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铜鱼
硬骨鱼纲动物
北方铜鱼,是鲤科铜鱼属的淡水鱼类,俗名鸽子鱼、尖嘴、沙嘴子、黄头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体长,粗壮,前端圆筒形,尾柄部高,稍侧扁。头小,稍平扁,头后背部稍隆起。口马蹄形,略宽。唇较发达,口角处稍游离。须1对,粗长。眼小。胸、腹、尾鳍基部具有不规则排列的小鳞片。体轻灰略带黄色,体侧具青紫色斑,腹部银白色略带黄,背鳍灰黑色,其它鳍灰黄色。
形态特征
体长,粗壮,前端圆筒形,尾柄部高,稍侧扁。头小,稍平扁,头后背部稍隆起。吻尖而突出。口下位,马蹄形,略宽。唇较发达,口角处稍游离。须1对,粗长,末端超过前鳃盖骨的后缘。鼻孔大于眼径。眼小。侧线鳞55-56个。胸、腹、尾鳍基部具有不规则排列的小鳞片,背、臀鳍基部具鳞鞘。背鳍位于体中央的前部;胸鳍宽长,但不达腹鳍基;尾鳍上叶略长。体轻灰略带黄色,体侧具青紫色斑,腹部银白色略带黄,背鳍灰黑色,其它鳍灰黄色。
生活习性
北方铜鱼为中下层淡水鱼类,喜欢栖息于河湾及底质多砾石、水流较缓慢的水体中。常成群活动。冬季潜伏于深水处的岩石下或深沱中,开春溯游产卵。生殖期为5-7月,成小群或不分群产卵,卵沉性,但可随水漂流发育。9-10月份退至下游。幼鱼食其它鱼类的卵和苗,成鱼主食底栖动物,亦食水生昆虫、小鱼虾、植物碎屑、谷物、小螺蚌等,多在混浊的深水区觅食。繁殖期间仍保持一定的摄食强度。
分布
分布于黄河水系,以兰州宁夏青铜峡一带的中上游河段为多。主要分布在甘肃靖远宁夏中卫一带约200公里的黄河河段。
现状
北方铜鱼原来在黄河上游数量较大,且个体较大,体长25~30厘米,腹部肥大,眼睛小,全身淡红、鲜亮,泛出银白色光泽。富含脂肪,味特肥美,是宁夏、内蒙、甘肃、陕西、山西黄河沿岸等地的珍贵经济鱼类,称“黄河鸽子鱼”,以靖远一带最多。近年来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至今已处于濒危状态。
保护等级
一方面长期无节制的开发,严重捕捞过度,导致资源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三门峡等水利枢纽的建设阻断了北方铜鱼的洄游通道,加之水文条件的改变,影响产卵场的生境;诸多因素综合导致其现今处于濒危状态。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鱼类》:濒危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民间传说
“天上的(天)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鸽子鱼”。这是宁夏流传着的一句赞美鸽子鱼的佳话。
关于鸽子鱼,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永新乡观音崖(ai)的岩壁上,居住着许多美丽善良的鸽子,但他们都被贪婪、凶恶、狠毒的鸽妖统治着。每年收获季节,鸽妖就驱使鸽子们将田里的粮食衔到山洞里贮藏起来,供他享用挥霍。一年黄河泛滥,庄稼颗粒无收,第二年开春以后,农民没有种子无法下种,男女老幼呼天喊地,一片凄凉的哭声。这时,一对美丽的鸽子看到人间的不幸,于是,带领鸽群把岩洞里的粮食衔出来,撒到田间。人们得救了,但是这对鸽子遭到了残害,他们奋力搏斗,最后还是被打得遍身伤痕。他们宁死不屈,双双投入滔滔黄河水,变成了一对美丽的鸽子鱼,一条红的,一条白的。现在粉红透白的鸽子鱼就是它们的后代。
鸽子鱼又名“宫廷鱼”,相传是专供皇宫食用的。黄河鸽子鱼属鲤科,体长八九寸,肉质洁白细嫩,鳞稀刺少,清蒸后醇香扑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醒酒的作用,故为宴席上的珍品,在清代是朝廷进贡的贡鱼。
鸽子鱼形似,但其头小腹大,眼小而带红圈,体窄嘴尖,胸腹侧各有一根对称的硬鳍,形同“十字”,背部褐色,腹泛白色,侧看活像一只可爱的鸽子。鸽子鱼数量很少,又生活在河水湍急的峡谷水流中,捕捞很难,上市极少,因此,越显得名贵。
参考资料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北方铜鱼 Coreius septentrionalis.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30 21:4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