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地镇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下辖镇
十亩地镇,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地处县境南部,东邻石墩河镇,南接大河坝镇,西与洋县金水镇接壤,北与西岔河镇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5千米,总面积7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70.11平方千米,占98.7%;水域0.89平方千米,占1.3%。
历史沿革
因此地原名为“七亩地”,后开垦扩大为10亩,故得名“十亩地”。
清代属洋县椒溪河新民里。
民国时期,属洋县“石大椒地区”。
1950年5月13日,将洋县椒溪区十亩地乡划归佛坪,属县第一区辖。
1952年,属县第二区管辖。
1956年,属县直辖乡。
1958年9月15日,成立十亩地公社;同年11月,撤销佛坪县后,划入洋县。
1961年9月,恢复佛坪县后,改为十亩地管理区,属石墩河区辖。
1962年7月,复称十亩地公社。
1967年,更名为胜利公社。
1973年,复称十亩地公社。
1984年5月,改设为十亩地乡。
2011年7月,撤销十亩地乡,设立十亩地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佛坪县十亩地镇,并入大河坝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辖十亩地、谭家河、案板沟、联合、凤凰5个行政村;下设1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4年10月,十亩地镇下辖5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十亩地村二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十亩地镇地处县境南部,东邻石墩河镇,南接大河坝镇,西与洋县金水镇接壤,北与西岔河镇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5千米,总面积7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70.11平方千米,占98.7%;水域0.89平方千米,占1.3%。
地形地貌
十亩地镇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南坡腹地,地势北高南低。境内两山纵列夹川,支沟东西延伸;地形分为河道平川带、椒溪河两岸分别为低山带、高山沟谷带。主要山峰有凤凰山、麻子观、黑山寨等。最高峰位于凤凰村的凤凰山,海拔1781.2米;最低点位于十亩地村瓦口组黄泥。
气候特征
十亩地镇年均气温11.6℃,年均降雨量980毫米。
水系水文
十亩地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椒溪河,从西北方磨石沟口入境,流经谭家河、十亩地,由黄泥嘴出境,境内流长14千米,流域面积71平方千米,平均流量8.45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
十亩地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铁、石墨、沙金矿等。其中石墨分布在谭家河新店子至土地岭棋盘沟一带,储量16.48万吨,平均含固定碳4.5%。
自然灾害
十亩地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泥石流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2年6月9日,境内特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死亡6人、水毁农田233亩、道路14千米、水力发电站1座、房屋6户21间、堰渠2千米、水坝2座、铁索桥6座,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辖区总人口202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0人,城镇化率6%。另有流动人口120人。总人口中,男性1065人,占52.7%;女性955人,占47.3%。2011年,十亩地镇人口出生率5.6‰,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8.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十亩地镇财政总收入191万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财政收入945元。2011年,十亩地镇实现税收7.3万元。
2011年,十亩地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012元。
第一产业
2011年,十亩地镇农业总产值达到96.2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农业耕地面积3550亩。
十亩地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2011年,十亩地镇粮食生产900吨,其中水稻294吨,玉米27吨。
十亩地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十亩地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00亩,产量50吨;蔬菜种植面积350亩,产量139吨,主要品种有萝卜、白菜,其中萝卜59吨,白菜40吨。
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累计造林1390亩,其中防护林280亩,经济林700亩,竹林1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8000株,林木覆盖率67%,活立木蓄积量10万立方米。2011年,十亩地镇水果种植面积640亩,产量16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猕猴桃、杏子、雪莲果。
十亩地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十亩地镇生猪饲养量2213头,年末存栏1526头;家禽饲养量1.8万羽,上市家禽0.8万羽。2011年,十亩地镇生产肉类167.2吨,其中猪肉161吨;禽蛋2.8吨。
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有大型农业机械8台(辆);绿色环保农产品有香菇、木耳、板栗等。
第二产业
2011年,十亩地镇工业总产值达到94万元,比上年增长17.3%。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有商业网点14个,从业人员16人。2011年,十亩地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0万元,比上年增长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交通运输
十亩地镇境内过境公路在辖区设有招呼站1个,日过往客车6班次。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70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23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有电影队1个,年放映240场次,观众达1.2万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7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藏书3万余册。文化从业人员2人,占全镇社会从业人员的50%,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山歌、舞蹈、彩船等。
1971年12月,十亩地成立了乡有线广播放大站,转播县站节目,编播该乡消息。1987年5月1日,建起了5瓦电视差转台,转播陕西电视节目。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有线电视用户达5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0户,“村村通”用户454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5%。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0人,专任教师1人。小学1所,在校生96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95%、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2011年,十亩地镇教育经费达159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59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59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59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0.44%。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3张;固定资产总值1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十亩地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00人次,住院手术10台次,出院病人500人次。
2011年,十亩地镇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544/10万,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9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64人,参合率95%;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十亩地镇有体育场地2个,4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的人口40%。
参考资料
2014年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1-02-03 12: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