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生卒年不详),一说芈姓,一说姜姓,申氏,名包胥。又称申鲍胥、王孙包胥、棼冒勃苏。中国
春秋时期
楚国大臣。
申包胥少时和
伍子胥是好友。楚平王七年(前522年),昏庸无道的
楚平王听信
费无忌谗言,想要除掉
太子建的
太傅——伍子胥的父亲
伍奢,便召伍奢及两个儿子
伍尚、伍员(即伍子胥)入宫,企图将其一起杀害。伍尚入宫而与伍奢同死,伍子胥却出奔并立志为父兄报仇。
伍子胥临走前,对申包胥说:“我一定会覆亡楚国。”申包胥答道:“努力吧!你能覆亡楚国,我一定也能复兴楚国。”申包胥在此关头,
鼓励伍子胥努力复仇,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
伍子胥辗转奔波,来到
吴国,为
公子光重用,并力助公子光登上王位,是为吴王
阖闾,并献“扰楚疲楚”之计,对楚国进行轮番攻击。而这个时候,楚国
令尹子常为政,虽然诛杀了
费无极,但是贪得无厌,对外欺凌小国,使楚国陷于孤立被动。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国联合唐、蔡两国共同出兵,以伍子胥、
孙武等为将,连战连胜,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郢。吴军进入
郢都后,大肆抢掠、奸淫妇女,给楚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伍子胥搜寻
楚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拖出他的尸体,“
鞭尸”三百才停手(《
春秋谷梁传》作鞭墓)。申包胥逃到山中,派人去劝诫伍子胥说:“您这样报仇,太过分了!我听说:‘虽然人多可以胜天,但天公降怒也能毁灭人。’您原来是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侍奉过他,如今弄到侮辱死人的地步,实在是伤天害理到极点了。”伍子胥对来人说:“你替我告诉申包胥说:‘我年事已高,已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因为报仇心切,我要逆情背理地行动。’”
申包胥跟随楚昭王逃到
随国境内。楚昭王十一年(前505年),稍稍安全后,楚昭王就派时任新造尹的申包胥去
秦国请求援军(一说申包胥是自行决定求援)。当时的局势,只有秦国与
晋国有实力帮助楚国击败吴国。但晋国与楚国长期争霸,吴国也是晋国扶植起来削弱楚国的;而楚昭王是
秦哀公的外甥,并且楚秦在春秋时期为对抗晋国而长期保持联盟关系,因此也就只有秦国有实力、也能够帮助楚国复兴。于是,申包胥背着干粮出发,越过高山峻岭,渡过深水溪谷,鞋子穿烂了,脚掌磨破了,裤子破了,露出了膝盖;走了七天,到了秦国的朝廷,踮着脚跟翘望,希望得到
秦哀公的帮助;日夜哭泣,希望得到秦哀公的同情。经过七昼夜,也未能面告秦王。他就这样,滴水不进,以致头昏眼花,气绝晕倒,不省人事。秦哀公知道后来不及系好衣帽就跑来看他,左手捧着他的头,右手给他灌水,申包胥才慢慢苏醒过来。面对秦哀公的问询,申包胥陈述了楚国的困境:“吴、楚两国现在柏举交战,吴国连攻三次,进入楚都,楚君逃亡,大夫跟随,百姓流离失所。敝国君王特派我来报告楚国面临的亡国大祸,并且请求援救。吴国就像大猪、长蛇,一再吞食中原国家,为害从楚国开始。如果楚国就此灭亡,那他们接下来就会侵吞君王的土地了。如果仰仗君王的威福派兵镇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侍奉君王。”秦哀公一再要他起身,他一直不起。秦哀公说:“我听说,万乘大国的君王,如果得罪了志士,国家就会危险,如今就是这样。”于是秦哀公亲赋《
无衣》,答应救援楚国。申包胥叩头九次,然后才坐下。秦军于是出动。
秦哀公派出战车五百乘(一说千乘),让
子蒲(一说子满)和
子虎带领,出边关,向东挺进。在子蒲要求下,楚军先与吴军交战,以方便秦军观察吴军情况。然后秦军在稷(今河南
桐柏县东)与楚军会合,追击吴军至沂(今湖北
鄂城县东),大败
夫概所率吴军。
接下来,楚国人民同仇敌忾、殊死战斗,秦楚联军又多次击败吴军。
越国也趁机偷袭吴都,夫概见势不妙,而阖闾留楚不去,便引兵回国自立为王。阖闾在内忧外患之下,不得不退兵回国平乱。楚昭王得以回到郢都,楚国复国。
楚国历经艰难,终于成功复兴,申包胥也践行了“兴楚”的誓言。楚昭王论功行赏,准备封给申包胥五千户。但申包胥却辞谢了赏赐,说:“我是为了国君,不是为了自己。国君已经安定了,我还追求什么?而且我也恨子旗(
斗成然),难道又要去学子旗贪得无厌吗?”于是申包胥逃走归隐来躲避楚王的赏赐。
申包胥虽然“逃赏”,但是没有忘记自己对楚国的忠诚。在近三十年后的
笠泽之战前夕(约前479年),他出使越国。申包胥先是以激将法,分析吴国正盛,试探越王
勾践伐吴的决心,再问勾践何以战,最后点出“智、仁、勇”三策,教勾践灭吴之术。这些教诲对于
勾践灭吴有较大的帮助。
申包胥面临楚国危在旦夕的局面,毅然长途跋涉前往秦国请求援兵,并用七天不吃不喝日夜哭泣的举动打动了
秦哀公,使秦国发兵救楚,让楚国转危为安。申包胥的这一事迹保全了楚国社稷,也弘扬了忠君爱国的精神。除此之外,申包胥还参与了楚国联越制吴的行动,出使越国沟通灭吴事宜,对越国灭亡吴国有推动作用。
范雎: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
庾信: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一说申包胥为
申国公族后裔。申国灭亡后,部分族人世宦于楚,以国为氏。
关于申包胥的身世与族属历来有两种说法。
梁玉绳、
吴师道、
黄丕烈、
杨伯峻等学者依据申包胥在《国语·吴语》中又称“王孙包胥”,判断申包胥出自芈姓,为楚国公室之后,故而可以称王孙。他们进一步指出,申包胥的另一别称“棼冒勃苏”中,“棼冒”是楚国先君
蚡冒之音译,“勃苏”为包胥之音译,故而申包胥即
楚蚡冒之后。
钱大昕、田成方等学者则认为,申包胥出自姜姓,是申国公室之后。他们认为,“棼冒”二字为“楚申”的形近字体,“棼冒勃苏”实为“楚申包胥”;且范雎以申包胥祖坟“寄”于楚自比,说明申包胥应当是楚国的异姓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