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雄性昆虫的
阳茎由围在
生殖孔的数个阳茎叶(phallomeres)组成,如
螳螂和
蜚蠊,阳茎基部两侧常发生的阳茎侧叶,是由
生殖肢演变而成的。
鞘翅目昆虫的阳茎侧叶两侧常不对称,
长翅目、
脉翅目、部分
毛翅目、
蚤目和双翅目短角亚目中部分昆虫的阳茎侧叶分节,
鳞翅目部分蛾类的阳茎侧叶特化成抱握器。阳茎与阳茎侧叶在基部末分开时,基部粗大形成一个支持阳茎的构造,称为
阳茎基(phallobase)。
交配器一般发生在第9或第10腹节上。阳具源于第9节腹板后的节间膜,在
有翅亚纲昆虫中,此节的节间膜常内陷成
生殖腔(genital chamber),阳具陷藏在腔内。第9腹节腹板常扩大而形成下
生殖板(subgental Plate),也有由第7或第8节腹板形成的。阳具包括一个阳茎(aedeagus)和1对位于基部两侧的阳茎侧叶 (parameres)。阳茎多是单一的骨化管状构造,是有翅昆虫进行交配时插入雌体的
器官。
射精管即开口于阳茎端的生殖孔。少数无翅亚纲昆虫无阳茎,而
原尾目、蚌诺目和
革翅目昆虫,均无射精管,以成对的
输精管直接开口于体外,故其阳茎也成对。
位于下
生殖板(subgenital plate)形成的
生殖腔(genital chamber) 内,是第九腹节腹板后节间膜的外长物,
生殖孔开口在它的末端。
阳具一般为管状或锥状构造,大多包括阳茎基(phallobase)和阳茎体(phallosoma)两部分。
阳茎基一般为环形或三角形,两侧常具突起称为阳茎侧叶(parameres)。在部分蛾类中,阳茎侧叶特化成
抱握器。阳茎体的结构复杂,表面有时有叶状、钩状或刺状突起,端部有可以翻缩的阳茎端(aedeagus)。
交配时,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阳茎端膨胀插入雌虫体内。
在
蜻蜓中,原来位于第九腹节的阳茎退化,但生殖孔仍开口于退化的阳茎上,后生的阳茎发生于第二或第三腹节的腹面并和一
储精囊(vesicula seminalis)相通。交配前,雄虫将腹末前弯,使第九腹节的生殖孔对接于后生阳茎的储精囊口,
精子由生殖孔注入储精囊中。交配时,雄虫以尾须夹住雌虫头部或胸部,雌虫腹端前弯与雄虫交配器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