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母
受到一国百姓的广泛爱戴的女性
国母(拼音:guó mǔ),参与一国之创建过程、推动一国之繁荣,作出突出贡献,受到一国百姓的广泛爱戴的女性,被称之为国母;古称帝王之母为国母。
引证释义
魏书·张普惠传》:“何为命之为国母,而不听子服其亲乎?”
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徐后事》:“后主性多狂率,不守宗祧,频岁省方,政归国母。”
《宋史·西蜀孟氏世家》:“昶与母至襄汉,复遣使齎诏赐茶药,所赐诏不名,仍呼昶母为国母。”
三国演义》第三回:“让(张让)厉声责进(何进)曰:‘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二宰久知太叔为国母爱子,有嗣位之望,今日见他丰采昂昂,人才出众,不敢违抗,且自应承。”
各国国母
中国
在古代的皇室中,通常现任君主的母亲(不论亲生与否),都能够得到皇太后的封号,但皇太后未必是国母,国母也不一定能够成为皇太后,如中国清朝乾隆的孝圣宪皇太后。同治、光绪(前期)两帝在位期间,就出现过两位皇太后并尊的情形,即著名的慈安慈禧两太后。
慈禧太后以同治帝生母的身份成为皇太后,而慈安太后则是以先帝(咸丰帝)皇后和同治帝嫡母的身分而成为皇太后,因此实质上的国母是慈禧而非正宫皇后的慈安。
另后蜀被北宋灭亡后,北宋太祖赵匡胤尊称后蜀亡国之君孟昶李太后为国母。
孙中山曾任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被尊称为国父;因其夫人宋庆龄享有的崇高声誉和威望,亦被民间尊称为国母。
日本
明治维新以前,今上天皇的生母能够被称为国母,至于天皇的养母或嫡母,则是被称做准母
平安时代一条天皇生母藤原诠子,在出家后失去太后身份,但身为国母的藤原诠子获得了与太上天皇相当的地位,称女院。而至藤原诠子之后的历代国母,几乎都能够得到女院的地位,但该女性则不一定是太后,甚至曾出现过非国母、准母,亦非皇族却成为女院的破例出现。
明治维新后,女院制度废止,国母、准母等称号也一并取消。
日本主要的国母、准母一览
越南的国母是尊封非君主配偶但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皇族女性,如灵慈国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00:53
目录
概述
引证释义
各国国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