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始建于1977年.是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科研、测试手段的省级
环境监测科研机构。
历史沿革
最初是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所,1983年成立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运行机制。2008年10月实施了站、院分设,形成了环境监测中心站。
经过30年的发展,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
环境监测管理机制、运行体制、
技术体系、质控措施和数据编报等手段,成为全省环境监测的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和人才中心
职能职责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是具有技术监督管理职能的社会公益性科技事业单位,为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实施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对全省环境监测系统和下级环境监测网络进行业务指导。其主要职能为: 1、贯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2、参与本省环境监测规划、计划的制定并贯彻执行。
3、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组织实施全省
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污染源
排污收费核查性监测、“三同时”和限期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等监测工作。
5、负责本省监测网络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的质量保证。
6、收集、整理、分析、汇总和储存本省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建立环境监测和污染源
动态数据库。
7、编制全省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环境质量报告书及各
环境要素质量年报、季报、月报、周报、日报等。
8、负责全省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指导、质量保证、人员培训和考核。
10、对环境监测专用仪器、设备的适用性考评和监测仪器的质量监督。
人员及资质
我站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人员编制数103人,实际在岗153人(含50个外聘人员);103人在编正式职工中,
行政管理人员10人;
专业技术人员:高级
技术职称19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15人);中级技术职称30人;初级技术职称28人(其中技术员2人);工人12人。
我站是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的检测机构,共有249项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具有对外出示其公正数据的能力。
现有的监测能力覆盖了水和废水(含
大气降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及底质、生物
残留体、固体废物;生物及生态;噪声、振动;
电离辐射等
环境要素。
已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系统104套,正在新建16套,
地表水自动监测站20座,正在新建25套。
具备完善的全省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能力。
♦ 1988年11月首次通过四川省技术监督局所组织的计量认证评审。
♦ 1993年11月、1999年2月通过四川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复查换证。
♦ 2004年5月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环保评审组现场审查,获得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 2006年再次通过环保评审组增项考核和计量认证监督检查。
♦ 2009年再次通过环保评审组计量认证监督检查。
仪器设备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拥有资产设备总数744套(台),资产总额3151.00万元。包括办公设备520套(台)总价值309.94万元;仪器设备202套(台)总价值2160.93套(台);车辆22辆,总价值650.44万元。
拥有
二恶英实验室、
有机分析实验室、
重金属检测实验室、常规理化项目检测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空气与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生态遥感监测平台、数据网络中心平台以及应急监测车等。
网络系统平台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加大,环境监测任务和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对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我站的同志能够及时、迅速的掌握四川省各地市州的环境监测数据,我站建立了相应的网络系统平台。
四川省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利用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通过遥感解译和调查分析,查明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建立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本底数据库,为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与合理利用,制订相关经济建设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四川省已建成并在运行的共25个水质自动站。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全省联网的空气子站共104个,每天通过四川电视台公共频道向社会公布全省2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各市州环境监测站每天都通过省中心站
空气质量日报上报系统确认监测数据,以确保每天向社会公布全省空气质量状况。
借助GIS强大的图文一体化分析和表现能力,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例如地面水监测点位的分布以及监测值,为决策分析、信息查询提供支持。
网络平台
机房 我站机房是全省的数据、网络中心,现有
核心交换机1台、路由器2台、服务器13台、
小型机2台、
刀片机2台、
链路负载均衡等硬件设备。
局域网 站内部局域网联网电脑数量在150~200台左右,有2个分别连接网通和电信(带宽分别为8Mbps与8Mbps)的对外网络出口。还建成了由多个AP点构成的无线局域网络。
业务网 业务网络主要为我站对外的网站、邮件、数据传输等服务,主要由网站、邮件、数据传输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存储备份系统、生态环境信息系统、自动监测系统构成。
网站 为对外公布信息,建成了监测中心站网站和邮件系统。
数据传输 为保证各市、地州上报数据,我站建立了通过基于FTP的数据传输系统。
存储备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监测的数据量迅速增长,需要越来越多的大量存储空间,为保护监测系统重要数据,我站建立了一套
容灾存储备份系统。
内设机构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内部主要由技术业务和行政后勤两大部分构成,技术业务部门由监测技术室、样品测试中心、样品流转中心、综合室、信息室、质量管理室及
生态监测室组成,行政后勤部门由办公室、业务室、总工办、人事科、财务处组成。
办公室:负责各类文件、技术档案的收集、管理;负责组织对拟购仪器设备的选型、购置、调试、安装、验收等项工作;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等。
总工办:负责维持站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负责组织全站监测方案、监测报告的技术和质量审查;负责全站监测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的技术审查工作;组织全站监测技术能力考核及新方法确认等。
业务室:负责组织站年度监测业务工作的编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负责组织对外监测业务的受理、
业务洽谈、业务受托、
合同评审及签订,并下达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对外交流与合作等。
人事处:负责干部职工录用、调配、考核、选拔、任免、政审等
人事管理工作;负责执行国家及省有关劳工工资、
社会保险等工作;负责本站干部职工的学历教育和
业务培训;负责全站职工档案管理、申报
