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方言
地方方言
唐山方言,又称作唐山话、冀东方言、老呔话等。唐山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北方方言区华北次区方言冀鲁官话系统中的地域语言,河北方言中代表方言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唐山方言曾受到中国多地的影响形成,同时较小规模吸收其他民族语言词汇。
起源与历史沿革
唐山,简称“唐”,元明清称京东,位于河北省东部、华北平原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地处华北与东北通道的咽喉要地。唐山地区在无终国孤竹国战国燕国地,汉代幽州,唐代属河北道幽州蓟州平州元代大都路永平路明代顺天府永平府清代分属直隶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隶州。光绪四年(1878年),始有唐山行政之名。有“东北三个省、无商不乐亭”的商界传奇之称的“呔商”是冀商三大帮派(即老呔帮与张库帮、冀中帮)之一,也是冀商的典范,起步于清初,历经清朝、民国、日伪统治时期、日本投降后至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呔商是随着乐亭人为主的唐山人闯关东兴起的。清光绪末年,清王朝结束对东北200多年的封禁,允许开禁放垦,各地民众纷纷涌入,加之地主圈占土地、自然灾害频繁,许多农家子弟踏上了闯关东的求索之路。而与山东人闯关东垦荒谋生存不同,乐亭人闯关东是为了经商谋发展。由于呔商聪明、勤奋,又十分圆滑,令许多东北人既敬畏又嫉妒,加之其口音如吟似唱,于是便有了“老呔”这样的“外号”,直到现在唐山人还自谑为“老呔儿”。所以,“呔儿话”“呔儿腔”最初是指唐山地区的乐亭口音,这个概念到了现代才逐渐与冀东土话、蓟语、滦州土话等概念混同、统称唐山话或唐山方言。
唐山地区自古就位于蓟、平之地,其中包括秦皇岛地区。在1968年唐山专区撤销之前,唐秦两地大多数时间为一体的,与此同时的民俗、语言也是十分相似的。也就是在此之前唐山方言的范围应涉及秦皇岛方言的部分。秦皇岛方言大部分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抚龙小片,(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主要源流)的发源地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移民和战争的因素的影响,秦皇岛方言呈现更多地过渡性,卢龙、昌黎两地的唐山方言特征较为明显。在现代方言研究中,一般不再将秦皇岛方言纳入唐山方言的具体研究范围之中了。
唐山地区历史上受过多地方言的影响:北京方言的影响。虽说是单向辐射倒不如说是互相影响,这是地缘关系决定的。明清两代,唐山地区都属京畿地区,京唐两地有许多共同词汇,比如把“隔壁”说成“界比”,把“来客人”说成“来且”,头顶这块地方叫做“头直上”,把“随便吃点”叫“垫巴”等等。北京方言新老派差别大,这些词却在唐山方言中被保留下来。
江淮方言的影响。明朝初期朝廷曾经由江淮一带向唐山地区大规模移民,明晚期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又携众多将领士兵长期在唐山迁西三屯营地区驻扎,迁出地区的方言土语也被带进了唐山。
山东方言的影响。明永乐初年,朝廷曾经分几次由山西、山东一带向北京周围移民,就唐山地区来看,大体上中部、北部丰玉遵(丰润丰南玉田遵化)一带以山东迁民为多,南部昌滦乐(昌黎滦州滦南乐亭)一带以山西迁民为多。唐山本地的方言情况能反映这些因素的影响。
江湖春点的影响。江湖春点原本是江湖人士内部为了便于联络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语言,人们习称“黑话”。这种语言只限江湖人士内部使用,一般不外传,所谓“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句春”。可是在长期的语言交流过程当中,一些江湖春点说得人多了,逐渐流入民间,便也成为民间俗语的一部分。
