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自创建,已五十年历史。1975年元月建立哲学专业筹备小组,于1978年正式建立哲学系并招生。1996年设立社会学专业并招生,随之更名为哲学与社会学系,2004年7月组建哲学社会学院。现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与科技哲学研究所、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三个实体性教学科研基层单位,还建有兰州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兰州大学社会评价中心、伊斯兰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科学·经济·社会》杂志,2004年以来,被列为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
历史沿革
哲学社会学院前身为哲学系。1975年元月决定成立哲学专业筹备小组,于1978年正式建立哲学系并招收第一届哲学专业本科生。1994年申办社会学专业并于1996年招收第一届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并随之更名为哲学与社会学系,2004年7月组建哲学社会学院,已有三十余年历史。
学院始终重视学科建设与发展。1985年建立中国哲学硕士点,2001年建立外国哲学和社会学两个硕士点, 2003年建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和人口学三个硕士点。三十多年来,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任教于本学院,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和企事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在科研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发表学术论文740余篇,出版著作85部(不包括参编著作),为兰州大学暨哲学社会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之中一部分人已经退休,有的已经去世,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兰州大学暨哲学社会学院的发展史上,让我们记住他们:韩学本 王棣堂
刘文英 林立 袁义江 杨子彬 王有为 林时蒙 王建华
高尔泰 马序
陶景侃 鲁修文 任秋云 艾军 戚本芬。
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师生坚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兼容并蓄,团结协作”的奋斗精神;形成了“厚积薄发,淡泊名利,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的学风。“穷天地,纳百川,独守青山绣景色;求真知,筑正义,共举德赛扶中华”就是这种精神风貌的写照。
学院概况
(1)专业、学科及规模:本科专业:
哲学、
社会学,在校学生296人;二级学科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
人口学、社会工作(其中社会学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在校研究生144名。
(2)工作任务:学院教师除承担本学院教学和科研外,还承担了兰州大学全体理工农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部分公共课教学任务。
(3)图书资料: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在榆中校区设有图书阅览室,拥有图书资料32000册,国内外杂志报刊140余种7000余册。
人才培养
学院贯彻创新原则和个性发展原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努力实现精英教育目标。突出“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特色。
——原典教学,深挖原著。学院在学生进校之日起,就强调阅读原著的重要性。基础课和主干课大多采用经典名著为教材,使学生以原汁原味的言语方式理解吸纳原汁原味的思想内涵。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在哲学、社会学两个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坚持把国家社科基金的选题申请方法引入实践教学,使学生能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实践流程如下:选题前的教学指导——个人选题——选题报告——设计研究方案——选题竞选——组建课题小组——问卷设计——访员培训——实地调查——问卷整理——统计分析——撰写报告——总结。学生的教学实践科研成果,编辑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生研究自选项目成果集》六辑出版。“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设计与实践”项目,获得兰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人员:陈文江、张咏梅、黄少华、邱德钧、牛芳。
——自2003年以来,获得“
985工程”建设项目2项,《中国近代哲学》入选兰州大学精品课和甘肃省精品建设课程,陈声柏等《中国近代哲学》课程教学与实践获兰州大学2005年度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列入兰州大学重点建设课程10余门。
黄少华、陈声柏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陈声柏、牛芳获得“兰州大学教学新秀奖”一、二等奖,陈声柏获得“隆基教育教学奖”中青年教师骨干奖,戚本芬、陈声柏获兰州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戚本芬获女职工先进个人,张咏梅获兰州大学“巾帼标兵”,陈文江获“宝钢奖” 。
科学研究
(2003—2008)
发表学术论文:总计193篇,其中权威期刊3篇,核心期刊88篇,年均学术论文32篇;出版著作:总计23部,其中权威出版社12部;获得科研奖励:陈文江、张咏梅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一项,王晓兴、黄少华、陈文江、陈声柏等共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5项,黄少华、陈文江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项目及经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5项,国际合作和横向课题90项,共获得经费396.2万元。经费从2003年的12.13万元增至2008年的100万元。
《科学·经济·社会》杂志,创刊于1983年6月。1992年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列为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2008荣获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主编曹陇华同志荣获“甘肃出版贡献奖”。
学术交流
(2003-2008)
该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果。与该院建立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单位有:
瑞典隆德大学、挪威Fofo应用国际研究所、
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巴基斯坦利法国际大学、
埃及开罗大学、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所、马来西亚马兰亚大学、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欧盟、美国和德国有关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在我校设立“文化中国”奖助学金,首批捐款40万元人民币,用以资助该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该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共同策划的“甘青行——暑期香港内地学子西部文化考察活动”,在2008年和2009年已举办两届。
邀请国外和香港专家学者来校讲学37人次,邀请国内专家学者讲学45人次。
