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官
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
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县以上直到中央有工室、邦司空、大官、左府、右府、左采铁、右采铁等,官员有丞、啬夫等。县的令、丞对官府手工业的管理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劳动者则有工师、工匠、徒、隶等,由曹长领班工作。
简介
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金布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司空》、《军爵律》、《效律》、《秦律杂抄》等部分中可以看到,秦对官府手工业的各种制度,如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规格和生产定额,产品的账目、各类劳动者的劳动定额及其换算,对劳动者的训练和考核,度量衡的检校等,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当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县以上直到中央有工室、邦司空、大官、左府、右府、左采铁、右采铁等,官员有啬夫等。县的令、丞对官府手工业的管理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劳动者则有工师、工匠、徒、隶等,由曹长领班工作。生产门类有铁的开采和冶铸、铸钱、车辆、兵器、用具、漆树的种植与漆的生产等。产品主要归官用,也有出售的。
工官的设置
汉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县设置工官,诸侯王国也有工官。汉武帝时,由于官吏和军队的增加,皇室贵族的奢靡以及大量工程的兴建,官府手工业有很大的扩展。当时,中央的许多机构,如太常宗正大司农少府中尉、将作大匠、水衡都尉等,属下都设有各种名目的工官或兼营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其中以供应皇室需要的少府设置最多。这些官署分别从事铁器、铜器、铸钱、染织、衣服、陶器、玉器、兵器、漆器、木器、砖瓦木石等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船只、彩绘、雕刻等的生产。郡县除盐官铁官外,在手工业发达的地区亦设有工官,据《汉书·地理志》及其他记载即有十几处,实际数目当不止此。其中如蜀郡(今四川成都)、广汉郡(今四川金堂东)工官的铜器、金银■器,生产规模相当巨大,产品制作亦极精美。主造兵器、漆器的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工官也很有名。此外,还有以专业命名的工官,如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镇北)和襄邑(今河南睢县)的服官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丹阳郡(今安徽宣城)的铜官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的楼船官等。
分工
官府手工业的生产,由护工卒史、工官长、工官丞、掾、史、令史、佐、啬夫等管理,劳动者有工、卒、徒、工巧奴等。有的产品分工很细。如漆耳杯往往就是由素工、髹工、上工、铜扣黄耳工、画工、雕工、清工、造工等多人分工协作制成的。《盐铁论·散不足》所说的“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并非全属夸饰之辞。这样制作出来的器物,十分精美,技术和艺术水平都很高超。
产品用途
工官产品主要供皇室御用、赏赐及官府军队的需要,虽有一部分出卖,但除盐、铁外,主要是非商品性生产,尽管规模巨大,技艺精湛,但也因此造成了人力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并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汉元帝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年要耗钱数亿,蜀郡和广汉郡的金银■器一年各耗钱五百万,京师少府所属的三工官和两织室,一年各耗费钱五千万,因此西汉后期,臣下屡屡建言节省和废罢某些工官或其产品,汉朝政府也曾下诏施行,但效果不大。
工官隶属的变化
东汉时,中央各工官的隶属略有变化,如少府的考工令改属太仆,司铸钱、造兵器和织绶诸杂工,大司农属下的平准令则兼练染,作彩色等。新起的造纸手工业,则由少府所属的尚方令主管。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东汉前期光武、明帝、章帝、和帝时,供皇室御用的官府手工业产品曾有所减省;但此后随着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又增多起来。
称呼
官名。先秦有工师,为工官之长。当时工匠多由国家管辖,凡管理工匠之官,都称工官。秦、汉少府、中尉等官所呼,都有手工业部门。《史记·平准书》:“边兵不足,乃发武库工官兵器以赡之”。武库有令、丞,为中尉(后改执金吾)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尉条,《续汉书·百官志四》执金吾条,述属官均至武库为止,盖工官职卑,概从省略,据此则其他有造作之职的官署官吏,所属必有工官无疑又西汉在蜀、广汉、河内等郡特置工官,掌制造武器、日用器物与手工艺品,设有护工卒史等官。东汉沿置,掌收手工业品的税。
相关记载
工官档案初探
在我国古代,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的官员通常被称为工官。由此,我们将由这些工官形成和掌管的手工业和各种工程档案。统称之为工官档案。这些工官档案的内容涉及兵器制造、工程建筑、水利、日用金属器皿制造、瓷器制造、盐铁业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主要档案类型有:工官管理档案、标准化档案、图样档案等。
工官管理档案
多方面内容的工官管理档案。这种数量巨大、时代久远的工业管理档案的发现,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汉代之前。我们只能从有关的记载中推测出工业管理文书档案的存在。而骨签档案的出土,则以实物有力地证明我国的官营制造业等有着严密的管理制度,并形成了大量的管理文书档案。从骨签档案出土时的情形看,当时的工业管理档案主要由其形成单位——工官机构集中保管。并且,有着较严据各种史籍记载,工官的职责主要为掌管各种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器物制造等的政令。这种所谓的政令,实际上主要是指工官管理文件。包括工程管理文件、制造业管理文件等。其“文件后”,就是各种管理档案。我国现今所能看到的这方面的档案材料,主要有汉代骨签档案和清代工部档案等。
骨签档案的发现是我国近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它出土于著名的西汉未央宫遗址区,现已发掘出来的骨签档案有三万余片之多。这种骨签档案选用高级骨料精工制成,体积小,集中穿放。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初步整理,证实其主要为西汉时期国家工官机构形成和保管的涉及兵器制造、皇室乘舆等密的积累和保管制度,否则,难以遗留下数量如此之大,排列井然有序的档案材料。