蒙语满语的影响。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词汇上,虽然不多但是也比较常见。唐山地区在元代、清代都位于京畿之地,一些词汇也难免会受到蒙语、满语的影响。例如丰润北部的方言中有词汇称不整洁为“蓝才”,这个词就来源于满语的“ ᠯᠠᠩᠰᡝ(langse)”一词。
现代唐山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区冀鲁官话蓟遵小片滦昌小片,是多种语言的成分渗透进原唐山本土语言的产物。这样划分方言区(片)是根据我国语言学界目前采用的“历史地理分析法”来确定的。这种方法从历史上的行政地理对方言区形成的重要作用出发,将历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府(或州、卫、县)作为划分方言片的基本单位。遵化、玉田、丰润、开平、滦州和迁西、迁安,在历史上曾经都是府、州、卫、县治所在地,且时间较长,在其所辖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一体化,有助于清除各所属地区土语的特殊之处,促使方言逐步走向一体化。到了明末清初,方言地理格局的微观部分已基本定型,便形成了目前存在的各个次方言片。
由于唐山地区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周边与北京承德天津秦皇岛接壤,地处京津冀交界地带,在人们长期的相互交往中,语言必然受其影响,故在各个次方言片中,靠近周边省、市的地方,其方言与整个次方言片又有所不同。其中以西半部邻近北京官话区的(遵化、玉田、蓟州、平谷、三河、宝坻等地),由于历史上与北京同属于顺天府管辖,故和北京方言在某些语气语调有相近之处;而在历史中与北京关系较远的永平府滦州为中心的滦昌小片则较远了,地域特点鲜明;还有迁安、迁西一带方言,由于地处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儿化演变的早期阶段“儿缀”。另外由于受历史、地理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宁河、汉沽、丰南一带口音也与周边不同,同时丰南受周边方言影响呈现出极强的过渡性。
唐海方言,也称为曹妃甸方言,也是一种典型的移民接触型过渡方言。建国后,国家对曹妃甸区(原唐海县)一带进行农业开发,大批附近区县(以滦县、滦南、乐亭、丰南为主)劳动力来到这里定居,多种类型的方言之间的接触、摩擦与融合也十分频繁。近些年来由于曹妃甸一带的工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唐海方言受到唐山各地以及外市、外省的移民影响愈深,内部差异也十分明显,没有较为统一整体的方言。另外,唐山市路南区、路北区、曹妃甸区等这些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地区,难免会受到共同语的普化作用。
唐山方言在以巨大的包容性吸收其他语言、方言的成分时,自身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它正是在这种交融与坚守中发展了千百年才形成了如今的面貌。
特征
音系
内部所有方言共涉及31个声母、56个韵母。声调体系相对复杂,详见下文。
声母
31个声母:
注:标“*”意为个别地区方言不使用;标“**”意为个别地区方言使用。[]内为国际音标符号,左侧为燕语拼音符号,右侧为例字。
韵母
56个韵母:
9个韵腹:
儿化韵
注:1.主体型;2.过渡型;3.两迁型(迁安迁西宽城一带)。
轻化韵
一般在轻声音节中会产生韵母轻化的现象(元音央化、非圆唇化):
声调
唐山方言覆盖的地区大部分为四声四调,小部分为三声三调、五声五调或五声四调。
这三种类型的具体情况是:
四声四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其调值各不相同。这与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官话类型相似。
