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拼音:huá,huà,huā)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花朵,本义指草木的花,读huā。用作动词,指开花。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花”字,用于花朵义。花朵是美丽的,故“华”又引申为光彩、华丽。再引申指事物的精华,又引申指文采,用作名词,读huá。中国古称“华夏”,后来“华夏”就成了汉民族的代名词,再后来引申指“中国”。“华”又读huà,用于五岳之一的“华山”,也用作姓氏。
文字溯源
“华”最早作“𠌶”,无“艸(艹)”字头。西周金文(图1-2)的“𠌶”像花朵的形状,就是“
花”的本字:上部像花瓣,中部两横画像花萼和花托,下部像茎和根。也有人认为“𠌶”像株繁花盛开的草木。中有株,下有根,旁有枝,上有花。“华”是在“𠌶”的基础上加旁繁化而来的。可能是因为“𠌶”不能直观地表达汉字本义,大约到战国,“𠌶”字上部被加上“艸”字头,造出“华”字(图5-6),并用以表示花朵义,这样就成了个形声兼会意字。草字头作形符,表示与花草有关。下部的“𠌶”作声符,“𠌶”也有花或花朵的意思,所以,以此为声符兼表意。小篆基本沿袭战国文字,《
说文解字》小篆像花茎叶的部分讹变为“亏(简体)”字形(图8)。汉代隶书(图9-12)为了书写的方便,将断笔减省作连笔,为楷书所沿袭。简化字“华”是重组的形声字,上部“化”为声旁,下部“十”作简化记号。
“华”的本义是植物的花蕾、花朵。花朵繁多的样子会让人产生不清晰的感觉,于是引申表示“昏花”,例如《五灯会元》中说:“莫眼华。”“眼华”即眼昏花。花朵开满枝头的时候通常给人光彩夺目、绚丽、繁盛、华丽、华美的感觉,由此引单出“光彩、彩色的、繁盛显耀、华美、美丽”等意思。如《史记·商君列传》说:“有功者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里的“华”即指“显耀、荣耀”。现代汉语还说“华服”“华而不实”“华光”等。花开是植物结果的前奏,因此对于植物来说意义重大,这和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恰有相似之处,因此“华”又用来指年轻、年少,例如李商隐的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
由于“华”字的字义引申,为了把它的本义和引申义区别开来,后代专门造出“荂”“花”两字专门表示“花朵”之义,“华”只表示其引申义,关于“荂”“花”二字的产生,高鸿缙在《
中国字例》中说:“(华)字原是象形,甲骨文为祭名,秦人或加意符,遂有‘華’,字,后‘華’借为‘光华’意,秦汉乃另造‘荂’,‘荂’见《方言》,六朝人又另造‘花’字,日久而‘華’字为借意所专,‘荂’字少用,‘花’字遂行。”高先生详尽地闸述了“華”字的形体演变的历史过程,明确指出:“花”字产生以后,“花”与在表义上各有所专。“花”与“华”在表义上已有明确的分工,后人又从语音上加以区别,一读阴平huā,一读阳平huá。到了现代,“花”与“华”便成了义不同的两个字。“华”又是“华山”的山名和姓氏,与“华”字的其他意义不同,为了加以区别,表山名和姓氏的“华”又读去声,念作huà。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华部】户瓜切(huá)
荣也。从艸从𠌶。凡华之属皆从华。
说文解字注
“荣也。”段注:见《释艸》。艸部曰:葩、华也。䑞部曰:𤰀,华荣也。按《释艸》曰:蕍芛葟华荣。浑言之也。又曰:木谓之华,艸谓之荣。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析言之也。引伸为曲礼削瓜为国君华之之字。又为光华,华夏字。
“从艸𠌶。”段注:𠌶亦声。此以会意包形声也。户瓜切。又呼瓜切。古音在五部。俗作花。其字起於北朝。
广韵
户花切,平麻匣 ‖华声鱼部(huá)
华,草盛也。色也。《说文》作𦾓,荣也。崔豹《古今注》曰:“尧设诽谤木,今之华表也。”《西京记》谓交午柱。户花切。又呼瓜、户化二切。十。
呼瓜切,平麻晓 ‖华声鱼部(huā)
华,《尔雅》云:“华,荂也。”呼瓜切。四。
胡化切,去禡匣 ‖华声鱼部(huà)
崋,崋山,西岳。亦州名,春秋时秦晋之分境,后魏置东雍州,改为崋州。又姓,出平原殷汤之后,宋戴公考父食采於崋,後氏焉。
华,上同。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 华;部外笔画:8
古文:䔢
《唐韵》户花切。《
集韵》胡瓜切,竝音划。《书·舜典》:重华协于帝。传:华谓文德。
又《礼·檀弓》:华而睆。疏:凡绘画,五色必有光华,故曰华画也。
又《广韵》:草盛也。
又发白也。《后汉·陈蕃传》:蹇谔之操,华首弥固。
又华林,园名。《魏志》:芳林园即今华林园。
又地名。《
战国策》:说赵王于华屋之下。《史记·秦本纪注》:
华阳,地名。《吴志·孙皓传》:皓举大众出华里。
又《水经注》:河水东南径华池。
又华表。《古今注》:尧设诽谤木,今之华表。
又星名。《晋书·天文志》:大帝九星曰华盖。
又《韵会》胡化切,音话。《书·禹贡》:至于太华。《尔雅·释山》:华山,为西岳。
又姓。《潜夫论》:华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华,因氏焉。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华枫枰栌。注:华皮可以为索。
又《集韵》呼瓜切,音哗。《礼·曲礼》:为国君者华之。注:华,中裂之,不四拆也。《尔雅·释木》:瓜曰华之。
又与花同。《尔雅·释草》:华,荂也。扬子《方言》:齐楚之闲或谓之华,或谓之荂。《佩觿集》:华有户瓜,呼瓜二翻,俗别为花。
又《韵补》呼戈切。边让《章华赋》:体迅轻鸿,荣曜春华。进如浮云,退如激波。
又胡戈切。徐锴《说文系传》:华,本音和,故今人谓华表为和表。枣据诗:矫足登云阁,相伴步九华。徙倚凭高山,仰攀桂树柯。
又《诗本音》:灼灼其华。注:音敷。考《诗》如常棣之华,颜如舜华,维常之华,竝叶车韵。隰有荷华,叶下都韵。黍稷方华,叶下途韵,凡七见,皆读敷。
又《唐韵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东谓华为敷。陆德明曰:古读华如敷,不独江东也。汉光武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必得阴丽华。
又《
韵会》苦蛙切。《正韵》枯瓜切,竝音夸。不正也。
或作蕐。详䓙字注。䓙又作𦶎。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ノ(撇)②丨(竖)③ノ(撇)④乚(竖弯钩)⑤一(横)⑥丨(竖)
【写法】❶“化”窄“十”宽。❷“化”居上半格,“亻”“𠤎”宽窄相当,顶部左右齐平,底部“𠤎”高;“亻”,竖笔收笔于横中线下侧;“乚(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右侧,弯底在横中线。❸“十”,横长竖短,竖笔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实际发音有异。下表所列为“中华”之“华”训读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