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孤舟
唐诗
《大雨孤舟》是2000年10月17日李尚朝创作的诗歌,出自《李尚朝诗歌品鉴》。
作品原文
大雨孤舟
.
大雨孤舟,大雨中的孤舟
被人性领走
大雨注满半个天空
我一言不发
孤舟回到了谁的家?
作品赏析
关于诗歌中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比之于直露的抒情,我们只可以从诗歌行间中默默感受诗人对人性疲倦、困顿的体验。第一句话活用复语“大雨孤舟,大雨中的孤舟”,以一种急切的口吻,表达了诗人作为精神守望者独立于现世的漂泊动荡的孤傲形象。第二句“被人性领走”直承上句,指出孤舟漂泊动荡的原因。这样,诗人对题材的开掘就深入了。大雨孤舟是诗人敏感的心灵触摸到生活之后的形象表达,诗人悲哀孤独而又无处逃遁。而今,将大雨孤舟与“人性”挂钩,扩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阈,从个人不尽的痛苦转而提升为人类普视性的视点,这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创新。现实的洪流裹挟着物质与欲望的浪花,彻底摧毁了人类的精神家园。人对精神操守的守望,目的是阻止人性的进一步荒芜,而人们沉浸于现实中物质的极大满足之后的狂喜与无措之中,人性的清纯、稚嫩、真诚的秉性都被人的卑琐丑陋及强烈的现实意义消解、颠覆。漂泊动荡的是被人性领走的大雨孤舟,诗人带着理性的思考切入“孤舟”之中,将人性丢失之后思无所依的悲惨彻底展现。于是,出现了诗歌中第三句“大雨注满半个天空”的场景,它既是我们现实生活原生态的刻描,又是诗人脑海思绪紊乱的生动写照。本句所渲染的气氛是狂暴喧闹的,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其中充满的压抑感。与此相对的是“我一言不发”。此句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兴趣:诗人为什么沉默呢?是人性的无助使诗人惊慌、恐惧、焦灼,进而产生逃避的想法,还是人性的悲哀已成为诗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诗人紧接着写下了末句“孤舟回到了谁的家?”,这一句回应读者疑惑,指出了自己并没有停止思考,人性的修复正如迷失的孤舟,远不能用简单一词来形容。(孙军鸿)
伏尔泰在《体验与诗》中谈到“诗歌的活动的起点,始终是一种生命体验”。对诗人而言,一个囚困于大雨中的孤舟的人产生的错觉,诗人将“大雨孤舟”中的幻想投入诗歌中,他抒发的是一种心理的真实情绪,一种产生于现实并痛苦思考的感受。
作者简介
李尚朝,本名李尚晁,中国当代著名诗人,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有诗集《天堂中的女孩》、《风原色》、《大三峡那光》三部,散文集《那流光一幻》、《时光之羽》等,著名诗评家蒋登科主编有学术专著《李尚朝诗歌品鉴》对其诗歌作了系统鉴赏。诗歌《月上中天》入编大学中文专业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08:2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