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鹦鹉
2014年第20号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鹦鹉(英语:Typhoon Nuri,国际编号:1420,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0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eng)为2014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个被命名的风暴。“鹦鹉”(马来语:Nuri)一名是由马来西亚提供,是指一种身上有蓝色冠羽的鹦鹉。超强台风鹦鹉,是2014年全球的最强风暴之一。鹦鹉曾经一度达到CDG+WMG,为21世纪第3个CDG+WMG的台风,ADT分析出了T7.8的数值,是全球自台风海燕以来的最高值之一。鹦鹉的巅峰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评为155kts。鹦鹉转化为温带气旋后成为北太平洋有记录以来的最强温带气旋,全球有记录以来环流最大的风暴,七级风圈半径3380千米。位于鹦鹉中心外100千米的白令岛的浮标站的实测最低气压竟达到了930.1百帕。在2016年4月19日的卫星时代热带气旋TOP10初步排行中,鹦鹉的风速被确定为173kts,气压被确定为882hPa,名列第四。在2016年9月公布的最终排名中,超强台风鹦鹉位列第十三名。
命名由来
2002年8月下旬,第15号台风鹿莎吹袭韩国朝鲜,因其引发的风灾洪灾造成了广泛的破坏,韩国气象厅于第35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决定把“鹿莎”这个名字退役,由“鹦鹉”替代。
发展过程
初步发展
2014年10月28日,一个庞大的低压区在关岛东南方海面上生成。12时,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给予扰动编号96W。1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同时,日本气象厅将其评为低压区。由于该热带扰动环流较大,整合较为缓慢,因此发展十分缓慢。
10月30日1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MEDIUM”。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并对其评级提升为“HIGH”。随后,热带扰动触发了CISK机制(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开始明显发展,系统整合初见成效。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随着系统的明显发展,10月31日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Gale Warning)。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0W。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鹦鹉。下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31日夜,热带风暴鹦鹉在较为良好的环境下开始构建风眼结构,中心附近风力继续增强,不久便出现了暴风日本气象厅不久便发布了暴风警报(Storm Warning)。11月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据相关气象部门观测,“鹦鹉”生成后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之后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预计近期内,“鹦鹉”对中国海域暂无影响。
达到巅峰
鹦鹉继续随着引导气流和自身内力向北偏东方向缓慢移动。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东移入海,位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受到打击,出现东退趋势。此时鹦鹉已经移动至副热带高压最西端,高空引导气流的方向由北变成了东北,在加上其内力,鹦鹉的移动方向开始偏向东北。在鹦鹉的西面有一块高海温区域,海温超过了29℃。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气为其打开了良好的高空极向急流,带来了较强的辐散。同时鹦鹉的高空赤向急流依旧强盛,带来了很好的辐合。在十分优越的环境下,鹦鹉开始急剧增强,其高层风眼迅速清空。在强烈下沉气流的作用下,鹦鹉打开了一个直径约14千米的细小风眼,并在风眼中迅速形成了一片晴空区。
11月2日上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三级台风。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此时鹦鹉的眼温已经急剧攀升至10.3470℃,CDG也亦是连接成环,但并不合格。鹦鹉的第一次巅峰,也就是超强台风鹦鹉的主巅峰,正式宣告开始。11月2日下午5时,超强台风鹦鹉的CDG环合格,成为全球自超强台风海燕以来,首个CDG环合格的热带气旋。
11月2日下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超级台风,但预测其巅峰强度为145节。11月3日上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其中心最大风力达到了155节(一分钟平均风力),最低气压907百帕,预测其将会达到170节的惊人强度。此时,台风鹦鹉与台风黄蜂台风黑格比并列2014年全球最强热带气旋,也是这三个台风中对流均环温度最低的台风,仅-83.52℃。此时鹦鹉的风眼温度也达到了20.9673℃。
11月2日晚上,超强台风鹦鹉的CDG环依旧合格,NOAA的ADT 8.1.4曾一度分析出T7.8的较高数值。在维持巅峰形态几个小时之后,系统开始受到干空气的影响,冷空气从西北象限入侵,再加上眼墙置换,强度逐渐减弱。11月2日午夜0时,鹦鹉的CDG环断裂,但风眼温度却还在不断上升,反而比形态巅峰时期还要高得多。11月3日上午9时,超强台风鹦鹉的CMG环断裂,ADT上风眼温度低于9℃(实际是受到卫星角度影响所致,其实风眼温度仍在上升,此时是其风眼温度最高的时候),鹦鹉的第一次巅峰宣告结束。
开始减弱
11月3日上午,超强台风鹦鹉受到干空气入侵的影响开始减弱,眼墙置换开始,第一次巅峰宣告结束。
11月3日夜间,鹦鹉的对流曾再度增强,CMG环一度合格,眼温再度升高,NOAA的ADT 8.1.4一度分析出了T7.5的较高数值,鹦鹉的第二次巅峰开始。随着鹦鹉加速向东北方向移动,超强台风鹦鹉已经离开高海温区域。鹦鹉的赤向急流显著减弱,辐合明显减弱。鹦鹉所处区域的垂直风切变开始增强,对流开始衰弱,随后便持续减弱,第二次巅峰结束。
