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
山西省晋城市辖县
陵川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东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75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陵川县辖7个镇、4个乡。截至2023年末,陵川县户籍总人口247019人。
历史沿革
从境内塔水河古人类遗址的发掘可以断定,陵川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人类居住。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这里是尧舜两个部落的地盘,古代就有“陶唐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和“冀绍尧肇十有二州,此属冀”的记载。夏商两代,均为冀州所领,且属于国王所直接控制的“王畿”之地。
西周初期,周天子大封诸侯,当时陵川地区属于晋国的封邑。后来,晋国的土地都被异族赤狄先后占据。陵川地区,据《毕民四州文献》记载:“陵泽鬼姓国”,即为陵子寿胡所占据。又据《杜例》记载:廧咎如所据的地方就在现在的壶关和陵川。此外,境内夺火,原为廧铎壑,是春秋时期铎遏父的封邑,因“铎壑”和“夺火”同音,后就讹传为“夺火”。至春秋中期,当晋国称霸中原时,于周襄王三十年至三十一年(前622~621),赤狄各部均被晋国先后所灭,于是陵川地区复为晋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被正式册命诸侯,三家即瓜分晋国。在三家分晋时,据《正义》载:韩原分有后来上党的潞、泽、仪、沁四州,均在今晋东南及相州(今河南安阳)一带,陵川地区当时隶属于韩。至战国时期,在七国争雄过程中,赵国夺去韩国的仪、沁两州及潞、泽两州之一部,这时的陵川地区大部归赵所有。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秦将白起伐赵,上党太守冯亭为了联赵抗秦,即以17城归赵,陵川地区当为赵所有。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在长平大战后,陵川地区也为秦国吞并。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随即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陵川地区属上党郡(郡治在今山西长子西)高都县。
西汉初期,汉武帝始置并州,领上党、雁门、河东等郡。据《地理表》载:上党郡设置10县,其中有泫氏、高都、阳阿等县。陵川地区划归泫氏县。东汉大致沿用西汉旧制,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攻灭袁绍起,经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中国止,并州上党郡均是曹魏所占领(建安十八年,即213年,将幽、并二州并入冀州,三国魏黄初元年,即220年,复置并州)。西晋政权建立后,并州上党郡(郡治在今长治市)则辖有泫氏、高都等10县。南北朝混战时期的建置沿革时有变动。晋惠帝光熙元年(306),陵川地区为北汉领土。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刘渊族人刘翟攻陷长安,北汉之平阳以东地区皆归羯人石勒,陵川地区也在其内。大兴二年(319),石勒建赵国于邯郸,史称后赵。当时陵川地区属后赵。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西燕慕容永称帝于长子,从并州上党郡中又分置建兴郡。陵川地区属建兴郡。北魏文成帝和平五年(464),复置建兴郡,仍设有泫氏县。至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又罢建兴,改置建州,并由原泫氏县分置平高县,二县都隶属长平郡,郡治设于泫氏。陵川地区当时划归平高县。当北魏分为东、西两魏之后,仍置有建州,泫氏和平高两县仍属于长平郡。北齐末,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把泫氏县并入。北周灭北齐,于武帝建德三年(574),设置高平郡,长平郡并入高平郡。高平县也是高平郡所辖。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曾废郡,高平郡改为泽州。至开皇十六年(596),划高平县东之一部置始陵川县。当时分置陵川县之原因,按李俊民《泽州图记》记载,是“以户口滋息,山川修阻”之故。其得名,传说,石勒陵墓在此,取“陵”字,此地平川较多,取“川”字,至今县城周围有许多带“川”字的地名,可佐证此传说。又据《大明一统志》载:以县境陵阜环列,故名。这也可作为得名的一个依据。陵川立县不久,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废州改郡,泽州改置为长平郡,陵川属长平郡。隋恭帝义宁元年(617),长平郡复改为泽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在高平置盖州(相传州治在今高平米山),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等四县。其中的盖城县为设置盖州的同时,在陵川境内西南部新置县,其范围,大部在陵川,包括高平、丹川两县接近陵川边境的一些地方。县治在今县城西南21.5公里的盖城村,位于该村东1.5公里的城东和西北1.5公里的附城,都是因盖城而得名。武德九年(626),废丹川、盖城两县。原盖城县所领的地区,分别划归陵川、晋城和高平三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全国分为10道(玄宗开元年间改为15道),道下并设有州(相当于过去的郡)、县等行政组织隋代的长平郡改为泽州(当时泽州习惯上仍有高平郡之称),同时废盖州,其地区并入泽州,领晋城、高平、陵川、阳城、沁水、端氏等6县。属河东道所辖。泽州州址迁于晋城。五代十国时期,陵川沿革时有变更。唐末属昭义军,后晋仍属昭义军。当时因梁、晋时常争夺地盘,陵川时属梁,时属晋,所属时间都不长久。
北宋初,改昭义军为昭德军,仍辖泽州。宋太宗时,划全国州郡为15路(路即道的变名,道为监察区域,路为行政区域),陵川归河东路泽州(当时泽州仍有高平郡之称)所领。
金统一中国的北部时,陵川归河东南路泽州(为区别于北京附近的泽州而改,通称南泽州)所领。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升泽州为忠昌军,辖晋城、端氏、高平、沁水等4县,废陵川,不久又复置为县。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司校司,辖晋城、高平、阳城、沁水、陵川、端氏六县。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废司校司,陵川并入晋城。至元三十一年(1294),陵川又从晋城分出,复置为县。元代确立行省制度后,陵川即属于中书省平阳路(元成宗大德九年,即1305年,因地震改名为晋宁路)泽州所辖。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泽州隶属于山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司性质与省同,习惯仍称:“省”)平阳府。洪武九年(1376),改泽州为直隶州,直属于山西布政使冀南道(后改冀宁)。共辖四县,即陵川、阳城、高平和沁水。
