,四个地区开会讨论与整个国家有关的问题。在财政方面,开始安行新的税种,农村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对城市居民则单征人头税。其同时向罗马最有权势的四个家族提供更高地位的建议安抚了交战中的贵族,在军队的支持下,戴克里先有效地在公元284年结束了三世纪危机。
其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好景不长。305年戴克里先退位后,新一轮的王位争夺战开始了。306年君士坦丁(约280-337年)做了西部的皇帝,并于323年掌握了全国政权,不久他废除了“四帝共治制”,重新对帝国进行統一管理。由于当时帝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已移向东方,330年,君士坦丁将东方的拜占庭定为帝国新都,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改革,暂缓了帝国的崩溃,但末能解救帝国的危机。395年,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帝国的宗教政策。为巩固帝国基础,君士坦丁做出了向基督教妥协的姿态,313年,他在米兰发布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从此基督教成了帝国的官方宗教。帝国后期,社会的动荡和日常生活的不确定性,使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宗教以寻求寄托。因为基督教带来了救世主,为被生活所抛弃、 无家可归的平民百姓许下友谊和幸福的诺言。皇帝狄奥多西在位期间(379-395年),基督教被尊为国教。但结果却未能如愿,虽然延缓但并不能避免帝国的灭亡趋势。从406年起,西罗马的皇帝们己无力阻止来自高户、西班牙和北非等地的法兰西人、勃艮第人、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的长期大规模的人侵。
与此同时,帝国内部的奴隶和隶农起义更加如火如荼,巴高达运动重新高张,进一步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致使罗马帝国对西部的统治趋于瘫痪。在北非则爆发了“亚哥尼斯特”(意为“战士”)运动。大规模的起义所导致的社会混乱,使帝国不堪一击。
410-450年,“蛮族” 人曾两度洗劫罗马。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在日耳曼雇佣军军官奥多维克的逼迫下退位,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中世纪
查士丁尼一世时期,东罗马帝国一度呈现强盛的景象。其一面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一面扩充军备,准备消灭在原来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日耳曼人的国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集中力量向西方进军,查士丁尼向多年与之交战的波斯国王交纳了大量的黄金,双方媾和。533年,他派大将贝利撒留率领步兵一万人、骑兵六千人远征北非,利用汪达尔王国统治阶级的内讧和当地居民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于534年消灭了汪达尔王国。汪达尔国王被押解到君土坦丁堡,查士丁尼举行凯旋式,为贝利撒留庆功。535年,贝利撒留在西西里登陆,占领该岛之后,第二年进军意大利,年底占领罗马。540年,东罗马军队占领东哥特王国首都拉文纳。东哥特人继续抵抗,经过反复争夺,直到555 年,东哥特才被东罗马大将纳尔塞斯所破,国家灭亡。东哥特国王也被押解到君士坦丁堡。
意大利战事进行期间,东罗马军队又侵入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由于遇到坚决抵抗,只占领了西班牙南部,另外还占领了科西嘉、撒丁等岛屿。这样,东罗马帝国的疆城从幼发拉底河上游一直延伸到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差不多变成了它的内湖。查士丁尼统治末年,东罗马帝园一时似乎“复兴”了罗马帝国的声势。
在侵略战争中,东罗马军队到处烧杀抢劫,北非和意大利长年战火不熄,满目荒凉,蔓延着饥饿和瘟疫。罗马城被反复争夺五次,许多建筑物化为废墟,居民减少了十分之九。
随着
早期基督教的崛起,罗马主教在宗教和政治上的作用日趋重要,终于成为了教宗,罗马也成为了天主教的中心。罗马在名义上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一直持续到751年,拜占庭的敌人伦巴底人攻打以拉韦纳为中心的拜占庭礼教区,处死最后一位拜占庭礼教区主教,把拜占庭势力逐出了意大利。
756年,
法兰克王国国王
丕平把罗马献给了教宗,赋予教宗对罗马和周边地区的世俗
管辖权,创建了
教宗国,史称“
丕平献土”。这给予了罗马新的
政治角色,罗马作为教宗国的首都,一直持续到1870年教宗国被意大利王国吞并。
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五世的军队侵入意大利焚掠了罗马,罗马不再具有
政治力量,转而在罗马教廷的支助下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和
巴洛克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活动中心,文艺复兴时期和
巴洛克时期的罗马建筑以教堂为主,还有众多
方尖碑、宫殿和
喷泉广场等。
17世纪后
17世纪罗马人口再次大幅增长达到了10万人,但是因为受到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罗马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仍旧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首都。意大利在1861年终于统一并成立意大利王国,罗马在1871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
1929年墨索里尼代表意大利政府和罗马教廷订立
拉特兰条约,罗马教廷承认罗马作为意大利国家首都的地位,意大利政府则承认罗马教廷对梵蒂冈范围内的主权。
在赢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后,罗马见证了由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
法西斯力量的壮大,墨索里尼在1922年10月进驻罗马,标志着墨索里尼的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上台掌权,以及一个同
纳粹德国联盟的
意大利帝国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同盟国的轰炸和
纳粹的占领使得罗马受到严重的破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的公民投票决定废除
君主制,成立了如今的
意大利共和国。罗马在意大利战后重建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意大利经济奇迹”背后的
