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王”一词最早出现于初唐藏川《佛说十王经》中。今传世二种《十王经》:一为《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一为《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两本皆题为“成都府大圣慈恩寺沙门藏川述”。前者简称《地藏十王经》,其内容偏重度亡;后者简称《佛说十王经》,其内容偏重生人预修。至北宋有淡痴道士,即据此而撰《玉历至宝钞》,论述地狱十殿阎王及所辖地狱情形。
简介
在《佛说十王经》中假托“佛说”,勾勒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地狱构造。这是一部以散、韵夹杂,图像配合文字的经书,它对佛道两教的影响十分深远,也是后来产生“变文”、 “变相”的重要依据。经中首次提出了完整的十王名号,依次为:一殿秦广王,二殿初江王,
三殿宋帝王,四殿仵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成王,七殿泰山王,八殿平等王,九殿都市王,十殿五道
转轮王。其名号的来源有的可寻,有的则为藏川所创。
对于十王的职司,《佛说十王经》明确指出:人死之后,其“中阴身”于头七之时到秦广王处,点检其生前造业以及家属修斋功德。至二七之时,渡过奈河桥,有翁婆二鬼刑虐亡魂,驱策至第二殿初江王处。第三七时,被驱赶至第三殿宋帝王处,感受冥途幽长,被恶猫、大蛇所啮咬。至四七之时,进入第四殿五官王处,此处有秤量舍和勘录舍,秤量舍有业秤,称量亡人善恶轻重,而勘录舍则有冥官、善恶童子,将生前造业记录在业簿上。至五七之时,进入第五殿为
阎罗王国,国中有檀茶幢,上有人头形,能见人间所行一切,而善恶童于系与人同生的具生神,也称为左右双童,左记恶,右记善,共同向阎王禀奏。国中又有业镜,鉴照亡魂生前所行一切事迹。
阎罗王对照业镜评判死者,使其知罪及明白生前善恶早已分明。至六七之时,进到第六殿卞成王处,亡者亲属若为亡者修斋追荐,写经造像,亡者灵魂便可脱离苦海,进入天堂。至七七之时,至第七殿泰山王处,为亡者中阴身回到阳世见亲属,交代为其写经造像,于是便有了七七四十九天还魂托梦之说。百日时,经过第八殿平等王。死后一年经过第九都市王。死后的第三年,经过第十殿五道
转轮王。三年受审完毕,依据其修造功德转入六道投胎。在经历五殿阎罗王以后,即审判其业罪之后的六殿起,一直都强调阳世亲属为其修功德,以助超度。这表达了此经之目的不仅为拯救亡魂出离地狱,并借由此来宣传在世时应多行善,来减轻地狱酷刑之苦。
自藏川述《十王经》以来,十王的信仰在民间日益普及。延及宋元,道教吸收了十王的信仰,并加以演衍,出现了《玉历至宝钞》、《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地府十王拔度仪》等道教经典,以表现道教惩恶扬善、救赎地狱的文化。在《玉历至宝钞》〔2〕中,淡痴以亲身入冥界的方式,来叙述地狱十殿的情形。书中将
地藏菩萨说成是“幽冥教主”。其云:“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诞辰,诸神恭祝。菩萨大发慈悲曰:我欲超度众生,将诸鬼犯各罪分别赦宥,或减等放,令往生六道。奈为善者少,作恶者多,阴司刑酷难逃,当另细细较核。如有犯过能悔,或于阳世曾转劝作一二善事者,从宽量减抵免。”〔3〕其中所言的天堂地狱架构,依次为玉皇大帝、酆都大帝、地藏菩萨、
十殿阎王、城隍、土地、判官、日夜游神、门神、灶神、鬼卒等。于是大量的道教神祇及民间信仰神祇,融入十王信仰之中。
实际上,从晚唐五代以来,四川地区的十王信仰就已相当盛行。“唐末以来,在四川地区广泛流行的冥界十王信仰的形态……可直接追溯到成都大圣慈寺的僧侣译经活动。”〔4〕而且在绘画方面也已经出现了这类题材:“以《
阎罗王授经记》为内容的《地藏十王经变》和以《道明还魂记》为内容的《地藏菩萨六道轮回》,以及行道高僧、引路菩萨、天神、地只、岳渎、神仙等类道释形象,显示出佛、道合流的新趋势。”〔5〕此际,对十王的信仰开始以宝卷和水陆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宝卷以说唱文学的形式杂采民间故事,宣扬十王、地狱思想。而作为祭祀的佛道水陆画,更以生动形象的艺术方式来表现十王信仰。于是,今天我们能够看到明清时代出现的大量《十王图》。