三声三调:平声(阴平阳平合并)、上声和去声三个调类,调值各不相同。例如迁西三屯营一代的方言以及滦州滦南方言,其中后者伴有阳去调残留,现代区分愈少,调值并入上声。
五声五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和阳去五个调类,调值各不相同。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宁河、汉沽一带,属于滞古类型。
五声四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和阳去五个调类,阳去调值并入上声,但在单字调值和连续变调中区分明显。这种类型在丰润南部、丰南北部、古冶东部、迁安沙河驿西南部等地有一定分布。
连续变调
唐山方言变调异常丰富。这是在唐山方言演变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是唐山方言鲜明的特色,也是唐山方言乐感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唐山方言分布的各区域变调情况不尽相同,情况复杂不便一一列举。这里我们用路北区、路南区的新派方言(大城片)来举例:
注:词语中重音在前字或故意强调前字时前字不变调。
文白异读
文白异读,乃汉语方言甚至汉字文化圈中比较常见的语音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在不同的时期,当地方言从外界强势方言中吸收了部分字的发音,并在该方言中与该字原本读读音共存。新的发音被称为文读,或者“读书音”;原有的发音则为白读。随着该方言的自然发展,现今的发音也与当初引入的读音大有不同。
唐山方言的文读音主要是来自于清代官话以及现在普通话。其白读大约在元末明初就已经定型。在唐山方言中,文、白读音丰富多样,变化复杂,使方言词语更加丰富。但多数词的文白读音是相对固定,不能任意变读的。文白读音运用不同,使含意也不相同。比如胳臂(ge bei)一词,臂在这里是白读,对应的文读发音是bi去声,如果文白不分让人听起来像是在说“戈壁”。这种使用频率较高的白读还基本保留,一些古老词汇、生僻词汇在新派人群中越来越被减少使用。还有些词汇由于创造之初就被文白混用,将错就错地流传下来。例如有京东第一寺之称的净觉寺(拼音:Jingjuesi)被玉田县当地及周边人们称为“京角寺”(拼音:Jingjiaosi),这种约定俗成的例子还有很多。
以下提供一些例子(前标“*”的为文读,不标的为白读,后为燕语拼音。有些异读只出现在个别地区):
百:pai上声,*pai阴平
剥:pao/pau阴平,*pe阴平
学:sjao阳平,*sjye/sjue阳平
册:thrai上声,*thre/three去声
得:tei上声,*te上声
则:tre/tree上声/去声,*tse/tsee去声
泽:tre/tree上声/去声,*tse/tsee上声
侧:trai阴平,*thre/three去声
雀:thjao/thjau上声,*thjye/thjuee去声
臂:pei去声,*pi去声
比:phi上声,*pi上声
客:thjee上声,*khee去声
港:tjang/tjaang上声,gang上声
更(半夜三更):tjing阴平,*geng阴平
耕:tjing阴平,*geng阴平
弄:neng/leng上声/去声,*nong去声
农:neng阳平,*nong阳平
脓:neng阳平,*nong阳平
乐:le/lao/lau去声,*luo去声
若:ne/nee去声,*ruo去声
弱:rao/rau去声,*ruo去声
饿:wo阳去,*ne阳去
夜:lie去声,*je去声
特:tie去声,*te/tee去声
岳:jao/jau去声,*jye/jue去声
着:tre/tree/trao/trau阳平,*truo阳平
模:me/mee阳平,*mu阳平
芒:wang阳平,mang阳平
没:mei/mu阳平/去声,*me/mee/mei阳平/去声
言:njan/niaan阳平,*jan/jaan阳平
岩:njan/nje/niaan阳平,*jan/jaan阳平
自:tji去声,*tsii/tssii去声
虐:njao/nje去声,*nye/nyee
