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一般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以
植物染料为主。植物染料是从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中提取出来。如:
靛蓝、
茜草、
紫草、
红花、桑、茶等。
动物染料数目较少,主要取自贝壳类动物和
胭脂虫体内,如:虫(紫)胶、
胭脂虫红、虫胭脂等。
矿物染料是从矿物中提取的有色无机物质,如
铬黄、
群青、锰棕等。近年来人们发现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产生的色素也可作为天然染料的来源
天然染料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不经人工合成,很少或没有经过
化学加工的染料。
矿物染料是各种无机
金属盐和
金属氧化物,主要有棕红色、淡绿色、黄色、白色,经过粉碎混拼后可得20多个色谱。
从动物躯体中提取的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有机物质,如从
胭脂虫体内提取的红色染料等。
某些
植物染料的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好,染液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就可以采用直接
染色法,如
栀子、姜黄等。
某些
植物染料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颇好,染液成分虽然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但为提高染色牢度,要求采用
媒染法进行染色。媒染的过程一般分为先染色再媒染、先媒染再染色或先媒染再染色再媒染等方法。
天然色素对水基本不溶解,但其配糖体能溶解于水,并与纤维吸附,要求采用后媒染使之固着,如
栀子、槐花。其染色步骤如下:
植物染料的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小,但色素具有络合配位基团,借助先
媒染,使纤维上吸附的金属离子络合键而固着,如
紫草、西洋茜。先媒后染法的染色过程与先染后媒法正好相反。其顺序如下:媒染∀染色∀水洗∀烘干。
此种方法采用不同
媒染剂分别先后处理织物, 可获得比先媒染法或后媒染法均好的染色效果。
植物中已存在形成天然色素化合物,而在染色过程中最终生成水不溶解的色素,如
蓝草。
利用
植物染料中天然色素对酸碱性的溶解度不同,使之在纤维上固着染色,如
红花、
郁金。
传说中,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较为有力的证据是:在1959年,考古学家从河南安阳王裕口殷代墓葬中发现有染过色的丝线。这说明至少在3000多年的殷代,人们已会染色。当时的人们使用的都是天然染料,主要利用的是植物的液汁,有的也使用昆虫的血液等染色。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对
植物染料的应用非常广泛。积累了许多经验,诸如从姜汁中可提出
姜黄素,从胭脂虫中可提出胭指红,从
苏木中可提出
苏木色素,等等。
天然染料主要用于
天然纤维(毛、麻、丝、棉)和大部分
人造纤维(
牛奶纤维、
大豆纤维、
竹纤维、
莫代尔等)纺织品,服装,服饰上。也可以用在工艺品、皮具、竹木制品、化妆品上。在使用天然染料的同时,尽量不使用
合成助剂,保证产品的环保及天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