在冥府裁断亡者罪业之十
判官。又作
十殿阎王。依预修十王生七经载,人死后趣冥途时,初七日过秦广王,二七日过初江王,三七日过宋帝王,四七日过五官王,五七日过
阎罗王,六七日过变成王,七七日过
太山王,百日过平等王,一周年过都市王,三周年过五道
转轮王,如斯次第受十王裁断。十王之信仰起于唐末五代顷,有关十王说之起源,
释门正统卷四、
佛祖统纪卷三十三皆以唐代道明为十王之始唱者。有谓十王中除
阎罗王外,其余九王皆为中、日佛道二教界之传说,并非印度所传。然其他另有多种异说。 描绘十王之画,
释门正统卷四谓始于唐代张果老,其后敦煌、朝鲜、日本等地亦相次图绘,遗品不少。
斯坦因自
敦煌千佛洞发现之地藏十王图有两种,系宋代之作品。[灌顶经卷十二药师琉璃光经、净度三昧经、
佛祖统纪卷四十五、释氏六帖卷十六](参阅‘阎罗十殿’6339)
【中医】
十王, ⑴经外穴名。《肘后备急方》:“救卒死而张目反舌者,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
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经外穴。在手足十指背侧,指甲根后正中赤白肉际处。左右计20穴。主治卒死,痧症,中暑,霍乱等。向上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⑵推拿穴位名。出《
小儿推拿广意》。位置有三: ①位于每个手指指甲两角的稍外侧处。掐此穴有退热作用。②位于十指指尖(《
厘正按摩要术》)。 ③位于十指背侧指甲根正中的稍后方。
阴间十王
所谓十王
地狱有
十殿阎罗。阎罗,即阎罗(魔)王,原为印度吠陀时代之夜摩神(梵Yama),被一般人视为死神或掌管冥界之主神;其后此一思想传入中国,而与道教信仰相结合,衍生出冥界十王之说。又广义而言,‘阎罗’除指
阎罗王外,尚泛指整个幽冥世界(地狱);阎罗十殿,即指冥界之十王。
冥界十王之信仰,约起于唐末五代,然关于十王之起源,则有诸多异说。据
释门正统卷四、
佛祖统纪卷三十三等载,唐代道明和尚神游地府时,见十殿之冥王分别审判亡者之罪业,
寤后遂一一叙述之,此信仰因而流传于世间。然据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所载‘清泰寺沙门知(智)佑感应地藏记’之事迹,谓于后晋天福年中(936~944),有西印度人知佑来华,携来地藏菩萨之图相及本愿功德经,图相上中央画有地藏菩萨像,左右两旁即为十王之像。依此而言,十王恐系印度所传;但文中所用十王之名称多为中国之称呼,且其形像亦多穿着中国古代之道服,由此推测,印度所传之说似不足采信。此外,唐末以后所流传之‘预修十王生七经’中,亦载有十王审判之情形。另据
佛祖统纪卷四十五载,欧阳修早年多病苦,曾于梦中见到冥府十王,并问知有关斋僧造经可得利益一事,醒后病愈,遂益加敬佛。
在中国一般民间信仰中,地狱思想深受
佛教影响,尤其受‘地藏菩萨本愿经’之影响最深,故视地藏菩萨为地狱之最高主宰,称之为幽冥教主,其下管辖十殿阎罗王,即:一殿秦广王、二殿初(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森)罗王、六殿变(卞)城王、七殿太(泰)山王、八殿平等王、九殿都市王、
十殿转轮王。此十王各有不同之职司,分别审判亡者于阳世间所犯之罪业,而施以刑罚。
此一混合佛道二教之十王信仰,传入日本后亦颇盛行,现今日本各寺院所收藏十王之绘画及雕刻,其形像多为中国式,有许多被指定为日本国宝。又日本大德寺、法然寺中所藏之十王绘画,系中国元代初期南方佛像画家陆信忠所绘。
关于十王本地之说,据
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所举,十王皆由本地之佛菩萨应化转变而来,如一殿秦广王之本地为
不动明王,二殿初江王之本地为释迦
如来,其他三殿至十殿之本地,依次为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
药师如来、
观世音菩萨、阿閦如来、阿弥陀佛。
另就十王之名称而论,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十王供’条所举,十王之名称,在经典传记中可考者有六,即于提谓经中可见阎罗、五官二王之名,于华严感应传中可见平等王,于
