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儒是
武侠小说作家里少见的数学系出身,对
佛学颇有研究,他的作品风格很独特,幽默风趣而不流于低俗,处处充满
禅理,对武学则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向来描,自有其意境,最特别的是他选用的兵器,十分别出心裁:如
蝉翼刀、
天蚕丝、
观音泪、弹珠(大舞)、卧刀等。
人物简介
此时的武坛,在
古龙开拓濡染之下,无论人物造型、情节结构、场景安排,均走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奇儒承袭了古龙风格,于推理得其七分(紧凑度不够,理路也略见瑕疵)外,整体场景的跳荡腾跃、变幻莫测,也展现出相当功力。
同时,奇儒也很明显地饶有
温瑞安的
诗情画意(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巧合)。
在
武侠小说阳刚粗豪、质木少文的世界中,环鬓绰约,摇曳生姿,直教人为之惊艳。
尽管,这不免有点卖弄文彩,但却偏能吻合人物的思想与性格,究属难得。
从《
蝉翼刀》一举成名后,奇儒一共陆续创作了十四部作品。
作品列表
《帝王绝学》、《柳帝王》、《武林帝王》、《帝王撞火(未出)》、《
蝉翼刀》、《大手印》、《大悲咒》、《宗师大舞》、《谈笑出刀》、《
砍向达摩的一刀》、《武出一片天地》、《
大侠的刀砍向大侠》、《
扣剑独笑》、《佛儿大舞(未出)》、《快意江湖》、《
凝风天下》。
代表作品赏析
简介
奇儒很会取书名,他的不少作品的书名,如《谈笑出刀》、《扣剑独笑》、《武出一片天地》、《大侠的刀砍向大侠》以及最新作品《天下凝风》等等,都使人一见难忘;但还是没有那一部作品的书名有《砍向达摩的一刀》这样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惊心动魄,而后不得不拍案叫绝!
奇儒常常将佛学
禅机隐含于自己的创作之中,处女作中就出现了“小魂一引,西方
如来”的形象和寓言,《蝉翼刀》也就有了“禅意刀”的隐喻;然而却没有哪一部书,象《砍向达摩的一刀》这样让人感到禅机逼人、意义深广,而后自然会浮想联翩。
什么是“砍向达摩的一刀”?为什么要一刀砍向达摩?当然只有真正的“禅意刀”才能做到;只有真正具有禅心,才会有如此奇妙的想象,和如此“大胆”的设定。
“砍向达摩的一刀”不仅仅是指
智慧与慈悲的心法;也不仅仅是指了断人间恩怨的禅悟;甚至还不仅仅是指破除一切外相、遇魔杀魔、遇佛杀佛、“我法二执俱亡”的精神境界。
而是,如书中所写,“大禅一刀门”的门人拘泥实用招式、逐渐失掉本心的历史寓言;是指当代门主赵一胜从
魔道转向佛道、从刚愎自用转向真心忏悔、从嗜杀成性到以死了怨的生命启示;更是指最后一个
门人魏尘绝寻找真理的天路历程——如果他不能找到本门心法则大禅一刀门必亡!——这当然是人类命运和人类精神的一种普遍的象征。
大禅一刀门的门人失掉本门心法多年,至今已无人能够领会“达摩祖师西来意”;魏尘绝立志西去,追根求源,是不是已包含了人类“失乐园”和“
重建精神家园”的勇气和决心、信念和感悟?
