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史学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类认识
宇宙的历史,探索天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发展历史
中国
天文学史的研究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二十四史中的天文志和律历志中都有叙述天文学发展史的部分,中国历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都作过许多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支专业的天文学史队伍开始形成。许多天文机构都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三十年来,中国天文学史研究已取得很多成就。
唐代的《大衍历议》和元代的《授时历议》都从历法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演进作过详细的论述。这一传统到了清代得到更大的发展。清人钱大昕、李锐和顾观光等人在天文史料的整理研究方面都曾作出重要贡献。阮元主编的《畴人传》,搜集了中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不少史料,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便。从
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朱文鑫等人对天文学史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天文资料,受到各国天文学家的注意。就文献数量来说,天文学可与数学并列,仅次于农学和医学,是构成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中国古代天文学萌芽于原始社会,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后,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的体系。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部分,它不单纯是计算朔望、二十四节气和安置闰月等编撰日历的工作,还包括日月食和行星位置的计算等一系列方位天文的课题,类似编算现在的天文年历。天象观测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另一项主要内容,其中包括天象观测的方法、仪器和记录。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主要是浑仪,同希腊用的黄道式装置不同,中国用的一直是
赤道式装置。两千多年来,中国保存下来的有关
日食、
月食、月掩星、
太阳黑子、
流星、彗星、新星等丰富的记录,是现代天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几十年来,中国从无到有地建立了
射电天文学、理论天体物理学和
高能天体物理学,以及空间天文学等学科,填补了天文年历编算、天文仪器制造等空白,组织起自己的时间服务系统、纬度和极移服务系统,在诸如世界时测定、光电等高仪制造、人造卫星轨道计算、恒星和太阳的观测与理论、某些理论和高能天体物理学的课题以及天文学史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不少重要的成果。
西欧
近代天文学兴起以后,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两个多世纪中,西欧国家对天文学史作了广泛的研究。法国出版了好些多卷本的天文学史
著作。其中较著名的有贝里的《天文学史》两卷,部头最大的是杜恩的《世界体系》,从柏拉图到哥白尼共写成十大卷。
欧美
二十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从
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欧洲的天文学史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近几十年来,一些亚非国家的天文学史,早期美洲的天文学史,现代天文学史和考古天文学等,都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现在,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内设有天文学史组,每年都举行国际性学术会议。
研究范围
在全世界范围,把整个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是世界天文学史;研究各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天文学发展的则是有关
地区、民族和
国家的天文学史。
世界天文学史和各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天文学史又可以按时代划分成更细的分支。如考古天文学(即
史前天文学)、古代天文学史、中世纪天文学史、近代天文学史和现代天文学史。
当然,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发展各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埃及古代天文学、
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希腊古代天文学等都有光辉的历史;
阿拉伯天文学在中世纪曾大放异彩;在三至九世纪,玛雅人也创造了自己的天文历法;而中国和印度则一直到近代以前都不断有辉煌的创造和发明。总结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寻找其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天文学史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天文学研究内容的日益丰富,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天文学史的分科也越来越细。射电天文学史、天体演化学史、宇宙论史、
月球研究史、
海王星发现史等都有专著出版。在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中,人是认识的主体。对天文学家、天文学派和天文机构的研究,是天文学史的基本工作。分析历史上人们发展天文事业的组织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分析有成就的天文学家的实践活动、思维过程、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哲学观点,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科研工作无疑具有借鉴的意义。人类认识宇宙有赖于观测手段的改进。望远镜的发明、分光仪的使用、射电技术的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都给天文学带来划时代的变革。因此研究天文仪器和技术设备的历史,也是天文学史的重要课题。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天文学知识往往是伴随着占星术而来的。占星术是一种迷信,但是它需要观测、推算星辰的运动,因此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曾有过不可忽视的影响。要探明天文学的发展规律,就必须对这种影响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
研究意义
天文学史的研究可以从认识宇宙方面阐明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有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
宇宙观和方法论,也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宇宙。
天文学史的研究可以总结经验,探明天文学研究的规律,使当前和今后的天文学研究工作有所借鉴。对于一个具体的天文学研究课题,探讨它的历史也常常可以得到重要的历史信息。
有些天文学课题的研究,如超新星爆发、
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太阳黑子等活动,十分需要长期的观测资料。在这方面,天文学史的研究可以作出许多贡献。
天文学史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文化史的内容,有助于
历史学的研究。尤其是因为时间的量度是由天体的运动决定的,所以历史上的许多年代问题往往需要用天文方法来考,如中国
历史上
武王伐纣的时间、屈原的生年的确定和中西历的换算,都需要天文学史工作者的帮助。
研究世界的近代、现代天文学史,总结近代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天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吸取各国成功的经验,对于中国今天发展天文科学事业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学科区别
总结各国、各地区、各
民族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寻找其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天文学史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天文学研究内容的日益丰富,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天文学史的分科也越来越细。射电天文学史、天体演化学史、宇宙论史、月球研究史、海王星发现史等都有专著出版。天体演化学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各种天体以及天体系统的起源和演化,也就是研究它们
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天体的起源是指天体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形态的物质,以什么方式形成的;天体的演化是指天体形成以后所经历的演变过程。通常说的天体演化,往往也包括起源在内。天文史学是
天文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探索天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天体演化学是以天文学各分支学科为基础的,它依据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利用各天体层次(行星、恒星、星系)的观测资料,探讨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演变规律,阐述它们各种特征的由来和发展。因此,不仅有天文学者,也有不少物理学、化学、地学、数学、哲学方面的学者从事天体演化的研究。
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