夷坚志中有初江、秦广二王之记载,于古今译经图纪卷二中则有太山王之记载。此外,五官王亦见于灌顶经卷十二、净度三昧经、经律异相卷四十九等中,
阎罗王更广见于诸经论中。又据
法苑珠林卷二十六所引之冥报记、以金贡
太山赎罪经等所举,太山王原称为太山府君。另善导之
法事赞中,举出五道、
太山二神,其中,五道神即相当于五道
转轮王。
盖阎罗十殿之信仰,虽系
佛教信仰与中国民间信仰之混合,然此一信仰自古以来已深植民间,除将佛教中之‘因果轮回、善恶报应’等道理加以宏扬外,更发挥警世劝善之功用。
十殿阎王
一殿秦广王。秦广王主要职务,主管人间生死,幽冥吉凶。
凡属善人寿终时候,便由阴差带引,或者登天堂,或者转生富贵家庭。如果功过两半的世人,死后送
十殿阎王,仍投人世,再做普通凡人。
对于恶多善少,死后须到
孽镜台,孽镜台殿的右侧,台高约有一丈,镜大十围,向东悬挂,上有一块横匾,写了七个大字 : 孽镜台前无好人,特别是在
阳世作恶多端的鬼魂,可以自己看得出在阳世的一切罪恶,好像一部无声电影片活现银幕上,然后按照他犯的罪恶,由鬼差带到第二殿的地狱去受刑,当时知道万两黄金带不来,一生有罪孽在身,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种作恶多端的人,范围非常广泛,例如 :
损人利己、欺凌弱小、残害善良、
忘恩负义、大逆不孝、生性好杀、虐待畜牲、
谋财害命、
挑拨是非、制造血案,以及一切丧心害人的行为,集罪孽于一身,当根据实际的资料,然后押到第二殿,接受应得的刑罚。
另外有一事须注意,就是不顾父母养育的恩德,为了很少的事情,竟然随便轻生自杀,除了因为忠孝殉难死后为神之外,都入地狱受罪。这些随便轻生的世人,或受到忿恨和刺激自杀,都一样要到第二殿查明过去的功过,入到地狱仍须按罪施刑,但有些自杀轻生的世人,阴魂不散,心有不甘,常于半夜现出死时的样子,使世人看见惊吓至死,当由一殿阎王,派遣青面獠牙鬼差,押到各狱受刑,永不超生。
世人若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日,向西诚心跪拜,并发自内心宏扬佛法,普渡众生,慈悲为怀,救济贫苦,必定能够延年益寿,享受永恒清福。
二殿楚江王。司掌大海之底。正南沃石下活大地狱。此重纵广五百
由旬,另设以下十六小地狱:一、黑云沙小地狱;二、粪尿泥小地狱;三、五叉小地狱;四、饥饿小地狱;五、渴小地狱;六、脓血小地狱;七、铜斧小地狱;八、多铜斧小地狱;九、铁铠小地狱;十、幽量小地狱;十一、鸡小地狱;十二、灰河小地狱;十三、斫截小地狱;十四、剑叶小地狱;十五、狐狼小地狱;十六、寒冰小地狱。
三殿宋帝王。阳世为人。不思君德最大。民命为重。膺位享禄者。不坚臣节。不顾民命。士庶见利忘义。夫不义。妻不顺。应爱继与人为子嗣。曾受恩惠。及得过财产。负良归宗归支者。奴仆负家主。书役兵隶负本官管长。夥伴负财东业主。或犯罪越狱及军流逃遁。因管押求人具保。负累官差亲 属等事者。久途而不忏悔。虽
作善。发入各重受苦不免,如犯讲究风水,阻止殡葬,造坟掘见棺。不即罢垦换穴。有损
骨殖,伦漏钱粮。遗失 宗亲坟冢。诱人犯法。教唆兴讼。写作匿名揭帖退婚字据。捏造契议书札。收回钱债券据。不注不掣套描
花押图记。
添改帐目。遗害后人等事 件者,查对事犯轻重。使大力鬼役进入大狱,另发应至何重小狱受苦。受满转解第四殴。加刑收狱。
四殿五官王。司掌大海之底。正东沃石下合大地狱。此重亦广五百由 旬,亦另有十六小地狱:一、池小地狱;二、蝥链竹签小地狱;三、沸汤浇手小地狱;四、掌畔流液小地狱;五、断筋剔骨小地狱;六、堰肩刷皮小地狱;七、锁肤小地狱;八、蹲峰小地狱;九、铁衣小地狱;十、木石土瓦压小地狱;十一、剑眼小地狱;十二、飞灰塞口小地狱;十三、灌药小地狱;十四、油滑跌小地狱;十五、刺嘴小地狱;十六、碎石埋身小地狱。
五殿阎罗天子曰。吾本前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
还阳伸雪。降调司掌大海之底东北沃石下。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凡一切鬼 犯,发至本殿者,已经诸狱受罪多年,即有在前四殿,查核无甚大过。每各按期七日。解到本殿;亦查毫不作恶。尸至五七日,未有不腐者也 ,鬼犯皆说在世尚有未了善愿,或称修盖寺院桥梁街路。开河淘井。或集劝善书章未成。或放生之数未满。或父母尊亲生养死葬之事未备。或 受恩而未报答。种种等说。哀求准放
