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是在原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的。她是以政治学一级学科而命名的研究机构。 政治学研究院下设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政治发展研究所、国际事务研究所、考选制度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有 13 个博士、硕士学位点(包括自主增列的在内)、 1 个全国普通高校重点学科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 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农村研究院、 1 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1 个湖北省重点学科。
学院信息
学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是在原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室、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的,她是以政治学一级学科而命名的教学研究机构。现任党委书记为王长华博士,院长为唐鸣教授。
政治学研究院是全国首批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首批获得政治学
博士后流动站授予单位。学院现下设三所一系: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国际事务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所和国际政治系。拥有6个博士、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点。2个国家重点学科: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外政治制度。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政治学。1个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中外政治制度。2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国
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学院是湖北省国际政治学会的会长单位。学院还主办有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社会主义研究》。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2008年及2012年两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政治学一级学科分别排名第三、第四。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1人,其中,教授15人,博导13人,副教授11人,60岁以下在岗教师已都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且形成了以年龄在50岁左右教师为学科带头人,40岁青年教师为骨干,30岁年轻教师为后备力量的学术梯队。学术队伍中有1人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为“马工程”首席专家,多人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
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等一级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及《研究报告》,我院在高等院校二级院所政治学科排名中,转载量和综合指数均占第四位;荣获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20项。有3部学术专著获得
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
学院一直致力于政治学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培养。十多年来共招收博士生450多人,硕士生1600多人。学院坚持研究生培养的高标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进一步提高。我院毕业的博士生共有4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每年都有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
学院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十多年来我院研究人员共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政策咨询报告200余篇,多篇为党和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有的观点为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和政策采纳,如程又中教授的报告被外交部采纳,部分观点被写入我国与俄罗斯签订的外交文件中、项继权教授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系列报告也为民政部和湖北省政府采纳、唐鸣教授撰写的研究报告《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研究》,其内容为民政部印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所采纳和吸收,构成规程的基础稿本。、陈伟东教授的“江汉模式”等;
今后学院的发展将遵循“秉承历史、凝聚力量、敦厚基础、发扬特色”的建设原则,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
现任领导
院 长 唐 鸣
书 记 王长华
副院长 韦 红 胡宗山
工会主席 高秉雄
办公室主任 潘广炜
机构简介
2004年8月,在
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中,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2006 年 3 月,在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研究生
教育政治学(0302)一级学科排行榜(A等以上)中,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
研究生教育荣排第一。
现有专职科研人员 40 人,其中,具有
正高职称的 30 人,占总数的 75% ,具有博士学位的 22 人,占总数的 55% ;在读博士生 9 人,占总数的 23% ,过 2 ~ 3 年,专职科研人员中 78% 的人将具有博士学位。学术队伍中有 1 人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五个一工程研究方向
华中师范大学的政治学研究一直重视理论性、对策性、实证性研究。这集中体现在五个重点研究方向上:
( 1 )
科学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本方向把科学社会主义与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研究,重点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从总体上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规律。其代表作包括:高原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国最早出版的教材之一,先后出 6 版,发行达 100 多万册,获
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6 年
李会滨科学社会主义五个一工程( 2 )国外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本方向重点研究当代英国共产党、
日本共产党、
美国共产党、
法国共产党、
印度共产党等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已出版多部专著。
( 3 )城乡治理与基层自治,本方向注重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的本土研究,以地方治理和城乡社区政治发展为切入点,加强对中国现实社会政治问题进行研究,推动
政治学理论的本土化。本方向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研究乡村治理与
村民自治;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研究城市治理与居民自治。
1996年,
张厚安五个一工程2001年,