清朝初期,仍沿明朝建制。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升泽州为泽州府,在原泽州所辖地区置凤台县(即前晋城县)。当时山西省泽州府辖有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五县,府治即设于凤台,直至清末未变。
民国成立后,山西分为雁门、河东、冀宁3道。陵川属山西省冀宁道管辖。民国23年(1934)裁道,实行省、县二级制,陵川又直接归山西省政府辖领。至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山西实行专署建制之后,陵川属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署驻长治。该专署原为阎锡山所辖政权机构,不久变为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政机构。民国28年(1939),长治沦陷,专署撤出长治,分为东西两区,并各设有一个办事处,西区办事处驻阳城、东区办事处驻壶关,陵川属于东区办事处所领导。山西“十二月事变”爆发后,陵川成了国民党晋东南和豫北一带的活动中心。国民党在其所占领的地区,设立了军区设计委员会。委员会驻本县城关,受国民党二十七军军部的直接控制,这个相当于专署一级的军事机构,共辖有20个县,其中包括晋东南14县(有和顺县)和豫北的修武、获嘉、林县、沁阳、博爱、辉县等6县。民国32年(1943),日军侵占陵川后,把陵川划归上党道。此时,共产党已从敌人手里夺回了丢失的大部土地,在广大农村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原来的陵川分属于4个县管辖——东部与南部仍为陵川县,县抗日政府先驻古郊、后迁横水;西部和西南部划归陵高县,该县横跨原陵川和高平两县边境,县抗日政府成立于民国32年(1943)10月,开始驻大槲树,后迁至高平侯庄;西北部边境少数地区划归长治县,县抗日政府曾先后驻在杨村、太和。此外,正北及东北一隅划归壶关县。这四个县都归晋冀鲁豫边区太行行署领导,其中陵川和陵高两县划归太行第八行署(成立于同年12月,辖陵川、陵高、晋城、沁博、修武等5县),该署成立于陵川庙洼村,继而流动于陵川的凤凰、武家湾、鱼池、夺火和盖城等地。民国34年(1945),陵川全境解放,太行解放区日益扩大,行政区划作了新的调整。废陵高县(1945年10月结束于侯庄),将陵高、长治、壶关三县中原属陵川所辖地区重新划归陵川,恢复了日军侵占以前的疆域。同年12月,太行第八专区改为太行第四专区。辖7县1市,除陵川之外其余都在豫北,专区初驻沁阳(紫陵镇),后移焦作。民国35年(1946)10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焦作之后,一度迁至陵川盖城,到民国37年(1948)10月收复焦作之后,再迁焦作。陵川当时是全专区唯一的老革命根据地,也是解放与保卫豫北的要点堡垒,在支援解放战争中,作出过巨大贡献。民国37年(1948)下半年,撤销边区建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之后,陵川划归太行第三专区。专区所辖各县都在原晋东南地区,专区驻长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撤销太行行署,恢复原山西省建制,陵川归属山西省第三专区。1950年,第三专区改名为长治专区,陵川属长治专区。1958年省府调整行政区划,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陵川仍归其属。1958年11月,陵川、高平、晋城三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陵川地区设陵川联社。1959年2月,改为陵川公社。1959年7月20日,陵川从晋城县分出,恢复原来建制。1985年晋东南地区撤销,陵川归晋城市管辖。
附关于沿革方面的一些考证
1、李俊民《泽州图记》载:在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割长平郡二县地置陵川。此处所指之二县当为高平和丹川。据此可以推论,陵川是割高平之大部及丹川之一部所置。这个记载与省志、府志、县志虽有出入,但李俊民是金代人,当时也可能有一定史料依据。
2、陵川建置沿革,考诸隋唐以后史书,地书,以马端临之《文献通考》及宋乐史之《太平寰宇记》所述较详,旧县志与府志基本上以此为据。关于隋唐时期泽州与陵川的沿革情况,《太平寰宇记·河东道泽州记》载:隋初郡废,置泽州,盖取获泽为名,后为长平郡。唐高祖武德元年改为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四县;又于获泽县置泽州,领获泽,沁水、端氏三县···。六年废建州,自高平移盖州治之。八年移泽州治端氏··。《旧唐书》也载:武德元年,于高平县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四县,又于获泽县置泽州,领获泽、沁水、端氏三县。在这些记载中,对泽州、盖州、盖城的沿革,特别是对其建置年代,与旧府志、县志的记载略有不同。
3、唐代盖城县置于高祖武德元年(旧志:武德三年),废于武德九年,其存在大致为九年时间。但《大清一统表》上将盖城列入晋城栏内,并注为:“唐武德初析高平县置,属盖州,九年,省入晋城。”这个记载,恐不完整。按今陵川附城南有盖城村,当为盖城县治。由此推想:盖城当在丹川、陵川、高平之间,即今陵川附城和晋城高都一带。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陵川县辖7个镇、4个乡:崇文镇礼义镇附城镇西河底镇平城镇杨村镇潞城镇夺火乡马圪当乡古郊乡六泉乡。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东北部,介于北纬35°25′—35°53′、东经113°01′—113°37′之间,北邻壶关县,西连高平市,西北接长治市上党区,西南连晋城市,东部和南部与河南省辉县市林州市修武县毗邻。全县总面积为1751平方千米,南北纵距52.8千米,东西横距53.2千米。
地形地貌
陵川县为石山丘陵区,境内太行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走向,县城西部适处沁水盆地的东南边缘,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天然地形。比较大的山峰和山岭有70余座,最高处为佛子山,主峰海拔1796.2米,最低点甘河破屋海拔628米,县政府驻地海拔1290米。
气候
