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是指毕业生就业的大背景,既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和
社会发展状况、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情况,也包括行业发展情况。
就业形势的分析和预报,需要运用相关的
科学方法,首要的内容和要求,就是要有一套系统简炼、可操作的
指标体系指标过分详尽、繁复在
经济性上是不合理的,在实践中是不可操作的;指标太简单,甚至残缺不全,就会严重影响分析和预报的质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一般来说,区域之间确立指标体系还应力求一致或经过衔接,以利于
横向比较。也要力求与现行
统计指标口径衔接,以便与庞大的
劳动统计体系相兼容,确保分析与预报的
及时性和
准确性。
就像企业的
财务活动分析一样,资金的来源与运用,资产、负债与
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平衡关系。就业形势的分析和预报,必须以劳动力供求之间的
动态平衡关系贯穿其始终,通过对现行劳资统计年报的提炼,结合区域性近年来就业形势的变动。
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一般都适用于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选用何种分析方法,首先必须服从于就业形势分析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其次是要掌握每一种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基于某种分析方法所作结论的
可信度和准确性;最后是要考虑采用分析方法所需条件是否能得到满足。在实际操作中。就业形势的分析,往往需要做深入系统的调研,要求透过种种现象看本质,分析的过程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要结合宏观、微观的诸多因素,对定量分析结果作出必要的修正,才能真正符合实际,揭示
事物发展的规律。
就业形势实际上就是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方而诸多因素作用下在劳动力供求上的平衡态势的综合反映。就业形势的分析,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对劳动力供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状况进行剖析、研究。就业
形势预报,就是基于正确的判断,并遵循一定
规范要求而作出的结论性、前瞻性意见。显然,科学的分析是高质量的预报的基础,预报是分析的最终结果。就业形势的分析和预报不但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更要回“为什么”、“怎么办”因而就业形势的分析和预报,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就业形势分析的结果和据此作出的准确预报,是政府诸多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例如:
经济增长率的安排、
产业政策的制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控制、
人口机械增长管理力度的调整、企业改革的广度和深度的调控等等,一旦出现
失业率高企,就业形势严峻,宏观决策将相应采取类似于增加
内需,扩大政府采购、刺激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以及阶段性鼓励部分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严控人口机械增长,采取直接或间接手段限制外来劳动力进入与本地劳动力有竞争的岗位就业等等反之,如果失业率转低,又会为政府的一系列决定创造出宽松的环境
就业形势,说到底就是劳动力
供求关系的走向当劳动力出现供过于求,企业就有可能降低或冻结员工
工资水平,借助于
技术进步提高效率的步伐就可能放慢。同样,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
人工成本得以维持较低水平,会吸引追求
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在本地落户。反之,若失业率很低,社会平均工资率可能随之攀升,会加速
产业结构升级,刺激
企业应用新技术,无力承担
高企人工成本的企业可能外迁或歇业。
每一个劳动者必须在就业、创业(自谋职业)和既不就业也不创业三者中作出选择。每一个就业者都可以在继续原单位工作与离开单位之间作出选择。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两类选择中证实自己是理智的。而就业形势分析和预报所透出的信息,对于劳动者的理智择业会是十分宝贵的。明白无误的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报,有助于引导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减少盲目跳槽。
所有职业教育机构以及大专院校,培养人才都需要相应的周期,
专业设置和调整需要相应的投资和
师资队伍建设,只有紧盯就业形势,摸准岗位对专业
人才需求的脉搏,才能使教育的投资得到相应的回报,使自身永葆勃勃生机,教育机构就是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加工中心”。来自就业领域的信息,就是教育培训机构的方向标。
职业指导人员可以从就业形势分析和预报的
分析报告中“流淌”出来的信息中得到许多启示,并据此得以有效地指导劳动者理智择业,为用人单位选用劳动者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和协助。职业指导人员会根据现实和未来对劳动力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结合被指导者的实际情况(年龄、性别、学历、专业)建议对方接受某方而新的知识技能训练,避免
教育资源的浪费。还会根据就业形势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引导
用人单位合理地“吞吐”劳动者,达到人尽其才,避免出现
人才高消费。
就是形势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当然也是关心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一系列问题的专家的关注热点,经济增长是快了还是慢了,
通胀率是否达到或越过
临界点,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是快了还是慢了,
经济杠杆的作用效果如何,企业改革如何推进等等,在作出结论和提出建议之前,必须充分考虑来自就业领域的确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