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蝉科Cicadellidae 昆虫,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 (Auchenorrhyncha)叶蝉总科(Cicadellidea)为一类害禾谷类、蔬菜、果树和林木等的昆虫。叶蝉作为半翅目最大的一个类群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叶蝉,学名:Cicadellidae,
半翅目同翅亚目
叶蝉科昆虫的通称。因多为害植物叶片而得名。全世界共有1万多种,中国已发现1000多种。
同翅目(Homoptera)(现有学者认为同翅目可归入半翅目中)叶蝉科(Cicadellidae, 即
浮尘子科〔Jassidae〕)小型吸汁昆虫,体细,常色彩豔丽。几乎各类植物上都有,但个别种类有专一宿主。一只叶蝉对植物无害,但集群则严重为害。其
取食行为会以不同方式对植物造成损害︰造成汁液损失、叶绿素破坏,传播疾病或使叶卷曲等,产卵时亦刺伤植株。叶蝉一般数毫米长,有的达15毫米(0.6吋)。有的在消化时分泌
蜜露,并在取食时注入毒素引起病害(
跳虫烧灼病)。可以接触性杀虫剂防制。
1.成虫:体长 4.6~4.8毫米,外形似蝉。黄绿色或黄白色,可行走,跳跃。头部宽于
前胸背板,复、眼大而斜置;喙甚长端部膨大而扁平,雄虫呈红色而雌虫呈黑褐色。
小盾片阳茎侧突外缘无小刚毛。2.卵:乳白色,长椭圆形,两头较细,顶端稍平,一侧平直,长1.0毫米,最宽处0.3毫米,顶部具一白色棉絮状毛束。
3.
若虫:共五龄,第5龄体长5.1~5.4毫米,头宽1.6毫米,
前胸背板腿节、胫节中部及爪为黑褐色,其余为黄白色。 常密生短细毛。
种类有
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雌虫长约5.5毫米,雄虫约4.5毫米,黄绿色或鲜绿色;
大青叶蝉(Tettigella viridis或Cicadella viridis),雌虫体长约10毫米,雄虫体长约8毫米。
苹果
小绿叶蝉(Empoasca maligna)使苹果树叶变白并有白斑。成虫绿白色,专生活在苹果树上或
蔷薇花上,一年一代。
甜菜叶蝉(Circulifer tenellus)传播病毒病──卷顶病,使甜菜叶卷曲,生长阻滞。成虫浅绿色或黄色,约3毫米(0.1吋)长。一年3代以上。也侵袭番茄、
甜瓜、黄瓜、菠菜等。葡萄斑叶蝉属(Erythroneura)成虫体细长,黄色,有红斑,约3毫米长。食发育中的叶,在落叶中越冬。栖于葡萄、
五叶爬山虎和苹果树。可用喷雾或喷粉的方式杀灭。马铃薯小绿叶蝉(Empoasca fabae)使叶变褐色、卷曲;堵塞木质和韧皮部管道,从而影响营养的传送。成虫绿色,头和胸有白斑;约3毫米长。在温暖地区者不冬眠,都在豆类植物上越冬,传播病毒病也侵害豌豆和苹果。
蔷薇小叶蝉(Edwardsiana rosae)是蔷薇和苹果的害虫。奶油白色至浅黄色,约3毫米长。以卵越冬,一年两代。不会引起
跳虫烧灼病。
紫菀点叶蝉(Macrosteles fascifrons)绿黄色,有6个黑斑,故又称六斑叶蝉。一年数代,危害紫菀等园林植物;传播紫菀黄病毒(引起分枝过多,生长阻滞,叶子变黄)。
以成虫在侧柏等常绿树上或杂草丛中越冬。
若虫或成虫用嘴刺吸汁液,使叶片出现淡白色斑点,危害严重时斑点呈斑块状,或刺伤表皮,使枝条叶片枯萎。
该科昆虫均以植物为食,很多种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如
大青叶蝉、
黑尾叶蝉、
白翅叶蝉、
小绿叶蝉、
菱纹叶蝉等。有些种类还传布
植物病毒病,如
稻普通矮缩病、桑
萎缩病、
小麦红矮病等。通常以成虫或卵越冬。在温暖地区,冬季可见到各个虫期,而无真正的
冬眠过程。
越冬卵也产在寄主组织内。成虫蛰伏于植物枝叶丛间、树皮缝隙里,气温升高便活动。成虫和
若虫均刺吸植物汁液。叶片被害后出现淡
白点,而后点连成片,直至全叶苍白枯死。也有的造成枯焦斑点和斑块,使叶片提前脱落。成、若虫均善走能跳,成虫且可飞动离迁。若虫取食倾向于原位不动,成虫性活跃,大多具有趋光习性。
(3)喷施2.5%的
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90%敌百虫原液800倍,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使用药物防治的时候应当注意从周围到中间环绕喷药,并在中间部分加大用药量,对大田周围杂草地要及时清理,并用药物喷洒。
叶蝉一年繁殖4~5代,给农业造成很大灾害。消灭的方法有喷撒农药、清除杂草等,不让它有栖身之地,或利用叶蝉成虫的
趋光性,用灯光诱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