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位于辽宁省
朝阳市双塔区新华路二段73号,其前身是“韩愈殿”,
清代重修,成为供奉
城隍的庙宇。
历史沿革
城隍庙始建于
五代,原属于道观,名“韩愈殿”,因年久失修而倾塌。
清乾隆十九年,重建正殿三楹,内塑
城隍像。云房三间。名:天清观。后几经风雨,
晚清时已破烂不堪。
清光绪三十四年,
梨园武生许慧春(许诚灵道长)来此蓄发修行。献出银元三千,并多方募化。很是感动当时地方王知府、梅统领以及乡绅信士等。遂投资重建,于宣统末年开工,并增建东西廊房、山门、耳门、客厅、围墙。
民国七年,庙宇竣工。正、后殿塑城隍像,廊房塑十殿阎君。
民国九年,许诚灵道长云游归来,接任城隍庙(天清观)住持。
民国十四年,许诚灵道长移出庙中两侧十间廊房中的神像,创办了朝阳城隍庙平民武术义学堂,专招贫困子弟,免费入学。义学堂习武修文八年余,期间驻朝阳的东北军
何柱国将军曾从许道长学习养生术,并对其义务教学给予经济赞助。“九一八”事变后,许道长的徒弟、学生经师傅引荐,加入东北军
何柱国部和抗日义勇军部者众多,为抗日作出重大贡献。
五十年代初,神像被毁,香火遂断。
1985年,宗教管理部门落实政策,恢复原庙。
1986年,
比丘尼仁证
住持维修庙宇。后殿塑城隍,前殿塑佛祖,复其香火,成为正式的佛事活动场所。
1995年,再修山门、围墙,庙宇又是焕然一新。
2013年,城隍庙被朝阳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进入城隍庙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山门殿。山门殿两旁各设一耳门。
从耳门进去,便到了正殿前院内。正殿的右手边是观音殿,左手边是地藏殿。正殿有楹联道:“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梦人”。正殿的正堂端坐着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右手边是阿弥佗佛,左手边是药师佛。
离开正殿,从正殿左手边地藏殿一侧进入后面的院落,正中便是城隍宝殿。
历史文化
武学文化
在上世纪古城朝阳,很多人都知道城隍庙有一位武功高强的道长许诚灵(1877年-1956年),人们都叫他“石钻儿”。
许诚灵(又传作“许诚玲”),字佩仙,道号玉珑子,绰号“石钻儿”,俗家名为许慧春,生前为朝阳县城隍庙(天清观)住持。许诚灵道长仙风道骨,身着道家衣裳,打着绑腿,留着三缕长髯。凡是见过许道长的人,无不为他的翩然神态和深厚武功所折服。许诚灵不仅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平常人,而且还是辽西朝阳武术的奠基人,以及朝阳第一所贫民义学的创办者。
清末民初,许诚灵在云游中曾观鹤之行止,见其动如风,其静抱中,其扑食迅疾而猛厉,颇有感触。许诚灵参鹤之意,并结合自身多年修炼之体会,融武术内外两家功法,于上世纪20年代初先后创编成“龙门鹤拳 ”和“龙门鹤剑” ,成为我国“龙门鹤拳”和“龙门鹤剑”的创始人。许诚灵所著武学,后由弟子刘殿龙、满德臣等人整理出版,为中华武术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许诚灵的事迹已入编《辽宁省武术挖整史》、《中国武术人名辞典》(1993年版)和《古今朝阳千题》(1993年版)等书籍。许诚灵所创的“龙门鹤拳”、“龙门鹤剑”挖整稿,在1986年参加全国武术挖整工作展,受到国家体委和省体委嘉奖,并于1996年出版面世。
韩氏祠观
五代辽初,此处原有宫观,名“韩愈殿”,其记载见于《
承德府志》(
朝阳县曾隶属
承德府)。考查“韩愈殿”的渊源,大概与古代朝阳地区的
昌黎韩氏家族,包括辽初迁居此地的
韩知古家族有关。
朝阳城始建于公元341年,前燕
慕容皝在
柳城之北修筑该城,并定都于此,称
龙城(现存
三燕龙城遗址,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国政权中,昌黎韩氏家族世代为官,诸如
韩恒、韩矫、韩寿、韩偏、韩稠、韩延、韩悼、韩轨、韩业等人。
隋唐时期,朝阳地区韩氏家族仍不乏其人。
朝阳市北郊狼山南坡,曾出土隋
大业八年“
韩暨墓志” (现藏于
辽宁省博物馆)。墓志有云:“
大都督韩府君之墓志。君讳暨,字承伯,
昌黎龙城人也。……祖坤道,
辅国将军、济州别驾、
谏议大夫、
国子祭酒。……父详,平州司马、
谘议参军。……以大隋大业八年……葬于
柳城县西北七里风神岗之南麓。”此外,在朝阳市老城区西北,还发现了唐代韩贞墓,并出土了
天宝三年“韩贞墓志”。墓志记述:“公讳贞,字乾贞,
昌黎郡人也。……以
天宝三载……迁窆于
柳城郡西北原。”
韩暨、韩贞两方墓志中提到的“昌黎龙城”、“柳城县”、“
昌黎郡”、“
柳城郡”等地名,都是指今朝阳地区。因政区变迁,古人为避免家世混淆,在谈及
郡望时多沿用古称。
综上可知,自前燕
慕容皝建城以来至隋唐时期,昌黎
龙城一直是韩氏家族的郡望,历代多有为官者。这一时期,昌黎韩氏开枝散叶,多分布于辽西、河北等地。
五代十国时期,
契丹崛起于东北。《
辽史》中有
辽太祖命“韩知方”(应为
韩知古,河北蓟州人)安置
奚人及燕民,乃“完葺
柳城(今朝阳)”设置“
霸州彰武军”(即辽
兴中府前身)等记载。
神册初年,
韩知古遥授彰武军(今朝阳)
节度使。韩知古因修葺柳城(今朝阳)设立
霸州彰武军的功绩,得封官职。其家族遂在朝阳地区安家落户。自韩知古始,韩氏家族在
辽国世代为官,逐渐成为望族。朝阳地区曾发现三座辽代
兴中府(
霸州彰武军)时期韩氏家族墓葬,墓主分别是
韩瑜、
韩橁、韩瑞,这三人均是
韩知古的后代。
已知出土的
韩知古后代墓志中,多称“世本昌黎人”、“世出昌黎郡”。由此可知,原籍
蓟州玉田的韩知古家族同样源出于昌黎韩氏,因韩知古奉命营建
霸州彰武军(今朝阳),韩家遂又迁回了
昌黎故地朝阳。
综上可见,古代朝阳地区与昌黎韩氏家族有着诸多渊源。自
龙城建城以来,后世在朝阳生活的韩氏族人,从隋唐至辽代绵延不绝,皆为当地望族。同时代的
韩愈也自号“
韩昌黎”,将昌黎视作自己的祖籍地。
五代时期在朝阳修建的“韩愈殿”,即应是当地韩氏家族纪念其族人
韩愈的祠观建筑。
文物保护
2013年,城隍庙被朝阳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列第14号。
城隍庙保护范围:围墙内及四周外墙基外东、南、北各15米,西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一类建设控制地带外10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
旅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