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永志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免疫室主任
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附属医院免疫室主任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免疫室主任
人物职位
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附属医院免疫室主任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免疫室主任
军事医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研究方向
移植免疫、免疫耐受
治疗性基因疫苗研创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体细胞治疗策略
学术兼职
欧共体ARC科学基金及荷兰DAA科学基金评审委;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 、国家973、863基金评审、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及人事部留学归国优秀人员和博士后基金评审委;中国国家骨髓库专家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理事;全军、北京市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等。国际《Stem Cells》、《Inter J Hematol》、《Vaccines》、《Intern J Exp Path》及《Tissue Antigens》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输血杂志》、《中华实用医学杂志》、《国际输血与血液学分册》、 《军事医学》、《中国生物技术杂志》等编委;军队及北京市科学基金、成果及药品评审委; 军队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
科技成就
长期从事实验血液/免疫学的应用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是国内外该研究领域著名的中青年专家。在HLA结构与功能、造血调控、移植免疫、免疫耐受及分子导向杀伤肿瘤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些为国际上首次发现和报道。
2007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1年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十一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第43届瑞士日内瓦/第30届美国匹茨堡/第67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金奖、中国国际发明金奖。此外,还获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4项;主持承担国家97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研课题及科技风险基金13 项,基金总额达3700万;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96 篇,主/参编英文著作2部、副主编及著书5部。
申报获得中国发明专利6项,申报国际PCT发明专利2项以及美英法德日发明专利各10项。2011年获得首个国际公认具有重大药用价值的美国基因发明专利,2012年再获国内首个欧洲(英法德)基因发明专利,实现了我国在国际基因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基因发明专利上的长期绝对性的垄断。彰显了我国在基因科学研究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它可用于研制开发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因药物、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主持“习惯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体细胞治疗技术方案获总后卫生部临床正式批文及临床准入。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获得正式批文的此类第三类医疗技术
个人荣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军队优秀专业人才I类津贴
全军“十一五”军队医学科技重大贡献先进个人
荣立个人二、三等功各一次
带领团队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创新业绩
长期从事血液免疫学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在实验血液学、移植免疫学自身免疫病治疗新策略的应用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在人白细胞抗原(HLA)三维空间结构模建预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应用、能特异性诱导免疫耐受的新型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的分子设计与构建研究以及能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全新型治疗性基因疫苗的研究中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
1、在血液学研究方面
①揭示CD34造血细胞的细胞化学、超微结构及立体三维结构特征,为认识造血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做出创新性贡献;发现CD34造血细胞周期动力学相关大分子含量明显低于单个核细胞,提供绝大多数CD34造血细胞处于G0期的直接证据;证明P53、C-myc及Bcl-2在CD34造血细胞上有不同水平的表达,为深入认识凋亡调控机制对正常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建立高效免疫磁性无菌分离术,将CD34造血细胞分为八个亚群,证明其不均一特性。