阳:jang阴平,*jang阳平
方言性特点
唐山方言语音绵延,句尾语调上扬,语速中等而乐感强,音素多而吐字舒,声韵搭配变化较大,音调高低起伏明显,抑扬顿挫不明显,给人以柔和、诙谐之感。有人把讲唐山方言比喻为唱歌。唐山话声调共四个声调,平分阴阳、入派三声,语音大多不分尖团。与普通话相比,唐山方言中的声母和韵母也有不同特点。
唐山方言也有一些独特的或者与周边方言相同的发音习惯。与普通话相比较,声母差异明显。在部分开口呼韵母形成的零声母字即部分影疑母字前加“n”或“ng”形成非零声母音节。例如将“棉袄”读成“棉脑”,将“安全”读成“囡全”,将“障碍”读成“障耐”。部分舌尖前声母(平舌音z、c、x)用舌尖后声母(翘舌音zhi、chi、shi)代替。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平舌音读成了翘舌音。例如将“政策”读成“政撤”,将“踩”读成“茝(chai上声)”,将“厕所”读成“彻说(上声)”。部分翘舌声母被读成平舌声母,例如将“只要”读成“子要”。一些不送声母被异读成送声母。例如将“逮捕”读成“逮普”,将“波浪”读成“泼浪”,将“同胞”读成“同抛”。一些送气声母被异读成不送气声母。例如将“奖券”读成“奖眷”。舌面音异读成舌尖音。例如将“俊”读成“撙(zun去声)”,将“就是”读成“奏是”。将舌尖塞擦音读成舌尖塞音,例如将“就”读成“豆”,将“在”读成“歹”,将“总是”读成“懂是”,将“咱们”读成“耽们”。双唇音“m”异读成舌尖音“n”,例如将“棉花”读成“年花”,将“谬误”读成“拗误”。擦音异读成塞擦音,例如将“机械”读成“机借”,将“摔”读成“拽(阴平)”。塞擦因音异读成擦音,例如将“校对”读成“笑对”。唇齿音“f”异读成双唇音“p”,例如将“果脯”读成“果府”,将“杜甫”读成“杜普”。部分见组细音字与普通话腭化情况有差别,例如将“大港”读成“大奖”,将“打更”读成“打经”,将“请客”读成“请且”,将“隔壁儿”读成“借比儿”。将“d”读成“b”,例如将“爹妈”读成“憋妈”;用边音或鼻音代替卷舌擦音,例如将“扔”读成“能(阴平)”或“楞(阴平)”,将“糊弄”读成“户楞”。
和普通话韵母差异也叫为明显。圆唇元音o与部分辅音相拼时异读成不圆唇元音e,有时甚至要去掉介音,例如将“广播”读成“广be”。齐齿韵腹说成合口韵腹,例如“铃铛”读作“棱当”。萧豪韵丰富,例如将“跳跃”读成“跳要”,将“学生”读成“淆生”,将“感觉”读成“感脚”。部分音节介音“u”缺失,例如将“滦南”读成“兰南”,将“暖壶”读成“赧壶”。将ü读成i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例如将“闺女”读成“闺你”。单韵母ü与声母n或l相拼时,常把ü读成ui,例如将“女”读成“nui”,将“吕”读成“lui”。介音“i”与“j”“q”“x”相拼时变为介音“u”,例如将“鲜红”读为“宣红”。不圆唇元音e与l、r等辅音相拼时,要变成圆唇的o,有时还要加上介音,例如将“快乐”读成“快落”,将“热水”读成“若水”。滦州周边以东以南的地区习惯将l,n为声母的音节中的介音“u”读成撮口的“y”,比如将“乱”读成“lyaan”等。乐亭昌黎地区还有一些平翘舌声母互用的情况。
唐山方言、秦皇岛方言与辽西一带东北方言语音的共同特点最明显的是一句话尾音上扬。以至于一部分沈阳以北的人往往把辽西方言与唐山方言混为一谈。辽西一代的方言与唐山方言、秦皇岛方言同源都属于燕语系,并且两地交流一直比较频繁,民系基本相同。这可能是造成两地方言巨大相似性的原因。
古代汉语遗留
唐山方言保留了相当多的中古、近古官话的发音特点。普通话综合考虑了众多北方方言的发音习惯,其部分字音不能与古代音韵体系完整对应。唐山方言与《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韵书的音韵体系却能够较为完整地对应。上文提到“俊”字,《广韵》作“子峻切,儁小韵,臻合三去稕精”拟音tswin去声,《中原音韵》作“精母,真文韵,去声,俊小韵”拟音tsyn去声,《洪武正韵》作“祖骏切,去声八震,俊小韵”拟音tsyun去声,唐山方言作tsun去声,而普通话中读作tjyn去声。又如“策”字,中原音韵作“穿母,皆来韵”拟音tre(拼音che),唐山方言亦读作tre,类似普通话“撤”或“扯”的读音,而普通话中这个字已经不再保留翘舌音,读作tshee(拼音ce去声)。