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伐利亚
德意志西北部的历史地区
威斯特伐利亚,又名西伐利亚。德意志西北部的历史地区,相当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全部及下萨克森黑森两州部分地区(加上前利珀邦)。有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区维也纳会议划归普鲁士,后来由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继承。
位置
古代萨克森人分为3部分:威斯特伐利亚人、安格里人和伊斯特伐利亚人。威斯特伐利亚约于700年定居在埃姆斯河与洪特河地区,并向南扩展,远至科隆
历史背景
中世纪
775年顽强抵抗查理大帝的入侵。到12世纪,威斯特伐利亚人与安格里人之间的差异消失,威悉河以西的萨克森统称为威斯特伐利亚。1180年,科隆大主教获得威斯特伐利亚作为公爵领地,但领地实际上只限于科隆以北地区。各种各样的政治实体在此地区纷纷出现,诸如明斯特、帕德博恩、奥斯纳布吕克和明登诸主教区,瓦尔德克、绍姆堡、利珀、拉文斯堡和马尔克诸伯爵领地,以及多特蒙德帝国直辖市,埃森隐修院辖地等等。1512年,设置帝国管辖的下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区
7世纪早期起,勃兰登堡-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统治者获得威斯特伐利亚部分领土。
近代
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公国萨克森选侯国、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一般史学家会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于是,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的主权国家。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但冷战后的今天,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正在松动。
1803年普鲁士又得到帕德博恩以及蒙斯特的大部分。同时黑森-达姆施塔特取得科隆,奥斯纳布吕克并入汉诺威,明斯特的剩余部分并入奥尔登堡。1807年,拿破仑将传统上的威斯特伐利亚的大部分划给贝格大公国。拿破仑的幼弟热罗姆所建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则由威悉河与易北河之间的普鲁士及汉诺威领地以及黑森选侯区的大部分组成,其首都为卡塞尔。
1814年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将旧威斯特伐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划归普鲁士,包括首府明斯特在内。此后鲁尔河流域凭借其大型煤矿成为德国产业革命的中心之一,炼钢等重工业蓬勃发展。德国统一后属于德意志帝国下辖的普鲁士王国一战后属于魏玛共和国下辖的普鲁士自由邦
现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威斯特伐利亚省与利珀省于1946年并入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旧威斯特伐利亚(自1866年起大部属于普鲁士)的北部并入下萨克森州;而瓦尔德克(自1929年起属普鲁士黑森省)则成为新建的黑森州之一部。
鲁尔区发达的工业为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作用。由于资源的减少和环境污染,鲁尔区已经向新兴产业转型。如今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6 09:29
目录
概述
位置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