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公园
甘肃省兰州市公园
兰山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区正南皋兰山上,系山林公园。整个公园依山布景,低处始自五泉山东侧的枇杷岭,高处至三台阁,逶迤10余千米,占地面积5200亩,山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红柱碧瓦,相映成趣,是人们纳凉赏景的理想场所。
发展历史
皋兰山海拔2129.6米,是兰州城南的天然屏嶂和第一高峰,后经兰州人民植树,将这里变成一片绿树葱郁、万紫千红的人工山林。兰山公园这几年维修改造后变化很大,廊亭步道也很长,适合休闲、浏览市景、散步等。停车场也比较大,农家乐特别多,尤其是坐在山门南边密林中的农家乐可欣赏南山的梯田风光,鸟瞰南绕城高速公路等。
古代这里一直是荒山秃岭,兰山自古一棵树,解放后,兰州人冬天背冰上山,初春植树绿化,但收效甚微。1983年,兰州市政府建成上水工程,由四十多家单位划片承包,绿化建成了兰州市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园。到兰山公园旅游,可乘车直达,也可以在五泉山公园东门口乘缆车扶摇直上,该缆车行程长度和爬高度均属全国第一。
地理环境
兰山公园,位于兰州盆地东南部的皋兰山上,西起龙尾山枇杷岭,东至龙尾山老狼沟,迤逦约10千米,占地面积约3467000平方米,山顶海拔2129.6米,是一座气象宏伟、风景奇异的人工山林公园。
皋兰山是兰州城南的天然屏障和第一高峰,兰山公园就位于山顶制高点上,相对高度629米,山顶温度比山下要低4-5℃,不论天气有多么炎热,在兰山公园最高处能吹到凉爽的自然风,在兰山公园可看兰州市全貌。
自然资源
2020年3月,在重新修缮三台阁建筑的同时,兰山公园在景区内种植一年生季节性草花15400余株,间植十年生银杏50余株,移植榆叶梅、丁香等共计130余株,形成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
针叶林区
常绿针叶林区栽种的原因是公园在面向兰州市区的北坡,光照不足,为了形成四季长青而富于季相变化的景观,充分显示兰山雄姿,以栽植针叶树为主,如云杉油松白皮松柏树,并杂以阔叶树,如新疆杨河北杨山楂等,其栽植比例为7(针叶树)比3(阔叶树)。另有灌木如栒子红叶小檗山梅花山桃野蔷薇等配置其中。
游览区
游览区多在梁、峁及地势平坦地带,灌溉条件好,为公园主体部分,植物配置上注意与建筑物相适应,形成具有园林风情的森林景观。故该区植物种类较多,针叶树有云杉、油松、雪松、柏树、圆柏等;阔叶树有垂柳、国槐、五角枫、山荆子、刺槐、栾树、臭椿、银杏等;灌木有珍珠梅、山桃、花椒、榆叶梅、爬地柏、蔷薇、丁香、迎春、忍冬、红叶小檗、牡丹、栒子、玫瑰等;藤本植物有金银花、南蛇藤、野葡萄、紫藤、铁线莲、葛藤等;地被植物除人工种植草皮外,同时栽植马蔺等,并种植多年生草本花卉,如鸢尾、草莓、萱草、山丹花、芨芨草等。
经济植物区
经济植物区多在南坡,向阳温暖,灌溉亦方便。配植树种主要为枣、梨、苹果、杏、李子、核桃、桑树、君迁子、桃、葡萄、山楂、花椒、樱桃等,并利用树下空地种植黄花、黄芪、党参、啤酒花等,在沟壑地带栽植沙棘、紫穗槐等。
主要景点
山门
由兰州市区南端西北民族学院西侧登龙尾山,拾级而上,沿蜿蜒的山径入园,迎面矗立五间六柱山门牌坊,建于1983-1984年。牌坊系钢筋混凝土筑成,花岗岩基座,背山面坡,气势雄伟。牌坊高悬匾额“兰山公园”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手书。
蝴蝶亭
