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
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技术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
装备。
基本介绍
冷兵器按材质可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
青铜、钢铁等种;按用途可分为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进攻性兵器中又可分为格斗、远射和卫体三类;按作战使用可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战兵器、水战兵器和攻守城器械等;按结构形制可分为短兵器、
长兵器、
抛射兵器、
系兵器、护体装具、器械、兵车、战船等。许多冷兵器是复合材料制成并兼有两种以上的用途、性质的。因以其主要材料和用途、性质划分类别。冷兵器出现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耕作、狩猎等劳动工具演变而成,随着战争及生产水平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样,由庞杂到统一的发展完善过程。世界各国、各地R冷兵器的发展过程各有特点,但基本可归结为石木兵器时代、铜兵器时代、
铁兵器时代和冷兵器、火器并用时代。其中石木兵器时代延续的时间最长。
铜兵器时代和铁兵器时代是冷兵器的鼎盛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是冷兵器逐渐衰落的时代,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冷兵器更为精良,使用更为合理。冷兵器的性能,基本都是以近战杀伤为主,在
冷兵器时代,兵器只有量的提高,没有质的突变。火器时代开始后,冷兵器已不是作战的主要兵器,但由世它的特殊作用以及在各国、各地区的发展迸程不同,冷兵器一直延用至今。
石器
用石头制作的工具或兵器。主要特指锋刃器。
旧石器时代使用
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流行
磨制石器,也使用一定数量的打制石器。石质兵器在青镐器时代仍继续使用,到
铁器时代才被金属兵器所代替。石器时代是兵器与工具合一的时代,一殷兵器均有兵工双重作用,至原始时代后期兵器才从工具中分离出来。石器是兵器之源。
石片石器
指从石块上打下的石片经过加工而成的石器。如刮削器、尖状器等,通常具有兵器和工具双重作用。是
旧石器时代人类生产和作战的主要器具。
打制石器
利用石块打制的石核或行片,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石器。种类包括
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是石器时代的主要工具或兵器。
磨制石器
指表面磨光的石器。先将石材打成或琢成适当形状,然后在抵石上研磨加工而成。种类很多,常见约有斧、锈、凿、刀、镶、簇等。
中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局部磨光的石器,
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通体磨光石器,到了铜器时代仍继续使用。兼有兵器与工具双重职能。
石兵器
古代人们自然石料磨制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种。它是从石工具转化而来,开始制作比较粗糙、简单,到夏代制作比较精良,种类也较多,比如石刀、
石铲、
石镰、石矛、石戈等。由于那时生产力发展缓慢,其使用的年代较长,直到
铜兵器盛行的时代,仍然夹杂使用,后因铜兵器兴起并取得进展后,才基本消亡。
铜兵器
古代用铜铸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种,盛行于
商、周、
春秋时期。它是随着制陶、冶炼技术的提高,先由红铜兵器发展为
青铜兵器的。
青铜是铜、锡、铬三种金属元素的合金。在
冶铸青铜兵器时,合金随着含锡量的增加,熔点逐渐降低,而硬度却相应增高,根据化验,商代的青铜刀含铜约百分之八十,含锡、铅约百分之十五;戈含铜约百分之八十,含锡、铅约百分之二十;嫉的含铜量在刀戈之间。除了铜、锡、铅之外,还含有铁、银、矽酸质及其它微量元素。青铜兵器的制造工艺精巧,外表雕饰、镶碳着各种美丽的花纹,有的兵器上还铸有铭文。据古籍记载和考古出土文物证明,在中国长城以北,长江中下游以及山东、陕西等地
铜兵器都很盛行。进攻性铜兵器如铜戈、铜矛、
铜刀、
铜戟等,防护兵器如铜
盔甲等。形制和工艺水平也不断发展完善。直到
铁兵器出现并发展后,铜兵器被铁兵器所取代。
铁兵器
古代利用钢铁铸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种。始于春秋末期,盛行于战国以至火器发明的漫长时期。主要包括铁剑、铁杖、铁锥、
铁鞭、铁锏、
铁枪等。随着炼钢术的不断进步,
铁兵器的质量和形制及种类也不断发展、完善,其形状逐渐趋于统一和定型,但性能仍没脱离近战的以直接杀伤为主的范围。铁兵器直到火器出现并发展后才逐渐消亡。
长短兵器
古代较长的手持格斗兵器的统称长兵器。长兵器的称谓是与较短的手持格斗兵器比较而言的。一般将等于身长或超过身长,多用双手操持的冷兵器列为长兵器。
