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简称北航法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为1997年建立的法律系。
学院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简称北航法学院)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于我国高等教育现代转型与建设特色新型工业化国家的浪潮之中。建校初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政治教研室,其中有数位法学教师。1987年,学校组建社会科学系,并于当年成立法律教研室,早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高景亮教授出任系主任并兼任法律教研室主任。1995年,在学校层面组建北航法学研究所,引进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民法学家刘春茂教授出任所长。1997年,学校决定将社会科学系扩展成立为人文学院,在人文学院下单设法律系,整合法律教研室、专利研究所和北航法学研究所等单位,刘春茂教授出任首任系主任。同年,开始招收首届法学本科生。2002年,学校决定成立北航法学院,同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学校决定加速发展法学学科,聘任龙卫球教授出任首任院长,并且启动“快速发展战略”。2010年,北航启动由传统工科单科办学向理工文综合办学和建设“精品文科”的历史性转型,法学院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北航法学院谋求“全球视野、长效发展”,以建设一所具有战略价值的国际知名法学院为目标定位,贯彻“现代高水平法学教育”办学思路,坚持“规范化、国际化、战略特色化”办学方针。法学院立足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需求,充分借鉴国内外著名法学院办学经验,同时注重融合北航的理工优势背景,主动结合国家加快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法治需求,努力探索现代法学教育与现代科技人文融合的新路子。法学院起点高,发展快,短时间内即在师资建设、学科布局、学院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突飞猛进,迅速成长为国内知名、战略特色鲜明的法学院。1997年,开设法学本科;2003年,开设法学二学位项目;2000年,获得民商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起,正式招收民商法硕士研究生;2005年,法学院取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法学院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年设立“法律科学与管理”二级博士点;2011年,法学院取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国内第13家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法学院也是国家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承载单位。2011年11月,法学院获批国务院、中央军委空管局一项重大科研基地,即“国家空管法规标准中心”,成为国家空管法律政策设计的智库单位。2012年,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本科生法学实训平台”(20家之一)和“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58家之一)。2015年学院工业信息化法学战略特色学科建设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获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部属重点实验室(即“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北航法学院师资雄厚、充满活力且国际化程度较高。现有教职员工共63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包括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24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以上,具有留学和访问经历的占80%以上。1人为二级岗教授,7人为三级岗教授,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为美国富布莱特学者,1人为德国洪堡基金学者,2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为北航蓝天学者,3人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进入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8人以上获得其他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另外,聘请了50余名国内外著名法学家、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担任兼职教授或兼任导师。学院还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进行师生交流和科研合作。
北航法学院设置了“民法研究中心”、“商法经济法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诉讼法研究中心”、“法学理论与法律史研究中心”、“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刑事法研究中心”共七个基础学术机构。学院还设立了“法律基础中心”、“法律实践中心”和“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三个教学辅助单位。
学院致力发展战略特色法学,依托学校在国家工业信息化特别是空天信领域的独特背景,同时将服务于国家工业信息化法治需求作为建设重点,打造工业和信息化战略法学学科,范围涉及现代产业法学、航空航天法学、频谱通信法学、知识产权和科技法学、网络信息法学等,2014年12月整合成立“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院”,2015年6月获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部属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研究院下辖“知识产权与科技法研究中心”(1997年)、 “外层空间法研究所”(2000年)、“航空法研究所”(2007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中心(法律与科技发展中心)”(2007年)、“保险法研究所”(2008年)、“频谱资源法律与标准研究中心”(2010年)、“科技证据法律与实验中心”(2010年)、“网络信息安全与法治研究中心”(2014)等特色研究机构。
学院也基于教师个人学术兴趣和产学研结合的需要,设立了“东亚传统法律文明研究所”(2008年”、“政治宪法学研究中心”、“农村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2012)等学术机构。学院还注重对外研究和国际化办学的拓展,设立了“英美法研究中心”(2007年)、“德国法研究中心”(2008年)、“法国法研究中心”(2008年)等国际合作交流研究机构。
