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
学术机构
俄罗斯科学院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学术机构和最大的科研实体,于1724年在圣彼得堡成立。俄罗斯科学院是俄罗斯科学的骨干力量,长期代表该国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准,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理事会成员单位。
发展历程
1724年彼得大帝关于建立科学院的法令草案中提出的“增加知识”的任务,对于俄罗斯社会和科学院本身在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始终具有现实意义。
彼得大帝颁布的《关于建立科学院的法令》在俄罗斯帝国建立了一个国家机构,设有三个专业班和十一个教授职位。在整个 18 世纪,科学院在教职人员数量方面一直很小,其员工直接从事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同时培养科学人才。科学院的科学家是实力最强的科学学校的起源。
如果寻找现代的类比,它是一家大型多学科科学机构,其员工都是杰出的科学家。科学院在19世纪保持了这种工作模式。然而,很快出现了一项新任务——俄罗斯帝国开始建立大学网络,科学院的成员创建并领导了这些新的教育和科学机构。
苏联时期的科学院
苏联时期是苏联科学院作为一个强大的研究机构结构的形成时期。这些机构的一部分是在老派研究人员或其学生的倡议和领导下创建的,这些学生成为了新一代科学家,意识到了自己的学术身份。
在科学院内建立专注于某些科学领域研究的研究所网络的想法早在革命前就出现了,但直到苏联政权成立初期,在尼古拉·库尔纳科夫 (Nikolay Kurnakov) 的领导下成立了物理化学分析与研究研究所 (1918),该想法才真正付诸实施。后来,其他几所研究所也开始出现。1928 年,科学院下属已有 32 个科学机构,其中包括 8 个研究所。
逐渐地,中国科学院形成了以研究所为主要研究机构,在各个专业领域内建立专业研究中心制的组织形式。
科学公司
研究所的形式使得大大小小的科学家团队能够联合起来开展研究工作,并建立起符合各个科学领域需求的物质基础和特殊的工作氛围。1941 年,科学院拥有 47 个研究所,雇用了 16,000 多名科学家,而 1985 年则拥有 330 个研究所,雇用了 57,000 名研究人员。这种组织体系使科学院成员不仅成为从事自己科学工作的科学家,还成为各个实验室、研究所和主要科学领域的负责人。
科学院转变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司,包括各种研究项目、国家科学管理以及国家的知识中心,这是世界科学领域组织实践中独一无二的经验。20世纪下半叶苏联科学院的组织结构符合当时科学发展的历史要求和需要。这一模式结合了选举杰出科学家入院和确保其工作条件的保留原则、新的科学技术研究规模、对新成立的专门科学机构的依赖以及严格的集中式研究所管理制度。苏联科学院可以被认为是苏联时代最有效和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10年前,另外两所历史相当悠久、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科学院被纳入俄罗斯科学院。全苏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29年。其首任院长是当时所谓“主要”科学院的成员尼古拉·瓦维洛夫。
苏联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44年底,尽管其成立计划早在战前就已制定。苏联科学院院士尼古拉·布尔登科担任该院首任院长。
苏联和现代俄罗斯医学和农业科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这两所学院工作的结果。同时,很明显,医学和农业科学从一开始就被纳入俄罗斯主要科学院的工作,并在其科学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毕竟,彼得大帝学院是以药学办公室为基础的,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和实际组织者是医生劳伦蒂乌斯·布鲁门特罗斯特。收集俄罗斯帝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农作物和实践材料的任务最初是 18 世纪学术考察科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性与前景
俄罗斯科学院目前的发展阶段的特点是公众对其活动的高度支持。根据俄罗斯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锆石研究小组2023年的调查,71%的俄罗斯公民信任俄罗斯科学院,并对基础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寄予厚望。
开展和发展基础性和探索性科学研究,预测国家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不同组织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科学和方法指导,为国家机关和组织的活动提供专家支持——这些是当今俄罗斯科学院的主要方向。
目前,俄罗斯科学院在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下设有 45 个科学委员会,在俄罗斯科学院各部门下设有 109 个科学委员会。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委员会制定基础和探索性研究发展计划,监督各种项目,并为各个行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制定建议。俄罗斯科学院是 170 种俄罗斯领先科学期刊的创始人和共同创始人。
该学院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科学人才,为大学和研究生院的基础建设做出贡献。对科学的兴趣从学校开始培养。因此,该学院有 108 所基础学校
