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点(英语:Point Nemo),又称海洋难抵极(Oceanic Pole of Inaccessibility),是地球表面距离陆地最偏远的地点,位于
南太平洋中央48°52.6′S123°23.6′W之处的海面上,最近的
陆块与当地相隔2,688千米之遥。本点孤离于陆域、船舶航线及
洋流之外,其所处海域的
人类活动及其他生物踪迹稀少。
尼莫点在1992年由
加拿大克罗地亚裔测量工程学家赫尔沃耶·卢卡泰拉(Hrvoje Lukatela)所发现,他自行设计出一套称为“喜帕恰斯”(Hipparchus)的
地理空间程序来对该点进行定位。考量到地球表面的
三维空间属性,海洋的难抵极必须与最近的三处海岸线等距,且其采纳的距离需为
测地线距离。海岸线的地图数据则以1992年7月发行,由
美国国防部国防制图局(
DMA,现国家地理空间
情报局)同加拿大、
澳大利亚和英国合制的世界数字图为基础,再进行部分校正,以用于距离计算。
实施定位之后,
卢氏的喜帕恰斯程序发现了海洋难抵极的所在位置,以法国小说《
海底两万里》中的角色
尼莫船长命名,而“尼莫”一词则来自
拉丁语的“Nemo”,直译为“无人”。尼莫点最近的陆地为三座遥遥相望的
南半球岛屿——
皮特凯恩群岛中的
迪西岛、
复活节岛西南角的莫图努伊岛,及
南极洲外海的马厄岛,三者分别位于其北方、东北方及南方,至尼莫点的距离均远达2,688千米,以此长度为半径、尼莫点为中心,将上述三岛以圆周串连起来,可
圈出一片与整个
北美洲面积相当、毫无任何陆块夹杂其中的汪洋大海。距离尼莫极点最近的有人类出没的地方是400千米高的
空间站。
由于尼莫点包夹在
南太平洋环流所围海域的中间,因此阻挡了
营养物丰沛、温度较低的外部海水流入,而
陆块与当地的漫长距离,也表示该点欠缺陆上冲刷入海的有机物,亦无从形成
海洋雪来维系
深海生态系统。上述因素使尼莫点周边的
海洋环境不足以供养大量生物,惟部分海底细菌可在附近的
东太平洋海隆一带依赖
深海热泉存活。
在尼莫点被发现并
正式命名之前,这一片汪洋大海早已进入
苏联和
美国航天机构的视野并被加以利用。1971年,前苏联为其废弃航天器寻找落点,发现尼莫点是绝佳的航天器残骸“坟墓”。因为航天器残骸若落入这片区域,其残留的辐射和
有害物质会在这里被困住不再外流,不会污染到其他地方。
自苏联首次在尼莫点海域坠落航天器残骸以来,这里安息着260多个航天器的“遗体”,其中的大部分属于
俄罗斯:超过140艘太空补给船、6个
礼炮号空间站,还有前苏联时期的和平号空间站。此外,这里还安息着一个
SpaceX火箭;
欧洲航天局的5艘
货运飞船;日本的6艘
HTV货运飞船。正在服役的
国际空间站,预计将在10年内(截止2022年)退役并被控制坠落,其残骸也将落到尼莫点所在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