法学院将人才培养放在中心地位,紧密围绕国家法治人才需求,以“卓越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依托自身雄厚的法学基础,同时结合北航强大的理工科背景及工业信息化学科特色优势,强化学科融合,旨在培养法学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特色鲜明、兼具理工科背景、掌握相当工业和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学院注重营造学习激情和创造氛围,着重倡导积极、自主和规范的学风,学生在国际和全国赛事中获得多项重要荣誉,其中包括2010年美国国际辩论教育协会(IDEA)主办的首届国际辩论中国公开赛模拟法庭冠军,2011年、2013年全国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等。2011-2014年,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法学院毕业生进入国家党政机关人数位列全校第一,并荣获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院系”称号。
北航法学院坚持教授治学和行政从简。学院行政与管理以服务学院发展和师生利益为宗旨,力行管理制度化、专业化、效率化和人性化,建立了民主合议、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氛围轻松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法学院也注重教学条件建设,配备专门的法学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建立法律实习中心、模拟法庭实验室、法律援助中心、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
建设历程
北航法学院拥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包括法学本科、法学二学位、法学硕士(含七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法律硕士(含法本与非法本)和法学博士(含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在内的完整的多层次、立体化法学人才培养体系。
北航法学院在1997年开设法学本科;2002年设置民商法硕士点;2005年,增设国际法诉讼法两个硕士点;2008年,增设法学理论与法律史宪法行政法刑事法3个硕士点;2010年,新增经济法与环境资源法硕士点。2007年底,引入交叉培养模式,设立“法律科学与管理”博士点,2009年正式招生;2009年6月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资格,2010年即正式招入首届法律硕士
北航法学院在2011年取得学科建设的飞跃,取得了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即设民商法、法理学诉讼法国际法(航空航天法)四个二级法学博士点,2013年增设刑事法博士点;2014年增设宪法行政法博士点。
近年发展
“十一五”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启动快速发展战略,在学校的精心规划和建设支持下,在学院师生的齐心努力下,发展极为迅猛,以其体制精良、基础厚实、特色鲜明、培养精致的特点以及与战略型科技发展和产业化推进密切结合、充满学习激情和创造氛围的优势,迅速跃升为国内知名法学院,成为法律学子的热门选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对复杂的法律和社会发展的挑战,能够提供各种非凡的学习机会,输出高水平的法学教育服务,满足法律执业、法律商务、法律公共服务以及法学研究诸方面的教育需求。 北航法学院隶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和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共建学校,作为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为国内著名、世界知名。学校现有院系23个,本科专业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学科涵盖理、工、文、法、经济、管理、教育、哲学等8个门类。北航原有的11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进入全国前5名,2个名列全国第7名。北航已经从早年著名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多学科协调发展,继续保持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十分重视法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十一五”以来,把发展法学院确立为学校的战略重点。
北航法学院定位清晰,借鉴国际著名法学院的办学经验,确立了以长效发展、全球视野为支点,以规范化办学为基准,以发展高水平法学教育和研究为取向的办学思路,依托北航强大的理工科及自然科学技术文化优势,旨在培养法学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应用能力强,兼具理工科背景,掌握一定的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为我国法治事业服务。2008年8月,法学院取得“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平台。
现有教职员63人,专任教师55人,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以上,具有留学经历的占40%以上。其中,8人为教育部三级岗以上教授,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为美国富布莱特学者,1人为德国洪堡基金学者,1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为北航蓝天学者,3人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
学院学科布局完整,重点与特色突出。下设民商法、国际法、诉讼法、法学理论与法律史、宪法行政法刑事法、环境资源与经济法七个学科研究中心以及法律基础和法律实践两个教学中心。同时,依托学校在航空航天和知识产权领域的特殊优势,设立了“外层空间法研究所”、“航空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科技法研究所”三个国内闻名的特色学术研究机构。
师资概况
北航法学院十分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并注重专任教师与兼职教授相结合,以迅速完善学科合理配置、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和高端智库为目标,创造条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扩大师资规模,加速提升整体水平。
现有教职员工共66人,含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24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以上,具有留学经历的占80%以上。2人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为美国富布莱特学者,1人为德国洪堡基金学者,2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为北航蓝天学者,3人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8人以上获得其他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或进入省部人才计划。