驱动力的角色。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中西部,台伯河河畔,面积5363平方千米,地理中心点坐标为北纬41°54′,东经12°30′。罗马北面与该区的维泰博省和列蒂省接壤,南面与弗洛希诺内省和拉蒂纳省相接,东边毗邻阿奎拉省,而西面与地中海内陆直线距离约22千米。罗马位于东一区,冬令时比中国晚7小时,但夏令时(3月底~10月底)比中国晚6小时。
气候
罗马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潮湿,夏季则炎热少雨。年平均气温为15.5℃,每年4月至6月气候温和。7月和8月是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为25.7℃。2023年7月18日,罗马气温达到41.8℃,为有史以来最高。1月最寒冷,平均气温为6.9℃。罗马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为880毫米。9月中旬至10月是少雨的季节,10月至12月是罗马降水量较多的季节,为106毫米~128毫米。罗马年平均湿度为75%,7月是湿度最低的月份,为72%;12月是最潮湿的月份,湿度为77%。罗马鲜有降雪,但每隔几年会发生一次,有时可能还会出现10至40厘米的降雪,如2012年2月和2018年2月。罗马的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615小时,其中7月和8月每日日照时间最长。此外,罗马沿岸海水温度2、3月份最低,为14℃;8月份最高,为26℃。
地质
亚平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其是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这一系列复杂的碰撞和地壳延伸过程则于大约1亿年前到200万年前发生在地中海地区。在过去2000万年中,亚平宁半岛逆时针旋转,形成了第勒尼安海。亚平宁山脉中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这些石灰岩在3亿年前的浅海中沉积。亚平宁山脉中的石灰岩在碰撞过程中的高压和高温作用下,有些转变为大理石,这种大理石在罗马随处可见,被用作多种建筑结构的建材,如万神殿和图拉真柱。亚平宁山脉的延伸也是该地区火山活动的开端。
罗马及其周边地区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火山包括罗马东南部的阿尔班山和罗马西北部的萨巴蒂尼火山群。它们是意大利半岛边缘火山带的一部分,从那不勒斯一直延伸到托斯卡纳。这些地区的火山喷发方式以爆炸性为主,形成了大型火山高原和火山口。其中由阿尔班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凝灰岩高原,经过侵蚀,进一步形成了包括七座山丘在内的山谷和丘陵地貌。同时,火山区域的泉水和在火山口形成的淡水湖也是罗马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形地貌
罗马地貌主要为河边前滩的平原和山丘。市中心的海拔范围从13米(万神殿底部)到139米(马里奥山山顶)。罗马还拥有七座山丘,为帕拉蒂尼山、卡比托利欧山、奎里纳尔山、维米纳尔山、埃斯奎利恩山、凯利安山和阿文丁山。台伯河也是在这些山丘的山脚下冲刷出山谷的。
现代的罗马与古罗马相比,更加平坦,山丘不像以前那么高耸了。而且在洪水或火灾等一系列大规模破坏事件之后,受损区域被重建,导致城市地面高度持续上升,已经很难区分山丘或山谷。
水文水利
罗马拥有台伯河、阿尼内河和阿尔莫内河等主要河流以及布拉恰诺湖和内米湖等主要湖泊。
台伯河总长度为405千米,是意大利第三长的河流。它穿过瓦尔蒂贝里纳,然后进入翁布里亚地区并流向罗马和蒂雷诺海。罗马人利用这条河将木材运往罗马。
阿涅内河是罗马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弗罗西诺内地区,全长约100千米。其被命名为阿涅内河是为了纪念古代伊特鲁里亚国王阿尼奥,据传说,他在寻找被绑架的女儿时淹死在河里。
布拉恰诺湖是罗马的一个重要水库,也是拉齐奥第二大火山湖,水质清澈,水源来自地下泉水,它位于罗马市中心西北约30千米处。此外,罗马还有内米湖,其是一个小但独特的火山口湖,得名于内米小镇。
土壤
罗马主要有火山岩土壤、粘土、铁氧化物富集土壤、冲积土壤和人工梯田土壤等土壤类型。该地区本来主要进行农业和林业活动,但由于过度的非农业开发,土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自然资源
罗马帝国曾严重依赖金属和宝石等原材料的进口来推动其工业和手工艺的发展。开采和提炼贵金属和原材料是古罗马经济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个帝国广泛开采金、银、铜、铁、锡和铅,为各种行业和硬币生产提供宝贵资源。铜、青铜和铁发挥了更实用的作用,用于制作工具、建筑材料和武器,如短剑和长矛。帝国还开采大理石、石灰石和石膏等材料,用于建筑和其他行业。这使得罗马人能够建造出与罗马建筑同义的宏伟建筑,如露天剧场、寺庙、公共纪念碑、雕像和半身像。
罗马的水资源来自于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通过渡槽引入罗马。布拉恰诺湖是罗马的重要水源之一,格林河则是塔科马、卡温顿、肯特以及皮尔斯县等一些地区的主要水源。降雨量减少以及城市化造成的不透水面积增加都导致罗马地下水量减少。此外,罗马的一个重要水源是亚平宁山脉中的泉水。
2010年,罗马拥有138000公顷的天然森林,超过土地面积的27%。但是到2023年,罗马就只剩下722公顷的天然森林。罗马市辖区有13种森林群落,其中常见的树种包括伞松、棕榈树、柏树、橡树等。
自然灾害
2023年,意大利记录了许多或长或短的地震序列,其中一些在前几年就很活跃,如意大利中部的阿马特里切-维索-诺尔恰地震序列,始于2016年8月,共发生了约5000次地震。2016年8月24日,意大利中部地区当天凌晨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4.2千米,震动持续20秒左右,罗马震感明显。2017年1月18日,意大利中部发生5.3级地震,罗马有震感,震源深度10千米。2020年5月11日,罗马发生3.3级地震。震中位于罗马西北部,震源深度10千米。
行政区划
政区
罗马被分成22个区,其中包括蒙提(Monti)、特雷维(Trevi)、科隆纳(Colonna)、战神广场(Campo Marzio)、庞特(Ponte)、帕里奥内(Parione)、雷戈拉(Regola)、圣尤斯塔基奥(Sant'Eustachio)、皮尼亚(Pigna)、坎皮特利(Campitelli)、圣安杰洛(Sant'Angelo)、里帕(Ripa)、特拉斯泰韦雷(Trastevere)、博尔戈(Borgo)、埃斯奎利诺(Esquilino)、卢多维西(Ludovisi)、萨卢斯蒂亚诺(Sallustiano)、卡斯特罗比勒陀里奥(Castro Pretorio)、切利奥(Celio)、泰斯塔西奥(Testaccio)、圣萨巴(San Saba)以及普拉蒂(Prati)。
重要城市
蒙提的领土辽阔,涵盖了维米那勒山丘、埃斯奎利诺山丘和凯里安山等几座山丘。该地区保留了许多罗马帝国时期和中世纪的城市遗迹,从罗马斗兽场延伸到纳齐奥纳莱大道(Via Nazionale)。此外,这个区域还拥有许多酒吧、精品店,并且靠近罗马的许多主要景点。
特雷维以拉丁语“trivium”命名,意指三条路的交汇处,特雷维是著名的特雷维喷泉的所在地。这里拥有著名的宫殿,有奥德拉斯基宫(Odelaschi)、科隆纳宫(Colonna)、奎里纳尔宫(Quirinal)、巴贝里尼宫(Barberini)和安塔莫罗宫(Antamoro)。此外,还有几座重要教堂,有圣母玛利亚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等。