还阳。无不誓愿。必做好人,吾闻之曰。汝等。昔时作恶昭彰。神鬼知你。今
船到江心补漏迟。可见
阴司 无怨鬼。
阳间少怨人。真修德行之人。世间难得。今来本殿鬼犯。照过孽镜,悉系
恶类,毋许多言,
牛头马面。押赴高台一望可也。所设之台。名曰望乡台。面如弓背。朝东西南三向。湾直八十一里。后如弓弦,坐北剑树为城。台高四十九丈。刀山为坡。砌就六十三级,善良之人。此台不 登。功过两平。已发往生。只有恶鬼。望乡甚近,男妇均各能见能闻。观听老少语言动静。遗嘱不遵,教令不行。凡事变换。逐件改过,苦挣 财物。搬运无存。男思再娶。妇想重婚,田产抽匿。分派难匀,向来帐目,清揭复浊。死欠活的难少分文。活欠死的奈失据证,彼此
胡赖,搪 塞不逊,一概舛错,尽推
死人。三党亲戚,怀怨评论,儿女存私。朋友失信。略有几个,想念前情,抚棺一哭,冷笑两声,更有
恶报。男受官 刑,妇生怪病。子被人嬲。女被人淫。业皆消散,房屋火焚。大小家事,倏忽罄尽。作恶相报。非独
阴魂,凡鬼犯闻见之后。押入叫唤大地狱 内。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地狱受苦。小地狱内。各埋木桩。铜蛇为链。铁犬作墩。捆压手脚。用一小刀。开瞠破腹。钩出其心。细细
割下。心使蛇食,肠给狗吞。受苦满日。止痛完肤。另发别殿。
六殿卞城王。司掌大海之底。正北沃石下。大叫唤大地狱。广大五百
由旬。四围另设十六小地狱:一、常跪铁砂小地狱;二、屎泥浸身小地狱;三、磨摧流血小地狱;四、钳嘴含小地狱;五、割肾鼠咬小地狱;六、棘网蝗钻小地狱;七、碓捣肉浆小地狱;八、裂皮暨擂小地狱;九、衔火闭喉小地狱;十、桑火烘小地狱;十一、粪污小地狱;十二、牛雕马躁小地狱;十三、绯窍小地狱;十四、头脱壳小地狱;十五、腰斩小地狱;十六、剥皮揎草小地狱。
七殿泰山王司掌大海之底。西北沃石下,热恼大地狱。周围广五百由 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一、恤自吞小地狱;二、冽胸小地狱;三、笛腿火逼坑小地狱;四、权抗
发小地狱;五、犬咬胫骨小地狱;六、燠痛哭狗墩小地狱;七、则顶开额小地狱;八、顶石
蹲身小地狱;九、端鸨上下啄咬小地狱;十、务皮猪拖小地狱;十一、吊甲足小地狱;十二、拔舌穿腮小地狱;十三、抽肠小地狱;十四、骡踏猫嚼小地狱;十五、烙手指小地狱;十六、油釜滚烹小地狱。
八殿都市王。司掌大海之底正西沃石下,大热恼大地狱,此狱纵广五 百
由旬。另设十六小地狱:一、车崩小地狱;二、闷锅小地狱;三、碎剐小地狱;四、孔小地狱;五、翦朱小地狱;六、常圊小地狱;七、断肢小地狱;八、煎脏小地狱;九、炙髓小地狱;十、爬肠小地狱;十一、焚小地狱;十二、开瞠小地狱;十三、剐胸小地狱;十四、破顶撬齿小地狱;十五、割小地狱;十六、钢叉小地狱。
九殿平等王。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沃石下,
阿鼻大地狱。圜叠绕广八 百
由旬。密设铁网之内。另设十六小地狱:一、敲骨灼身小地狱;二、抽筋擂骨小地狱;三、鸦食心肝小地狱;四、狗
食肠肺小地狱;五、身溅热油小地狱;六、脑箍拔舌拔齿小地狱;七、取脑填小地狱;八、蒸头刮脑小地狱;九、羊搐成盐小地狱;十、木夹顶小地狱;十一、磨心小地狱;十二、沸汤淋身小地狱;十三、黄蜂小地狱;十四、蝎钩小地狱;十五、蚁蛀熬眈小地狱;十六、紫赤毒蛇钻孔小地狱。
十殿转轮王
十殿转轮王。殿居幽冥沃石外,正东直对世界五浊之处。设有金银玉石木板奈何等桥六座。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核定,发往四大部 洲何处,该为男女寿夭富贵贫贱之家投生者。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送呈
酆都,阴律凡胎卵湿化。无足两足四足多足等类 ,死就为;轮推磨转。或年季生死。或
朝生暮死。翻覆变换。为不定杀。为必定杀之类。概令转劫所内。查较过犯。分发各方受报,岁 终汇解
酆都。
凡阳世读易儒士。诵经僧道,勾至阴司。念诵
圣经咒语。致诸狱不能用刑。使受苦报者。解到本殿。逐名注载。并绘本来面目。名曰堕落 生册。押交
孟婆尊神(酉区忘台)下。灌饮迷汤。派投人胎。转世死于腹中,或生一二日,或生百十日。或一二年促死。使忘三教真言之 后。第一殿。加差厉卒,勾到各狱查察前恶。补受苦报。凡解到功过两平,及已受苦满。功少过多等魂。酌定为男女妍丑安劳。发往何方 富贵贫贱之家者。即交(酉区忘台)下本殿点名发放。往生人道中。