除汉代的骨签档案外,现今所遗存下来的官方工业管理档案以清代为多。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的清工部档案中,多数档案材料属工业管理档案,如与制造库之间的来往文件;有关陵寝、坛庙、城垣、衙署等修缮工程,修办铁路、矿务及河工、军事工程、修造战船等方面的档案文件;等等。这些档案材料在当时的工官档案中。数量较大,地位比较重要。这些档案材料,一般都有专门机构来管理,如清代工部中设有清档房,负责工部档案的管理。此外,它还设有司务厅。掌收外省各衙门文书,进行编号登记等。
总之,我国古代官方工业管理档案的历史久远,遗存下来的数量也很多,并有着优良的管理制度。
标准化档案
我国古代的工业标准化活动开展的很早。实行官营手工标准化管理,是历代工官部门的职责之一。著名的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先生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可能是齐国的官方文件。它的颁布,就是为了统一本国匠人的作法。到了集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开展了著名的全国标准化运动,从此,官营手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标准化生产。秦代的标准化文件,在当时数量一定是很多的,现在遗留下来的,有出土的秦简《工律》、《司空律》、《效律》等。它们是在当时以法律形式颁布的标准化文件。
下面我们以当时的军工生产为例:秦代的军工产品在器形、质量和性能等方面都有着统一的标准,不许混淆。秦简《工律》规定:“为计。不同程者毋同出。”“程”就是规格、标准,将它记录下来,就是标准化文件、档案,它对于生产者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兵器的外表着色为例,《效律》规定:“、戟、弩、漆□相易□(也),毋以为赢,不备,以职(识)耳不当之律论之”。如秦俑戟柄涂黑漆,上面有两段红色,或涂绘朱红图案;弩臂表面颜色深赭,前后一致;箭杆黑、红、赭三色长短一定,尽管百支同插在一□内。也是高矮一致,颜色统一的。
我国古代的标准,一般被称为“程式”。它由有关的工官制定、颁发。如隋唐时期,在尚书省设工部,工部尚书侍郎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郎中掌城池土木之工程式。历代王朝之工官都有此职掌。由此可知,标准化档案文件为工官档案之组成部分之一。
除出土和清代遗存下来的标准化档案外,有关的档案材料也以其他各种形式流传下来一些。如北宋元丰年间编订的标准化文件集《筑城法式》、元人编著的《河防通议》等,收集了北宋时关于城池建筑、堤坝、水闸等的技术、工具、材料、工时等方面的规定。直接或侧面反映、记述了标准化档案文件的内容。南宋时期建筑工程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工种的操作方法和工料估算都有了严密的规定,出现了著名的《营造法式》和《木经》,两者皆为标准化档案文件汇集。《木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标准化手册,它对建筑物各个部分的规格和各构件之间的比例关系作了较详细具体的规定。《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学史上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它颁行于1103年,前28卷为技术施工说明、施工方法、营造工程常用的数据、施工操作规程等,类似于现代的建筑工程标准;后6卷为技术图样,类似于现代建筑工程的标准设计、定型设计、典型设计的成套工程图样。到了清代,这种规定更为严密和全面,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完全统一了官方建筑的构件的规模和用数标准。此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也有此类档案文件留存。
图样档案
图样也是我国古代工官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包括建筑图和机械图、治河图等。
我国现存最早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工程图样,是1977年出土的战国时期铜版“兆域图”,它是一种墓域建筑平面图。在铜版“兆域图”上所刻的国王诏书上规定,此图—份从葬,一份保存在王府中,说明此图在当时确实是作为档案材料保存起来的。关于“兆域图”。早在周代就有记载,并有专门管理这种档案的官员。如《周礼·春官》记载:“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
我国古代帝王是比较注意收集、积累建筑图样的。以秦始皇为例,始皇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每攻破一国,便绘其宫殿图样,以便在秦都仿建。再如,隋时建筑大师宇文恺在营建新都时,首先对原汉朝的长安城旧址进行了勘察测量选址工作,然后着手规划设计,绘制了总体布置图和大量的详细施工图样。在清代,宫廷中设有主持设计的“样房”和“算房”,并在内务府造办处专门设立舆图房(相当于图样档案库),收藏各种图样档案,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工程、宫殿、陵墓、碑亭图等。
我国现存之建筑工程图样,以平面图居多。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为宋绍定三年平江府(今苏州市)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图刻在—块石碑上,现藏苏州市博物馆。明代工部侍郎蒯祥是古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壮观的天安门的设计就是出自他之手。他所设计的全套天安门工程图样,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在北京图书馆。现今所遗存的最大宗之建筑平面图是清代世袭设计官“样式雷”家族所遗留的数千份图纸。这些清代官方建筑平面图现除了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图书馆外。还有一些散布在世界(主要是欧美)各地。如著名的圆明园平面图。
除建筑图外,工官档案中还包括机械图和各种器物图。但这些图纸保存在中央政府的较少,多保存在下层工官部门中,较分散,保管条件也较差。因此,以原件形式遗存下来的较少。多是通过其他形式保存下来。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器物图集——宋吕大临编撰的《考古图》,一一摹绘了器物的图形、款识、尺寸、重量、容量等;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机械图保存在北宋天文学家苏颂的《新仪象法要》中,该书中保存有多种机械图样。
此外,工官档案中还包括治理河道的图纸,因为治河工程的施工等也属于工官的职责范围。以清代为例,清代工部设有都水司,其职责之一是防治水患。所以,现今所存的清工部档案中就包括治理黄河的图纸等。
总之,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古代工官档案的种类较多,遗存下来的数量较大价值较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开发研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31 17:3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