进山门不远有蝴蝶亭。亭子造型新颖,飞檐凌空,回廊如翼,宛如一只翩翩欲飞的彩蝶。亭中有兰州名匠砖雕16幅,十分精美。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椽头上绘制的221只蝴蝶,五彩斑斓,栩栩如生。四门镶嵌有梅、兰和散花仙女、奔月嫦娥等浮雕,造型逼真,工艺精绝。栏杆绿色,水道为三如意图构成。
(注:此亭位于上山公路的拐弯处,位置极为险峻,已经封闭,只可远望。)
山径建筑群
离开蝴蝶亭,踏上起伏蜿蜒的山脊小路,迤逦东行,曲径通幽,别具特色的山庄亭阁,隐于绿荫深处。离今惠龙山庄不远的叠翠园,朝市区北坡装饰古典宫门,气势宏伟;园中有怡翠厅、望河楼,庭园幽静。园花飘香。过叠翠园即至大壑岘。其地沟壑幽深,是上山公路和步行游览路的汇合处。这一带正与五泉山上下呼应,山下是“兰州名胜地”,山上是“岭色压雄关”,形成雄丽的对应景观。由大壑蚬沿山路继续东上,穿山林,过亭榭,登山巅,三台阁赫然入目。
三台阁
三台阁立于皋兰山顶,海拔2129.6米。阁高26米,歇山顶。青砖绿瓦,朱柱高擎,飞檐流丹,造型庄重,气势雄伟,为鸟瞰市区、远眺百里金城的最佳位置。宋廓《三台阁记》有谓:“盖此山海拔两千一百米以上,又去城甚近,是以日新月异之肇建,物阜民丰之盛况,均可于指顾间得之。固知三台阁之快游,不独在于山川风月之间也。后之来者,目睹兰山风物日益繁阜,赏心悦目之际,或有感于尽心劳力之用而激励振兴中华之志。如是,则斯台之建,可以继百世而不朽矣。”并有联曰:“高处不胜寒,飞玉兔清辉,映马衔积雪,顿觉人间炎热去;兹山何峻秀,登皋兰绝顶,掉龙尾行空,更迎天外紫云来。”
三台阁位于兰山公园,是兰州市区内的最高点,站在阁上俯瞰,整个兰州一览无余。三台阁初名魁星阁,始建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明朝朱元璋登基后,封庶十四子朱楧为肃王,坐领金城,在兰山之巅重新修阁,并在阁西建钟院一所,铸钟一口,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亲率家属及官员登阁远眺,以寄思乡之情,名为魁星阁,日久毁塌。
二次重建则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建时按照《史记·集解》“魁下六星两两相比曰三台”的天象理念为建筑格局,即筑三个墩台,在中台上立重阁,由此始称为“三台阁”。后为战火所焚。清道光八年陕甘总督杨遇春捐养廉银、僚属与兰州士绅捐资重修,历时三月,建成“阁一楹,阁崇三级;厢房三间;左右墩高三丈余。”数年后。三台阁为风雨剥落,兰州绅士重加修理:上层装为板门;中层围以砖墙;添修厢房3间;挖窖引水,栽树成荫;招农人居住,早晚侍香火。后因管理无着,渐次荒废。
延至民国7年(1918年),张广建主政甘肃,命人重建三台阁,规模超越了前代,成为当时兰州一大景观,以至于有人误认为三台阁就是张广建创修的。不料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中三台阁被震坏,以致后来完全坍塌,毁为废墟。
现在矗立在兰山之巅的三台阁是1983年由兰州市政府出资修建的。1986年立牌纪之。由任震英、韦醒民、张成山设计,利用仅存的中台残垒,外裹青砖,上建重楼,阁高26米。至此,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三台阁才得以重现。新建三台阁为四方形,青砖裹台共垒三层,上立一阁,以应三台之名。