充满灵性的书写
《砍向达摩的一刀》当然不仅是找到了一个绝妙的书名,构思了一个具有深意的寓言故事;它之所以成为一部难得的武侠小说的佳作,还因为作者的充满灵性的书写。
只要看看它的目录,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到这种灵性及其中浓浓的
禅意——
如果每一滴血都是热的(第四章)
女人的眸子有诗也有刀(第五章)
一把会让女人哭泣的刀(第六章)
达摩提着一只鞋子回去(第七章)
雪在冰上会不会着火(第九章)
敌人——是亲密的知己(第十章)
智慧与智慧总会见面(第十一章)
结束是开始的开始(第十二章)刀——有达摩的气息(第十四章)
梦——常常有悲伤的颜色(第十六章)
达摩谈禅没有声音(第十七章)
手——有力量也有柔情(第十八章)
山的歌声是一种哭泣(第十九章)
达摩有没有笑过(第二十章)
砍向达摩的一刀(第二十一章—尾章)
以上这样一些章节标题,是不是充满了诗意?更重要的是,还充满了禅机——每一个标题都耐人寻味,你可以结合每一章的叙事内容,进行思考;更可以就每一个标题本身进行参悟。我甚至感到,这样的一些标题恐不是“取”出来的,而是作者灵思勃发、自然流露出来的。
我看过很多奇儒的小说,也看过很多其他人的小说,没有一部小说的章节标题像本书的标题这样的奇妙精彩。
标题是些充满
灵性的标题,标题之下的小说叙事也是一种充满灵性的书写。
八路英雄
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被作者——当然也是被当时的江湖——称为“八路英雄”的八个人:武断红、秦老天、柳危仇、萧轮玉、安西重、孤主令、
陈相送、沈破残。
八人联手,要杀大禅一刀门门主赵一胜和他的徒弟。因为在二十三年前赵一胜曾经残酷地杀害了武学
世家两百一十六条人命;也因为在十五年前,赵一胜是江湖上人人俱知的“大魔头”——魔头和英雄天生势不两立。
那么,此次八路英雄的联合行动可以称为“正义的复仇”了?然而,作者却提出了一个极大的疑问:“英雄会不会犯错?”
“英雄会不会犯错”这个问题,在过去的小说中或许曾经有人想到过,或许还有人写到过;但却从来没有人正面提出来过,更没有人像奇儒的《砍向达摩的一刀》中这样从一开头就提出来、作为小说的叙事起点。
大部分武侠小说作家和读者,都习惯性地将英雄与魔头截然分开,习惯性地认为,凡是英雄,大约都不会犯错。然而奇儒却不是这样想、也不是这样写,在他的笔下,英雄显然是犯了错误。此时此刻在此地杀赵一胜,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这又牵涉到另一个(或两个)问题:一个被称为魔头的人是不是真的就是魔头?或者说,一个曾经被称为是(或真的是)魔头的人是不是永远都会是魔头?
公然提出(或文中隐含)这些“问题”,表明奇儒的见识显然就与其他的武侠小说作家的见识大为不同。那末,奇儒的精神境界和小说的写法,当然也就与其他的作家大不相同。
英雄是会犯错误的。当然,有人是迫不得已,有人是随波逐流,也有人是明知故犯。小说中,就写到了秦老天、柳危仇的疑虑;写到了萧轮玉的勉强;也写到了武断红等人的一意孤行。其后,又写到了秦老天、柳危仇两人知错就改、转变立场;写到了萧轮玉脱离组合、另有所谋;写到了武断红等人一错到底、直至身败名裂。
这就出现了一种有趣、更有启发意义的现象:“天下八路英雄”,并非一“路”。
秦老天、柳危仇是一“路”;萧轮玉是一“路”;武断红等人又是一“路”。
进而,武断红等五人,又可细分,沈破残是一“路”;安西重、孤主令、陈相送是一“路”;武断红又是一“路”。
这说明一个真理: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甚至在左、中、右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分出左、中、右。也就是说,在“英雄”这一“共名”之下,其实存在各种各样的人。不仅是性格不同,而且他们的人生立场和价值选择也不同。其间差距之大,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若只是按一般的“名”去认识“人”,殆矣!
幸而奇儒写出了“八路英雄”的故事,让我们知道,英雄之“名”与实际之“人”有何等重大、何等可怕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对这“八路英雄”进行简单化的描写,也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化的道德判断;甚至到最后,也没有彻底否定他们的英雄之名。沈破残、安西重、孤主令、陈相送和武断红是不是“英雄”?这个问题,直至小说的结尾,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除非你去思考一个更带根本意义的问题并找到答案:什么是英雄?
如是,《砍向达摩的一刀》在这一点上,就具有真正的
哲学深度了。
奇妙绝三重唱
《砍向达摩的一刀》的真正主人公,当然不是上述之“八路英雄”,而魏尘绝——再加上到第二卷书才出现的李吓天、
董断红。
一个江湖刀客,一个朝廷
名捕,一个
绿林大盗,这三个人能够成为书中的一个组合,真亏得作者能想出来、写出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奇儒笔下的这一最佳组合,就是要打破惯常的类、惯常的群、惯常的社会阶层及其身份地位的区分,让风马牛能相及、水火风能联合,别出心裁,让你大吃一惊!这不仅仅是一个想象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深刻领悟并破除惯常的“所知障”。你认为魏尘绝这个人不可能与人交友、更不可能与人合作?你认为名捕李吓天与
大盗董断红之间只有天生对立、水火不容的一面?