唐山的一些地区例如丰润丰南等地还保留着中古时期的微母,东南沿海的一些地区还保留一部分疑母的发音,此外各地还基本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尖团音等等。部分地区的口音还有一些上古语音存留的迹象。比如遵化、丰润、玉田、丰南及以西地区老派口音将“在”读成“带、歹”,将“就”读成的例子也十分常见。声调上,许多地区具有或者部分具有阳去等调类,甚至从具体调值来看都不难推测古代顺天府永平府地区的语言面貌。词汇上,例如“腌臜”、“人客”等古词汇依然被频繁使用。语法上也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法(详见下文)。这些例子十分常见,从中可见唐山方言对于古代汉语的传承性、连续性。
语法
唐山方言的语法和普通话语法相比有一定差异,繁杂众多。为了生动形象、直观明了,我们通过一个短文来认识这些问题。
文章如下(中部方言):
另一些例子:
1. “头”字结构。普通话里,“头”字只作虚语素词尾,不表意义,如:老头、劲头、上头、下头、里头、外头、甜头、苦头。在唐山方言里,“头”字可以灵活地与动词组合,构成偏正式“头”字结构头(读轻声)。如:闹头、听头、看头、说头、想头、怕头等。它与单音节动词的结合率最高,与双音节动词也有一定的结合能力。如:高兴头、闹哄头、批评头、表扬头等。个别形容词动化以后,亦可组成“头”字结构。如:新鲜头等。
“×头”的形式,具有“可×的价值”或者“可×之处”的语法意义。看头含有可看之处;研究头含有可研究的价值。”头”字结构具有名词性质。作句的宾语。
2.数量词“一把”的特殊搭配能力。在唐山方言里,表示动作数量的“一把”的搭配范围非常广泛,它的搭配能力几乎与表示事物数量的“一把”差不多。如:听一把、吃一把、穿一把、玩一把、骑一把、跳一把等。
“×一把”的形式,具有“×一下试试”的语法意义。穿一把表示穿一下试试。骑一把表示骑一下试试。在少年儿童及妇女的口语中,这种形式出现率最高。
如:
你看什么书?给我看一把。
把口琴拿来,我吹一把。
那东西好吃吗?我尝一把。
3.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普通话里,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有两种:①“AA式”,如:好好、快快等;②ABB式,如:绿油油、香喷喷等。唐山方言中除有上述两种形式外,还有一种前加音缀形式,即BBA式,如:
我一直找你到天墨墨黑。
今天的饭真好,喷喷香。
唐山方言中还有一种嵌音形式重叠ABA式,如:
别绕弯子了,你就直打直说吧。
他总是实打实地干。
以上两项属于构形法上的特点,重叠以后,具有增强形容程度的语法作用。
普通话里,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可以用“A里AB”式重叠。如:哆里哆嗦,娇里娇气,马里马虎等。唐山方言中,这种重叠形式的范围;比普通话大得多。下述形容词在普通话中不能重叠,而在唐山话中则可以重叠。如暗淡、单率、瓷实、大方、规矩、客气、冷淡等。这种重叠方式的语法作用,能使形容词增强表现的生动性。如:
别这么客里客气的啦。
别这冒里冒失的,稳当点儿。
他讲话干里干巴,没人爱听。
4.否定副词“不”作状语的位置。普通话里,趋向词组,若否定其趋向时,否定词“不”加在动词后或趋向词前,构成“动不AB”式。如:说不下去,站不起来,送不进去,拿不回来等。唐山话里,否定副词“不”则嵌在合成趋向词中间,构成“动A不B”式,如:爬上不去、提上不来、说下不去,跳过不去,吐出不来等。这种形式出现在语言交流中,极易显露方言特色。如:
有病了,饭一点也吃进不去。
书太多,我可看过不来。
石头太大,我搬起不来。
5.肯否相叠疑问句的表达方式。普通话里,可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来表示疑问,构成“肯定谓语+否定谓语+宾语”的形式。如:你去不去唐山?还买不买东西?唐山话里,把宾语提到否定谓语之前、肯定谓语之后,构成“肯定谓语+宾语+否定谓语”的形式,如:
你吃饭不吃?