科隆纳得名于科隆纳广场中心的马尔库斯·奥勒留柱(Marcus Aurelius),这个区域在政治上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意大利下议院蒙特切里托宫(Palazzo Montecitorio)的所在地。
政治
政党
罗马卡比托利欧议会是一个选举产生的政府机构,具有市政府的政治行政指导和控制职能,由市长和48名议员组成,他们在参议院宫的朱利奥·凯撒大厅举行会议。罗马民主党(Partito Democratico)在市政委员会中占据最重要地位,但市政委员会还存在其他党派,如五星运动(Movimento 5 Stelle)、意大利兄弟(Fratelli d'Italia)等。
领导人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4年1月,罗马广域市人口为4230292人,每年人口变化率为0.16%,是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其中,男性2035933人,占总人口的48.1%;女性2194359人,占总人口的51.9%。0-17岁650727人,占总人口的15.4%;18-64岁2605457人,占总人口的61.6%;65岁以上974108人,占总人口的23%。整个意大利,包括罗马,都面临着人口下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
族群
罗马的大多数居民是意大利人,但也有约9.5%的人居住在罗马,不是意大利人。罗马移民人口中最大的部分来自欧洲,包括罗马尼亚人、乌克兰人和波兰人。这占该市人口的4.8%。其余是非欧洲人,其中华人、菲律宾人、秘鲁人和孟加拉人占大多数。该市最大的移民集中地是埃斯奎利诺,它位于特米尼火车站以南,大致以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广场为中心。虽然这里确实有大量中国移民,被称为该市的唐人街,但埃斯奎利诺有来自100 多个不同国家的居民居住在那里。
语言
罗马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但许多当地人会说英语,尤其是在餐馆、酒店和其他与旅游业相关地方工作的人。
一般认为,罗马人使用的拉丁字母源自伊特鲁里亚文、希腊文和腓尼基文。
在意大利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方言,罗马则拥有罗马方言。中世纪罗马方言属于意大利南部家族方言,与那不勒斯语更为接近。14世纪,一位匿名罗马人所写的《科拉·迪·里恩佐的生活》(Vita di Cola di Rienzo)是那个时期典型的罗马方言作品。罗马帝国崩溃、中世纪结束之后,罗马方言受到越来越多来自托斯卡纳方言(意大利语的来源)的影响。
罗马方言的句子结构与意大利语非常相似,但许多词汇的拼写和发音方式有所不同。罗马方言与标准意大利语有两个主要区别,即频繁使用字母“j”,其发音类似于英语中的“y”以及使用重音符号标记“e”和“o”的重音,以表示它们是开音(重音符号:è、ò)还是闭音(重音符号:é,ó)。此外,罗马方言的拼写没有严格的标准规则,倾向于让读者自由解读发音,所以有时同一个单词会有不同的拼写方式。
宗教信仰
罗马截至2015年,伊斯兰教占2.5%;截至2020年,天主教占82.0%。
圣彼得和圣保罗是罗马教会的创始人和赞助人,因为他们在罗马进行使徒传教、传道和殉道。圣彼得被倒钉在十字架上,而圣保罗被斩首。他们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和城外圣保罗教堂,分别建在他们殉道和埋葬的地点。
古罗马帝国的大多数公民都是多神论者,信奉许多不同的神。这对塑造帝国的政治和社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耶稣死后出现,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早期基督徒受到迫害,但该宗教在罗马帝国及其他地区传播开来。最终,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并将其合法化,早期罗马宗教衰落。然而,现代的罗马是一座重要的国际化城市,这里的人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背景、文化和宗教。主流宗教仍然是天主教,但意大利首都也存在并积极信奉许多其他宗教。
来自基督教世界各地的的信徒来到罗马这座城市朝圣。其中朝圣的停靠点之一是彼拉多阶梯(Scala Santa),根据基督教传统,这些阶梯通向耶路撒冷本丢彼拉多,耶稣基督在受难途中受审时也曾站过这里。这些楼梯是在四世纪由圣赫勒拿岛(Flavia Julia Helena)带到罗马的。几个世纪以来,圣梯一直吸引着希望纪念耶稣受难的基督徒朝圣者。
罗马共有约900座教堂,包括萨西亚圣灵教堂、圣安娜教堂等。
经济
综述
罗马帝国末期,罗马的影响力和资源受到严重阻碍。政治和经济权力转移到东部的君士坦丁堡,导致财富流失,人口和基础设施也大幅下降。罗马由当时在东部的“罗马”皇帝统治。罗马教皇是同僚中的领导者,但还不是教会的唯一领导者(基督教会直到公元1054年才分裂为西方天主教和东方东正教)。从公元6世纪到公元9世纪,意大利不断爆发战争,各个新兴国家都试图占领意大利的部分领土。罗马教皇介于各个派系之间,小心翼翼地在政治上保持平衡。公元9世纪左右,随着法兰克/日耳曼部落的势力逐渐增强,尤其是在查理曼大帝的统治下,意大利的权力基础已经转移到北欧。欧洲的经济发展已经向北转移,中世纪的罗马由于远离商业路线,与佛罗伦萨、比萨、米兰和威尼斯等城市相比处于劣势。
罗马是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城市之一,2019年吸引了860万游客,拥有罗马斗兽场、特莱维喷泉、万神殿等景点。除了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之外,罗马还拥有涵盖众多领域的众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全球时尚和设计中心,尽管石油和天然气跨国公司Enel和Eni以及意大利电信等大型跨国公司的总部也设在这里。此外,意大利首都的经济主要以服务业、科技、研究、建筑、银行和商业为基础。它的电视和电影业也蓬勃发展。罗马拥有众多大学,为雇主提供大量稳定的毕业生,并且还拥有大量博物馆、剧院和其他文化聚集点。罗马农业大致符合地中海地区的农业模式,即以种植谷物、葡萄树和橄榄为基础。
根据GaWC对世界城市的研究,罗马是一座“Beta+”城市。罗马的总收入是意大利最高的,2008年达到47076890463欧元。工人平均收入为24509欧元,在意大利排名第9位。在全球范围内,2012年罗马工人的工资排名第31位。2021年,罗马广域市GDP为1634.62亿欧元。2023年,该城市在全球城市指数中排名第14位,为意大利最高。
第一产业
罗马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等多个专门机构的所在地。2023年,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部举办了世界粮食日和世界粮食论坛,旨在推动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的发展。2023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关注了缺水问题和水产食品体系受到的挑战。
第二产业