屡有妇女哀求,供称有切齿之仇未报。甘为饿鬼。不愿做人。妍询情由。多系闺女,或系贞洁之妇女,因被读书中之恶少,或贪姿色,或 图财物。装尽风骚诸般投好,计诱成奸,诳云未有妻妾,誓必央媒聘娶。或有甜骗婢女。娶纳为妾,或有谎许养老其妇。或允抚养伊前夫 之子女等情事不等。误被计骗。痴心顺从。失节相赠之后。耽延日久。反出
恶言扬丑。致令父兄知觉。亲邻鄙贱。冤无可伸。羞忿寻死。或得郁症而亡者,闻知负心贼子。今科该中。此恨难消。号泣求准索命等情。细查事果真实。但该生阳寿,尚未该终。并伊有祖父之
余德 未灭。本殿姑准妇女搴票,魂入科场。阻惑违式。更换榜上之名。再俟应绝之日。准同勾死鬼进门索命。仍在第一殿查核判断。
世人若于四月十七日,誓立信心,遵奉玉历知警行事。常将以上诸语 向人谈说者。来生发往阳世为人。不受鄙薄。不遭
官刑水火伤体等项之灾。
地藏
地藏,梵名 Ks!itigarbha,音译作乞叉底檗婆。地,住处之义;藏,含藏之义。即受释尊之付嘱,于释尊圆寂后至弥勒菩萨成道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之菩萨。关于
地藏菩萨之名义,
地藏十轮经卷一以(大一三·七二二上)“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称地藏。大方广十轮经卷一以地藏为伏藏(埋藏在地中之宝藏)之义;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以地中之伏藏喻显“如来藏”。
据大方广十轮经卷一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载,
地藏菩萨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示现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
阎罗王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以教化众生,并特别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
地藏菩萨常变现如是无数之化身济度众生,故又称为千体地藏。
地藏菩萨之本缘故事,有多种说法。据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仞利天宫神通品载,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前,为大长者之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
万行如来之相好庄严,而产生恭敬景仰之心,为证得此庄严之相,而发愿
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同经同品又谓,
地藏菩萨为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时之一
婆罗门女,为救度其母出离地狱,而为母设供修福,并发愿尽未来劫广度罪苦众生。又同经阎浮众生业感品亦举出二说:(一)
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国之王,其国内人民多造众恶,遂发愿度尽罪苦众生皆至菩提,否则不愿成佛。(二)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为光目,其母堕于地狱受苦,光目为救度之,而发愿救拔一切罪苦众生,待众生尽成佛后,方成正觉。上记诸说皆随地藏信仰而广传人间,故
佛教中常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语来形容
地藏菩萨慈悲怜愍之广大誓愿。
地藏菩萨之形像有多种,大日经卷三等以之为菩萨形,并饰以宝冠、璎珞等。大方广十轮经卷一等则以之为沙门形。一般广为流传之形像,为内秘菩萨行,外现沙门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
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
