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那方
2009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向着明亮那方》是2009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金子美铃
内容简介
真趣美如天籁的童谣经典。2007年初,新星出版社推出了金子美铃童谣集《向着明亮那方》,这是金子美铃的童谣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本书精选金子美铃童诗187首,分为“夏”、“秋”、“春”、“冬”、“心”、“梦”六卷,并配有精美温馨的彩绘插图。金子美铃的诗清新自然、短小隽永,笼罩着融融温情,读来意趣盎然。作者善于观察人与自然界中的令人感动的图像和声音,以细腻纯真的语言传递生命的乐章,给人与梦的视野和心灵的顿悟。
增订版是在旧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十六首作品,并新增金子美铃年表以及西条八十悼念金子美铃的文章等。
金子美铃引进中国虽晚,却早已有了一群追捧她的崇拜者。《向着明亮那方》的出版独特的地方在于,一群素不相识的粉丝们,以感动传递感动,用了三年时间,最终促使它在中国顺利“诞生”。旅日学者李长声为本书作序,专栏作家殳俏倾情推荐。
第一版目录
作者简介
金子美铃(1903-1930),活跃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其作品一度被世人遗忘。1984年,金子美铃生前留下的三本手抄童谣诗集共五百一十二首作品正式续集出版,即刻受到瞩目,并广为流传。迄今为止,金子美铃的多首代表作被收录于日本的小学国语课本,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英、法、韩等七国文字。她清新明澈的诗,微照的是对人及自然的感动之声,她以清丽的心,俯仰天地,与万物、平等、慈悲同在。
关于译者
吴菲,云南玉溪人。毕业于日本山口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文学硕士,现居山口市。做诗难,译成更难。读吴菲的译作意趣盎然。
书评
金子美铃──永远飞向明亮那方
文:与畴
转自:中华读书报
一年前听说金子美铃,是若干朋友中口耳相传的名字,此后断断续续读到她的文字,是经由网络暗自播撒。其人其文有若接头暗号,几乎成为一部分同道从人海中细分彼此的标志。直到这本辗转多家内地出版社的小书——《向着明亮那方》终告出版,金子美铃和她的童谣仍未现“走红”的迹象,只在一颗颗虽浸淫世俗烟火仍残存未泯童真的心中默默开放。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日本,政治、经济远未达到成熟程度,那时却是“童谣”的好时光。以师从夏目漱石的小说家铃木三重吉为首,包括芥川龙之介在内的多位作家对当时儿童所唱颂歌谣的低质深感痛心,遂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童谣创作运动,用大手笔为孩子写作,《赤鸟》等专门刊登童谣的杂志也应运而生。如果说,与生俱来的敏感细腻同非凡想像力是金子美铃的绝佳天赋,陪伴她童年的日本山口县渔村令其保有最初对天地万物的绵绵好奇与诚挚敬畏,在家中书店书堆中的成长经历带给她丰富的阅读体验,那一场辐射日本的“童谣热潮”则为十几岁的她铺平绽放异彩的舞台。
金子美铃的童谣,从韵味上有着日本俳句的简约、恬淡,其形式却不受俳句的局限,传情达意顺其自然,欲流则流,当止即止。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都会的孩子们啊。
(《向着明亮那方》,P51)
循着她笔下这份不管不顾的稚拙、纯美,沿充满动感的诗意飞升的方向前去,遥远得有些褪色的年少记忆,还有耳边依稀可辨的摇篮曲逐渐清晰。她的童谣正是以清澈的意趣飞越几十年的光阴,刚好映衬出我们当下生活的模糊与乏味,你我有多久不曾从这些简短字句中收获感动?就像如今揽镜自照,发现儿时干净得泛蓝的眼眸早已混浊不堪。
在她的童谣世界里,至纯至美、善良宽容是贯穿始终的情怀,这份于童谣而言最为重要的内核,似乎从她未成名时为弟弟作曲的童谣填词的时候就镌刻在其意识深处。蓝天、碧海、青草、野花是她永不厌倦的吟诵对象,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景物在她眼中会焕发出不一般的光芒,并被她赋予与人心灵相通的内涵。
谁都不要告诉
好吗?
