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扑蝶》是小说《
红楼梦》中的故事,出自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
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
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此事之后发生的“
滴翠亭事件”,则体现了宝钗的机敏急智。
宝钗逶迤往
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
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庚辰侧批:道尽二玉连日事。】;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甲戌(庚辰、蒙府)侧批:道尽黛玉每每小性,全不在宝钗身上。】。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
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庚辰侧批:若玉兄在,必有许多张罗。】。宝钗也无心扑了【庚辰侧批:原是无可无不可。】,便欲回来。
另外,自
北宋起,
花朝节的
扑蝶会活动就是广泛流行的民俗。据
杨万里《
诚斋诗话》记载:“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上述永珹《花朝》诗中所谓“扑蝶试看新扇影”写的也是清代女子参与扑蝶会活动的景况。在绘画方面,明朝的
仇英、清朝的陈宇都画过《扑蝶仕女图》,在民间歌舞方面,福建地方还流传有民间歌舞《采茶扑蝶》,描述采茶姑娘追扑
茶树间双双蝴蝶的情形。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少女扑蝶乃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美景之一。
所以,
曹雪芹写四月二十六日这天群芳“饯花神”实际是模仿民间花朝节的风俗。而如上所述,从宋代到清代,花朝节这天都有扑蝶会的活动。因此,作者在此一回中写到宝钗扑蝶是很自然的。
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不过,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就当然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再从作者对宝钗扑蝶的
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先写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将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这不仅为我们增添了
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的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
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样的人物
行动描写,不仅显得真切、动人,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实的想象。
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并且为读者展现了一副不可多得的
仕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