罗马的第二产业缺乏重工业,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电信、制药和食品行业。同时罗马大多数工厂位于该市东部一个名为蒂布尔蒂纳山谷(Tiburtina Valley)的地区,其他重要的工业区也位于附近的城镇阿普里利亚(Aprilia)和波梅齐亚(Pomezia)等。
罗马的工业还集中在传统的纺织品生产行业。罗马风格的服饰、装饰品在世界市场上受到欢迎。除了加工时装外,这里也发展皮具、文具、瓷器、玻璃制品等加工业。
第三产业
罗马的经济多样化且充满活力,其中服务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旅游业、金融业、服务业、科研、通信和个体经商业。特别是旅游业,作为罗马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市内众多著名的博物馆和历史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金融业也是罗马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运通、法国巴黎银行、万事达、安联等公司都在罗马设有公司。
随着2022年所有旅行限制的放松,罗马住宿场所的国际游客数量急剧增加,其中来自美国的游客占所有国际游客的近四分之一,此外还有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游客。同时国内旅游市场也呈现出强劲复苏迹象,罗马住宿机构的国内过夜人数超过了1200万人次。
罗马2022年的酒店数量较上年略有增长,总共有1600多家酒店,其中大部分都是三星级的。在酒店市场中,连锁品牌酒店在罗马发挥着重要作用,罗马成为2022年意大利连锁酒店数量最多的旅游目的地。此外,罗马的非酒店住宿包括度假居所租用和民宿。
罗马古城中心区的主要商业街道科尔索大道(Via del Corso)商铺月租金基本在3.5至3.8万欧元/100平方米左右(截至2021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罗马市中心的奢侈品和一线品牌仍可保持品牌形象,但二线品牌和小商铺却难以抵御疫情冲击。因此在未来的罗马市中心,可能会出现多家小商铺合并,再以大型复合式商铺的形式重新回归的情况。此类店铺的营销范围十分广泛,往往从衣服到日用品都应有尽有。
1937年,贝尼托·墨索里尼建造了电影城(Cinecittà)。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借助马歇尔计划重振遭受重创的欧洲经济的资金,美国电影公司纷纷涌入罗马,使该电影城发展成为可以与好莱坞相媲美的电影城。罗马本身的历史、税收减免政策以及知名电影制作人来到电影城拍摄电影等原因进一步促进罗马影视业的发展。电影城为超过2000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促进了当地其他企业的发展。
经济功能区
罗马的EUR区位于罗马南约5千米的三泉地区,其名称根据“罗马世博会”的意大利语缩写EUR(Esposizione Universale Roma)而来,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在经济上极为重要的区域。它拥有现代建筑和布局整齐的街道,还是时尚品牌芬迪的总部所在地。自1870年以来,EUR区已从法西斯时期的展览新城转变为集行政、商务和住宅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市新区。截至2023年,EUR区不仅是众多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聚集地,还陆续进驻了意大利邮政、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埃尼、保洁、联合利华、微软和华为等国内外企业,成为意大利的一个重要金融中心。
社会事业
教育
罗马是意大利的教育和学术研究中心,教育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即5年初级教育(小学),8年中级教育(3年初中,5年高中),大学、专科院校等高等教育。16岁以下可享受义务教育。
其中罗马拥有许多著名的大学,有公立性质的大学,也有私立性质的大学,包括罗马大学(Sapienza Università di Roma)、路易斯大学(LUISS Guido Carli)、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
罗马大学(Sapienza Università di Roma)拥有57个系和11个学院、300多个学习课程、超过122000名学生和大约8000名教师以及技术、行政、图书馆和医院工作人员,是欧洲最大的大学。该校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工程学、自然科学、生物医学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
医疗
罗马的医疗体系包括公共医疗和私人医疗两部分,大多数当地人选择二者的结合。虽然公共医疗服务的质量很好,医生通常训练有素,但公共医疗的质量往往因为效率低下和资金不足的官僚体系而受到损害,而且公共医疗保健部门提供的舒适度往往低于私人医疗。罗马拥有巴比诺耶稣儿童医院(Bambino Gesù Children’s Hospital),哥伦布综合医院(Complesso Integrato Columbus),波利克利尼科杰梅利医院(Policlinico Gemelli)等公立医院。除了公共医疗保健系统,罗马还拥有许多提供私人医疗的医院。罗马外籍人士通常偏好私人医疗,因为私人医疗可定期获得私人医生提供的服务,同时能较好地保护患者的隐私。获得私人医疗服务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但外籍人士可通过私人健康保险来帮助他们支付费用。罗马拥有救世主国际医院(Salvator Mundi International Hospital),罗马美国医院(Rome American Hospital),奥蕾莉亚医院(Aurelia Hospital)等私立医院。此外,罗马拥有24小时营业的药房。对于要带入罗马的药物,限制不多,但要尽可能保持它们的原包装。
巴比诺耶稣儿童医院(Bambino Gesù Children’s Hospital),成立于1869年,是欧洲最大的儿科医院和研究中心。该医院分为 10个临床科室,包括外科、急诊科、麻醉复苏科、手术科、影像学、免疫学实验室和诊断、儿科心脏病学、新生儿医学和外科、神经科学和神经康复、肿瘤学和输血医学、专家儿科等。同时该医院注重科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和罕见疾病、肿瘤血液学、多因素疾病和复杂表型、免疫学、传染病和儿科药物开发以及临床和技术创新。
媒体
意大利有多家国家报纸和电视台的总部设在罗马,有《频道5》《共和国报》(la Repubblica)等。其中,《共和国报》于1976年在罗马成立,起源于一份叫L’Espresso的周刊,渐渐成为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截至2021年,它是意大利发行量第二大的报纸,覆盖意大利重大新闻,它是由20页纸张组成,并于周二至周日出版。
科技
在意大利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罗马正在逐步转型为一个更加数字化的城市。政府为了支持科技行业的发展,已经开始鼓励风险投资者更加大胆地进行投资。例如,政府启动了名为“Growth 2.0”的项目,为达到一定标准的初创企业提供了数百万欧元的资金和税收优惠。疫情的发生促使政府明确追求“数字化”策略,为科技初创企业和风险资本提供支持,同时向贫困地区的企业和数字化公共服务投入资金。意大利政府还授权了数轮对科技行业的刺激措施,包括为风险资本提供2亿欧元资金,为孵化器和创新中心提供1000万欧元以及其他形式的补贴。