错!
“
刀客”是“名”,“名捕”是“名”,“大盗”亦是“名”。其“人”如何?才是关键。而要知其人如何,则又往往非破除其“名”之“障”、而究其“实”不可。若非相聚相交,谁知道这三个人到底能不能合作、共事、成为生死知交?
魏尘绝的孤独是一种表像,李吓天的高傲是一种表像,董断红的无法无天还是一种表像。其“
心”如何,才是关键。这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对人的心灵、人的性情有深切的了解和理解。
魏尘绝、李吓天、董断红三人的组合,不仅是奇儒小说中最为奇妙的组合,也是武侠小说之林中极为少见的绝妙搭档。只有
金庸小说《
天龙八部》中的
段誉王子、
虚竹和尚(后来成了
逍遥派的
掌门人)、
乔峰(萧峰)帮主三人奇妙的结拜可与之相比。《砍向达摩的一刀》的叙事结构形式,似也多少受到了《天龙八部》的一些影响。
当然,更有可能,这一精彩的
三重唱组合,完全是由奇儒自出机纾。
要说遗憾,那就是这一三英大组合不是出于本心的“自然”,而是出于冷大先生的等“人为”;未免有愧天工。进而,魏尘绝寻找大禅一刀门心法、思考“达摩西来意”;却又让
捕头李吓天和大盗董断红在异地、同时想到什么“达摩为什么提着一只鞋子西去”,则看似精彩奇妙,实则弄巧成拙,甚至根本不通。
魏尘绝的内心生活
刚刚出现在青峰镇上的魏尘绝,身上似乎有古龙小说《
天涯明月刀》中主人公
傅红雪的影子:孤独、高傲、冷漠、不爱搭理人、遇到谁也是不卑不亢、甚至不理不睬;或是是手不离刀、或是眼不离刀鞘;更相似的是那势不可当、出刀必杀的凌厉刀法。
很快,我们就知道了,魏尘绝不是
傅红雪的复制品。不仅因为魏尘绝不
跛脚、也没有
癫痫病,更重要的事魏尘绝的内心并没有傅红雪那么多的仇恨、扭曲、痛苦往事及其由之而形成的阴冷。魏尘绝的冷漠和孤独,只不过是此前与师傅赵一胜隐居深山的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的习惯,当然也因为师傅之死所造成的无限悲伤。但他没有仇恨,他的孤独和冷漠也不是由仇恨和痛苦所孕育出来的。魏尘绝的冷漠和孤独,只是暂时的。一旦被大悲大师的佛眼所照亮,又被章儿玲的灿烂的笑容所辉映,尤其是沐浴过
天竺的
佛光,一切都会改变。
如前所述,这一切也许都只不过是一种表像。魏尘绝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的只是一个“形象”,实际上,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之中。因为他负有师门重任,要寻回失落数代之久的大禅一刀门的武学“心法”。
寻找“心法
”,其实就是寻找自己“失落的本心”。而寻找本心,也就是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精神“家园”。
他当然一直在想:师傅为什么要杀人、为什么要忏悔、为什么要自寻死路?也一直在找,自己不杀人、也不被人杀的道路。
刚刚出现在
江湖中时,他是杀了不少人(是不是就象他师傅当年一样?),因为他虽不想杀人,却也不想被人杀,所以只好“以杀止杀”;更重要的原因(在象征意义上)则是,因为他当时只有“刀术”,没有“
刀法”,更没有“心法”;或者说是还没有找到“心法”,没有找到自己的“本心”。
这是一个寻“道”者。是一个有“心”人。
在武侠小说中,这样的人实在难得。
李吓天的日常生活
李吓天这个名字就是一个奇迹。天下谁会给自己的孩子取这么个名字呢?李吓天这一人物形象也堪称奇迹。年纪轻轻就成为“天下第一名捕”,此人该有怎样的“神通”,该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妙的是,在他出现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恰恰是一些平凡而有平凡的情形:为了抓捕两名重要人犯,在大寒之夜的户外整整“猫”了两个时辰,冻得
屁滚尿流;为了要将
剧盗董断红抓捕归案,整整用了五年的时间,而事到临头,却还心中无“底”。接下来就更妙了,是我们的李大名捕汗流浃背地在
厨房中炒菜!因为他的夫人三年前就去世了,他还有一个脏兮兮的儿子要吃饭,所以回家得炒菜做饭。而且,后来我们才知道,李大名捕的炒菜“手艺”也堪称“天下一绝”,凡是吃过他的炒菜的人都会“终生难忘”!以至于有人说,李大名捕不用动刑,只要请人犯吃一吃他炒的菜就会老老实实地招供——宁愿招供、也不愿再尝李大捕头的炒菜!