今晚还看电视不看?
这月还发奖金不发?
这种语法现象,多为单音节动词作谓语。在语言交流中,常常使用它的简式:“肯定谓语+谓语+宾语+不(呗=不欸)”。如:
你还去北京呗?
你打球呗?
双音节动词则又是一种形式。普通话的“A不AB”式。如:知不知道,参不参加等,唐山话为“AB不A”式,如:
会上你发言不发?
参观不参?
考察不考?
6.特殊动宾结构。古汉语中的使动式,在唐山方言里保存很好,而且作为一种造句模式,在语言交流中广泛使用。如:
我也搽搽护手霜,细发细发肉皮儿。(细发肉皮儿=使肉皮儿细发)
整年干一种活真腻歪人(腻歪人=使人腻歪)
7.动宾倒装。有的句子也可以理解成省略主语的“把”字句。这种语法不限句型,比如:
问句:狗喂了?=喂狗了没有?
门关了?=把门关上了?
学不上了?=不上学了?
陈述句:饭也吃了,作业也写完了。=吃完饭了,也写完了作业。
牙刷了。=刷完牙了。
祈使句:帐先算完喽!=先把账算完!
作业写完喽再看电视!=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
感叹句:门关上咧啊!=(原来你)把门关上了啊!
活计可干完了!=终于干完活了!
词汇
唐山方言除了声调独具特色以外,另一大特点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地方词汇。这些词汇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利用这些词汇,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着实自然而合谐。
唐山方言的有一大特点是既有各次方言片的独特性,又有整个唐山方言区的普遍性,或叫通用性。有史以来,唐山人民不仅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创造了生动活泼、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唐山方言词汇生动活泼的特点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用语中。唐山人民的日常用语说起来顺口,听起来入耳,表现力强。口语化程度高也是唐山方言的一大特点,以至于说起来直白随性。唐山方言除了词汇富有地方特色外,口语中有些语法也很别致,使用起来更加口语化、生活化。
1.单词
例词:
今天::今儿个、真儿个、基个(迁)、只个;
前天: 前儿个;
拂晓:傍亮儿;
黎明:挑哨儿前儿;
中午:晌午、晌火;
过午:过晌儿、晌火歪;
傍晚:傍黑歇、擦黑儿、后晌黑;
夜晚:黑歇、黑家;
一个月左右:个月期程;
何时:多前儿、多咎、多怎、多勤;
现在:马抡前儿;
昨晚上:夜(裂)儿黑介;
蜗牛:牛磨磨儿、水楞磨门(沙野片);
蝌蚪: 蛤蟆卡吃儿、蛤蟆科子、河蟆科子;
泥鳅:泥巴沟、泥钻子;
壁虎: 蝎虎鲁子、蝎虎了子;
蜈蚣:钱串子;
跳蚤:狗蹦子、狗豆(沙野片);
鲫鱼:(几)刮子;
螃蟹:螃盖、螃开、螃改、螃克;
猫头鹰:咕咕鸟、夜猫子、猫葫芦头;
蜻蜓:蚂螂;
螳螂:刀螂、猴螂
玉米:玉秫(丰玉遵)、棒子(迁滦)、苞米(滦昌乐)、粒秫(滦);
2.歇后语
它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是一种具有通俗、诙谐、风趣特点的现成话。
例语:
一根筷子吃面条——独挑;一张嘴两层皮——横说竖说都由你;一根肠子通到底——直来直去;一根筷子吃藕——挑眼;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的脸;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一泡尿撒在河里——随大流;二尺钩挠痒痒——硬手;二分钱的醋——又酸又贱;二分钱买个兔脑袋——贵贱不是个东西;二更打两下——没差;二八月天气——冷热无常;二大妈的针线笸箩——杂七碎八;二分钱的买卖——本小利微;二月的韭菜——头一茬;二流子打鼓——吊儿郎当
覆盖范围
唐山方言广义上包括冀鲁官话保唐片的蓟遵小片和滦昌小片两个片区。唐山方言在狭义上包括唐山市行政范围内的蓟遵、滦昌方言,由于承德宽城东部和秦皇岛市的卢龙一带方言属于秦皇岛方言和唐山方言的过渡类型,这些地方方言互通性较强,因此其有时也会被提及,但它们属于抚龙方言次方言区。
具体分布地区如下:
