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花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读作huā。花”是象形字。它的样子就像花朵开放在柔软的花茎上,枝繁叶茂,婀娜多姿花”的本义是花朵,后来有了虚伪的、迷惑人的这种含义,比如花招、花里胡哨等。
字源解说
花,形声字。由“艸(艹)”和“化”构成。“艸(艹)”作形旁,说明这个字的本义与植物有关;“化”作声旁,指示读音。“花”本作“”,华是古花字。在先秦两汉古籍中,所用都是“华”字。《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小雅·苕之华》:“苕之华,其叶青青。”这些诗句中的“华”字,都是作花解的。
“花”是什么时候产生的?顾炎武在《唐韵正》中说:“考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广雅疏证》记载早在晋代的游览诗中,已有“一岁再三花”的诗句。说明“花”字出现在晋朝。花字出现后,并没有马上完全取代华字。即使到了唐代,华字还广为使用。如张九龄《感遇》诗:“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其中“桂华”即“桂花”(许多成语中,也保留了“华”字,不用“花”字。如“华而不实”、“春华秋实”等等。先有“华”,后有“花”,华与花的这种关系,也就是古今字关系。华为古字,花为今字。当然古与今也是相对的,比如秦以前为古,秦以后为今。就华、花来说,晋以前为古,晋以后为今。不过要说明的花的古字,还不止一个“华”字,还有“蘤”字。蘤从草从白从为,《广雅疏证》说,“为”古音读为化,故花字从化声。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本作华。
荣也。从艸从𠌶。凡华之属皆从华。户瓜切。
康熙字典
古文:蘤。
《唐韵》《集韵》《正韵》:并呼瓜切,音哗。《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欧阳修·花品序》:洛阳人称花曰某花某花,称牡丹则直曰花。
又地名。《广州志》:南海县有花田。
又姓。唐有花惊定。《杜甫诗》:成都猛将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书郞花尹。
又《韵补》:音诃。《枣据诗》:延首观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岁再三花。《说文》:本作“华”。荣也。从艸𠂹,郑氏曰:𠂹,象华叶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韵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闲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
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并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馀,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提示
【笔顺】①一(横)②丨(竖)③丨(竖)④ノ(撇)⑤丨(竖)⑥ノ(撇)⑦乚(竖弯钩)
【规范提示】“艹”3画,首笔是长横。
【写法】“艹”扁“化”大。“艹”居上居中,“亻”窄““𠤎”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𠤎”高;“亻”首笔撇起笔于“艹”左竖下;“𠤎”撇笔斜跨横中线、竖中线,乚(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右侧。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
方言集汇
◎ 赣语:frwa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a1 [陆丰腔] fa1 [台湾四县腔] fa1 [梅县腔] fa1 [海陆腔] fa1 [客英字典] fa1 [东莞腔] fa1 [宝安腔] fa1 [客语拼音字汇] fa1
◎ 粤语:faa1
◎ 潮州话:何锅1 何娃1 , huê1(hue) hua1(hua)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5 18:17
目录
概述
字源解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