这才是真正的“出人意料”!
这算哪门子“天下名捕”?
——这正是生活化的、真实的名捕。
——因为,名捕也是人。
名捕不光是有威风显赫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
风里雨里、天寒地冻之时追查、守候;名捕当然不是神仙,所以一件案子办五年也不稀奇;而与一个天下知名的
强盗头子即将“见面”,有谁能说十拿九稳?进而,名捕也有普通人的生活需求,也要结婚、生子;也要穿衣吃饭;名捕的夫人也会生病、甚至死亡;死了老婆的名捕就不得不为儿子和自己做饭炒菜。因为,真实生活中的名捕的“
薪水”并不允许他天天带着儿子上饭馆,而李吓天又不愿一去“捞”。
显然,李吓天是武侠小说中极为少有的、真实的、生活化的捕头形象,所以说是一个“奇迹”。更了不起的是,对李吓天的生活化的描绘,却又丝毫也不损这位天下名捕、盖世英雄的超群气质和传奇形象。
董断红的强盗逻辑
古龙塑造了
楚留香这一令人敬仰的“
盗帅”形象,奇儒塑造了董断红这位令人喜爱的“盗爷”形象。董断红爽朗幽默,身体健康,武功高强,机警过人,且生活讲究
品味,喝
乌龙茶还要滴两滴
波斯的葡萄酒,这些都有点像楚留香。不像楚留香的是,他满脸胡须,性格豪迈,他是真正的盗爷。
他之要当盗爷,是因为他不想当一位英雄——至少不愿当一位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因为当
英雄是很累人的,“如果你是英雄,在人们面前就必须有英雄的样子;英雄不能大口豪饮,随便找个地方
小解;英雄也不能上妓楼、
赌坊纵情声色享大乐;英雄,更不能犯错……”进而可以说英雄是一个“很痛苦的名称”:“因为英雄有太多的事要去做;所以,他们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没有自己的生命”(第二卷页233-234)。这是李吓天的“理解”,也正是董断红的“
强盗逻辑”。所以,董断红宁愿不当英雄,而当一个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盗爷。
为什么会是这样?就非常地值得玩味了。是不是因为
中国“五千年文明”及其两千年的“圣人之教”弄得过头了?是不是因为这种“圣人之教”弄得人要么不快乐、要么虚伪、要么干脆宁愿当“坏人”?
董断红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坏人”,在这里,“坏人”的意思有时竟是“真人”。
其实,“好人”、“坏人”不过是“名”罢了。实际上,董断红从来是盗该盗的宝;杀该杀的人;盗亦有道,快意人生;所以,是真的英雄。
没想到董断红与江湖名侠董九紫居然是同胞兄弟,一家人居然走两样路。是不是殊途同归?为什么会“盗爷”胜于“大侠”?
天下三大捕头
京城李吓天、
金陵尹世静、
长安柏青天,号称“
天下三大捕头”,当属一“类”。可是在书中,这三人却“类” 而不“群”。非但不能成为一个好的组合、不能成为一个“战斗的集体”,反而会相互嫉妒、相互竞争、以至于相互
拆台!
原因不过是,三个名闻天下的大捕头,其实是三个互不相同的人。李吓天仁慈、尹世静激烈、柏青天阴沈;李吓天从不杀人,尹世静见恶就杀,柏青天暧昧不明。如果还有更进一步的原因,那一定是,同行冤家,恶性竞争。——
一山不容二虎,况乎三只?