上述研究获199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署名第1)。建立CD34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无基质培养系统,为应用扩增的CD34造血细胞进行移植提供可靠手段;研制成高特异性、高滴度、国内急需的鼠抗人CD34单抗。上述研究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署名第1)。②首次从造血调控的视角证实,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和其分泌的前列腺素E2(PGE2)在再障贫血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其分泌的PGE2对粒系造血起更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和PGE2的分泌量及再障贫血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消炎痛能抑止PGE2的分泌有望成为治疗再障贫血的有效药物。该研究作为核心部分获1992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2、在移植免疫研究方面
主持的实验室是国内唯一通过国家科技部“认证、认可”的HLA专业实验室。
①建立国际上唯一HLA血清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HLA三维结构四位一体的高新技术配型体系,为国内外各大移植中心进行35000多例移植供-受体HLA配型,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10亿多;首先为国内开展的脐血细胞移植、亲缘异基因CD34造血细胞移植进行移植供-受体HLA配型,为我国4起重大核事故放射病患者选择最佳移植供体,极大地促进我国放射病救治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科领域的迅速发展。
②率先开展基于HLA三维结构选择最佳移植供-受体新策略的研究,提出基于HLA三维结构差异的可允许错配和禁忌基因群并制定判断标准,在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验证的准确率达92.3%,使前瞻性预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成为可能。
③建立唯一函盖世界各人种共2800个HLA等位基因型所对应的80多万个空间构象图库和80多万个HLA整体分子间均方根偏差数据库,研制成功首个基于HLA三维结构供-受体匹配打分系统HLAStrucMark,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④发现具有中国人群特异性的HLA-A*110104新等位基因,获世界WHO-HLA委员会正式命名;首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10例HLA基因重组家系,为深入研究中国汉族人群HLA重组事件奠定基础。上述研究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在自身免疫病研究方面
①研制成国际上首个全新重组B7-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JImmunotherapy,2006)及其新型治疗性基因疫苗(Human Gene Therapy,2011),探索选择性阻断B7: CD28系统达到特异防治GVHD和自身免疫病的新策略,获中国发明专利并申报国际PCT发明专利。
②在国际上首次也是唯一克隆成功编码鸡II型胶原CCOL2A1全长cDNA与基因组DNA,定位于4号染色体短臂2区,绘制出进化树,用其探索免疫耐受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策略(Gene,2006),2011年首获国际公认具有重大药用价值的美国基因发明专利,实现了我国在国际基因科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③采用该基因创造性的研制成国际上首个基于异种CCOL2A1的全新型治疗性基因疫苗,2011年7月获得中国发明专利。该基因疫苗能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在动物模型中,其疗效与临床 “金标准”药物甲氨蝶呤相媲美(Vaccine,2009;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10);首次证明缺乏外源脯氨酸羟化酶P4Ha&b并不影响其体内效应;发现它能促进体内 CD4CD25调节T细胞, 降低T 细胞对II型胶原的特异反应,下调Th1-因子上调Th2-因子(Vaccines,2009)。目前正完善该基因疫苗新药临床前工作报批临床试验。使我国在RA生物治疗新药物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全新型治疗性基因疫苗的研制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④研制成首个仅含T细胞耐受原表位CTE1和CTE2的小分子全新型重组肽, 有望成为治疗RA的新型生物制剂(Mol Immunol,2009)。
发明专利
七一前夕,喜传捷报。日前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免疫室及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实质审查期间美国审查官员对由奚永志教授申报的《编码鸡II型胶原CCOL2A1全长基因及其用途》美国基因发明专利申请所作出的一切不实的驳回理由和其错误结论,决定正式授权美国基因发明专利,批准认可该发明专利申请中的全部权项要求。至此,圆满地结束了该基因发明专利长达5年之久的实审-答疑、再实审-再答疑、反反复复共计八次艰苦卓绝针锋相对地抗争博弈,实现惊天大逆转,最终是以中国科学家的胜利而告终,笑到了最后。据悉,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获得的国际公认具有重大药用价值的首个美国基因发明专利,它可用于研制开发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因药物、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由此实现了我国在国际基因科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一重要成果的获得也为庆贺党的90周年华诞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这真是长缨在手,敢于刺破美国政府在基因发明专利领域设下的道道艰难“天险”,奚永志成为了在高科技领域敢向美国政府专利与商标局叫板的中国第一人。5年抗争,奚永志跋涉于争夺国际基因发明专利的艰难之旅,咬住青山不放松,在国际基因科学这一高科技领域的博弈中笑到了最后,成为美国基因发明专利争夺战的最终完胜者,成为了中国光复国际基因发明专利“版图”严重“失守”的斗士。从此颠覆了中国在国际基因发明专利领域将成“北洋水师”的预言。8次博弈,奚永志始终坚定信念昂杨斗志,在国际基因发明专利的博弈舞台上铸就了中国的“坚船利炮”,勇作国际基因发明专利的拥有者, 不做“世界基因来料”的加工打工者,更不做国际基因发明专利的“北洋水师”
