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兴办的企业,又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
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
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
发展。”
全民经济
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
生产资料由全体
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所有制形式,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社会主义
全民所有制经济包括矿藏、河流、国有森林、荒地、草原和其他陆海
自然资源,还包括全民所有的工厂、农场、商店、铁路、邮电和银行等。可见,全民所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它与
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中国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
经济基础,从而成为国家对国民经济有计划地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条件。所以,全民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居于
主导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主导作用
更新观念
要更新观念,不能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仅仅理解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为在各类
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越多越好。
正确导向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
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上。从战略上对国有
经济布局进行整体调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数量,更要注重整体布局的优化和实力
上质的提高。这种
战略调整,还必须同国家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进行。
增强控制力
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国有经济要在关系
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
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
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国有经济应当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要注重在整体分布上的优化和
经济素质、
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方面质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三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发挥,不只是通过
国有独资企业的作用来实现的,更要通过大力发展由国家控股和参股的
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来实现,使
国有资本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四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差别。
认识进退问题
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发展的进退问题。无论是“退”还是“进”,都是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只要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企业数量即使减少一些,比重即使适当调减一些,也不会影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会影响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结构调整
1998年以来,中国成功化解了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党和国家一系列
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在此同时,国有经济加快
结构调整,国有和
国有控股企业(简称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一方面加大改革、改组和改制力度,一方面通过
主辅分离、
减员增效等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总体上保持了稳步高速发展势头,
经济效益持续大幅增长,连年创造历史新高。
国有企业户数逐步减少,布局和结构调整成效初显。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国有企业通过改革重组、关闭破产等多种形式致使总户数逐年减少。2003年底我国国有企业总户数为15万户,1998-2003年国有企业总户数净减少8.8万户,年均递减7.2%。在国有企业总户数逐步减少的同时,中国国有
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成效初步显现。一是国有
小型企业户数大幅减少。2003年底全国国有小型企业13.2万户,比1998年减少6.3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减少户数的71.6%;二是
亏损企业大幅缩减。2003年底国有亏损企业7.4万户,比1998年减少8.6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减少户数的97.7%;三是一般
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户数大量减少。2003年底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11.4万户,比1998年减少7.2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减少户数的81.8%。
国有企业资产规模扩大,资产持续向
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2003年底,全国国有企业
资产总额21.3万亿元,比1998
年增加6.6万亿元,年均增长26.4%。在国有企业总体资产规模扩张中,国民经济
基础产业和
支柱产业的资产实力得到加强;2003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性行业的资产达到 11.4万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3.5%,该比重比1998年的33.6%增加了近20个
百分点;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邮电通信等五大行业的资产为7.1万亿元,占全部资产总额的33.3%,比1998年的27.3%提高了6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大幅增长,
国有资产总量稳步增加。自1999年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止跌回升后,到2003年已经连续四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2003年全国国有企业
实现利润总额达到4,951.2亿元,1998-2003年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年均递增44.2%。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确保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量的稳步增加。2003年全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量共计70457.2亿元,1998-2003年年均递增8%。
主要影响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
中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关系到中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上。党的十六大强调,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
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
国防实力和
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
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国有经济控制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和完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需要。按
销售收入计算,国有经济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分别为:石油92.1%、石化 69.3%、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在军工、金融、民航、通信等领域均占90%以上。这些行业和领域都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国有经济在这些行业和领域应继续处于支配地位。
另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的研究,按
营业收入计算,
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的比重为43.5%,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一比重分别为66.1%和 64.9%。国有经济比重超过70%的省区有9个,最高的是
吉林省,为76.9%,其他8个从高到低依次为
西藏自治区、
贵州省、
甘肃省、
黑龙江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
江西省和
云南省;国有经济比重低于50%的有7个省市,最低的是
浙江省,为28%,其他6个从低到高依次为
江苏省、
广东省、
福建省、
山东省、天津和上海。
质量提高
1995年到2002年,国有及
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从7.76万户减少到4.19万户,下降了46%,
实现利润从838.1亿元提高到 2209.3亿元,上升了163.6%。国有中小企业户数从24.5万户减少到14.9万户,下降了39.2%。1997年国有中小企业
盈亏相抵后净亏损额达502亿元,2002年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86.9亿元。
1995年到2002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共13665.3亿元,但2002年末全国国有企业
不良资产占
总资产的比重达11.5%。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既应保持必要的数量,更要有质的提高。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关键是要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
竞争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企业的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1995年到200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从7.76万户减少到4.19万户,下降了46%,实现利润从 838.1亿元提高到2209.3亿元,上升了163.6%。国有中小企业户数从24.5万户减少到14.9万户,下降了39.2%。1997年国有中小企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额达502亿元,2002年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86.9亿元。
2023年12月,财政部发布数据,1-11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称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继续保持增长,回升向好态势逐步稳固。
一、营业总收入。1-11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762285.3亿元,同比增长3.9%。
二、利润总额。1-11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1215.3亿元,同比增长7.0%。
三、应交税费。1-11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52436.3亿元,同比下降1.6%。
四、资产负债率。11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9%,上升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