法学院教师按照民法商法经济法法理法律史、诉讼法、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事法共七个学科中心布局,在主要二级学科,开出了高水平的必修课、选修课,并创设了富有特色的案例研习课、名著导读课和特色实践课。学院教师同时也是出色的法学研究者和法律咨询专家,其研究和服务领域覆盖面广:从国内法到国际法;从基础二级学科,如民商法、经济法国际法、诉讼法、宪法行政法法学理论法律史刑事法环境资源,到特色学科,如航空法外层空间法知识产权、科技法等;从严格意义的规范法学,到哲学社会学、政府学、国家理论、空间战略等等。几乎在所有的法律领域,学院教师都能够提供理论缜密且符合实际的知识解答和论证,提供解决各种具体法律问题的洞见与思路。他们还积极参与社会实际活动,与实际部门建立了紧密广泛的合作关系,包括参与国家立法,参与政策制订,参与司法实践等,以此丰富自己的学术和教学。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2020年已经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包括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和论坛,邀请域外著名学者或法官前来访问和讲学。学院也注重与国内著名法律学府、司法实务界、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搭建资源共享或者联合培养机制。学院先后聘请了50余名国内外知名法学家、法官、律师、社会名流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或指导教师,分享他们的特殊知识、技艺和经验。
机构设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下设民法研究中心、商法与经济法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诉讼法研究中心、法理与法史研究中心、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刑事法研究中心共七个基层学科机构。同时设法律基础中心、法律实践中心(含法律诊所和法律实习)和公益法律服务三个教学辅助中心。
法学院依托北航工业信息化学科优势,注重战略特色研究和学科建设,与国家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法治战略需求密切结合,在知识产权法、航空法、外层空间法、频谱法、网络信息法、科技证据等领域形成明显的特色优势。
2011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空管局依托北航法学院在航空法制领域的研究基础,批准在北航挂牌设立“国家空管法规标准论证中心”,作为国家空管法律政策的2020年唯一的法律智库基地。
2014年10月23日,学院成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院”,并在2015年6月24日获批国家工信部首批部属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该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统合“法律与科技发展中心”(2007年)、“知识产权与科技法研究中心”(1997年)、“网络安全与法治研究中心(2014)、“科技证据法律与实验中心”(2010年)、“外层空间法研究所”(2000年设立)、“航空法研究所”(2007年设立)、“频谱法律与标准研究所”(2010年)、“保险法研究中心”(2009年)等特色机构。
此外,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研究平台建设,设立了“东亚传统法律文明研究所”(2008年)、“中国农村法律政策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经济行政法研究中心”(2012年)等研究机构。
北航法学院也注重对外研究和国际化办学的拓展,设立了“英美法研究中心”(2007年)、“德国法研究中心”(2008年)、“法国法研究中心”(2009年)等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附:学院学术机构和教学机构示意图
一、学科中心
1.民法研究中心 (10人)
2.商法与经济法研究中心(8人)
3.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10人)
4.法理与法史研究中心:(7人)
5.诉讼法研究中心(5人)
6.刑事法研究中心(5人)
7.国际法研究中心(8人)
二、教学辅助机构
1.法律基础教学中心
2.法律实践中心(含法律诊所与法律实习中心)
3.公益法律服务中心
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院
1、法律与科技发展中心
2、网络信息安全与法治研究中心
3.外层空间法研究所
4.航空法研究所
5.频谱法律与标准研究所
6、知识产权与科技法研究中心
7、标准化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所
8.科技证据法律与实验中心
四、国家空管法规标准论证中心
(国家空管委科研基地)
五、其他特色研究机构
1.东亚传统法律文明研究所
2.保险法研究所
3、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研究中心”(2007年)
4、“中国经济行政法研究中心”(2012年)
六、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1.英美法研究中心
2.德国法研究中心
3.法国法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始终把培养高水平人才放在中心地位,依托自身雄厚的法学基础能力,同时融合北航强大的理工科背景及空天信学科优势,培养法学知识扎实、法学实践素质突出、兼具工业和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为我国现代法治事业服务。
法学院拥有完整和优越的法学教育资源,形成了包括法学本科、法学二学位、法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点(建成七个二级硕士点)、法律硕士(法本与非法本)和法学博士一级学科授予点(建成六个二级博士点)在内的多层次、立体化法学人才培养体系。
1997年,开设法学本科。
2000年,获得民商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起,正式招收民商法硕士研究生。
2003年,开设法学二学位项目。
2005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同年,增开国际法、诉讼法两个硕士点,2008年,增设法学理论与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刑事法3个硕士点;2010年,再增设经济法与环境资源法硕士点。
2007年,吸取国内外高端人才培养经验,引入交叉培养模式,设立“法律科学与管理”博士点,2009年正式招入首届博士生。
2009年6月,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资格,2010年正式招入首届法律硕士。
2010年,获批法学博士一级学科授予权,此后先后开设民商法、法理学、诉讼法、国际法(航空航天法)、刑法、宪法与行政法六个二级法学博士点。
学院特别注重营造学习激情和创造氛围,着重倡导积极、自主和规范的学风。
法学院学生在国际和全国赛事中获得多项重要荣誉,包括2011年、2013年两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2010年美国国际辩论教育协会(IDEA)主办的首届国际辩论中国公开赛模拟法庭冠军等。2011-2014年,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法学院毕业生进入国家党政机关人数位列全校第一,并荣获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院系”称号。
参考资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师资指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网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人才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6 04:59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