李吓天、
尹世静、柏青天,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李吓天、董断红、魏尘绝,类不同却殊途同归。其中奥妙,无论是在文学想象方面,还是在人性认知方面,都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究。
第一奇女羽红袖
羽红袖是奇儒笔下最特别的一个人物形象。相信也是武侠小说世界中最特别的人物形象之一。
冷大先生(冷明慧)策划发起“挽袖行动”,目的就是要对付这位元武功奇高、心智奇佳的羽红袖。也就是说,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的最大动因,就是这位令当世英雄汗颜无地、进而寝食不安的羽红袖。
深爱李吓天的
何悦珏虽然聪明,董断红的恋人黑蝶衣(即
蝴蝶、桌夫人)虽然聪明而又会武功,魏尘绝的妻子章儿玲虽然武功、心智都达到了一流境界,但这三个人与羽红袖相比,无疑都会黯然失色。因为三个人的光辉,都不过是他们所心爱的男人的形象的映衬;而羽红袖的光辉却足以让李吓天、董断红及魏尘绝三个男人汗颜!——她至今独身,是因为天下无男人能够匹配!——这是她的骄傲,或许也是她的悲哀吧?
羽红袖何人哉!?她可以同时面对李吓天、董断红、魏尘绝,斗智斗勇,且绝对光明正大,将三个从当世江湖中优中选优地选出来的武林精英“
斗” (也是“逗”)的垂头丧气。
她还要同时面对
杭州十六
怀古堂、面对武断红及其断红帮、以及各种各样或明或暗或善或恶的江湖势力。
她要面对的,几乎是整个的江湖!甚至是整个的朝野、整个的世界!
她要挑战的,其实是习惯上是、也被认为是的男人的世界!
冷大先生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挽袖行动”?
是因为她是一个“魔头”?
还是因为她是著名的
第五先生的传人(因而“可能”成为“魔头”?)
还是仅仅因为,她是一个女人,而且是一位不受约束、无法“驯服”的女人?
奇儒小说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从不轻易得向“魔头”大泼脏水,对他们随意地进行丑化,把他们描写成世间恶的化身。从不像其他的武侠小说家一样,将“女魔头”描写成淫荡无耻、
人尽可夫、阴险毒辣、无恶不作的“魔鬼”。
在奇儒的笔下,羽红袖美貌惊人却依旧
玉洁冰清;武功盖世却未见其以此作恶;智计无双却依旧光明正大;她甚至把李吓天、董断红、魏尘绝三人的挑衅当成“对抗游戏”!至少在这部书中,没有那一点能看出她是一个魔头。她只是被“看成”是一个魔头,却并不“是”一个魔头。
显然,她不是侠,却也不是魔;到最后,她虽然没有胜利,却也没有失败。
羽红袖,奇哉!壮哉!伟哉!
如此之奇、之壮、之伟的女性,是不是武林仅见、天下少有!?
嫉妒与恐惧
小说一开始,大禅一刀门的门主赵一胜就对他的徒儿魏尘绝说:“嫉妒是因为别人对你的恐惧”(第一卷页11),作者也不断地重复这句话,老实说,我很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的原因,当然是觉得这句话其实不足以概括八路英雄或其中的武断红等人对赵一胜及其大禅一刀门采取灭绝行动的全部心理动机——这一行动的心理动机至少还包含了仇恨、报复、价值冲突以及更深的阴谋;而且各人的心理动机也不尽相同。如是,作者不断重复这句“名言”,是不是有些啰嗦、有些自我炫耀、进而弄巧成拙?
但,看到尹世静、柏青天等人相继出场,看到了天下三大名捕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开始理解,同行的嫉妒,以及深怕别人比自己更加成功的心理恐惧,真是很恐怖的东西。那么,作者前面的“啰嗦”,或许并非废话。
当我看到羽红袖与未出场的羽公子这一对兄妹之间由亲而成仇的心病及其发展过程,正是由于兄长对胞妹的天资及“幸运”的深深的嫉妒所至,就更深的感到嫉妒之可怕;甚至对嫉妒产生了恐惧!而当我不断思考冷明慧发起对并没真正的变成“魔头”的羽红袖的“挽袖行动”的动机时,不能不想到,业已改邪归正的冷大先生的心中有没有嫉妒?有没有对第五先生的盖世武功、及对第五先生的传人的嫉妒、仇恨、恐惧?