清晨
庭院角落里,
花儿
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事
说出去了,
传到
蜜蜂耳朵里,
它会像
做了亏心事一样,
飞回去
还蜂蜜的。
(《露珠》,P4)
这其实是由几十字构成的童话,有角色有故事,更有换位思考的情感起伏,描摹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最后几句表露的隐约担心,可算是金子美铃童谣的一大特色——无忧无虑的童稚世界,总归是相对的,凡事都有无须回避的不如人意之处,惟因如此才使得那些简单的美好更珍贵。又如,
我伸展双臂,
也不能在天空飞翔,
会飞的小鸟却不能像我,
在地上快快地奔跑。
我摇晃身体,
也摇不出好听的声响,
会响的铃铛却不能像我
会唱好多好多的歌。
铃铛、小鸟、还有我,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我和小鸟和铃铛》, P107)
为了尝试自己是否能飞翔能有好听声响而伸展身体和摇晃身体,这是会让成人忍俊不禁的,可每一句的淡淡无奈都以对自我的再度发现收尾,小鸟也好铃铛也罢,都是造物主的恩宠,和“我”并无高下之分。她对生命的尊重、对物事的怜惜及其仁厚的观念在此显露无疑。
嫁给书店店员,遇人不淑,金子美铃那曾经面对大海、坐拥书城的快乐,轻易被婚后的不幸遭遇所吞噬,直至年仅27岁便自我了断,留下幼女和五百余首童谣作品。说她是为童谣而生,太过老套。不过,读童谣,特别是写童谣,在她生命中确实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既是郁结于心的情感的释放,又是灰暗人生中本就不多的自我价值被承认的机会,也是超越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的精神寄托。
在她的童谣中,从不缺少对阳光、小鸟等美好事物的由衷赞美,可也颇多对世态炎凉、生命无常的含蓄叹惋,而后者,是她的童谣跟其他很多童谣作品,特别是我们印象中那种绝对单纯、一团和气的童谣极大的不同。她在著名的《积雪》(P80)中写到,
上层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亮照着它
下层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压着它
中间的雪
很孤单吧
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
(《积雪》, P80)
寥寥几句,借雪这一自然景物,深邃映照人世浮沉,无论读者腾达或是卑微,这三层雪必有一款引发其共鸣,所以这首童谣被那么多人喜爱就不奇怪了。她看着故乡渔村海边满载沙丁鱼归航的渔船,会被“热闹得像赶庙会一样”的丰收场景打动,不过,她更为那些被俘鱼儿的命运担忧,“可是大海里/成千上万的/沙丁鱼的葬礼/正要举行吧。(《鱼满舱》,P54)”,据说也正是这首童谣中最后这几句视角切换的伤感气息令多年后的一位日本童话作家被她的文字所震撼,并且走上探寻她的生涯、搜集她的童谣作品之路。
海,在她的童年记忆中占有太重的分量,前文那首被“美铃迷”视为经典的《鱼满舱》之外,她还有多首与海洋、鱼儿相关的作品传世,比如“可是海里的鱼儿呢/什么照顾都得不到/一件坏事都没有做/就这样要被我吃掉。/鱼儿真是太可怜!(《鱼儿》,P160)”叹息并非矫情,稍稍了解她的生活经历,或许就能领会她对于鱼儿的这份同情未尝不是一种自怜,这样的童谣,在被未懂人事的儿童唱颂的同时,早已将作者对现世的个人感悟缓缓渗透。书中还有首童谣写到聒噪的知了不停地唱,而一只哑巴知了则无言地在树叶上写歌词,“难道它不知道/秋天来了/树叶就会落到地上腐烂掉吗?(《哑巴知了》,P48)”很难说这仅是作者的庸人自扰,值得欣慰的是,她如同那只哑巴知了般默默写下的童谣,并未随四季更替星移斗转而消散,今日仍有那么多知音。而这些弥漫着忧伤情愫的童谣或许能让我们离她的心灵更近一些。
金子美铃对于微小事物从不轻视,一朵花一片云皆可窥出大千世界,即使一块玻璃,她也能从中看出很多玻璃堆叠出的海洋般的蓝,而对于文字,她有最妙的形容,“文字/就像蚂蚁/又黑又小。/可是/很多文字聚在一起,/却能写出黄金城堡的故事。(《玻璃和文字》,P177)”,她的童谣或许从未华丽恢宏若黄金城堡,但在她短暂的生命里,这些童谣已然构筑成她自由思考、挥洒才情、休憩身心的精神家园,在此后的无尽岁月,这些童谣仍会安抚无数童蒙初开的孩子,甚或我们这些疲惫却在心底留存天真一角的成年人。
在笔者有限的阅读范畴内,《万象》杂志(2006年9月号)中《童谣诗人之死》一文是目前我读到的关于金子美铃生平的最详尽文字。作者新井一二三背倚故国日本,却谙熟中文,我留意到此文中出现多首金子美铃童谣的中译,及后对照《向着明亮那方》中旅居日本的华人译者吴菲的同诗不同译笔,纵使抛开先入为主的阅读惯性,仍觉得或多或少新井的译本似更精巧,韵味更浓些。
不过,在金子美铃辞世77年之后,看到这样一本带给人温暖的薄薄小书最终能够有中文简体版问世还是令人欢喜。虽然过程并不容易,但其间的波折今时今日在品读书中童谣之余想来,怕是已成为该书译者、编者、插图作者等名字背后最可回味的记忆。同为有情人,因心爱的童谣结缘并付出心力,再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
关于童谣
童谣,中国的意思是儿童当中流传的诗歌,而日本这种诗乃特意为儿童而作,可译为“童诗”,作者往往是大人,甚至大诗人。
上世纪的1912年至1926年,病弱的大正天皇在位,夹在明治与昭和之间,是民主化蓬勃的时代,以城市为背景的大众文化也初具规模。1918年,师从夏目漱石的小说家铃木三重吉创刊儿童文学杂志《赤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童谣运动。不仅著名文学家热情参加,第一流作曲家也踊跃为童谣配乐,好些歌曲至今仍然为日本人所唱,听着就让人感念童心。为有别于历史上谶纬意味的童谣,以及孩子们自己编唱的童呗(又叫“传承童谣”),大正时代蔚为大观的童谣也叫做“创作童谣”或“艺术童谣”。“赤鸟”一唱,童谣杂志竞相问世,童谣唱片也随之热销。动听的曲子使童谣长上了翅膀,传唱四岛,却也使它后来几乎不再被当做是诗,完全被当做了歌曲之类。现今电视也总在唱,但改叫“孩子的歌”。
投身于“赤鸟”运动的诗人有北原白秋,负责《赤鸟》童谣栏,他基于童呗形式创作的童谣别开生面;还有艺术派诗人西条八十,是他发现并扶植了金子美铃,称之为“巨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1:5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