文化事业
罗马的文化事业是由文化活动部(Dipartimento Attività Culturali)、罗马图书馆系统机构(Istituzione Sistema Biblioteche di Roma)以及卡比托利欧文化遗产监管局(Sovrintendenza Capitolina ai Beni Culturali)管理。其中,罗马图书馆系统机构向罗马人提供超过90万种书籍和杂志、8500本电子书、800首歌词和乐谱以及超过120000种音乐资源和数字视频。卡比托利欧文化遗产监管局负责管理和维护罗马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罗马拥有39个图书馆、20个博物馆。此外,罗马还拥有博尔盖塞美术馆(Borghese Gallery)和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Modern Art)等艺术场馆。
罗马拥有罗马文明博物馆和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等。其中罗马文明博物馆于1955年落成,展品涵盖了古罗马文明的各个方面,包括保存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文物的原始铸模以及散布在罗马各地、被毁坏建筑的重建模型等。意大利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建于1883年,位于罗马艺术宫,以新古典建筑风格而闻名。此馆收藏了19和20世纪以来的绘画和雕塑等现当代艺术品,包括5000多件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其规模与数量乃意大利之首。
罗马拥有瓦利切利图书馆(Biblioteca Vallicelliana)、国家中央图书馆(National Central Library)和意大利地理协会图书馆(Biblioteca della Società Geografica Italiana)等。其中意大利地理协会图书馆拥有意大利最重要的专业文献馆藏,也是欧洲最大的图书馆之一。馆内保存有地理学及相关学科书籍40万余册,其中包括数千本珍本,有16世纪至19世纪出版的古籍、珍贵的印刷文本和重要的游记手稿。图书馆还设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专门管理2000种报纸,其中500种是现行报纸,三分之二是外国报纸。图书馆每天向公众开放。
罗马是一个重要的音乐中心,音乐活动比较盛行,拥有几所著名的音乐学院和剧院,其中包括意大利圣塞西莉亚国家学院(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音乐公园(Parco della Musica)、罗马歌剧院(Teatro dell'Opera di Roma)以及几个小型音乐机构。其中圣塞西莉亚国家学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机构之一,由西克斯图斯五世(Sixtus V)于1585年颁布的教皇法令《 Ratione congruit》而创立。其位于罗马音乐公园(Parco della Musica)礼堂。
罗马于1980年以“罗马历史中心”之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1990年则扩展到乌尔班八世城墙、罗马教廷在该城市享有治外法权的财产以及城外圣保罗大教堂,并更名为罗马历史中心、罗马教廷在该城市享有治外法权的财产和圣保罗福里勒穆拉。
罗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历史中心,世界遗产包括古代纪念碑、斗兽场、万神殿、罗马广场的建筑群以及建在罗马广场上的防御工事、奥勒良城墙和圣天使城堡;还包括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到现代时期的纳沃纳广场、西克斯图斯五世标记的“三叉戟”和人民广场;此外,还包括民用古迹和宗教建筑,这些建筑拥有华丽的图画、马赛克和雕塑装饰,比如卡比托利欧山、法尔内塞宫、奎里纳莱宫、和平祭坛、圣约翰拉特兰大殿(Archbasilica of Saint John Lateran)、圣玛丽大殿等。
但是罗马的世界遗产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环境压力、历史建筑的腐蚀、自然灾害、游客和旅游压力以及市中心社会和经济发展,还存在故意破坏和恐怖主义的风险。从19世纪开始,罗马就制定政策和法律来保护这些世界遗产,包括了罗马斗兽场和提图斯凯旋门的修复活动。罗马的保护工作已逐渐从个别古迹扩展到城市的整个历史结构,从而制定了保护城市地区的规定,以保持历史街区的完整性,还建立了用于保护、推广和展示历史遗址的筹款机制。罗马拥有一个国际研究中心(Istituto Centrale del Restauro,现为Istituto Superiore per la Conservazione e il Restauro),其起草的《威尼斯修复宪章》定义了保护世界遗产的方法和工具。罗马还制定了一项战略计划,其中包含旨在保护和提升遗产价值的行动和重大干预措施。罗马与文化遗产和活动部、拉齐奥大区和罗马代牧区签署了遗址的管理协议。该协议要求建立一个遗产保护科学委员会。
体育
足球是罗马最受欢迎的运动,罗马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27年,并在俱乐部成立十五年后的赛季夺得俱乐部历史首座意甲联赛冠军奖杯。截至2023年,俱乐部共获得3次意甲联赛冠军、9次意大利杯冠军、2次意大利超级杯冠军、1次欧洲协会联赛冠军以及1次国际城市博览会杯冠军。
罗马也是1960年第17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运动会于1960年8月25日至9月11日举行。应邀参赛的有83个国家和地区,共5348名运动员。首次参加的有摩洛哥、苏丹、突尼斯和圣马力诺。特立尼达和牙买加组成了西印度联队、埃及和叙利亚组成了阿联队,两个德国仍以德国联队名义参加。本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共有17大项150小项。东道主意大利获取了它在奥运会史上最佳战绩,金牌13枚,银牌10枚,铜牌13枚。
罗马还主办了1991年欧洲篮球锦标赛,其维特斯罗马队成立于1960年,曾一直是意大利联赛和欧洲最强大的球队之一。橄榄球运动在罗马也获得广泛的喜爱。其他当地运动队还包括排球队(M. Roma Volley )、手球队或水球队等。
社会保障
罗马犯罪指数为49.72,安全指数为50.28。罗马每10万人中报告了约5500起案件,在意大利主要地区排名第三。罗马有时会发生枪击案。2017 年2月25日,EUR区古列尔莫·马可尼广场(Piazza Guglielmo Marconi)发生枪击事件,造成4人受伤。2022 年12月11日,一名男子在菲德奈社区(Fidenae neighborhood)的一个公寓楼聚会中开枪,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2023年3月13日晚,一名意大利男子在罗马托皮纳塔拉(Torpignattara)地区给汽车加油时被枪杀,凶手骑着摩托车逃离现场。
环保