在密教中,地藏菩萨为
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之主尊,呈菩萨形,左手持莲花,花上有如意宝幢,右手持宝珠,坐于莲花上。密号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
三昧耶形为宝珠或莲花上之幢。种子为[fan(i)](i,伊),或[fan(ha)](ha,诃)。真言有二种,一般多用“南么三曼多勃驮喃诃诃诃微娑么曳莎诃”。印相为旗印;陀罗尼集经卷六则以印相为法身印及法印。又
金刚界曼荼罗中,南方宝生如来四亲近中之金刚幢菩萨,与
地藏菩萨同体异名。此外,据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所举,
地藏菩萨为八大菩萨之一。或谓
地藏菩萨与观音、势至、龙树等菩萨皆为阿弥陀佛之胁侍,称为阿弥陀五佛。亦有谓阿弥陀佛于因位时之法藏菩萨,与
地藏菩萨为同体。
十王信仰
中国自隋唐之后,崇尚地藏菩萨之信仰极为兴盛,例如隋代之信行依地藏十轮经而高倡“普佛普法”之说与地藏菩萨礼忏法,当时称为三阶教。此外,宋代之常谨撰有
地藏菩萨灵验记一书,书中即收录梁代至宋代有关地藏菩萨之三十二种灵验事迹。由于此信仰之普遍,故时人每辗转模画
地藏菩萨像,置于寺院或私人佛堂以
礼拜供养之,其较著名者有梁代汉州
德阳县善寂寺东廊壁上之地藏菩萨像。
又中国
佛教界视地藏菩萨为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应化说法之道场在安徽省
九华山。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载,
地藏菩萨降诞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
唐玄宗时来华,入
九华山修道,居数十年示寂,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
九华山之肉身殿,相传即为
地藏菩萨成道处。
地藏菩萨以悲愿力救度一切众生,尤其对地狱中之罪苦众生特别悲愍,而示现
阎罗王身、地狱身等广为罪苦众生说法,以教化救度之,故一般又以阎罗王为地藏菩萨之化身。如
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中,即举出
阎罗王之本地为地藏菩萨之说。又如中国民间信仰中,地狱思想受“地藏菩萨本愿经”之影响甚深,而视地藏菩萨为地狱之最高主宰,称之为幽冥教主,其下管辖
十殿阎王。近时于
敦煌千佛洞发现之地藏十王图,即绘有
地藏菩萨及十王等之像,并附有宋代太平兴国八年(983)造立之铭文。
据
地藏十轮经卷一载,
地藏菩萨具有无量数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为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谓,地藏菩萨本已证入十地之果位,然为教化众生,故仍在声闻、辟支佛地,而不愿成佛。同经并举出,至心称念
地藏菩萨之名号,或礼拜供养地藏菩萨之画像、雕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堕
恶道,并能获得十种或二十八种利益。
在日本,
地藏菩萨之信仰始自平安中期,兴盛至今。此一信仰于镰仓时代以后,渗入民间信仰。如以示现于塞河原之
地藏菩萨为儿童之救护者,并有和赞歌颂之。又如育子地藏、子安地藏专事救护育子之事。此外,参礼六地藏(教化六道之
地藏菩萨)、延命地藏、胜军地藏者亦颇多。(
金刚三昧经、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七、旧译华严经卷四十四、大宝积经卷一、地藏菩萨陀罗尼经、大日经卷一至卷四、地藏菩萨仪轨、预修十王生七经、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九、大日经疏卷五、卷十、卷十三、法苑珠林卷十四、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参见:六地藏)1259、“延命地藏”2878、“阎魔王”6340)p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