“
正义
,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冷明慧等人的未雨绸缪,似乎是因为嫉妒而要将羽红袖“逼”成魔头、以便证明自己的“正确”?
那末,人间的善与恶、正与邪、好与坏、侠与魔,就真的难说了。
再看《砍向达摩的一刀》中,多少人之间的互相争斗,是不是多多少少有嫉妒的成分在内?那末,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可以称为“疗妒之书”?
反思恶人谷
恶人谷是大侠董九紫和她的夫人云小贝建造出来用以关押天下
恶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上的“
天牢”。既然董九紫夫妇都是大侠,那末被他们关进恶人谷的人自然都是“恶人”无疑了?大约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甚至“不用想”都会“认定”这一点。
然而最可怕的地方也正在这里。人们不假思索地认定的东西,是否就是“真理”?这种“集体表像”究竟有多“正确”?
董九紫甚至想将他的兄弟董断红这一盗爷关进恶人谷(真是“大义灭亲”、可敬可佩),可问题是,董断红是不是一个“恶人”?
更幽默的是,恶人谷的主人董九紫夫妇后来也被羽红袖关进了恶人谷,那末,董九紫夫妇是不是恶人?
最有意思的是,后来,羽红袖、李吓天、董断红、魏尘绝和另一名捕柏青天等人统统被武断红关进了恶人谷,他们难道都是恶人?
我们应该这样看:董九紫夫妇建造了恶人谷,关押了一批恶人,但后来自己也被关进去了;董九紫夫妇是被羽红袖关进去的,但羽红袖自己又被武断红关进去了;随同羽红袖一起被关的还有李吓天、柏青天这样的执法者和魏尘绝、董断红这样的侠义英雄。李吓天等人当然不是恶人,那末与他们同时被关的羽红袖呢?进而,董九紫夫妇显然也不是恶人,那末被他们关押的人呢?
是“是”恶人,还是“名”恶人?
是否“名”恶人,就要看命名者是谁了。所谓命名者,也就是占领恶人谷的人。恶人谷只不过是一个地方,如书中所写,谁都可以占领;谁占领了这一“专政机关”,谁就有“命名权”,这才是天下最可怕之事!
书中的主要人物,从董九紫夫妇到羽红袖、李吓天、董断红、魏尘绝,从柏青天到武断红,都曾“进入”过恶人谷。
他们的“进入”,有没有象征意义?而他们最后的“走出恶人谷”,有没有启发意义?
那一刀究竟是什么?
最后,魏尘绝终于决定,武断红要由他亲自来对付,谁也不能阻挡他的这一行动!
魏尘绝最终砍向武断红的那一刀,显然就是找到了大禅一刀门武学心法的一刀,也就是“砍向达摩的一刀”。
那一刀究竟是什么?
应是直面人生、自悟自了的勇气;
还有还我本心、阅透人生的智慧;
以及进入地狱、导人向善的慈悲。
魏尘绝从一开始就已明确,他不能杀武断红。问题是,武断红却要杀他,武断红的女儿武年年也要杀他;他不想杀人、又不想被杀,所以只好躲避。我们看到,魏尘觉的躲避,包含了一种智慧,也包含了一种慈悲。
但这种慈悲,是不是一种软弱?慈悲的智慧,难道只能用之于逃避?但是,软弱的慈悲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逃避的智慧不是真正的大智大慧。
真正的大智慧与大慈悲
,应该是敢于直面惨澹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进而,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恩怨自己了断,自己的使命自己完成;进而,斩无明、断执着、破外相;最后,达摩在前、一刀砍下!
最后,武断红的刀虽然放在魏尘绝的脖子上,但武断红却说“我输了”,并且,显然是输得口服心服。因为他知道,魏尘绝至少有七次机会杀了武断红,但魏尘绝却没有那么做。
“因为,砍向达摩的一刀是慈悲,而不是死亡。”(第四卷页250)
更不如说:砍向达摩的一刀,是引渡,而不是杀人;
——是“心法”,而不仅仅是“刀法”,更不仅仅是“刀术”;
——是“心”,而不是“刀”。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