在古罗马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尤其从逐渐启动城市化道路的共和国中后期开始,罗马人面临各种与人口剧增、生产方式改变和城市化现象相关的环境恶化问题,并且进行了对改善自然环境的早期反思。这种反思起源于宗教,最终落实为一系列具有环境保护效果的设施建立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法律工具创设。但总体上来看,罗马人尚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意识,他们对环境的法律干预只是间接和部分性的。
现代罗马把城市环保问题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同城市的政治文化联系在一起。2007年,应罗马市移民议会议长潘永长先生邀请,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人大代表团到访罗马。代表团成员在罗马EUR区的移民议会会议大厅内同拉齐奥大区和罗马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人及罗马青田同乡总会侨领举行座谈,就历史文化名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
交通
综述
罗马位于一个辐射状的道路网络中心,这些道路大体上还是遵循了古罗马时期从卡比托利欧山出发,进而连接整个罗马的路线。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的中央,使其成为意大利中部重要的铁路交汇点。城市的主要火车站有特米尼站(Termini)和蒂布尔蒂纳站(Tiburtina)。罗马还有菲乌米奇诺国际机场(Leonardo da Vinci–Fiumicino International Airport)、钱皮诺机场(Ciampino Airport)。
但是罗马的交通状况因其放射状的街道布局而显得复杂,居民如果不通过历史中心和不使用环形公路,则不容易从一条主要道路衔接到另一条道路。同时由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汽车引起的严重拥堵,政府不得不在白天限制车辆驶入市中心。这类交通限制的区域被称作限制交通区(Zona a Traffico Limitato ,ZTL)。此外,由于特拉斯提弗雷(Trastevere)、泰斯塔乔(Testaccio)和圣洛伦佐(San Lorenzo)地区的夜间交通量大增,在这些区域也设立了夜间限制交通区。此外,罗马的地铁系统规模相较于其他同等规模的城市来说较小。此外,在每1万名居民中,罗马的出租车数量仅为21辆,与其他欧洲大城市相比,数量偏少。
公路
罗马被一条名为格兰德拉科尔多阿努拉雷(Grande Raccordo Anulare,简称GRA)的环形高速公路环绕,这条长68千米的公路是为了纪念其主要设计者之一、当时意大利公路管理局(ANAS)主席尤金尼奥·格拉(Eugenio Gra)。它起到了连接罗马外围地区的作用,让驾车者可以通过市区以外的方式到达城市的不同区域,从而避免“堵塞”市中心。此外,它还与构成了主要国家路线的高速公路连接。其用缩写A90表示,其特色是路线呈围绕首都的环形,每个行驶方向有3个车道,33个编号出口,平均每2千米分布一个。此外,A91 “罗马 - 菲乌米奇诺机场”高速公路是罗马 Grande Raccordo Anulare 的附属部分,驾车者通过这条路可以到达首都的主要机场。通常与A24罗马-拉奎拉-泰拉莫一起,被称为“罗马-菲乌米奇诺”,它是唯一一条在Grande Raccordo Anulare之外提供城市渗透路段的高速公路。
铁路
罗马的主要火车站特米尼站(Termini),是罗马最大的火车站,也是欧洲最大的火车站之一。该火车站共有 29个站台,每天有火车开往意大利各地和欧洲其他地区。“特米尼”这个名字源于该站位于罗马的位置。在古城中,戴克里先浴场(拉丁语中浴场的单词是“thermae”)就在如今火车站对面。罗马蒂布尔蒂纳高铁站是连接罗马及拉齐奥地区与意大利其他地区的关键交通枢纽,每年接待的乘客超过5000万人次。这个站点由两个主中庭构成,通过悬挂在轨道上的巨型玻璃走廊和一个地下迎宾广场相互连接。考虑到其在密集居民区中的战略位置,蒂布尔蒂纳站还成为了游客和周边地区居民的重要商业中心。2017年底,法国巴黎银行的新总部在该站附近开业,每天吸引了超过3000人,促进了该地区的城市、经济和商业发展。
航空
罗马主要的航空枢纽是菲乌米奇诺国际机场,其是全球唯一一家获得Skytrax最高5星评级的机场,也是欧洲第一个获得ACI机场卫生认证的机场,此外还获得了Rina Service生物安全信托认证。该机场属于客流量超过4000 万的枢纽机场类别。菲乌米奇诺国际机场自1961年1月15日正式启用,但实际上自1960年8月20日就已开始使用,目的是减轻罗马钱皮诺机场在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的压力。菲乌米奇诺机场位于罗马市中心西南约35千米处,20世纪60年代只有两条跑道,1973 年增加了第三条跑道,并新建了一个可容纳波音 747 飞机的机库。
水运
服务于罗马的主要港口是位于城市西北约62千米的奇维塔韦基亚港(Civitavecchia)。奇维塔韦基亚港在意大利港口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地处意大利半岛沿海的中部,这为其提供了理想的地理位置及优良的海洋气候条件。这样的地理位置对于大型转运港口来说具有战略意义。它是意大利第二大工业区的货物集散点,并且是意大利中心以及罗马工商业区的物资供应地,能接收来自所有地中海主要港口的贸易货物。奇维塔韦基亚港拥有20座码头,长度从86米到310米,还拥有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每天可容纳2500TEU以上的集装箱。在客运方面,它还是意大利第二大、欧洲第三大客运港。港口航运的增长需要建设新的停泊设施,奇维塔韦基亚市政府已经计划投资5000多亿里拉用来建设游览和商务港,并使港口与通往罗马的高速列车线相通。
公共交通
罗马的地面公共交通包括有轨电车、地铁和城市火车网络(FR线)。
罗马地铁系统有三条线路,分别名为A线、B线和C线。A线和B线在罗马特米尼火车站交汇,这里是罗马的主要公共交通枢纽。C线是一条分阶段开通的新线路。新的C线正在建设中。原计划于2000年开通的第一期在2014 年11月开通。C线对游客来说用处不大——它运行于距离城市东南约12英里的蒙特孔帕特里 (Monte Compatri) 和位于中心郊区的帕尔科迪琴托切莱 (Parco di Centocelle) 之间。计划最终将其延伸至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和罗马斗兽场。
还有一条D线正在规划阶段。该线路预计设有22个站点,全长20千米。第一段于2015年开通,整个项目预计在2035年前完工,但因城市财政问题,该项目已暂停。
文化
综述
罗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深受希腊文化影响,拥有从伊特鲁里亚时代至现代不计其数的历史遗迹,有万神殿、罗马斗兽场等世界遗产,整个城市随处可见由著名艺术家建造的建筑、广场、桥梁、地下墓穴、喷泉和方尖碑等。同时罗马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心,保存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包括西方经典的雕塑、文学和绘画艺术等。城市还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文化活动和艺术节等。此外,在饮食、习俗、地方特产等方面有凸显其深厚的文化特色。