俄罗斯科学院遍布俄罗斯32个地区,在校学生25000人。当今社会对此类举措的需求一直很高。据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称,65%的俄罗斯父母希望子女的职业与科学有关。
最后,俄罗斯科学院积极与其他国家同行合作。该院是42个国际科学组织的成员。已与21个外国科学院签署了科学技术合作协议。与独联体、金砖国家、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伙伴的合作正在扩大。此外,俄罗斯科学院还有来自55个国家的439名外籍院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2 届大会决定将俄罗斯科学院 300 周年纪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日名单,这对科学界来说是一件大事。这一举措将使科学院周年纪念活动在最高级别上得以庆祝,并吸引国际社会关注这一独特研究所的活动。
俄罗斯政府根据国家科学体制改革总体规划,以提高科研效率为目标,自2014年以来启动对俄罗斯科学院改革重组进程。
机构组成
俄罗斯科学院内有 400 个研究所和 9 个科学部门,所有院士都根据各自的科学兴趣参与其中。科学院还有 3 个地区分院:乌拉尔分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远东分院,以及 13 个地区中心:达吉斯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喀山、卡累利阿、科拉、切尔诺戈洛夫卡、普希诺、萨马拉、圣彼得堡、萨拉托夫、特罗伊茨克和乌法的科学院。
国际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与56 个国家的 90 个外国合作伙伴和许多国际科学组织保持着广泛的联系,是 60 多个协会和联盟的成员。
最后,俄罗斯科学院积极与其他国家同行合作。该院是42个国际科学组织的成员。已与21个外国科学院签署了科学技术合作协议。与独联体、金砖国家、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伙伴的合作正在扩大。此外,俄罗斯科学院还有来自55个国家的439名外籍院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2 届大会决定将俄罗斯科学院 300 周年纪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日名单,这对科学界来说是一件大事。这一举措将使科学院周年纪念活动在最高级别上得以庆祝,并吸引国际社会关注这一独特研究所的活动。
外籍院士
该院国际关系领域外籍院士有: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Fren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现任执行主席蒂埃里·德·蒙布里亚尔(2003年)、德国前总理格哈特·施罗德(2008年)、波兰前外长丹尼尔·罗特菲尔德(2011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2016年)。今年该领域当选外籍院士的还有美国国家科学与人文院士、防扩散领域专家威廉·波特(William Potter)教授。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有:地质学家李四光(1958年)、粒子物理学家周光召(1988年)、语言学家吕叔湘(1994年)、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1994年)、地球物理学家曾庆存(1994年)、数学家丘成桐(2003年)、力学家黄克智(2003年)、历史学家金冲及(2008年)、文学家李延龄(2011年)、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王贻芳(2016年)、遥感科学家郭华东(2016年)、材料学家黄维(2016年)、地质学家潘彤(2019年)、历史和语文学柳若梅(2019年)等。
2019年11月19日,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阎学通入选该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关系领域外籍院士,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这一称号的国际关系学者。
我国生态学领域知名学者、厦门大学讲席教授、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吕永龙教授于当地时间2022年5月30日被俄罗斯科学院地学部增选为地理学科外籍院士,并在6月2日的俄罗斯科学院全体院士大会上正式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6月2日,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RAS)官方公布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家的48位新增外籍院士,其中7人来自中国,以表彰他们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金之钧教授高票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6月2日,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大会上经无记名投票,东南大学曹进德教授高票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日,俄罗斯科学院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当选物理与天文学领域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1:4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