徐勇 教授著的《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获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4 )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本方向注重宏观
政治体制中具体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徐育苗政党制度、中外代议制度、中外选举制度、中外
立法制度、中外司法制度、中外
行政制度、中外
公务员制度、中外监督制度、中外军事制度、中外廉政制度等 10 个方面的系统研究,
商务印书馆于 2000 年陆续出版该丛书,并取得较大影响,有的书已再版三次。
( 5 )苏联东欧问题特别是
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与俄罗斯政治发展问题。这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主要研究方向, 聂运麟 教授的《苏联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程又中 教授著的《苏联模式的兴衰》等著作均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一直致力于
政治学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
博士生和
硕士生)的培养。政治学一级学科已授予博士学位 34 人,硕士学位 323 人,在读博士生 105 人,在读硕士生 172 人 , 已进站博士后 6 人。 1999 - 2004 年, 3 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 全国百优 博士学位论文, 6 篇博士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未来五年,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的总体发展思路:发挥优势,即充分发挥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一传统学科优势;突出特色,即以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这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进一步突出农村问题研究特色;扶持新学科,即加大扶持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地方政府学、政府经经学、国家治理与考选制度等新学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力争把中外政治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由1978年6月在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成立的科社教研室发展而来,在高原、李会滨、杨宏禹等教授的带领下,开展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并成立了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室。高原教授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很大影响,是全国重要的社会主义研究专业刊物,现更名为《社会主义研究》,在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榜中,名列马克思主义学科第6位。2001年,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4年9月,在原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近年来,本学科点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原有的研究优势更优,学科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完成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15项,现有各类在研项目近50项,研究经费充足。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20多项。学位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培养了一批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博士、硕士。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在职教师9人,离退休教师11人,博士点1个,硕士点1个,主要研究方向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研究。主要培养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农村法治问题、执政党建设等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近年来,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获得提名奖,9篇博士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先后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先后涌现出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代表,例如被媒体称为“泥腿子”的牟成文教授和武汉市市委书记阮成发等。当前科社所主要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力争在未来5年内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人才齐全、经费充足、培养质量高”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
国际事务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科初建于1949年6月中原大学政治系国际政治组,由陶军教授讲授《比较政治》、《国际关系史》等课程,并编写了在当时全国高校中具有首创性的国际关系史教材《国际三十三年(1914~1945年)》。后经过老一辈学者40多年的建设,于2001年成立了国际政治研究室,2002年开始招收国际政治专业第一批博士生,2004年9月更名为国际事务研究所。国际事务研究所现有专职科研人员7名,其中3名教授及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1名讲师;他们均有到国外知名高校学习和参会的学术经历。
国际事务研究所学科方向齐全、学科特色鲜明、学位类别完整。自研究所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及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青年项目共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近20本,在CSSCI上发表文章100多篇。研究所在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合作、国际政治研究方法、东南亚区域与国别研究等方面均有较强实力,在国内国际政治学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在新时期,国际事务研究所将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在区域与国别研究上争取有突破性进展。
国际事务研究所现有专业及研究方向如下: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理论、国别政治和区域政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亚太地区国家间关系、国际关系与中国的对外政策;外交学——外交学理论、中国外交和外国外交。设置的主要中文课程有:国际关系(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学名著导读、中国外交、大国外交、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国际政治(关系)前沿问题研究、方法论研究、世界经济专题研究等。另外,我所还开设了对应的全英文课堂,深受留学生们的欢迎。
国际事务研究所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除了招收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之外,每年还招收了来自亚、非、欧、美和大洋洲地区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30余名。
政治学研究所