细化分类方法
唐山方言内部成分复杂、类型多样,本词条采用历史语言学、方言地理学和形态学手段提供四种分类方法。
内部特征分类
路开片
这一片方言形成时间较晚。老派方言原属古丰润方言(路南区南部老派方言属于胥稻方言),在1976年的震灾以后的灾后援建以及地区发展政策的影响下,随着开平、古冶一带移民的涌入,本地方言发生了巨大改变,属于特殊原因形成的过渡方言。这一片方言主要分布在路北区和路南区大部。另一些方言分布在开平区中部、丰润区太平路街道大部(原唐山市新区)以及丰南区胥各庄街道北部一带,也主要是移民所致(开平区方言有临近过渡的成因),但形成时间更晚。
汉丰片
这一片方言分为现代型和滞古型。现代型分布于丰润区全境、玉田县中东部、遵化市东南部、丰南区西北部、路北区西部、滦州市西部,属于蓟遵方言的东部类型,同时也是唐山方言中部方言的主体类型。滞古型主要分布于天津汉沽、宁河和丰南区的中西部地区,属于滞古类型,属于蓟遵方言的南部类型。
两迁片
这一片方言分布于迁西县大部、迁安市中西部、宽城满族自治县南部,属于蓟遵方言的北部类型。
遵玉片
这一片方言主要分布于遵化市大部、蓟州区大部、宝坻区大部、玉田县西部和北部,受北京官话影响较大,属于蓟遵方言的西部类型。
古沙片
这一片方言主要分布于开平区南部、古冶区大部、滦州市西部以及迁安市南部地区,属于蓟遵-滦昌方言过渡带的北部类型。
平隆片
这一片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市平谷区大部、兴隆满族自治县大部以及天津市蓟州区、遵化市东北部的部分乡镇,迁西西部三屯营镇,历史上属于古蓟遵方言的旁系方言,受北京官话影响较大,是现代类型是蓟遵方言区的次方言之一。
卢宽片
这种类型的方言主要分布于迁安市东部、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北部、宽城满族自治县中东部,它是抚龙方言区与蓟遵方言的过渡类型。
滦海片
主体部分主要分布于滦州市中东部、滦南县大部、卢龙县南部地区。这一片方言与蓟遵方言产生了一条纵贯南北的方言过渡带。另一部分属于过渡类型。它主要分布于曹妃甸区大部以及丰南区东部地区,属于移民接触型过渡方言,属于蓟遵-滦昌方言过渡带的南部类型。
昌乐片
主要分布于昌黎县大部、乐亭县大部以及滦州市、滦南县的邻近乡镇。北部方言与相邻的秦皇岛地区方言有明显的过渡现象。
发展现状
按方言的发展程度可分为分为现代型和滞古型。
关于唐山方言争议
唐山方言的所处的蓟遵小片和滦昌小片,同源词汇上与北京官话东北官话有许多是相同的;但与此同时,唐山方言词汇和冀鲁官话区的其他方言也有很大相似。这就产生了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唐山方言应脱离(关于保定方言待议)冀鲁官话区,因为无论词汇语调都和冀鲁官话的其他方言有很大不同;另一种是坚持唐山方言所处的冀官区,因为从历史角度上,唐山方言仍是冀鲁官话的重要成员,并且词汇上和冀鲁官话的其他方言也只是大同小异。
对唐山方言保护
中新社唐山7月7日电(记者白云水)“你是哪里人?”“我是唐山的(读:跌)”,“你是干什么的?”“我是做(读:揍)啥的(跌)?”这是中国国家语音委专家和学者7日在河北唐山与方言发音人姬艳玲的一段对话,姬艳玲满口地道的唐山话引得人们笑声不断。
当日,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唐山对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唐山方言”工作验收。姬艳玲等人的地起根(本来)、咧儿(昨天)、尚或(中午)、竟儿故引儿(故意的)等唐山话,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张浩明与专家组成员对“唐山方言”的传承满怀希望。
事实上,唐山话作为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差别。时至今日,人们称唐山话“老呔儿”,意思是话音土气,上不得台面。
在人们眼里,已故老艺术家赵丽蓉是“唐山话”的代表人物。舞台上满口唐山话的赵丽蓉至今被中国民众津津乐道。而多数人认为唐山话“好听”是因为听起来是“唱”着说话的,颇有音乐美。像《唐山大地震》等许多影视剧中的人物都用“唐山话”讲唐山的故事。
