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德·约翰·艾尔·奥金莱克
英军将领,陆军元帅
克劳德·约翰·艾尔·奥金莱克(Claude John Eyre Auchinleck,1884一1981年),英国军队将领,陆军元帅。毕业于惠灵顿学院。1904年加入第62旁加比斯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指挥英军在挪威北部地区作战。不久任驻印度英军总司令。1941年在第8集团军处境不佳的情况下接任中东战区英军总司令,任内成功的攻入昔兰尼加,但后又被隆美尔击退。曾组织阿拉曼防御作战,为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1943年重返印度复任英军总司令。后任印度巴基斯坦最高司令。1946年晋升陆军元帅。他攻守俱佳,临危不乱,唯一的缺点是驭下过宽,隆美尔认为就个人能力而言,他比蒙哥马利强的多,也是他唯一值得尊敬的英国将领。
生平
不安分小子
奥金莱克1884年6月21日出生于英国的奥尔德肖特市。父亲是当地农民,母亲是苏格兰人,他8岁丧父,由刚强的母亲带大。自幼就被灌输蔑视权威的自由思想。12岁时进入英国著名的惠灵顿公学,他极富个性,自信心强,历史、地理、英语成绩极好,但数学不太理想。1902年1月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同年12月毕业后前往印度服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随第62旁遮普营镇守亚丁,1916年随英国军队与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美索不达米亚展开激战,奥金莱克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对传统的军事理论产生了怀疑。指出整场战役都是错误的,应该避免堑壕战,应该引诱土耳其人脱离工事进攻。1919年,奥金莱克中校被送进奎达参谋学院深造。从奎达参谋学院毕业后,奥金莱克先在西姆拉的军需司令部任参谋,然后又回到野战部队。1927年,奥金莱克被送往帝国国防学院深造。毕业之后,奥金莱克先后担任团长和奎达参谋学院教官。在学院中,以不安分守己和革新派人士而著称,第一个引进沙盘教学法教授战术和战略课程,并把互不关联的思想组成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1935年,奥金莱克晋升为少将,担任白沙瓦旅的旅长,次年因成功镇压当地人民起义有功而出任英印军副参谋长。
1939年欧洲大陆燃起战火,奥金莱克被调回英国.先任第二联合远征军长出战挪威,因后勤保障失利而撤退,后任英国南方军区司令,晋升为中将。他写信给陆军副总参谋长,对军队的保守落后提出尖锐批评,他断言“如果我们抱着那些老古董不放,我们永远不会赢得胜利,我坚信 ,蜘蛛网必须打扫”。由于他是平民出身并且在印度陆军服役,对于英国陆军的上层而言,他几乎是处于双重的外围。1941年1月,奥金莱克返回印度,任印度英军总司令。1941年7月,当北非战争万分危急之时,奥金莱克被调往该地,接替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任中东英军总司令,晋升为上将。
十字军战役
1941年初,北非英军将意大利军赶出昔兰尼加西部地区。然而3月末,埃尔温·隆美尔率非洲军开进北非,很快就把英军赶回了埃及。如果德军攻占埃及,盟国从地中海到印度的海上交通线就会被切断,战争形势将不堪设想。因此,英国首相丘吉尔要求奥金莱克迅速进攻。他发现部队准备不充分,第一次拒绝了丘吉尔的要求,他回答道:“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但也不会为了取悦你而说不负责任的大话。”
奥金莱克在北非指挥的第一次战役就是十字军行动。计划是小规模迂回直驱敌后,做出解围托布鲁克的举动,迫使德军离开工事而在他选定的地点作战。当时他手下有两个军,新西兰师和第4印度师组成第13军,由戈德温·奥斯汀中将指挥正面进攻;第7装甲师和第一南非师组成第30军,由诺里中将指挥迂回;第二南非师作为总预备队。总兵力为11万人和700辆坦克,对手有12万人和400辆坦克。由于伪装巧妙,完全达成了突然性,1941年11月18日晚,英军击退南面沙漠的德军掩护部队,以先遣部队夺取距托布鲁克环形防线仅12英里的西迪拉杰格机场。11月21日,隆美尔听了英军战报之后,逐渐摸清英军的部署,命令德国第15装甲师和第21装甲师靠拢,首先打击西迪拉杰格的英国先遣部队。11月22日,边界正面的英国第13军奉命开始进攻。该军的新西兰师之一部开向西迪拉杰格,并于23日清晨攻占非洲军司令部。同日,德军的两个装甲师突然向西迪拉杰格的英军发起攻击,先后进到该地区的英军被德军分割,而德军也遭到重创,170多辆坦克只剩下90多辆。
