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
社会资源而形成的以
城市为中心、
集镇为纽带、乡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区域性经济系统。
城乡经济在
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它既是
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
工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交汇点。在新的形势下,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振兴城乡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落实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动力轮子,本来处于一个经济体中,但在发展中由于诸多原因被分割开来。
城乡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城乡一体化,指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
产业布局和
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划分是根据依托载体的不同来划分的。城市经济就是以城市为载体,以生产
生产资料和知识的再生产为主要内容,在知识、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方面高度集中的经济。城市经济专业性强、垄断经营容易、极具有扩散和
集聚效应的特点,特别适合
社会化大生产。现在的城市经济一般与货币符号的关系比较密切。农村经济是以农村为载体,以自然物为
劳动对象,以生产消费资料为主要依托,具有替代性强、分散性广和地域性限制多等特点,特别适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方式,农村经济与劳动力关系密切。
(2)
农村市场人气积累少,
市场意识差。乡镇经济规模小、商品化率低、
产业结构维持
计划经济时期的
小农经济结构模式,据资料表明,农业的商品化率仅为5% ,而发达国家达到95%。
(3)农业技术缺乏
竞争力。面临外界低成本、高技术、
大批量生产的
产业冲击,落后的
生产方式难淘汰,先进的生产技术缺乏资金支持得不到提升,存在“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4)
产品竞争力弱,产品缺乏定价权。国家掌控着与此有关的产品的定价权,农村的产品低于成本供应市场。
(6)
社会分工不明显,社会生产力能力低。存在经济弱、消费品供给紧张。
(7)农民消费预期差,
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劳动取得最大经济效用的发展方式在农村发展艰难。
(2)
生产要素无组织。农村的资金、管理、技术、劳动力都没有组织。现在
生产要素由沿产品方向进行的水平分工向生产要素按垂直方向的分工转变,尤其是资金组织的社会化生产在城市已经相当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