该院承办全国性和地方性学术研讨会10余次,其中重要学术研讨会有: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年会、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研讨会(2次)等。该院教师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30人次,国内学术研讨会100余人次。
教师介绍
该院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20世纪80—90年代,专职教师近40名,阵容强大,实力雄厚。自2002年以来,通过引进优秀博士和学术骨干、选留优秀硕士毕业生、培养提高在职青年教师等措施,使该院师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拥有专职教师34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7名;学历层次大幅度提高,拥有博士22名,占教师总数的64.7%,博士和硕士共计30名,占教师总数的88.2%;此外,学院为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选拔推荐10余名青年教师赴国内外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为哲学、社会学两大学科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以下介绍部分教师。
王晓兴,男,生于1950年4月,毕业于
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
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甘肃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连 珩,男,生于1949年7月,毕业于
西北师范大学政教系。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甘肃省哲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陈文江,男,生于1960年8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甘肃省哲学学会第四、五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甘肃省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甘肃省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开会,男,生于1950年9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
陈春文,男,生于1961年3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曾在德国弗莱堡特里尔
斯图加特大学留学。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创同,博士,加拿大籍,毕业于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哲学系。李博士于2001年来到兰州大学,受聘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客座教授。
戚本芬,女,生于1950年12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曾在
美国华盛顿大学进修西方哲学。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黄少华,男,生于1963年3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曾在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进修。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冯世平,男,生于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咏梅,女,生于1964年9月。毕业兰州大学人口研究所,获哲学学士、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晓春,男,生于1967年。毕业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邱德钧,男,生于1966年2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牛 芳,女,生于1967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大教科所,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陈声柏,男,生于1972年11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丁士仁,男,生于1966年10月,毕业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郭吉军,男,生于1971年10月,毕业于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介绍
★哲学专业 :要求学生建立哲学思维方法,系统学习中西方哲学史,完整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设有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哲学原著选读、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美学、系统科学等专业课和其他系列选修课 。
★社会学专业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开设有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社会学原著导读、统计学原理、概率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分析、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基础课程及其他部门社会学选修课。
研究生培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学科概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人的主体性、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从而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十九世纪40年代以来,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自身的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崭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及实证科学密切相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智慧。
二、学科研究范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教学和理论宣传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精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历史发展,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熟悉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流派、学说及其沿革,写出具有新意的学位论文;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研究生可以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及党政、新闻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充分发挥其学科特长。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3.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4.文化哲学
科研成果
1 约阿基姆的历史观与历史哲学 李创同1∕1 哲学 文章
人民日报出版社2 王天下与汉帝国 王晓兴1∕2 哲学 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核心