讲唐山话,对于来自唐山滦南县70岁的蒋明英来说并不难,可是,在专家面前用原汁原味的滦南方言读1000个常用汉字、1200个常用词汇、50句话,谈风俗习惯,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却很难。在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专家组组长曹志耘等专家的指导下,蒋明英把这些事做下来,才明白了说了70年的唐山话的“精髓”。
张浩明认为,语言能体现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体现民族的凝聚力,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唐山有丰厚的语言工作基础,“唐山方言”是中国语言中地域表现浓厚、代表性强的语言。此次将“唐山方言”录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起到传承和保护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5年,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中国各地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工作。计划开展80个少数民族语言(含濒危方言)调查点,50个汉语方言(含濒危方言)和30个语言文化调查点的调查。
——2015年07月07日18:40中国新闻网
发展前景
中国地广人多,语言不同,方言多样,交往不便,从汉朝就提倡“通语”。到明朝崇尚“洪武正韵”,千百年间,通语的倡导,对国家兴旺,民族发展,功不可没。今天作为华语的标准语——普通话,不仅在大陆、台湾普遍使用,也赢得了海外中国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目前,开设中国课程教学普通话的国家已达70多个,有专家预言,在未来的10年中,汉语将逐渐成为世界政治和经贸语言。
方言近人。方言土语是接近群众的钥匙,是群众路线的基础。设想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外地工作人员进行经济交往,如果不懂当地方言,就会给工作带来不便。反之,一个当地孩子出门工作多年,返回故里不说方言,而讲一口京腔,父老乡亲就会说这人变了,洋气了,就会给人一个坏的印象,并会与之疏远。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不讲普通话,特别是有些人把一般人不好懂的土语,当作地方优势,经常把这些乡音挂在嘴边,以为时髦,这是不对的。这种独亲乡音,而看不到世界之大变化,看不到改革开放中普通话的重要性,是故步自封的表现。
“语同声”。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地方的发展、国家的兴盛,今后就越来越重要。
中国百年战乱中,唐山也很不稳定,无暇顾及推行通语。至今,新中国建立已近50年,南方北方,国内国外华人,虽已车同轨、书同文,却还未语同声。因此,推广普通话是今后推不掉、辞不去的一项重要任务。
方言和官话。官话是代表国家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是多种因素组成的,而对华人来说,华语是中华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有一伟人说过,中国人千百年不分裂,中国文化、语言、文字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字,是华侨、华人亲和、凝聚的一个基因。所以学习推广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普通话意义重大,每个热爱祖国的人,都应该积极而为之。
唐山要走向世界,世界也要了解唐山,交往日趋频繁,大陆同胞与海外华人往来也与日俱增,普通话的推广与应用,是大势所趋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10:12
目录
概述
起源与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