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曲
抒情风格声乐体裁形式
小夜曲(serenade)是一种音乐体裁,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发展。其中舒伯特、托西尼作曲的小夜曲,都在世界上流传甚广。
形成与发展
小夜曲是中世纪一种抒情风格的声乐体裁形式,后来也用于器乐音乐创作。
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器乐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二幕里的小夜曲,是在少女的窗前弹着曼陀林歌唱的典型小夜曲。
夜曲是一种常见的特性乐曲。所谓特性乐曲,就是为特定的目的创作,或是在特定的场合演出,在体裁上有鲜明特征的乐曲。例如小夜曲、夜曲、摇篮曲船歌幻想曲即兴曲随想曲狂想曲等等。这些乐曲大都是器乐曲,但其中也有些体裁既有声乐曲又有器乐曲。这里要讲的小夜曲,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莫扎特在这首歌曲中真实地再现了行吟诗人演唱小夜曲的情景。唐·璜是歌剧中一个放荡不羁的西班牙贵族.他在农家姑娘采琳娜的窗前唱这首小夜曲,想用歌声来吸引她。这首歌曲是歌剧中的反面人物所唱的,含有讽刺的性质。但曲调仍优美淳朴,带有民间歌曲的特点,由曼陀林和弦乐器拨弦伴奏。曼陀林是梨形的拨弦乐器,有四对弦,空弦象小提琴一样。这首歌曲分为两段,构成二段式,每一个段落后面都有短短的过门,然后整个两段再反复一遍。
小夜曲通常是黄昏或夜晚所唱的歌,但也包括早晨在爱人窗前所唱的情歌。例如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听,听,云雀》,就是一首早晨唱的小夜曲。这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辛白林》中,克洛顿向伊摩琴唱的情歌。克洛顿是英国国王辛白林的王后和前夫所生的儿子,伊摩琴是国王和前王后所生的女儿。清晨,克洛顿带了一群乐工来到和伊摩琴的闺房相连接的前室,为她奏乐,并唱着这首歌,来打动她的心。这首歌曲用分节歌的形式写成,音乐分两段,第一段在C大调上。旋律生动明快,描写了“云雀在天空歌唱,太阳之神升起”的美丽景色;第二段从C大调转为降A大调,产生了鲜明的调性对比,为“迷人的金盏花,开始睁开金色的眼睛”两句渲染出瑰丽的色彩。唱到“这一切多么美丽,我亲爱的姑娘醒来”,又转回C大调,调性色彩由暗而明,写出了晨光催人,小楼梦回的意境。
舒伯特根据雷尔什塔布的诗所写的另一首小夜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被收集在他的歌曲集《天鹅之歌》中。旋律轻盈婉转,伴奏模仿拨弦乐器的声音,时而和歌声相应和, 给歌曲创造了一种优美恬静的意境。
法国作曲家古诺为雨果的诗所作的小夜曲,也是一首一百多年来流传不衰的名曲。旋律象一缕青烟,在晚风中飘荡。 伴奏中贯穿着上下摆动的节奏,具有摇篮曲的风格;并不时以优美流丽的曲调,和歌声相呼应。
器乐小夜曲也象声乐小夜曲一样,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 其伴奏部分往往有模仿拨弦乐器的效果。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就是一首典型的器乐小夜曲,整个四重奏也因此而有“小夜曲四重奏”的称号。弦乐四重奏是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和一个大提琴演奏的乐曲。这个乐章所特有的小夜曲格调,表现在第一小提琴演奏抒情的曲调,象人声在歌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拨弦伴奏,模仿着曼陀林的声音。这首曲子用奏鸣曲式写成。奏鸣曲式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器乐套曲中第一乐章常用的曲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现出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的部分,叫呈示部。两个主题中间有个起桥梁作用的段落,叫连接部。第二个主题的后面有一个补充性质的段落,叫结束部。奏鸣曲式的第二部分是发展呈示部各个段落的音乐成分的部分,叫展开部。展开部在结构上和调性上都是不稳定的。奏鸣曲式的第三部分是重复呈示部的部分,叫再现部。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呈示部中分别出现在主调和属调上的两个主题,到了再现部,就都在主调上出现,从而获得了调性的统一。《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是小型的奏鸣曲式,它的规模接近于二段式。第一部分是呈示部,第二部分是非常短小的展开部和缩短了的再现部,所以展开部和再现部加起来,成为一个和呈示部保持平衡的部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8 15:55
目录
概述
形成与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