陵川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雨量集中,雨热不均;秋季温和,阴雨稍多;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全县年平均气温7℃—9℃,日照时数为2380—2730小时。年平均降水700—1000毫米,多集中于夏季,约占年降雨量的68%。无霜期为135—205天,冰冻期140天左右。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干旱、冰雹、霜冻、干热风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末,陵川县耕地保有量为51.02万亩,自然保护区23565.2公顷。
矿产资源
陵川县境内地下矿产达12种,主要有煤、铁、硫、铝、粘土、大理石、硅石等,燃料矿、金属矿、非金属矿、水气矿等。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为1200多亿元,煤田总面积为800平方千米,可采储量3.6亿吨;铁矿埋于地表层,总储量9000万吨;石灰岩储量为36亿吨,白云石储量为14亿吨。
森林资源
陵川县境内宜林面积占总面积的68%,森林覆盖率达54.35%,木材蓄积量148万立方米。
动物资源
陵川县境内野生动物有200余种,主要有豹、狼、黄羊、野猪、野兔、松鼠、獾、喜鹊等。
人口
截至2023年末,陵川县户籍总户数为90448户,户籍总人口247019人。常住人口为196712人,比上年末减少2550人。其中,城镇人口91776人,乡村人口104936人。全年出生人口1446人,人口出生率为7.3‰;死亡人口1561人,死亡率为7.88‰;自然增长率为-0.58‰。性别比为103.01(以女性人口为100)。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率达到46.66%。
经济
综述
2023年,陵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96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5.5:32.0:52.5;财政总收入6.46亿元,同比下降5.1%;固定资产投资42.26亿元,同比增长13.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70元,同比增长6.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88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93元,同比增长10.1%。
第一产业
2023年,陵川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5%;农作物播种面积30822.3公顷,同比增长0.02%。粮食种植面积22618.2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8859.1公顷,小麦种植面积43.5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83372.18吨,增产0.64%。其中,夏粮产量317.63吨,增产3.1%;秋粮83054.55吨,增产0.63%。油料产量1301吨,增产60.9%;药材(人工种植+野生挖掘)产量15870.6吨,增产10.2%;园林水果产量4239.4吨,增产8.1%;食用坚果1480.7吨,增产7.1%;蔬菜产量70939吨,增产4.5%;茶叶产量49.8吨,增产31.4%。主要畜禽产品总产量达到34420.3吨,同比增长10.6%。其中,猪肉产量13045.2吨,同比增长7.8%;牛肉产量108吨,同比增长31.1%;羊肉产量413.9吨,同比增长8.8%;禽肉产量2546.4吨,同比增长14.5%;禽蛋产量18306.8吨,同比增长12.1%。年末生猪存栏102216头,同比增长0.05%,生猪出栏168225头,同比增长7.6%;牛存栏1315头,同比增长4.4%,牛出栏677头,同比增长33%;羊存栏47437只,同比增长8.1%,羊出栏29449只,同比增长6.6%;禽存栏1712221只,同比增长4.5%,禽出栏1806022只,同比增长14.1%。兔肉产量0.04吨,同比减少99.8%;天然蜂蜜产量200.8吨,同比增长4.1%;蚕茧总产量1.7吨,同比增长89%。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57万千瓦,同比增长6.1%。
第二产业
2023年,陵川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4.34亿元,同比增长9.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较上年净增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6%,非公有制企业下降4.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59.0%,重工业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88亿元,下降11.5%。其中:煤炭行业9.75亿元,下降24.6%;化工行业6.37亿元,增长12.1%;医药制造业1.41亿元,增长12.0%;金属制品业6.45亿元,下降15.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43亿元,下降1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02亿元,下降14.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63亿元,增长14.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5630万元,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96亿元,下降62.2%;实现利润1.38亿元,下降72.7%。建筑业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33.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有6家,完成总产值12807万元,增长27.6%;竣工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2.9%。
第三产业
