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吴晓波创作的经济变革史类著作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是吴晓波创作的经济变革史类著作,首次出版于2013年8月。
内容简介
该书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雄厚的笔力,由春秋时期的“管仲变法”开始,及至当代改革开放,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剖析了隐藏在历史的内在逻辑。
作品目录
作品思想
一、分析工具与脉络
在书的开端,吴晓波提供了两个观察和研究的工具:
首先是四大利益集团博弈法: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无产阶层。吴晓波认为发生于历史以及当下的所有中国问题,都是这四个利益集团互相争斗、博弈和妥协的结果。
其次是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在前工业文明时期,它们分别呈现为: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它们的共性是追求各个利益集团在行为及思想上的一致性,维持“自上而下的控制”。历经千年的打磨和探索,这些制度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二、历次变法得失
吴晓波逐一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变法:
春秋时期,当地球上绝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荒蛮时代的时候,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管仲却已发现工商业的赢利能力大于农业,推行“放活微观,管制宏观”的经济改革,并提出“寓税于价”的办法,使得齐国国库充盈、国力强大,成为春秋“五霸”首霸,吴晓波赞管仲为“中国古代的凯恩斯”。
如果说管仲变法是重商主义的试验,那么,商鞅变法则是重农主义的典范,这两场变法之后,影响中国千年历史的治国模式便基本定型,商鞅变法历经“农耕”“军战”和“中央集权”最终把秦国变成了一个纪律严明、高效好斗的“虎狼之国”。
西汉汉武帝变法,通过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了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汉王朝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也导致了负面效应:中产阶级集体破产、工商动力丧失、政府信用被严重透支。
唐李渊开国之后,把一切山泽税、盐税统统废罢,之前由国家专营的盐、铁、酒等产业全数放给民众自主经营,可以说是一个古代版的“小政府,大社会”,城市经济空前鼎盛,成为中国古代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但最终地方势力的过度膨胀导致了安史之乱
十世纪,王安石奉行高度集权的国家主义,推行了农耕时期最后一次整体配套的经济改革,变法实施后,国库为之一饱,但却让衙门成了权力空前膨胀的“政府型公司”。
清末李鸿章主持洋务运动,图洋务而不改制,在民间资本大好的情况下却造成两次国进民退,政治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导致温和改革的“时间窗口”被猛然关闭。
二十世纪初,北洋民国和国民党民国在经济上进行了两次截然不同的试验:第一次是大自由、大混乱的试验,第二次是重归中央集权的试验。维持大一统的四个基本制度全面崩溃,出现了强大的民营经济,宋子文孔祥熙开始变法重建统治阶级,最终在宏观经济领域全面失败,其间造成了两次大的国进民退,在国营化中失去了私营企业家的支持,在货币改革中失去了城市居民的支持,而在土地改革中失去了农民的支持。
建国后实行计划经济,全面国进民退,经济活力全失,国贫民弱。1978改革开放,“没有蓝图的改革”,开始全面复兴经济。1994年政府以霹雳手段整顿经济秩序,经济的主导权由地方上交中央,为日后的中国经济打造出了“三驾马车”,一举取代日本而成为亚洲经济火车头;但国企改革运动中的经营层暴富以及千万产业工人被抛弃,造成非均衡的财富分配。
两千多年以来,中华经济治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两项,一曰分权,一曰均富。中国因拥有最广袤的内需市场和喜乐世俗消费的民众,经济的复苏从来不是难事。中国只要有70年稳定期,必定重获大繁荣,从秦末大乱到“文景之治”,从隋文帝统一到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从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到范仲淹一代的中兴,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其间均不过两三代人。
然而,除兴盛规律外,历朝历代的经济治理还有“先开放,后闭关”的规律,往往一开放就搞活,一搞活就失衡,一失衡就内乱,一内乱就闭关,一闭关就落后,一落后再开放,朝代更迭,轴心不变,循环往复,无休无止。过往的汉、唐宋、明清、民国,莫不落入这一闭环逻辑。而导致这一周期性治理危机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权益和财富分配的失衡。
三、对未来经济改革方向的判断
对于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吴晓波坦陈作为一个经济史的研究者,并没有能力完成“顶层设计”工作,仅试着给出了几个基础性的判断:第一,统一文化是一切经济改革的前提;第二,自上而下的改革首要的突破口不是调整政府与民间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贵分配;第三,恢复民间资本的活力,不是笙断行业的一次性瓦解,而是从金融产业的开放为突破口的渐进开放;第四,国有资本集团的改造,不可能以全民私有化为第一目标,而必须探索新的管理和利益分配模式;第五,避免改革动荡的关键在于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第六,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不一定能保障经济改革成功,但是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为前提的经济改革一定不能成功。
作品影响
2013年,该书入选新浪2013年度中国好书榜。
作品评价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该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吴晓波,19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30 10:4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