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
汉语词汇
关东,汉语词汇。拼音:guān dōng,注音:ㄍㄨㄢ ㄉㄨㄙ,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
释义
(1) [northeast China]:旧称东北三省,以位于山海关之东而得名。亦称“关外”。
(2) [the east of Hangu pass in ancient china]:指函谷关以东之地。
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史记·李斯列传》
出处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
例句
1、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若氐运必穷,吾当怀集关东,以复先业耳,关西会非吾有也。”
2. 唐代亦指洛阳。
骆宾王畴昔篇》:“忽闻驿使发关东,传道天波万里通。”陈熙晋注:“显庆二年,置东都。则天改为神都。唐都关内,故以洛城为关东。”
王勃春思赋》:“复闻天子幸关东,驰道烟尘万里红。”
刘长卿狱中闻收东京有赦》诗:“传闻阙下降丝纶,为报关东灭虏尘。”
3.指山海关以东地区,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郑燮潍县竹枝词》之三七:“关东逃户几人归,携得妻儿认旧扉。”
清·袁枚·《续齐谐·张赵斗富》:赵启之,则关东活貂鼠二尾跃然而出,拱手向赵。赵始哑然一笑曰:“今日费你心了。”
康有为《过昌平城》诗:“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4.古镇名。北宋置。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西,以在潼关之东得名。当豫陕交通的要冲。
5.清及近代以来,泛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今东北三省大部地区)。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史称“闯关东”。
基本概念
潼关县北,雄踞晋、豫、秦三省,有“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之说。潼关北临滔滔黄河,南依巍巍秦岭,自古就是关中的东大门,为兵家必争之地。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描写的:“艰难奋长就,千古用一夫”。
潼关东面山峰连接,崖绝谷深,只有一条小道通过,人行其间。可望黄河远道奔来,劈开秦晋之间的莽莽群山,南下直扑华岳。作为军事要隘的潼关,始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晋国夺取潼关之后,开始剿灭六国的大业。此后历经战争洗礼,仍保留着基本风貌。现留关城周长5公里,北面与东北以夯土为墙,外包青砖,高16米、宽8米,南与东南,顺势削成垛口,高达30米。除开六处门外,尚有南北两个水门。 由于修三门峡水库,潼关的城砖被拆卸一空,但从断垣残壁处,仍可窥当时堡垒之雄姿。
这里的关东指的是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因为秦国当时就在函谷关以西,因此以秦国为中心,就有了“关东”地区。这一战略重地并没有因为秦统一天下而荒废,甚至在中国历次王朝更迭的战斗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注意,这个“关东”与自明朝开始称谓的山海关以东的“关东”是不同的;并且这两个“关东”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称谓的“关东”也不相同。)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哑然一笑.百度汉语.
关东.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5 14:33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