2023年,陵川县第三产业增加值39.88亿元,同比增长6.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8.9%,限额以下单位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7.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8.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亿元,同比增长7.5%。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7.8%,餐饮收入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9.6%。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完成9.15亿元,增长0.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完成1.69亿元,增长22.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2.40亿元,增长14.0%;金融业增加值完成3.02亿元,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6.99亿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完成0.42亿元,增长4.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6.22亿元,增长7.1%。限额以上的贸易业单位共68个,其中批发零售业50个,住宿餐饮业18个。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8.3%,饮料类增长19.4%,烟酒类增长21.8%,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增长8.6%,化妆品类增长12.8%,金银珠宝类增长39.8%,日用品类增长26.3%,五金电料类增长11.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3%,中西药品类下降8.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2%,通讯器材类下降20.3%,汽车类增长15.7%,其它未列明商品类下降53.6%。
2023年,陵川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2.54亿元,比年初增加15.03亿元,增长10.2%。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133.06亿元,比年初增加15.96亿元,增长13.6%;各项贷款余额43.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6467万元,增长32.3%。保险费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人身险保费完成1.77亿元,车辆险保费6022.28万元,财产险保费完成425.52万元,农业险保费完成2263.32万元,其它险保费完成1990.03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9482.96万元,同比增长70.7%。其中,人身险给付支出2206.23万元,同比增长73.7%。
交通运输
截至2023年末,陵川县公路通车里程1748.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4.8千米,国道135.3千米,省道30.2千米,县道226.4千米,乡村道1311.4千米。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陵川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2所。其中,中学13所,小学67所(其中教学点23个),幼儿园及其它32个。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24371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951人,高中毕业生1536人;初中在校生5673人,初中毕业生1903人;小学在校生9977人,小学毕业生1793人;在园幼儿4770人。全县教职工2559人,其中,专任教师2107人,教辅人员317人,其它人员135人。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1699人,占专任教师的80.64%;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1893人,占专任教师的89.84%。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达到1454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1272人,占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的87.48%。
科学技术
2023年,陵川县科技三项经费支到245万元,同比增长2.08%。科技项目立项数达到17项,其中,市级2项,县级15项;科技项目完成数13项,其中,市级4项,县级9项;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共有3259人,其中,高级职称343人,中级职称1214人,初级职称1702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陵川县共有1个县级文化馆,11个乡镇文化站;2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4.2万册;1个文物馆,藏品件数13084件;2个电影院,全年放映收入190.3万元。
体育事业
2023年,陵川县共有室内体育场馆2个、公共体育场2个,各级裁判员48人,各级举办运动会18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陵川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43个,开放床位856张,卫生从业人员1218人,执业医师310人。村卫生室达到327个,覆盖率达到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100%。全县儿童“七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均达到了97.23%。碘盐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碘盐食用率儿童98.5%、孕妇达到98%,碘盐合格率达到100%。
社会保障