11月4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台风。11月5日上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随着鹦鹉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其已经靠近西风大槽,垂直风切变急速增强。同时,其高层风眼填塞,但底层风眼仍然存在。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下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11月6日上午8时,鹦鹉眼墙置换失败,眼墙彻底崩溃。受到西风带的强劲的风切变影响,鹦鹉的对流被迅速切离,冷空气进入核心区域,鹦鹉出现了一些温带气旋特征。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并对其发出最后的警报(Final Warning)。11月7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鹦鹉已转化为一股温带气旋。台风中心气压为97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每秒55米,最大瞬间风力为50米。
变性为温带气旋
2014年11月7日,鹦鹉变性为一股温带气旋。
变性为温带气旋之后,11月8日,温带气旋鹦鹉再度爆发增强,中心出现超强暖隔离区,24小时气压下降了64hPa,成为了一股炸弹低气压。鹦鹉的第三次巅峰开始。鹦鹉再度增强至台风程度的风力,七级风圈半径急剧膨胀至3380千米,气压更是急剧下降至920hPa,成为北太平洋史上最强的温带气旋,也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的体积最大的风暴,故另有“白令炸弹”之称。鹦鹉继而接近加拿大美国,影响200万居民,并带来比正常更低的气温和更早的暴风雪。在申雅岛,曾一度测得110km/h的持续风速以及156km/h的阵风风速。在美国空军的报告中,申雅岛只有受到轻微的损害。在鹦鹉中心外100千米的白令岛浮标站气压竟低至930.1百帕。11月10日,超强温带气旋鹦鹉退化成一道高空槽,宣告消散。鹦鹉在消散前,其庞大的环流曾导致位于北美上空的极地涡旋大规模南下。11月中旬,北美出现大范围极寒天气,部分地区的气温甚至打破历史最低记录。
强度总结
其温带气旋时期七级风圈达3380千米,是全球史上最大的风暴之一,面积相当于同年台风季威马逊的十倍。
其后,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将鹦鹉的风速调升至110节。
其后,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佳路径中,中国气象局将鹦鹉的风速调升至68m/s,气压下调至900hpa。
其后,在香港天文台发布的最佳路径中,香港天文台将鹦鹉的风速大幅度上调至250km/h,超越黄蜂,与黑格比持平。
在2016年04月19日的卫星时代(1978.12-2016.04)全球热带气旋TOP10初步排行中,鹦鹉的风速被确定为173kts,气压被确定为882百帕,与多个热带气旋并列第四。
在2016年9月公布的卫星时代热带气旋排行榜中,鹦鹉位列第十三名。
地区影响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11月3日报道,2014年第20号热带气旋“鹦鹉”将于11月7日到达日本关东和东海地区的南部海域。据日本气象厅称,势头凶猛的第20号热带气旋3日继续沿菲律宾以东海域向北移动,接下来势头将有所锐减。8日上午将到达日本关东地区的东部海域。根据其路径推测,伊豆群岛将于7日前后迎来暴风雨天气,而日本关东和东海地区的太平洋沿岸一侧可能会受到台风影响。
11月2日下午,日本气象厅正式命名为“鹦鹉”。预计未来“鹦鹉”会先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之后会逐渐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届时,台湾海峡将受其间接影响,会起大风。
日本NHK电视台11月2日报道,日本气象厅发布的台风警报称,进入11月依然有如此强的热带气旋袭击日本列岛,这是2014年以来首次发生类似的情况。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11月3日报道,2014年第20号热带气旋“鹦鹉”将于11月7日到达日本关东和东海地区的南部海域。据日本气象厅称,势头凶猛的第20号热带气旋3日继续沿菲律宾以东海域向北移动,接下来势头将有所锐减。8日上午将到达日本关东地区的东部海域。根据其路径推测,伊豆群岛将于7日前后迎来暴风雨天气,而日本关东和东海地区的太平洋沿岸一侧可能会受到台风影响。
11月2日下午,日本气象厅正式命名第20号热带风暴“鹦鹉”。据悉,“鹦鹉”将是一次强大的热带气旋,11月的副热带高压,显然挡不住如此庞然大物,鹦鹉将转向,不会直接影响中国。但台湾海峡将受它间接影响有大风。
据日本NHK电视台11月2日报道,日本气象厅发布的台风警报称,进入11月依然有如此强的热带气旋袭击日本列岛,这是2014年以来首次发生类似的情况。
据悉,从11月2日中午起,第20号强台风就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从菲律宾以东海域向西北方向移动,中心气压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每秒45米,最大瞬间风力为每小时60米。日本气象部门称,本次台风将在6日前后袭击冲绳列岛,7日袭击日本本岛。
据悉,从11月2日中午起,第20号强台风就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从菲律宾以东海域向西北方向移动,中心气压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每秒45米,最大瞬间风力为每小时60米。日本气象部门称,本次台风将在6日前后袭击冲绳列岛,7日袭击日本本岛。
据了解,2014年第20号热带风暴“鹦鹉”于10月31日在美国关岛西偏南大约9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北纬12.5度、东经136.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8百帕。
据相关气象部门观测,“鹦鹉”生成后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之后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预计近期内,“鹦鹉”将不会对中国沿海地区造成影响。
以下表格是同年的几个热带气旋接近中心最高风速比较。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5 14:12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