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刚
著名画家、北京大学书画协会秘书长
刘小刚,北京大学书画协会秘书长、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前身是由陈师曾徐悲鸿等学者创立的。师从田家林、李苦禅李志敏于希宁娄师白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东方国家语言文学系负责东方美学研究及编辑工作,并兼教北大学生美术社绘画课程。是中国当代重彩花鸟画水墨画的领军人物。
人物生平
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刘小刚先生自十六岁从师学艺刻苦钻研,迄今已三十余年了。1976年师从北大著名学者,艺术家田家林先生学习中国画。在此期间,受到田家林先生的好友李苦禅先生、于希宁先生的指点,后又师从娄师白先生,从齐派的绘画艺术思想中汲取营养,与北大美学家杨辛教授等探讨中国美学发展道路及中国美学学术道路的未来。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观点去理解中国画的精髓,成为刘小刚先生书画创作的文化艺术之本源。
刘小刚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东方国家语言文学系负责东方美学研究及编辑工作,并兼教北大学生美术社绘画课程。在长期的学习和对艺术的探索中,对东南亚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996年开始,刘先生开始在东南亚各国游历,并组织了多次高端艺术交流活动。1996年率北京海淀区美协艺术家代表团赴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画展,并在马来西亚马六甲举办个人画展,还分别在日本东京、新加坡举办个展。2000年在香港中银大厦举办郭怡倧龙瑞孙志均、刘小刚、李海涛五人联展。2001年举办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2006年组织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日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日中文化交流展,由刘大为、于志学、戴士其、刘小刚先生率团60余人赴日本九州展览,后多次率团赴东南亚各国巡回交流展览,2008年北京红楼艺术博物馆“荷风物语”个展,出版“荷风物语”当代中国画专辑,多家报纸刊登及介绍刘小刚先生的艺术风格。高层次国际性的学术展览获得多方好评。在丰富其艺术生涯的同时,以实际的工作作为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和东南亚绘画艺术的交流。其作品在长期的游历和学习中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融合了东南亚的文化艺术特点的绘画风格。
2009年,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正式访华期间专程会见了刘小刚,对他的艺术造诣及对国际艺术交流所作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刘小刚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时,台湾地区前“立法院长”王金平和台南大学校长黄秀霜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观展,大为赞誉,引起强烈反响。
2016年10月15日,“从荷说起”宣纸上的人文北大——书画名家艺术展举办。展览作品均由北京大学教授杨辛张振国、刘小刚三人创作。此次艺术展是百年北大书画历史的一次接续传承和艺术盛宴。三位艺术家都是北大的资深学者和艺术大家,在不同时期对北大乃至当代书画艺术的传承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北大书画艺术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三位学者的艺术之路,分别代表了三代北大人对书画艺术的虔诚探寻,也印证了北大书画事业传灯不息、后继有人。
作品赏析
当代中国美术的创新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两大课题,一是古今融合,二是中西贯通。事实上,近现代以来,不少艺术家和美术史论家都对此进行了艰辛而可贵的探索,但从总体来看,至今仍未能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的方法论系统。当代中国绘画之大道,就是要在汲取一代代艺术前辈们创造的积极成果基础上,在古今融合和中西贯通这两大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找到当代美术创新发展之“密钥”。北京大学的刘小刚先生从时代变迁和美术史发展的双重视角出发,以重彩花鸟画为探索体裁,精心致力于对这两大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重彩画的探索上,实现古今融合的一个现实路径,就是让水墨意境和重彩风韵在新的时代精神滋养下相互渗透、彼此交映,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厚中见韵,浓中见雅,使之去“匠”脱“俗”。刘小刚的绘画探索正始于此,他自幼师从田家林、李苦禅李志敏于希宁娄师白等书画大家,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底;工作后又长期浸染百年北大的底蕴熏陶,特别是受教于季羡林张岱年宗白华杨辛等老一辈学者的耳濡目染,助其艺术思想和创作理念增添了哲学和美学的双翼,形成追求精神情感与艺术规律相统一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思路,即以坚实的笔墨功力和学术思想为根基,将传统绘画理念与现代艺术审美相互交融,将个体生命的心灵体验与厚重的宗教艺术、人文底蕴有机贯通,将水墨意趣创造性地融于重彩花鸟画创作之中,在凸显强烈现代视觉外在张力的同时,从本质上植入深沉内敛、不激不厉的笔墨意境和哲学内涵,从而造就了色墨迭现、浓郁脱俗、清雅奇崛、笔随心运的高贵画格。