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阿兰·戈登·坎宁安认为这次战役已经输定,遂考虑让英军退回埃及境内。在此关键时刻,奥金莱克从开罗飞抵前线,判断德军损失惨重,反对英军后撤。事后奥金莱克回忆道:“我的意见与坎宁安不同,我想隆美尔肯定和我们一样狼狈,尤其是托布鲁克仍不屈地站在他身后。所以我下令继续攻击。”
11月24日,隆美尔率先带领德国第21装甲师越过边界,直捣英国第8集团军的后方,并命令德国第15装甲师和意大利机动军随后跟上。隆美尔的意图是,通过袭击英军后方。给英军司令部造成更大的心理震撼,使英军的防线彻底崩溃。然而,德军第15装甲师迟迟未能跟上,意大利的机动军也因受到英军阻击而困在途中。第21装甲师也因机件故障、燃料补给缺乏而不能发起快速有效的进攻。由于奥金莱克下令迂回德军后方的英军继续战斗,留在阿德姆后面的德国装甲军司令部接连发出求救信号。隆美尔不得不于26日放弃对边界地区的进攻,掉头回撤。11月26日清晨,奥金莱克命令中东英军副参谋长尼尔·梅休因·里奇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以保证英军继续战斗。26日晚,伯纳德·弗赖伯格的新西兰师冲破德军的包围,与托布鲁克的英军澳大利亚师会合。但12月1日,隆美尔的军队在贝勒哈迈德再次大败英军,形势又对英军不利起来。这时,奥金莱克再次飞往第8集团军司令部。他正确地估计到,隆美尔的部队已是强弩之末,英军在实力上仍具有将其消灭的可能,因而命令第4印度师和英国第7装甲师从两翼包抄,切断隆美尔的补给线和退路。隆美尔闻讯立即放弃对托布鲁克的包围,—路向贾扎拉退去。12月中旬,在英军的追击下,隆美尔放弃贾扎拉防线,再次退到的黎波里塔尼亚的边境城市卜雷加港附近。由于隆美尔向西撤退600公里,留在埃及边界地区的德军部队纷纷投降。至此,“十字军”战役终于达到预期的目标。歼敌6万,坦克300辆。“十字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对德国取得的第一次军事胜利,连丘吉尔也赞叹道:“奥金莱克挽救了这次战役,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作为一个野战指挥官所具有的杰出素质。”
贾扎拉战役
“十字军”战役胜利后,丘吉尔再次催促奥金莱克向德军发起进攻。但奥金莱克坚持认为,英军的后勤延伸了1000公里,需要充分的时间以完成自身的改组,并使装备和训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如果过早发动不成熟的攻势,不但英军会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埃及也会有失守的危险。而且十字军战役暴露出英军仍然是1918年的步枪加刺刀的老式师,应该改编成以旅为中心的步、坦、炮、工联合机动群。然而,乐观但缺乏耐性的丘吉尔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不愿听从劝告。年底,由于日本突袭东南亚,在埃及的2个澳大利亚师奉命回去保卫自己的国家,奥金莱克的兵力进一步减少。1942年1月,隆美尔得到本国的增援后,即准备向英军发动进攻。2月初,英军在贾扎拉一线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固守。1942年5月,英国战时内阁正式命令奥金莱克必须在6月1日以前发动攻击,否则他将被解职。隆美尔在5月26日抢先对英军发动进攻,奥金莱克才免遭抗命之嫌。
1942年5月26日夜里,隆美尔带领3个德国师和2个意大利机动军,迅速绕过英军的翼侧,4个非摩托化意大利师则在贾扎拉防线佯攻,由此揭开贾扎拉战役和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的序幕。尽管隆美尔取得一定的战绩,但他并未能切断贾扎拉防线英国守军的后路。其非洲军反而损失了1/3以上的坦克。3天后,隆美尔命令德军突击部队背靠英军和雷场设置防御阵地,此举似乎非常危险,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在此后的几天里,英军的装甲部队分批向德军阵地发动攻击,均遭损失。隆美尔趁机冲出防御阵地进行反击,分别击溃几路英军。6月14日,里奇下令英军放弃贾扎拉防线而撤回埃及一侧,防守托布鲁克的南非第2师成为德军的俘虏。 6月25日,奥金莱克终于替换里奇而直接接管第8集团军,经与参谋长埃里克·多尔曼-史密斯协商后,命令英军退到离边境较远的阿拉曼地区,以便有充足的时间使士气低落的英军恢复过来,以机动性防御战击退并消灭隆美尔部。