能够在基因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美国基因发明专利的正式授权标志着我国在基因科学研究领域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彰显了我国在基因科学研究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升,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基因发明专利上的长期绝对性的垄断。尤其是该基因发明专利是在美国国家专利商标局重新修改《专利法》后,严格规定不允许把纯粹的基因序列作为发明专利授权,极大地提高基因发明专利授权的门槛,最大限度地遏制基因发明专利申请过程中业已出现的过简、过乱的大背景下被正式授权的,因此就更显得极为珍贵意义非凡。
据了解,美国专利商标局之所以要重新修订基因发明专利的严格审查与授权标准,其核心问题就出在涉及基因发明专利的“不明显性”或称“创造性”与“实用性”上。《专利法》中“新颖性”标准是要求专利申请与现有技术不同,而“创造性”则是要求专利申请与现有技术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专利申请与现有技术有着实质性区别。申请基因专利的“创造性”判断比“新颖性”的判断更加困难,由于基因技术相伴随的生物是自然产物,再加上近二十年来基因科学相关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技术在发明创造性上更加难以有所突破。
自1977年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问世以来,与基因科学相关的各种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不断完善更新,迄今已诞生了第二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有关基因克隆、分离、纯化和表达等相关技术的完善成熟已成为普通技术。众所周知的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一本由美国科学家萨姆布鲁克等人编著的《分子克隆实验指南》手册会详细指导生物/生命科研人员如何完成所有特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包括全基因组测序、外显子测序如此等等。在过去,要用几年到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发现、克隆一个基因,而现在这套程序已完全自动化,一天至几天之内就可能完成。而一项发明专利必须满足“创新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新的发明与已有的发明存在相当的差异,而不是该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的,才能获得发明专利。这是为了保证只把发明专利赋予技术的真正进步,而不是对现有技术的简单修改。当克隆一个基因需要花上几年时,还可以说是具有“创新性”,而在一天至几天就可以全自动克隆测序一个基因的今天,则就根本算不上“创新性”!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再拿着新发现的基因去美国、日本和欧洲申请基因发明专利能被授权的机率和可能将越来越难了。
在此需指出的是,奚永志教授获得这项美国基因发明专利是拥有国际标准的“三方专利”优势,则就更价值连城。按照国际惯例,“三方专利”是指在欧洲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都提出了申请并已在美国专利商标局获得发明专利权的同一项发明专利。在“三方专利”的拥有上,我国与多数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巨大。据2010年统计,在39个拥有“三方专利”的国家中,我国所占份额仅为0.3%。由于“三方专利”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一项发明专利拥有原创性技术以及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较高的潜在商业价值,因而更能反映一国科技产出的质量和竞争力。
奚永志教授坦言,回首5年,太多的是无奈与感慨!“八连胜”来之极为不易,按照国际惯例,一项发明专利的实审,美国国家专利商标局审查官员只给予申请者二次答疑抗辩的机会,不是被授权就是被“枪毙”。奚永志教授为此付出了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奚教授介绍,这项发明专利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这个基因太有科学意义、制药与治疗经济价值了,如果授权给你中国人,这是人家美国肯定不心甘的。第二则恰恰涉及到美国专利商标局刚刚重新修订基因发明专利有关 “创造性”的严格审查与授权标准上。
