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盖骨位置为头部的
上方,约占头部的二分之一,呈穹窿状,为大脑保护骨质层。
颅前上部的一对
膜化骨,前方紧接着顶骨,在人类头上联合成单个骨,它形成额和眶的上部。
颞(读音:niè )骨temporal bone,构成人体颅骨的29块骨骼之一。共两块。左右各一。位于颅骨两侧,并延至
颅底,可分为
颞鳞、
鼓部和岩部3部分,周围与顶骨、枕骨及
蝶骨相接。 颞鳞呈鳞片状,内面有
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部下方有
颧突,颧突水平伸向前,与颧骨的颞突相接形成
颧弓。颧突后端下方有椭圆形的浅窝叫
下颌窝,窝的前缘隆起,叫
关节结节。鼓部是围绕外
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后面的
骨板。岩部又名颞骨锥体,锥体有三个面, 尖端朝向前内侧,岩部的前上面位于
颅中窝,中部有一弓状隆起,其外侧为
鼓室盖,均与耳的结构有关,靠近锥体尖处,有稍凹的指状
压痕叫
三叉神经压迹。岩部的后上面位于
颅后窝,近中央部分有内 耳门,内接
内耳道。后上面和前上面相接处为岩部上缘。岩部的下面对向
颅底外面,外形粗糙,近中央部有
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在岩部内侧半通过,在锥体尖处形成
颈动脉管内口;外口的后方为颈 静脉窝,它与后方枕骨上的
颈静脉切迹围成
颈静脉孔。窝的外侧有细而长的
茎突,其根部外侧可见
茎乳孔,位于茎突和乳突之间。乳突近似圆锥状,尖朝下,乳突内含蜂房状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 的较大,叫鼓(乳突)窦,与
中耳相通。
顶骨又名
颅顶骨,颅顶骨在
胚胎发育时期是膜内化骨,出生时尚未完全骨化,因此,在某些部位仍保留膜性结构,如
前囟和
后囟等处。颅顶各骨均属
扁骨。前方为额骨,后方为枕骨。在额、枕骨之间是左、右顶骨。两侧 前方小部分为
蝶骨大翼;后方大部分为颞骨鳞部。颅顶各骨之间以
颅缝相接合,发生
颅内压增高时,在小儿
骨缝可稍分离。成人颅顶骨的厚度约为0.5cm,最厚的部位可达1cm,最薄的为
颞区仅有0.2cm 。由于颅顶骨各部的厚度不一,故开颅钻孔时应予注意。顶骨呈圆顶状,并有一定的弹性。受外力打击时常集中于一点,成人
骨折线多以受力点为中心向四周放射,而小儿
颅顶骨弹性较大,故外伤后常 发生
凹陷性骨折。颅顶骨分为
外板、
板障和内板三层。外板较厚,对张力的
耐受性较大,而弧度较内板为小。内板较薄,质地亦较脆弱,又称玻璃样板。因此,外伤时外极可保持完整,而内板却发生骨 折,同时,骨折片可刺伤局部的血管、脑膜和
脑组织等。板障是内、外板之间的
骨松质,含有骨髓,并有
板障静脉位于板障管内。板障管在
X线片上呈裂纹状,有时可被误认为骨折线,应注意鉴别。由于 板障静脉位于骨内,手术时不能结札,常用
骨蜡止血。
头盖骨之一,在
颅腔底的前部,两个眼眶之间,鼻腔的顶部,是颅腔和鼻腔之间的分解骨。
筛骨,
解剖学同名骨。位于额骨与
蝶骨之间,此骨有空泡小孔,是
含气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