饮食
罗马的代表性美食包括了萨尔廷博卡(saltimbocca alla romana)、罗马面疙瘩(gnocchi di semolino alla romana)等。
萨尔廷博卡是将小牛肉、火腿和鼠尾草卷起来,然后根据地区或个人口味加入白葡萄酒和黄油烹制。有时会使用马萨拉酒。有时小牛肉和火腿也不会卷起来,而是摊平的样子。
罗马面疙瘩是用意大利面粉、全脂牛奶、黄油和帕玛森芝士制作的小土豆饼,撒上盐和黑胡椒调味后放入烤箱烤制。有时还会加入肉丸、番茄酱和帕玛森芝士作为配料。无麸质的罗马式小土豆饼则是用玉米面代替意大利面粉制作而成。
习俗
罗马的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食物和活动习俗,反映了罗马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有罗马城市节、春季节、复活节、圣诞节等。
罗马人于每年4月21日庆祝罗马的建城纪念日——罗马城市节。这一天,罗马人会举行各种历史文化活动,比如重现古罗马的军事游行。
春季节是罗马人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人们通常会在户外进行野餐,享用新鲜的春季蔬菜和水果。
复活节在罗马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传统食物包括羊肉、复活节面包(Pane di Pasqua)和一种甜馅饼(pastiera)。
圣诞节在罗马是家庭团聚的时刻,通常会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传统食物包括鱼类(尤其是平安夜晚餐中的鲤鱼),还有意大利传统蛋糕(panettone)和托罗内(torrone)。
艺术
罗马的建筑从古罗马建筑发展到意大利现代和当代建筑,受到古希腊人、伊特鲁里亚人、埃及人和波斯人的影响。罗马建筑带来的最大创新可能是混凝土的广泛使用。罗马建筑师意识到混凝土不仅比常用的大理石更坚固,而且易于装饰,可以雕刻成各种形状。混凝土也可以在当地生产,因此更具成本效益;罗马建筑之所以如此有影响力,不仅仅是因为其美丽的建筑和宏伟的设计,基础设施的概念也是这个庞大帝国得以运转的原因。 罗马人是第一个建造庞大而复杂的道路系统的人,该系统将城市与首都连接起来。 还加上桥梁和渡槽的建造。同时其柱子、圆顶和拱门已成为世界各地重要建筑的特色。
罗马以其雕像而闻名,其中的一些雕像经常张贴着讽刺文章。这种类型的雕像被称为“罗马会说话的雕像”(Talking statues of Rome),包括有帕斯奎诺(Pasquino)和马尔福里奥(Marforio),还有四个著名的雕像,有伊尔·巴布伊诺(il Babuino)、鲁克雷齐亚女士(Madama Lucrezia)、法基诺(Facchino)和阿巴特·路易吉修士(Abate Luigi)。
罗马雕塑融合了古典希腊雕塑的理想化完美和对现实主义的追求。它还吸收了东方的艺术偏好和风格,用石雕和青铜创作雕像。由于艺术家遍布整个帝国,而且公众的品味在几个世纪中不断变化,罗马雕塑还以其多样性而引人注目。除了他们自己独特的创造之外,罗马雕塑家还通过他们对早期希腊杰作的流行进行复制。和希腊雕塑一样,罗马人也使用石头、贵金属、玻璃和陶土制作雕塑,但最精致的作品还是青铜和大理石。然而,由于金属的再利用需求一直很高,因此大多数现存的罗马雕塑都是大理石的。
罗马雕塑开始寻找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摆脱了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根源。到公元1世纪中叶,罗马艺术家开始寻求捕捉和创造光影的光学效果。到了古代晚期,甚至出现了使用光影技巧和抽象形式的印象派。雕塑出现了大量帝王、神和英雄雕像,例如巨大的骑马青铜雕像马可·奥勒留或更大的君士坦丁一世雕像(只有头部、手和一些四肢幸存下来),这两尊雕像都保存在罗马的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在帝国末期,人物雕塑往往缺乏比例,尤其是头部被放大,人物通常呈现得更扁平,从正面看,显示出东方艺术的影响。
雕像也可用于家庭或花园的装饰,它们可以缩小,尤其是用银等贵金属制成。罗马人特有的一种雕像是“家神”。这些雕像通常是青铜的,代表着保护家庭的神灵。它们通常成对摆放在屋内的壁龛中,是年轻的人物,双臂高举,长发飘飘,通常穿着束腰外衣和凉鞋。
Cinecittà Studios电影城由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于1937年创建,位于罗马东南部,其被设计为一个完整的制作中心,设施涵盖从培训、电影制作到后期制作的所有方面。在1939 年颁布的旨在支持本土电影制作的《阿尔菲耶里法》的帮助下,电影城在六年内制作了近300部电影。电影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西方盟军的轰炸。战争结束后,1945年至1947年间,电影城被用作流离失所者的营地。1943年以后,其促成了被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流派的形成。到了 20世纪50年代,寻找廉价设施的美国制作公司开始将注意力转向Cinecittà电影城。《罗马假日》和《喷泉中的三枚硬币》等电影就是在Cinecittà电影城和罗马拍摄的。该电影城还承办了许多史诗制作,早期的例子有1951年的《Quo Vadis》 。1959 年,《宾虚》在这里拍摄,而《埃及艳后》的制作由于预算问题、恶劣天气和伊丽莎白泰勒的健康状况问题从伦敦转移到了Cinecittà电影城拍摄。
Cinecittà Studios电影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私有化,这里不仅有电影,还有许多电视节目。该工作室不对公众开放,但偶尔会开放参观。
罗马文学始于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在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时期产生了大量的著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历史等方面。罗马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希腊文学,特别是希腊雅典人的影响。从诞生之日起,罗马文学就大量借鉴了希腊文学。然而,罗马文学却能够摆脱束缚,创造出属于罗马的文学。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和几个世纪里,罗马作家影响了西方文学以及包括但丁、莎士比亚在内的其他作家。
罗马诗歌的黄金时代约在公元前70年至公元14年,诞生了维吉尔(Virgil)、贺拉斯(Horace)、卡图卢斯(Catullus)、普罗佩提乌斯(Propertius)、提布卢斯(Tibullus)和奥维德(Ovid)等诗人。
罗马也出现了许多散文作家,有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卢修斯·安纳乌斯·塞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以及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等。
随后,基督教的传播从公元四世纪开始催生了罗马的一种新型文学,即基督教作家撰写的有关基督教道德的著作。代表性作家有圣安布罗斯(St. Ambrose)、德西穆斯·马格努斯·奥索尼乌斯(Decimus Magnus Ausonius)等。此外,还出现了一位异教作家克劳迪斯·克劳迪亚努斯(Claudius Claudianus),他被认为是罗马古典传统最后一位重要的诗人。