面对美国国家专利商标局审查官员们一次次车轮大战,尤其是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挖苦心思、煞费苦心地对我方这个具有重大药用价值基因发明专利提出一系列毫不相干、张冠李戴、指鹿为马式的极其低级“异议”,乃至赤裸裸地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地挑衅和践踏国际PCT公约和美国发明专利法的丑陋行径,奚永志教授单枪匹马积极应对,同美国审查官员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百折不饶针锋相对有理有据有节的博弈。并对美方审查官员这种全然违背事实真相、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百般刁难的这一强盗逻辑和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和抗议!说实话,能像奚永志教授一样笑到最后的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在国内是屈指可数的。因为,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有200多年的历史,已经非常成熟,在知识产权这个问题的较量上,他们每天都在打不同类型的官司。因此,这就要求中国科学家和企业要有“志气”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和深度,搞出真正过硬的原始创新发明来,而不是一味的追摹赶抑或me-too式的科研或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上各类知识产权的争议中获胜。如果没有过硬的创新性发明,再好的律师和法官都不能保证你能笑到最后。
据悉,该基因是国际上公认的具有重大药用价值的稀有“珍贵基因”,可用于研制有效治疗RA的基因重组类药物、基因治疗的靶基因和治疗性基因疫苗。欧美发达国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该天然蛋白的分离提纯及其生物学功能。从七十年代初就不惜重金致力于该编码基因的克隆。在长达30多年的不懈探索下,到八十年代中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处于该领域遥遥领先地位的美国Upholt WB教授研究团队也仅仅陆续克隆获得编码该基因的2个相互重叠的小片段。然而恰恰是在期间,美国Upholt WB教授及其它几个研究团队却先后克隆出了其它几乎所有重要物种编码II型胶原的全长cDNA和胶原超家族中所有其它的42个编码基因。仅以编码II型胶原的全长cDNA为例,诸如1984-1985年克隆成功编码大鼠II型胶原的全长cDNA,1987-1989年克隆成功编码人II型胶原的全长cDNA,1991年克隆成功编码小鼠II型胶原的全长cDNA才被成功克隆,2000年克隆成功编码犬II型胶原的全长cDNA。。。。。。
然而,在面对如何能克隆成功国际上公认的具有重大药用价值可用于研制有效治RA的稀有“珍贵基因”---编码鸡II型胶原的全长cDNA面前,即便是已有了采用第一、二代测序技术已经帮助人类完成了从噬菌体基因组到人类基因组草图等海量测序工作的基础上,尤其是在2003-2004年国际上又首次成功测绘并组装出鸡的基因组序列草图,绘出的草图中约包含10亿个碱基对以及鸡的遗传差异图谱的大背景下,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依然束手无策。正如国际上该领域最权威的先锋专家Upholt WB教授在国际著名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中撰文坦承,他们无法克隆编码鸡II型胶原的全长CCOL2A1基因序列,这个基因结构太复杂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末期,奚永志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始探索诱导免疫耐受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RA这一世界性重大难题。众所周知,RA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并影响劳动力的慢性全身性、多发性、常见性、致残率很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际上总患病人数约为6000万-1亿,我国总患病人数也逾400-600万左右。由于迄今对于该病的病因认识不清,对其病机了解不透,目前尚无任何特异性根治疗法。以美国为例,仅1992年一年耗费在骨关节炎医疗、保健和劳资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4904亿美元(相当于96876亿元人民币,远高于2010年我国全国税收77390亿元的总收入)。奚永志教授不畏艰险,首先将目光聚焦到克隆编码鸡II型胶原CCOL2A1全长cDNA与基因组DNA这一焦点难点问题上。因为只有在世界上首先克隆获得这个重要的cDNA,并申报属于自己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发明专利尤其是美日欧“三方专利”,才能在进行该稀有“珍贵基因”相关基因药物、基因疫苗、基因治疗等的开发和利用的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拔得头筹,才能取得市场独占权,从而保障更高层次的创新。特别是1993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发明并在世界最著名的学术期刊《科学》报道用天然鸡II胶原治疗RA患者获得巨大成功的研究结果更加坚定了奚永志教授团队沿着这条艰险之路走下去的决心。因为在《科学》期刊上报道临床治疗结果这还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略见一斑。
机遇和成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机遇和成功总是钟情有眼光、有能力的人。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失败再失败,天酬人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奚永志教授科研团队终于率先在国际上克隆成功长度为4837bp的编码鸡II型胶原CCOL2A1全长cDNA(包含4260bp开放阅读框和520bp 3’和5’的非翻译区),由1420个氨基酸构成,包含有信号肽、N-前肽、N-端肽、三螺旋区、C-端肽及C-前肽六个部分;从鸡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克隆到长度为12523bp的CCOL2A1基因组DNA序列,其中包含54个外显子和53个内含子;采用染色体FISH技术,将编码CCOL2A1的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短臂2区;所克隆的CCOL2A1全长cDNA及其相应氨基酸序列与从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犬、人、斑点鱼和小鼠等不同种属的II型胶原三螺旋区c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与分析,绘制出相关进化树;率先在国际上表达纯化成功这个关键重组蛋白,因为胶原蛋白的重组表达生产是生物体内各种蛋白质中最为复杂最棘手的,涉及到翻译后加工、糖基化、羟基化等多种步骤,至少需要8种酶的参与,其中脯氨酸羟化酶P4Ha、b两个亚基的羟基化作用尤为重要。目前所使用的绝大多数原核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都缺乏脯氨酸羟化酶P4Ha、b两个亚基,而其它绝大多数真核表达系统如昆虫表达系统和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中仅含微量的脯氨酸羟化酶P4Ha、b两个亚基,因此远不足以用来表达成功重组胶原蛋白。