中西绘画各有所长、别具千秋。博采中西之长,兼容众家之要,是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美术创新发展之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和文化交融日益深入和广泛的时代格局下,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布局、色彩运用及造型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对当代人的审美认知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对重彩画的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刘小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深刻洞悉这一点,他多次邀请吴冠中袁运甫等具有西方绘画造诣的艺术家来北大与师生交流,并从90年代开始游历各国,进行高端艺术交流,还与刘大为、于志学等艺术家一起率团赴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举办画展,从而极大拓宽了国际艺术视野。他的“荷风物语”重彩系列,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绘画的造型能力有机结合,以其现代图式构成、传统笔墨语言及鲜明的个性表现主义色彩为元素,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绘画范式和独特画风,已日益在国内外引发关注,不愧是当代中国重彩花鸟画的领军人物。
艺术品鉴
其作品荷风物语系列分为重彩篇和淡墨篇。他的绘画语言是传统的,但作品的现代图式构成和笔墨组织却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从中可以看出他在东南亚各国游历,在异域风情中体悟的心性。重彩荷花系列作品的创作带着明显的东南亚的艺术特征。热带丛林奔放的色彩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在自然和人文艺术的殿堂吸取养分,荡涤心灵。他的作品融合多种艺术语言,以大块面具有重量感的色调进行空间的分割,碰撞,重组。形成有意味的,抽象的彩墨空间。
他所表达的荷花已经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他的意向,性情。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他用自己的创作符号去表达,提炼,水墨和色彩不受理性的制约,一任感情的触发,在画面形成和谐的音符,展现颇具个性的绘画风格。
淡墨篇又给我们展现了另一种艺术境界,呈现中国画的简约之美,绘画语言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现代的思想意识,水墨关系探讨,形成一种哲学和自然的构成风格,画作注重整体气氛,为了强化形式美感,不惜淡化形体,淡化细节。花若笼烟,鱼翔浅底。生发着温润而迷蒙的笔墨形态,创造了诗意的空间。给人无比的遐想。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说的是美人本质之美,无论外在如何表现都是相宜动人的。在艺术绘画语言方面,刘小刚先生把东南亚的艺术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他的绘画语境中。以东方传统文化的本质之美为源泉,他的作品无论简约还是绚丽,沉雄还是典雅,都能尽精微致广大。艺术家以其艺术的直觉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辛勤耕耘,自由而率真地展现本我的情感。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希贤认为,他的画作明显不同于他人。给我耳目一新之感。其作品既有传统的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风貌,笔触间流露出一股自信和灵性。灵性关乎个人气质,自信则需要不断地付出心血,长期的理论修养和反复的绘画实践。在对中西绘画的研读过程中,立足于自身审美取向,而广泛吸收一切对自己有用的营养元素,从绘画理念入手,学习和尝试各种绘画技法,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形成属于个人的独到见解,营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长期不懈,孜孜以求,经历失败的困顿和成功的喜悦,经历艰辛的创新过程,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绘画作品。
艺术成就
2009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35周年,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正式访华,访华期间,在中国大酒店亲切接见了中国著名画家,北京大学书画协会秘书长刘小刚先生。对其在马中文化艺术交流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刘小刚先生向纳吉布先生赠送其创作的“荷颂”长卷,以艺术之美为桥梁,祈愿两国发展和谐,和美。
当今时代是一个艺术繁荣的大时代,但艺术繁荣必须靠创新思维来促动和激扬。走艺术创新变革之路,丢掉传统精髓,对时代气息视而不见不行;忽视中西交融,对民族艺术故步自封也不行。作为一个有信仰的、执着的艺术朝圣者,刘小刚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重彩花鸟画探索实践,为当代中国美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模式。
参考资料
浓墨重彩画人生.《中国经济时报》网站.2009-12-14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16:2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