3 论西部女性教育问题 张咏梅1∕1 社会学 论文 无 南方人口 核心
4 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政府激励机制—以西宁为个案的研究 张咏梅1∕2 公共政策、社会学 论文 无 公共政策评论 核心
5 我国农村扶贫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 张咏梅1∕2 社会学 论文 无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普通
6 舅权:家庭中的第三方权威 靳晓芳1∕1 社会学 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核心
7 回族皮毛行店的衰落与思考 靳晓芳1∕1 社会学 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核心
8 农民境外劳务输出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 靳晓芳1∕1 社会学 论文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会议论文集
9 当代电影中“奔跑”主题的哲学诠释 刘贵祥2∕2 哲学 论文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一般
10 海德格后期讨论班中的技术问题 李为学1∕1 外国哲学 论文 四川省社科 核心
11 兰州城市青年职工住房现状的实证分析 唐远雄1∕1 社会学 论文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核心
12 商界视野中的高校形象 唐远雄1∕1 社会学 论文 大学形象建设论-西北大学出版社 核心
13 生命原情与精神还乡 郭吉军1∕1 哲学 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权威
14 作品的言说—聆听《奔月》的言说 郭吉军1∕1 哲学 论文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省级
15 略论卡西尔“符号”概念的自然科学来源 石福祁1∕1 哲学 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 核心
16 “西部大开发政策背景下的西北贫困地区留守妻子的微观处境—基于甘肃地区的调查” 魏淑娟1∕1 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
天津大学出版社17 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农业女性化背景下思考社会性别敏感的农业科技传播的现实意义”论文二等奖 魏淑娟1∕1 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论文集
18 以“增权视角”解读《士兵突击》中班长史今成功的“社会工作”实践 魏淑娟1∕1 中国社会学网
19 《人谱》的过恶思想研究 韩思艺1∕1 宗教哲学 论文 《清华哲学年鉴》-当代中国出版社
20 “罪过”:在明清之际耶儒对话中谈“sin”的翻译与诠释 韩思艺1∕1 宗教哲学 论文 《神学关键词》-宗教文化出版社 CSSCI
21 何者可友、友者何人 邱德军2∕2 教育学 高等师范学报
22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西部农村女童教育 牛芳1∕1 社会学 论文 《西部发展评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23 对西北地区多元民族文化城市社区的解析 刘庸1∕1 社会学 论文 社科基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一般
24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丁士仁主编 宗教学 文集 甘肃出版社 一般
25 《伊斯兰伦理对临潭经济的影响》 丁士仁1∕1 宗教学 论文 西北二民院学报 核心
26 环境压力动态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李勇进1∕2 环境社会学 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集
27 中国环境政策演变对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启示 李勇进1∕3 环境社会学 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权威
28 网络游戏意识对网络游戏行为的影响:以青少年网民为例 黄少华1∕1 社会传播学 论文 新闻与传播研究 权威
29 Th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Online Game Behaviours 黄少华1∕1 社会学 论文 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EI权威
30 Interactive Networks in Virtual Community 黄少华1∕2 社会学 论文 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EI权威
31 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 黄少华1∕1 社会学 论文 青少年导刊-人大复印资料 核心
32 网络游戏研究现状:一个定量分析 黄少华2∕2 社会学 论文 兰州大学学报 核心
33 台湾信息伦理研究现状:概念、议题及实证研究 黄少华2∕2 社会学 论文 兰州大学学报 核心
34 青少年网络网吧使用状况研究 黄少华1∕1 社会学 论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35 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 黄少华1∕3 社学学 论文 未来与发展 核心
36 国外网络道德行为研究现状 黄少华1∕3 社会学 论文 国外社会科学 核心
37 福音,还是利润?—当前中国基督徒企业家商业伦理与管理的个案简析 陈声柏1∕1 宗教学 论文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学术网站论文
38 第二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声柏1∕1 宗教学 论文 课题 世界宗教研究 权威
39 宗教对话与中国传统文化 陈声柏1∕1 宗教学 论文 课题 兰州大学学报 核心
40 中国人要知道的国学常识 陈声柏1∕2 中国哲学 著作 中华书局 权威
41 用实践去解读历史 连珩1∕2 哲学 论文 东岳论丛 核心
42 交往异化及其扬弃 连珩1∕2 哲学 论文 科学·经济·社会 核心
43 消费主体在媒介语境中的存在状态 连珩1∕2 哲学 论文 甘肃社会科学 核心
44 关于科学与信仰的问题 连珩1∕2 哲学 论文 民族宗教研究动态 内部刊物
45 阿伦特与海德格尔 陈春文1∕1 哲学 著作 商务印书馆 权威
46 未知与无知 陈春文1∕1 哲学 文章 现象学会议论文 核心
47 认识你自己—利科的主体观解读 刘开会1∕1 哲学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48 现代性视角的文化转向 陈文江1∕2 社会学 论文 社会科学家 核心
49 Little Web Log and Bin Social Ecent the Puublic Discourse of Internet 陈文江1∕2 社会学 论文 Proceedings 2009 1st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IE
50 科学研究新领域 社会学发展新平台 陈文江1∕1 社会学 论文 《学林华章》-甘肃人民出版社
科研机构
学院建成了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省级重点基地)、社区发展与反贫困智库(省级)、中国老龄协会科研基地(部委级)、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兰州大学生态文明与生态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社区健康跨学科研究中心等多个专业研究机构。
院址
哲学社会学院办公室位于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齐云楼三层西侧,负责社会学、哲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另有
社会工作硕士培养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湾科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