正是奚永志教授团队解决了国际上长达30年都未能成功克隆和表达能有效治RA的这个稀有“珍贵基因”的世界性难题。造成编码全长cDNA难以克隆的原因主要在于CCOL2A1的基因组DNA和全长cDNA结构极其复杂特殊,其成分和结构特点为:
①序列长,全长cDNA4837bp,基因组DNA全长12523bp;
②GC含量高,三螺旋区GC含量达71%,个别区域GC含量高达80%;
③重复序列多,高达95-98%,克隆鉴定时难以分辨;
④引物非特异结合部位非常多,由于编码II型胶原基基因组比较大,具有高GC含量,这必然会导致COL2A1具有复杂的二级结构,非常容易找到在大量mRNA有与上下游引物相似的区段,这必然可能会产生非特异结合和扩增,得到PCR产物即为非特异性的。这也就是国际上所有学者迄今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以及“十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支持下,奚永志教授采用这个稀有“珍贵基因”又率先原创性地研制成功国际上首个基于异种CCOL2A1能有效治疗RA的全新型治疗性基因疫苗。也恰恰是在2011年的7月5日,这个国际上第一个全新的治疗性基因疫苗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历史就是这么的巧合!目前该课题组正在积极完善新药临床前相关研究和进行临床试验报批工作,力争早日用于临床造福于社会。
链接-------------
1、全军五大医学生命科学最高研究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二、三、四军医大学中迄今都没获得有关基因科学领域的国际发明专利。而获得有关医学生命领域的国际发明专利寥寥无几。
2、国内三大基因科学最高研究机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迄今无一获得有关基因科学领域的国际发明专利。
3、有鉴于基因专利权纷争愈演愈烈,美国国会目前正在考虑修法,使之更易应对基因专利权的挑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已就此问题发布了一份136页的报告草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已举行了多次听证会。2009年5月12日,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批准了相关法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也已举行了听证会,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这将是美国50多年来对专利法的首次重大修改。
4、自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所包含的人类五种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认识到了这个地球上最后、最大的一片“金矿”———基因。由于基因科学明显的技术进步特征和产业化应用优势,使得其研究成果更主要地是以发明专利保护为主。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处于绝对的优势。
5、世界上第一个与基因相关的发明专利是在1980年授权的,美国最高法院以5:4的微弱多数,宣布授予第一个生物遗传工程专利 ---- 一种用来吞噬泄漏到海洋中的石油的微生物。随之,在198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就首次批准了第一个与人类基因相关的发明专利——在细菌中表达的人绒毛膜生长催乳素(chorionic somatomammotropin)基因。1990年之后,无数与基因相关的专利申请雪片般飞向美国专利商标局。迄今,单单已知在美国提交的就有超过三百万条与基因相关的专利申请。而在人类大约3~4万个基因中,到了2010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已经正式授权4382多个基因发明专利,另有上万个正申请实审中,如果把其他重要物种的基因也算进去,那就更多了。
6、随着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抢注人类及重要动植物基因发明专利大战的白热化,目前这些国家的更多从事生命科学
在所有的基因中,只有1%-1.5%DNA能编码蛋白,这也就意味着在基因组中98%以上序列都是所谓的“无用DNA”。而其中真正具有能够开发成药物的数量是少之又少极为稀有。以至于有人甚至断言,一个重要的基因就将是一个产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熟知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基因发明专利。这也是目前产业化最成功的一例。美国Amgen公司依赖EPO基因发明专利的开发应用,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举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生物工程医药领域的领头羊,基因重组EPO仅在1998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13.6亿美元,而EPO的全球市场现已达到34亿美元的销售额。
7、基因发明专利本身的转让费也是价格不菲高的惊人。例如国际上一个肥胖基因的转让费就要1.4亿美元;参与免疫调节的生长激素的基因则为10亿美元;1997年阿目金公司转让一个与神经中枢疾病有关的基因净赚3.92亿美元;1998年5月成立的私人公司塞莱拉,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竞争并数度领先,股价已经超过了微软。。。。。。正因为如此,基因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不可轻估的战略资源。欧美日发达国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抢夺基因资源为目的“圈地运动”大战。由此我们可借鉴的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基因发明专利足以打破现在我国基因产业长期处于落后低迷的尴尬境地。