2023年,陵川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36460人,基金收入44041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参保29476人,基金征收4194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6984人,基金征收210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8774人,基金征收15021.05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参保19311人,基金征收8039.85万元;城乡居民参保199463人,基金征收6981.2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523人,基金征收923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564人,基金征收320.3万元。年末城镇低保人数440人,同比减少59人,城镇保障资金发放359.8万元;农村低保人数6638人,同比减少140人,农村保障资金发放4281.4万元。有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单位6个,床位550张,收养各类人员360人,享受伤残抚恤金人数157人;享受定期补助人数2201人。优待对象户数120户,优待总金额404.47万元。安置136个残疾人就业,累计安置1234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汉代为泫氏县地,北魏为高平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陵川县,以县有陵阳水故名陵川。又据《读史方舆纪要》:陵川县“以县多陵阜而名”。
据民间传说,陵川古为“光狼”、也称“兰花”。“光狼”一说流行较广,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地名大辞典》地名表中,说光狼即陵川之异名。“兰花”一说从70年代末县城东关秦氏祖坟上刨出一块墓字碑,有兰花县的县名,因年代不详,也无法考证。
非遗文化
烂柯山的传说
烂柯山的传说,山西省陵川县民间传说。烂柯山的传说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流传。相传箕子(本名胥余)为殷纣王的叔父,反对殷纣王的荒淫与暴虐,几次谏阻后却被纣王囚禁起来,贬为奴隶,后来周武王灭了纣王,箕子便逃往山西陵川隐居。箕子在陵川的棋子山上,用那里的天然黑白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星象、授时制历,却于不知不觉中创造了围棋,并且经常与人对垒,使围棋日益成熟。清雍正版《山西通志·山川》、清武彭龄《箕山履迹考》、清光绪版《陵川县志》中也都有关于箕子山及箕子隐居陵川谋棋的记载。2011年5月23日,烂柯山的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陵川钢板书
陵川钢板书,山西省陵川县地方说唱艺术。陵川钢板书由当地“干板书”吸收河南“四股弦”音乐素材演变而成,流行于陵川全境,盛行时曾流传泽州、高平、长治、壶关以及河南辉县与陵川相邻的部分地区,现仅存于陵川县曲艺队。2021年5月24日,陵川钢板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王莽岭风景区
王莽岭风景区,位于晋豫之交、太行山南巅的山西省陵川县。因相传西汉末年时期王莽追赶刘秀而得名。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户外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景区核心面积39.8平方千米,最高海拔一千七百米,最低跌入河南境内仅有三百米左右,是太行山南端最高峰,也是黄土高原于中州平原断裂地质带最险要处。景区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为主要特征,是北方山岳型自然景观的典型代表。景区内有金钱豹、黄羊、苍鹰和灵芝、何首乌、太行白菊等珍稀动植物。主要景观有:绝顶日出、云海雾岚、奇峰峭壁、林海松涛、挂壁通途、雾凇冰挂等。
龙岩寺
龙岩寺,位于陵川县礼义镇梁泉村中,坐北朝南,前后两院。东西宽30.7米,南北长60.7米,占地面积1863平方米。据寺内现存碑碣记载,创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重修过殿,现存建筑为金、明清风格。中轴线上有中殿、后殿,两侧有廊房、厢房、配房、耳殿。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檐下斗拱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2001年,龙岩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崔府君庙
崔府君庙,位于陵川县礼义镇北街村中,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东西宽42.7米,南北长70.6米,占地面积3015平方米。该庙始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中轴线上有山门、舞楼、献亭、正殿,两侧有厢房、廊房、耳殿、垛殿。山门面宽三间,重檐歇山顶,檐下斗拱为四铺作琴面昂。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椽,单檐悬山顶,檐下斗拱为五铺作。2001年,崔府君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陵川黑山羊,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特产,于2013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陵川黑山羊体躯中等,头部大小适中,眼大微凸,鼻梁凹陷,耳小,向左右平伸,公母羊多具有粗大的“八”字型角,也有少数羊无角。背腰宽广肥圆,四肢粗壮,蹄坚实。被毛修长,多为褐色,外层毛粗硬而长。
荣誉称号
2018年2月,陵川县入选“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陵川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19年12月31日,陵川县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名单”。
2020年11月,陵川县入选“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名单”。
2021年4月,陵川县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1年7月15日,陵川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陵川县入选“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11月18日,陵川县入选“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
2023年2月,陵川县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
参考资料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09:4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