初战阿拉曼
6月30日,隆美尔的德军与意军逼近阿拉曼防线。7月1日,德军开始进攻。利德尔·哈特曾评论道:“7月1日星期三这一天,是非洲争斗中最危险的时刻。比之8月底击溃隆美尔的重新进攻或者以隆美尔败退而告终的10月之战,这才算得上一个转折点。10月之战,因为结局比较明显地出入意外,目前已独享‘阿拉曼战役’这一名称。实际上,有一系列的‘阿拉曼战役’,而‘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则是最关键性的一战。”
英军装甲部队顶住了德军的进攻,英国空军轰炸并击溃了德军供应纵队。1942年7月2日和3日,隆美尔又发动两次攻势,但都受到英军的阻击。德军只剩下26辆坦克,士兵极其疲劳,被迫进行休整。奥金莱克从隆美尔手中夺回了战场主动权,命令第30军抵住德军的正面进攻,同时命令第13军北上出击,打击敌军尾部,“进攻并就地消灭敌军”。可惜,两个军长对他的意图领会不深,执行不力,进攻效果很受影响。
7月8日,隆美尔的德军在意军的援助下,试图向英军的南部防区发动新的攻击。然而此举正合乎奥金莱克的心意。澳大利亚军趁德军南移之时在沿海地区发动进攻,打垮了驻守在那里的意大利师。隆美尔急忙回援意军,向南进攻的计划只好搁浅。奥金莱克又乘机向鲁瓦伊萨特岭上的隆美尔防线中心再次发起冲击。英军的左突右攻使意军纷纷瓦解和投降,德军的神经也异常紧张。7月底,奥金莱克又对德军发动—连串的攻势,德军进一步受到削弱。8月初,由于隆美尔的装甲军得到后方的大量补充增援,英军停止其攻势。阿拉曼战线又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就在这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从伦敦飞抵开罗。
卸任
由于在托布鲁克丢掉南非第二师,奥金莱克遭到在非洲战场上有极大权利的南非总理扬·克里斯蒂安·史末资元帅的记恨。史末资和丘吉尔会晤后,决定奥金莱克必须滚蛋。丘吉尔与奥金莱克的关系不太融洽。作为首相和政治家,丘吉尔总希望中东的英军不断传来捷报,鼓舞英国民众的士气和增加英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当美军发起火炬行动后,隆美尔的命运其实已经决定了,他即不能攻入埃及,呆在埃及边境越久,就越不容易逃脱,但为了选票和盟国的竞争,丘吉尔需要进攻,需要在美军到达战场前的一次胜仗来巩固他的地位。然而作为军人和战场指挥官,奥金莱克却不能回避战场上的客观实际,不能拿士兵的生命作无谓的牺牲。1942年8月4日到达开罗后,丘吉尔催逼奥金莱克尽早重新进攻,奥金莱克坚决抵制,并坚持无论如何也要到9月才能发动进攻。丘吉尔以奥金莱克战区管的太宽为由,提议将中东战区划分为两个,奥金莱克管辖伊拉克伊朗这一块,被拒绝,丘吉尔一怒之下,撤销奥金莱克中东英军总司令兼第8集团军司令的职务,转任印度陆军司令,两项职务分别由哈罗德·亚历山大和威廉姆·戈特接任。但哈罗德·亚历山大还是把攻击日期成功的拖到了10月。
奥金莱克离开中东战区后在英国住了一年,于1943年复任印度英军总司令,使印度成为东南亚盟军的稳固基地和训练地区。1946年,奥金莱克被授予元帅军衔。1981年,奥金莱克在英国逝世。
评价
奥金莱克任中东英军总司令仅有一年时间,却为英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的努力。英军才得以顶住隆美尔的进攻势头,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最艰苦的时刻。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巴尼特认为,除了威廉·约瑟夫·斯利姆将军外。奥金莱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最杰出的将领。就在奥金莱克卸任一个月后,北非的英军按照奥金莱克制定的作战计划,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5:40
目录
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