除了诗歌和散文作家之外,罗马还有历史学家萨卢斯特 (Sallust)、塔西佗(Tacitus)以及李维(Livy)等。
罗马平均每月举办350场爵士音乐会。该市每年还举办多个爵士音乐节,包括罗马爵士音乐节(Roma Jazz Festival)、卡萨德尔爵士音乐节(Casa del Jazz Festival)和维拉塞利蒙塔纳爵士音乐节(Villa Celimontana Jazz Festival)。罗马还拥有亚历山大广场爵士俱乐部 (Alexanderplatz Jazz Club)、格雷戈里爵士俱乐部(Gregory's Jazz Club)、爵士电车(Tramjazz)、爵士之家(Casa Del Jazz)、慈善咖啡馆(Charity Cafe)等爵士俱乐部。
地区象征
罗马的官方市树是意大利松(学名Pinus pinea)。这些树因其长而高的树干和平展的宽阔树冠而引人注目,成为罗马市景的一部分。其又名伞松,在整个地中海地区都很常见,它们是由贝尼托·墨索里尼带到罗马,并沿着大道种植的。
罗马城徽是“母狼哺婴”,城徽上有4个字母SPQR,是拉丁文“罗马人民元老院”的缩写,还有一个小十字架。城徽记录了罗马城诞生的故事。相传在古代,特洛伊城被希腊攻破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成为罗马人的祖先。王位传到里亚·西尔维娅(Leah Sylvia)时,被其叔父篡夺。新国王将里亚·西尔维娅害死,并将她所生的二子装在筐内,扔入台伯河中。孩子被河水冲到岸上后,被一只母狼搭救。两个孩子被母狼哺乳长大后,于公元前753年开始,在母狼哺育他们的台伯河畔建城。因此罗马城的城徽是“母狼哺婴”的图案。
风景名胜
综述
罗马拥有无法估量的考古和艺术宝藏、众多别墅公园以及独特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包括许多博物馆(卡比托利诺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博吉西画廊等),还有渡槽、喷泉、教堂、宫殿、历史建筑、罗马广场的纪念碑和遗址以及地下墓穴。其中罗马斗兽场(400万游客)是世界上第39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其他景点包括罗马广场、万神殿、特莱维喷泉、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博尔盖塞别墅花园、塞利蒙塔纳别墅、纳沃纳广场、马焦雷神庙、圣约翰拉特兰大殿、奎里纳尔宫、拉特兰宫(Lateran Palace)和巴贝里尼宫等。其中罗马共拥有4个世界遗产,都属于文化遗产。
罗马每年接待700万~1000万游客,在圣年时游客量有时还会翻倍。2019年,罗马成为全球第14大访问量最大的城市,拥有860万游客。2022年,罗马过夜住宿人数为3600万人次,其中位于首都历史中心的景点(包括罗马斗兽场、特莱维喷泉、万神殿和梵蒂冈区)占86.4%。
重要景点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是意大利罗马市中心的一座大型露天剧场,由混凝土和沙子建成,是罗马有史以来最大的圆形剧场。罗马斗兽场位于古罗马广场以东。罗马斗兽场于公元 72 年由皇帝韦斯帕芗修建,并于公元 80 年由他的继任者和继承人提图斯修建完成。图密善统治期间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据估计,它可以容纳50000至80000名观众,平均观众人数约为65000人。它被用于角斗比赛和公共表演,包括动物狩猎、处决、著名战役的重现表演、基于罗马神话的戏剧以及简短的模拟海战表演。它在中世纪一直作为堡垒,曾多次遭受地震破坏,并被用作石灰华和大理石的采石场。尽管罗马斗兽场因地震、火灾和劫掠等原因而遭到严重破坏,但罗马斗兽场仍然是罗马帝国著名的象征,并被列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万神殿(Pantheon)是意大利罗马的一座寺庙,它是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由马库斯·阿格里帕(Marcus Agrippa)建造的,后来被烧毁,公元120年,哈德良开始建造万神殿,之后完好无损地流传了下来。
万神殿建筑被设计成一个大圆形形状,顶部有一个圆顶。圆顶呈逐渐变细的阶梯状,底部最厚(20 英尺),圆顶最薄(7.5 英尺)。罗马人使用最重的骨料(主要是玄武岩)建造底部,使用较轻的材料(如浮石)建造顶部。他们还将空陶罐嵌入圆顶的上层,以进一步减轻结构重量并促进混凝土固化。在建造圆顶时,罗马人可能使用了临时的木质中心,并在上面铺砌了砖石和混凝土的同心环。万神殿门廊使用的16根花岗岩立柱。每根高11.9米,直径为1.5米,重60吨。其主入口是双青铜门,高6.4 米。万神殿的大型圆形圆顶内殿以及传统的寺庙门廊,在罗马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其成为古典风格复兴时的标准典范,并被后来的建筑师多次复制。尽管经历了一些变化,万神殿仍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迹之一,仍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因为其中埋葬着 1870年至1946 年意大利君主的陵墓,另一个著名的陵墓是拉斐尔 (1483 年至 1520 年) 的陵墓。万神殿每年接待超过 600 万人次参观。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罗马历史中心的一部分。
圣约翰拉特兰大殿也称圣约翰拉特兰大教堂,建于324年,是罗马主教、教皇的所在地。根据1929年的《拉特兰条约》,作为罗马教廷的财产,圣约翰拉特兰大教堂及其毗邻建筑享有意大利的治外法权地位。该教堂是四大教皇大教堂中最古老、地位最高的一座,也是罗马七大朝圣者教堂之一,还是西方世界最古老的大教堂,拥有“大殿”的独特称号。圣约翰拉特兰大殿内拥有拉特兰洗礼堂、彼拉多阶梯等建筑。
圣彼得大教堂,又称圣伯多禄大殿。其建于1506年至1626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自1377年起,它取代圣约翰拉特兰大殿而成为教宗的府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1477平方米,教堂中央大圆穹顶高1325米。前方则为圣彼得广场。
对外交流
1998年5月28日,北京市和罗马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结好以来,两市关系发展顺利。
2011年10月,北京市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为契机,在罗马“丝绸之路”博览会框架内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年·魅力北京”系列文化活动。2012年,罗马加入由北京市发起的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2016年12月,北京市旅游委在罗马举办了北京旅游资源推介、北京美食品鉴日等活动。
2013年2月,为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同时庆祝两市结好15周年,北京市在罗马举办了2013年“欢乐春节”活动暨北京—罗马结好15周年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