古代较短的手持格斗兵器的统称短兵器。短兵器的称谓是与较长的手持格斗兵器比较而言的。一般将不及身长,多以单手操持格斗的冷兵器列为短兵器。
抛射兵器
利用物体惯性,在空中独立飞行一段距离后杀伤敌人的冷兵器。
抛射兵器种类繁多,按赋予飞行动力的形式可划分为手抛兵器、抛掷器械和弹射器械。抛射兵器源于在原始社会用于狞猎的石块、木棒等。后出现了将树枝弯曲用绳索绷紧的弓。随着劳动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出现了金属手抛兵器和较为复杂的抛掷、弹射器械。射击武器出现后,抛射兵器作用逐渐下降,现已成为狩猎,体育和特种用具。抛射兵器利用人的臂力、重力、木头的弹力、卷起或拉长的纤维的弹力投掷各种弹丸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摧毁其防御工事。常用约有:投掷氮 狼牙捶、飞镶、
投石带、
投矛器、弓、弯、
希腊纵火剂、投掷机、弓箭、
自射器、
标枪、短
投枪、德里德矛和投射机。
系兵器
古代系以绳索,抛放打击敌人后可以收回的兵器。系兵器按杀伤方式分为打击、钩割、捆缚等类型。打击、钩割类
系兵器中国古代又称为犬兵。捆缚类系兵器一般称为袭索。系兵器是
抛射兵器与长、短兵器的结合,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兵器不算军队主要武器,往往用于特定人员和任务。
卫体装具
对古代直接用于防护人免遭敌人兵器伤害的装具和器械的总称。它可分为附着人体防护装具包括头盔和皑甲。皑甲又有人体和个部位防护甲之分,如面叭颈甲、胸甲、护手、甲裙等等。手持防护器械在古代各国一般均选用
盾牌。卫体装备按制作材料区分,可分为木、竹、藤、革、金属等类型;按作用可分为单纯防御型和攻守结合型,如喷火盾牌两类。
中国冷兵器
戎械
中国古代对兵器的总称。如弓、丈、
矛、戈、戟称五戎。《
礼记·王制》:戎器不粥于市。
郑玄注:“戎器,
军器也。”
五兵
一组兵器的合称。关于五兵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515 年),“楚国的子恶清令尹子常,曾。取五甲五兵……惟诸门左”。五兵又有车兵五兵与步兵五兵之分。据《考工记·庐人》记载,车兵五兵为戈、支、戟、
酋矛、
夷矛;这五种兵器都插放在战车的车舆上,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步兵五兵,据《周礼·夏官·司右》
郑玄注所引《
司马法》文记载,包括弓矢、支、矛、戈、戟,中国西周和春秋时期军队配置的伍的兵器装备。当时认为,步兵的这五种杀伤方式是当时步兵的一个基本编制单位和杀伤距离各不相同的兵器所构成的梯次配置的组合体,可以充分发扬多种兵器协同的威力,即《司马法》所阐明的“兵惟杂,兵不杂则不利”的原则。此词渐渐流为对兵器的泛称。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五杂组》和朱国帧《
涌幢小品》中,是指弓、鸳、枪、刀、矛、剑、盾、斧、饿、戟、鞭、锏、挝、受、叉、爬头、绵绳、自打。前 17 种是兵器名称,第 18 种是徒手拳术。
古代器械
古代用于作战工程保障的器材的统称。按尺寸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器械;按作用可分为攻击型、防守型、机动保障型、维修保障型等;按使用范围可分为步骑战阵器械、攻守城器械、水战器械,车战器械等。
印度古兵器
印度古籍记载的一些尖端锋利的劈刺武器。其中有:镊积底,有 4 臂长,金属制的
手执武器;帕罗斯,24 安古尔(安古尔相当于 1 英寸)长的双柄铁制武器;恭特,长约 7 臂,或 6 臂,或 5 臂的标枪;哈特邀,三角矛;米底帕拉,巨型标枪;首罗,尖角矛;达摩罗,前端如箭形,长 4 臂、或 4 臂半、或 5 臂的木棍;猪耳,顶端如猪耳形,锋利的木棍;逝那那,铁制武器,两端各有三角,长有 20、22、24 安古尔,中间有双柄;迎罗帕那,手中投掷物,即矛,重量分别为 7、8、9 邀尔沙(1 邀尔沙等于 16 克),可投出一石驮努沙(1 驮努沙即 l 弓的长度);特拉悉迎,尖端锋利的铁制武器。
盔甲
冷兵器时代头部和躯干各部位防护装具的统称。它的名称繁多,但基本上分为护头的盔和护身的甲两部分。甲又可分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几部分。早期,人们用兽皮柳条,有垫衬材料的布套,木头等固定在躯干上用以防护兵器的攻击。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逐步出现了皮
盔甲、膝盔甲、铜(青铜)铸盔甲。整块金属锤炼而成的板甲、金属编织的
锁子甲等等。较早的铜制盔甲出现于亚洲。公元前 2600 年左右的
两河流域、殷周时代的中国、
吠陀时代的印度都已出现了铜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铁制盔甲是中东的
亚述人。在盔甲的普及过程申,还出现了
颈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护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时代的亚洲一些国家和中世纪的欧洲盔甲倍受重视,制作极为完善精美,也较昂贵,还出现了金银、稀少皮革制作的盔甲。随着近代火器的广泛使用,古代
盔甲茬战场上的防护作用逐渐降低,最终被以现代技术制作的防弹背心、钢盔等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