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南师大”,位于
江苏省南京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
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
1902年5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筹办学堂折》(《奏办江南各学堂情形折》),呈请在江宁(即南京)办师范学堂。1903年先后聘任缪荃孙为总教习,杨觐圭、刘世衍为总办(监督)。三江师范学堂从1902年开始酝酿、筹备;1903年3月开办,着手聘请师资、建造学堂;1903年6月19日开学,由中日教习“互换知识”一年;至1904年11月正式招生入学,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创建工作。1912年,因战乱,两江师范学堂停办。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至国立东南大学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长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就南高师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12月7日,国务会议通过,在南京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东南大学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长,引发了风潮,持续三年之久。最终因政局动乱,被迫停办。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至南京大学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员会仿法国教育制度,颁行大学区制,江苏、浙江两省先试行。以东南大学为基础,将江苏的河海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商科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九所高校与主持江苏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厅合组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8年2月10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江苏大学,并兼负江苏教育行政职能。更名江苏大学后,受到全校师生普遍反对,引起罢课等风潮。5月16日,依照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9月,中央大学成立复员计划委员会。
吴有训校长为主任委员。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江良规、教育系教授胡家健为副主任委员。经过几个月的筹划,于1946年5月,全校师生分八批,分乘水陆空各种运输工具,返回南京。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知,中央大学由
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赵卓任军代表。8月8日,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通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公立金陵大学
1911年冬至1912年初,美国传教会在上海聚制定在长江流域开办一所女子大学的计划,并向在这个地区工作的传教士发出倡议。1914年11月教会的管理董事会正式通过以金陵女子大学名称代替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名称。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绣花巷李氏宅院为临时校址,招生开学。创建初校内设文、理两科。1921年,在陶谷(宁海路南端西侧)购地建校(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1923年7月学校迁入新址。1924年秋,校内设英文、历史、社会学、数理、化学、生物、体育、医预科等9个系科。同时添设附属实验中学,作为毕业生实习教学场所。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准后,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汇文书院于1888年创办,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与私立金陵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
南京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1984年1月2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同意将南京师范学院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批复》。同年2月25日上午,学校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挂校牌仪式。1992年,学校共有全日制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7个,成人高教专业36个,自学考试主考专业6个;博士授权点4个,硕士授权点28个;新设了金陵女子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电化教育系、留学生部、理化实验中心和计算中心等。
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1997年,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这是当时国内第一家地理科学学院。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9年5月,南京师范大学“111引智基地”揭牌,5位国外院士参与签约。
2021年,与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编号216446号小行星获命名“南师大星”。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12月29日,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正式揭牌成立。
2024年,设立“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仙林(栖霞区文苑路1号)、随园(鼓楼区宁海路122号)、紫金(玄武区板仓街78号)三个校区。
2024年8月2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实验学校揭牌成立。8月30日,南京师范大学繁昌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揭牌成立。9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姜堰第二中学揭牌成立。10月14日,南京师范大学涉外法治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2022年开设本科招生专业(类)58个,共涵盖79个专业,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和交叉学科等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国家“
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13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280人,专任教师2165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76人,副高级职称746人。拥有全职在岗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院士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4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特聘专家8名、青年人才10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10名、青年拔尖人才1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
国家精品课程13门、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门、国家线下一流课程3门、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
国家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1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教育部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入选2022—2025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培养基地,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获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3项,基础教育类13项,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3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有“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
社会评价
2021年4月,“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南京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47位。
2022年5月,2022ABC中国大学排名发布,南京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48名。
附属医院