政治学研究所以地方治理为主攻研究领域,以制度创新为研究重点,以比较政治为研究视域,对当代中国地方治理创新及国际比较进行团队合作研究。同时,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人才培养为主旨、队伍建设为主线、基地建设为依托,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外政治制度国家重点学科,并以中外政治制度为主干,形成“一主四副”(即地方政府学、政治社会学、国家治理与考选制度、社会工作)学科群发展新格局。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社会服务能力,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
本所目前建三个研究平台:(1)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小组办公室研究基地“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2)湖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3)与人民日报社等机构合作共建的“
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
在不到三年时间里,本所承担了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亚洲开发银行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4项一般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还承担完成了民政部、文化部、中央编译局、湖北省委工作领导小组、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委、
湖北省民政厅、温州市政府等部门各类大小项目40余项。经初步统计,近三年本所老师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主编教材4部;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级各类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吴理财教授参著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对接——新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荣获2009-201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社科类)一等奖(
安徽省人民政府,2014年7月),吴理财著《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入选2012年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在咨政服务方面,本所研究人员共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政策咨询报告50余篇,其中获得中央和省部领导人批示4次,研究报告均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2项获得教育部优秀“专家建议稿”;先后4次参与湖北省、温州市等地方政府的改革创新活动,积极服务地方政府决策;举办社区社会工作能力训练25场,共培训社区书记、主任和骨干分子近2000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所实施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目前本所在读硕士研究生114名,博士研究生20余人,其中外国博士留学生1名(蒙古),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三年以来,在读博士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项,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12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6名硕士研究生创新团队获全国第十三届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课外作品竞赛特等奖。
目前共有专任教师9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百优博士论文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3人,(民政部)全国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文化部)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小组办公室与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专家1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乡地方和基层治理研究、城乡社区及村民自治研究、文化治理与文化政策研究、农村公共服务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乡镇财政及村级财务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外及大陆与台湾基层治理比较研究等,并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户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污染防治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规章制度
政治学研究院规章制度汇编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政治学研究院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实施细则
二、政治学研究院专业委员会工作职责
三、政治学研究院教师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四、政治学研究院教师聘期基本职责及考核规定
五、政治学研究院科研任务年度考核细则
七、政治学研究院关于拔尖人才培育工程的实施方案
八、政治学研究院2014年教学津贴计算方案
九、政治学研究院廉政风险防范实施方案
十、政治学研究院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细则
十一、政治学研究院院级集体决策会议议事规则
十二、政治学研究院考勤规定
十三、政治学研究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十四、政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教育、管理条例
十五、接受申报挂靠政治学研究院各学位点研究生导师的规则
十六、政治学研究院接受提前攻博的实施规定
十七、政治学研究院办公室工作规定
十八、政治学研究院资料室管理规范
十九、政治学研究院阅览室规章制度
二十、政治学研究院文书档案规章制度
二十一、关于规范政治学研究院机构、荣誉牌照挂牌的通知
二十二、政治学研究院接受社会捐赠奖励办法
二十三、政治学研究院党员管理制度
二十四、政治学研究院优秀毕业研究生评选办法
二十五、政治学研究院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办法
二十六、政治学研究院优秀研究生评选办法
二十七、政治学研究院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实施细则
二十八、政治学研究院管理岗位职责
组织结构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 所长 牟成文
党支部书记 陈荣卓
博士专业导师组长 唐 鸣
硕士(科社)专业指导组长 牟成文
硕士(农推)专业指导组长 陈荣卓
国际事务研究所 所长 胡宗山
党支部书记 宋秀琚
博士专业指导组长 程又中
硕士(国际政治)专业指导组长 胡宗山
硕士(国际关系)专业指导组长 韦红
政治学研究所 所长 吴理财
党支部书记 袁方成
博士专业指导组长 项继权
硕士(政治学理论)专业指导组长 吴理财
硕士(中外政治制度)专业指导组长 高秉雄
硕士(地方政府学)专业指导组长 袁方成
硕士(社工)专业指导组长 陈伟东
国际政治系 系主任 胡宗山
《社会主义研究》
编辑部 主编 程又中
副主编 王建国
编辑 赵长峰、钱道赓、周华平
工会 主席 高秉雄
委员 钱道赓、邵云华、王静
学术评议组 组长:唐 鸣
成员:程又中、项继权、韦 红、陈伟东、吴理财、胡宗山、牟成文
秘书:潘广炜
教师聘用组 组长:唐鸣 副组长:王长华
成员:韦红、高秉雄、胡宗山、牟成文、吴理财
秘书:潘广炜
教授委员会 主任:唐鸣
成员:程又中、高秉雄、韦红、陈伟东、吴理财、胡宗山、牟成文、袁方成、
黄红发、鲁子问
秘书:潘广炜、赵 琳
学位委员会 组长:唐 鸣
成员:程又中、项继权、韦红、陈伟东、吴理财、胡宗山、牟成文 、高秉雄、袁方成、陈荣卓
秘书:赵琳
党委委员会 书记:王长华
委员:唐鸣、高秉雄、王建国、宋秀琚、潘广炜、刘义强
党政办 主 任:潘广炜
行政秘书、报帐员:郑先梅
培养办 主 任:赵 琳
学工办 主 任:潘广炜
组 织 员:余维海
辅 导 员:冯连军(兼)
科研办 主 任:张必春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 主 任:张 弦
团 委 常务副书记:李兵园(兼)
文献资料中心 主 任:邵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