8、“看到国外这些掠夺性的资源竞争,倍感我们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基因资源,而且要加快我们的基因开发进度。如果中国没能拿到自己的专利基因,那么下个世纪中国的生物工程产业,特别是医药行业,将犹如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是我国遗传学界的奠基人谈家桢先生1997年7月写给江泽民总书记的一封信。这句话并非骇人听闻。事实上,我国在国际基因发明专利的现状也的确如此令人堪忧!据了解,我国虽然抓住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基因科学,在开展的时间与空间上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步。中央及各级政府和企业自“八五”至今已投入巨资专项资金,在该领域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学科、重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基因技术企业。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基因科学领域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诸如参与了国际1%人类基因组计划,在某些疾病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定位以及血吸虫、水稻、大熊猫和家蚕等基因组方面取亦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了数十万条基因片段(EST)的初步分离,克隆了数千条人类新基因的全长cDNA。。。。。但是,在有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基因发明专利上却屈指可数凤毛麟角显得十分苍白无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极为令国家和民族十分惋惜和痛心的事!有些基因虽然在国内申请了基因专利(授权很少),却没有在国外申请。而专利是有地域性的,如果一项发明只在中国申请专利,那么它在别的国家则不受法律保护,这项发明在别国可以无偿使用。长此以往,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基因产业都正在和将面临很恐怖的状况。的确已经到了我们应该醒悟的时候了!
9、对此尤为应该引起国家科研管理层注意的是,在基因科学领域,目前国内大量的基金、人力、物力、财力被“热衷”地用在了各物种全基因组测序、人类疾病全基因关联分析(GWAS)这些不需创新思维、不需高深水平、不需严谨设计、只需繁重体力、只需大量病例、只需进口贵重仪器与试剂的研究上,以致业内戏称之为“人家老外赚走了数以千万亿的钱财,中国人赚到了梦寐以求的高影响因子的paper”的烧钱研究。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因为所作的所谓“基因研究”仅仅是用进口试剂和进口设备将不同来源的基因组打成碎片,然后用进口的基因测序仪对这些基因碎片进行测序,最后只需要用美国公司提供的软件将这些基因序列合理地组合拼接起来,这些工作很机械,就算将中国的所有生物的基因组都测序一遍,没有任何创新,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此话讲得很入骨很直白!这也就难怪在2010年3月4日发行的一期《Nature》杂志的两篇新闻写到:搞不懂中国的基因科学是“基因测序工厂,还是研究所呢?”因此,坊间戏称之为“世界基因测序工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讽刺与 讥嘲 !这也更应值得我们科技管理部门和基因科学从业人员从中不得不深思引以为戒的重要问题。。。。此外,十多年来国内媒体对基因科学研究的持续热衷报道,少数从业人员不科学不严谨的忽悠,科研管理层宏观调控的问题,使基因研究始终显得非常“高深”,事实上现在的情况远非如此。。。。。。
10、众所周知,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谁就将会在世界市场上取得更多的控制权。能否创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成果,已经关系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兴衰。发明专利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产物,我国专利申请少,表明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弱。
据有关数据表明,在生物工程领域,发达国家拥有95%的专利权,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占5%;在医药领域,美国拥有51%的世界专利,欧洲为33%,日本为12%;加入WTO后,知识产权的作用已愈加突现。现在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西药)大多是照搬西方的,绝大多数药还在模仿别人的专利,或者是等别人的专利过期。加入WTO以后,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相关规定,如果未经许可仿制国外专利药品,药厂将被巨额索赔。因此中国企业不能随意仿制国外专利保护的药品。这给中国制药行业和医疗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只有我们自己清楚的知晓,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近2000种药品中又有几种是我国自己原创的!因此,中国企业不能随意仿制国外专利保护的药品。这将给中国制药行业和医疗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参考资料
奚永志.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奚永志.解放军总医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9 15:11
目录
概述
人物职位
研究方向
学术兼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