2022年12月8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与常州市体育医院举行共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体育医院”签约仪式、并揭牌。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2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5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12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3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6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3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学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科研经费投入比1985年增长2.6倍,应用科研项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担了国家
863计划、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攀登计划、
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公开出版专著800部,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奖91项。
2016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6年度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南京师范大学获三项项目资助,排名全国第13位,在江苏省内排名第2位。
学术资源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已达42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近386万册,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馆藏文献尤为丰富,古籍、民国文献、工具书等颇具特色。古籍藏书16万余册,其中线装书13万余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0种3000多册,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明天顺间刻本《宋学士文集》等,弥足珍贵。另有《四库全书》、民国时期教育学文献收藏、《方志丛书》等古籍影印精装本1万余册。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41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2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图书约86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累计341万册,各类数据库资源166个。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和实验心理学等。收录该刊的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数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Pж(AJ) 文摘杂志(俄)、等。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南京师范大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是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少年儿童工程与技术教育”教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语培训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曾先后在全球开设5家海外孔子学院。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及联合培养项目21个,设有学生海外学习项目155个。与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237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近年来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外国专家80余人;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引智计划”)。每年在校国际学生千余名。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学校标志包括校标和徽章。校标以学校随园校区一百号楼的简化图形为主体,上下分别标有1902和NNU字样,上部配有橄榄枝和梅花图案,周围以中英文标识“南京师范大学”。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徽以绿色调为主。
学校校旗有两种颜色。一种以白色为底色,配以绿色的校标、书法体“南京师范大学”和中英文标识;一种以绿色为底色,配以白色的校标、书法体“南京师范大学”和中英文标识。
精神文化
学校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
正德源于《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厚生源于《尚书·大禹谟》。笃学源于孔子,孔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敏行亦出自孔子,孔子的《论语》中曾多次出现“敏”和“行”二字。
学校校风为“严谨、朴实、奋发、奉献”。
严谨是南师校风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朴实是南师的传统作风。奋发是南师宝贵的精神状态。南师人不甘落后、奋发图强,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奋发进取,不断创新。奉献是南师的传统精神,为人师表,更应发扬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令后人敬佩景仰。
南京师范大学的校歌是1991年由集体智慧创造的产物,歌词由张培元执笔,曲谱为顾桐芳创作。景色与历史结合,表达了南京师范大学师生的情操与敬业精神;中低音区的主旋律,多级进和波状起伏,稳重之中蕴含一种动力。歌词展示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和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的理想、抱负;旋律跌宕起伏,宽阔舒展,达到了在有限的音域和篇幅里,师生们热情又自豪地抒情感怀的目的。
社团文化
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
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创建于2008年,是校艺术教育中心主管下的大学生艺术团体。艺术团下设合唱团、舞蹈团、戏剧团、民乐团。其中合唱团、舞蹈团是经江苏省教育厅认定的省级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团组建以来为我校的莘莘学子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和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是校园里一道最清新亮丽的风景线。
大学生朗诵团
南京师范大学朗诵团前身是2012年创立的演讲与朗诵协会,如今独立成团。朗诵团由热爱朗诵、演讲、播音主持、电影电视配音、戏剧等语言艺术的学生自发组成。朗诵团致力于为团内成员提供多种多样的演讲、主持、辩论机会,还有提升演讲与朗诵技巧的课程,除去团内资源,校朗诵团还充分利用了播主班的资源,通过开展专业讲座等方式,将社团活动上升到专业层面。
大学生戏剧团
南京师范大学戏剧团成立于2012年3月,旨在展示南师学子的青春风采,营造和谐、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通过戏剧团的日常训练以及演出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戏剧团现设话剧队、戏曲队、演朗队。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办公室主任,青年歌唱家周晶老师担任戏剧团团长和专职指导教师。
校区情况
仙林校区
仙林校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1号。校区设有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环境学院、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学院。仙林校区拥有学正楼、学明楼、学海楼、学行楼、敬文图书馆、行健楼、行敏楼、厚生楼、笃学楼、化成楼等建筑设施。
随园校区
随园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122号。校区设有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音乐学院、金陵女子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心理学院等学院。
随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他于清凉山附近建造了这座当时江南最大的园林,据说,这也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在几经转手后,它由大诗人袁枚命名并沿用至今。建成时,校园中有六幢宫殿式的建筑,它们分别是会议楼(100号楼)、科学馆(200号楼)、文学馆(300号楼)及三幢学生宿舍(400号楼、500号楼、600号楼)。1924年,又建成了一幢学生宿舍(700号楼)。1934年,建成了图书馆和大礼堂。
紫金校区
紫金校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板仓街78号。校区设有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等学院。紫金校区拥有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第三教学楼,动力实验中心,图书馆,综合楼,图书馆等建筑。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校园的绿化设计围绕古典建筑采取了规则式种植和自然式种植相融合。规则式种植主要是以校园轴线布局为参照,力求工整对称。据了解,随园的绿化率历史最高时期曾达到77%,绿化木本种类达180余种,6000多株。随园的建筑古典端庄,校园的园林绿化也蕴涵着传统雅致。校内古树名木众多,其中有一些被南京市列为重点保护树木。如多姿多态、虬枝古干的雪松;粗壮高大,绿茵如盖的枫杨;古朴苍劲,雄浑有力的银杏,高大挺拔,姿态雄伟的水杉等,这些古树名木与规则布局的古典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随园独特的校园景观。
以上图片来源: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