技术职称、年度考核等。
财务室:负责本站财务管理等工作。
技术业务科室主要职责
分析测试中心:负责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及日常监督性监测工作中各类环境样品的分析,严格按标准、规范完成监测任务;承接各类委托检测,积极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环境检测服务;在各类应急监测和仲裁监测中及时、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处理处置的可靠依据;承担各类环境监测相关的专项工作;参与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努力促进全省监测技术人员共同进步等。
监测技术室:贯彻执行质量体系文件中所规定的一系列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开展监测,确保监测
工作质量;与相关室协同完成监测业务的接洽与接待工作;负责监测细则、操作规程等技术作业文件和记录的编制等。
生态监测室:负责各项生态生物及饮用水源地监测工作的实施、编制年度全省
生态环境质量报、重点流域、湖库水质富营养状况月报、编制生态验收监测方案及方案的实施,并负责生态验收监测报告的编制等。
综合室:负责收集整理
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分析方法等环保科技标准和各种监测技术规范,并及时进行更新;负责汇总、收集、分析全省环境监测数据,编制报告书;负责编制全省环境空气日报、
地表水水质自动站水质周报等。
信息室:负责全省数据传输平台的建设;负责站内局域网建设;负责省中心站网站对外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行;负责全省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站、空气自动站)联网的建设运行等。
质量管理室:参与本站质量管理工作;参与本站质量体系的
内部审核和
管理评审工作;参与重大监测质量事故,提出处理建议;组织对全省自动站质量考核等。
样品流转中心:负责样品的交接、密码标识、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样品的保存等工作。
主要工作
制定我省环境监测方案和规范,组织指导我省21个市州监测站对我省空气、地表水 饮用水、酸雨、噪声的
例行监测工作,每天编制全省
空气质量日报,按时向四川省环保厅、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送
地表水和饮用水月报、酸雨、噪声季报和全省水质自动站监测周报等;定期制作环境质量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以及环境质量监测优化布点工作。
开展了全省
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比对监测专项工作、城市集中式生活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专项工作、四川省主要地表水域污染特征和规律调查监测试点、四川省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工作、农村“以奖促治”环境质量监测中的
土壤调查工作、全省重点水质监测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监督性监测抽测工作等。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组织指导全省监测力量对我省重点污染源企业每季度至少一次的监督性监测,并承担我省8个30MW以上的火电厂监督性监测工作,按质量管理要求,定期开展了污染源比对监测工作,并每季度、年制作四川省重点污染源、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
3、应急监测
建立了《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为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及时发现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成功的处置了如“5.12”汶川特大地震、
沱江污染事件、
资阳三岔湖死鱼事件等一系列突发环境应急事件。起到了稳定社会人心作用,受到了环保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信任。
4、科研调查监测
“十一五”以来我站先后完成了《四川省水域功能区规划报告》、《四川省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四川省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四川省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三十二条小流域水质现状调查报告》、《四川省土壤污染调查》《5.12 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评价》、《全球环境基金(GEF)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恢复与重建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应急对策项目》等各种突发事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我站还承担了多项四川省环境保护科技项目,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等。
5、委托监测
1、排污申报和排污总量复核委托监测。
4、环保产品的环保指标检测。
6、环境污染纠纷的仲裁监测。
6、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我站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分类短期培训班”、“跟班学”和 “巡回指导”等方式对市州环境监测站进行培训,累计培训近800人次。
2008年以来共举办
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培训6班次,
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培训1班次,
生物监测技术培训1班次,加强了对微生物分析的分析技术力量;环境监测新技术培训1班次,对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新进展、常规分析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新技术、ICP和ICP/MS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等知识内容进行降解和实际操作。
工作业绩
经过多年的努力,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1年11月参加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实验室分析质控考核,所参考的2个项目(参数)合格;
1999年8月参加了由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联合组织的“环境监测质量比对考核”,所参考的5项目(参数)全部获得优秀;
2002年3月参加全省组织的比对考核,所考3个项目(参数)全部合格;
2002年9月参加四川省组织的“酸雨普查比对考核”,所考5个项目(参数)全部合格。
2005年5月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考核中,参加了
高锰酸盐指数和汞两个项目,两个项目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2007年参加了全国
土壤污染调查课题,并通过土壤中14个项目的考核,有12个项目优秀、2项合格。
展望未来
加强能力建设,培养业务精通,结合合理的监测人才队伍是建设先进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保障。
1、监测能力建设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设项目”即将在成都市
青羊区光华大道培凤村7组破土动工,总占地面积10亩,总投资13669.74万元,其中,工程
建安费8177.5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91.22万元,仪器设备概算2450万元,
基本预备费650.94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环境监测大楼8000平方米、四川环境应急监察指挥中心大楼4000平方米,配套公用工程3150平方米;并购置
实验室设备53台(套),配备信息中心设备112台(套)。
2、环境监测业务建设
保证我省环境监测网络稳定运行;积极帮助指导全省各市、州
环境质量监测优化布点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
科学性和代表性;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开展重点污染源重金属监测;加快全省
地表水、饮用水水质自动站建设;开展
环境质量预报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报告的分析水平;扎实的推进环境科研和环境咨询工作;积极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环境检测服务;公平公正的提供仲裁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