三台阁初名魁星阁,当时明肃庄王朱楧为兴地方文脉和登高以寄思乡之情遂建魁星阁。据《重修三台阁记》载,山顶旧有魁星阁。魁星,为“奎星”的俗称,原为二十八宿之一,后被奉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据顾炎武《日知录·魁》载: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定文人的姓名。也许是巧合,兰州本土文化厚积薄发,在关陇文化日益衰微、文化中心南移的大背景下,兰州文人却奇迹般地崛起。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兰州学子中进士者32人,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文人,如在明正统七年壬戌科(1442年)殿试中夺得一甲第三名的黄谏、理学大师段坚、引进和改制水车的段续、兵部尚书彭泽、弹劾严嵩的邹应龙、力谏嘉靖皇帝的殷承叙等,皆是科举时代的宠儿,或颇有政绩,或铁骨铮铮,或著作等身,兰州由此改变了仅为军事要塞的面貌。魁星阁冥冥起了些心理诱导吧,但究其根本,当然是政治、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
三台阁是鸟瞰市区,远眺金城全景的最佳位置。耸立的三台阁,与兰山一起形成了昔日兰州八景之一的“兰山烟雨”。每逢阴雨,云遮雾锁,三台阁微露身姿,仿佛天上宫阙,重现人间。
华夏长廊
兰山公园的长廊亦称华夏第一长廊。该长廊为兰山公园一标志性景观,“如长龙卧波,气势不凡、蔚为壮观”,成为人们观城、观河、观园的重要通道。长廊设计位于山地公园东侧,总长2.8千,为全国之最。高空俯瞰,一条金黄色的巨龙蜿蜒盘踞两山之间,与拥簇的青山、黄河、市区构成了一幅立体山水画。主体部分风格统一,向景区延伸的引廊,汇集了中华南北不同廊的建筑风格,运用浮雕、壁画、漏窗等艺术手法,展示兰州的丝路、边关、黄河、宗教和名人等文化,这是一条独特的人文走廊,一条山脉景观带。长廊以空廊、爬山廊、半廊和壁廊等样式依势而造,贯穿园内景点。
长廊依据地形地势分为四段:以景观观光为主的休闲观光段,以展示历史文化为主的历史文化段,以展示佛学文化、儒学文化为主的佛教文化段和儒学文化段。
华夏第一长廊将以楹联、诗词和赋为内容,以彩绘和书法、雕塑等为艺术形式,展示黄河、丝路、民族文化等,打造独具魅力的新人文景观。长廊依据地形地势分为四段:以景观观光为主的休闲观光段,以展示历史文化为主的历史文化段,以展示佛学文化、儒学文化为主的佛教文化段和儒学文化段,是皋兰山历史文化的缩影。
长廊整体形制为仿传统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间,《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故事以白描画的形式点缀其中,廊柱下,一幅幅雄浑苍劲的楹联映入眼帘,使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兰山独有的艺术气韵。
(注:用手机扫上面图片中的二维码,即可听到很清晰的语音讲解“华夏长廊”的全部内容。)
普照寺
位于兰山之上的普照寺,原址在兰州市市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时期,有“兰垣首屈一指的佛教寺院”之称。根据《重建皋兰县志》记载,历史上的普照寺主要建筑有大雄殿、金刚殿、天王殿、法轮殿、藏经楼、观音堂以及钟楼、鼓楼等。寺内藏经楼内共有藏经5000余卷。1928年,国民军冯玉祥所部刘郁芬将佛寺改作市场,从佛教圣地变成了娱乐园地。1939年普照寺遭灭顶之灾,整个寺庙被毁。
现重新规划的普照寺占地面积145亩,并计划树立一尊高160米的室外佛像。经规划修复中的普照寺占地面积145亩,设计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毗卢殿、观音殿、地藏殿、僧舍等建筑,并计划竖立一尊高达60米的露天佛像,拟定三十年完成。预计十年内完成大雄宝殿、山门、天王殿、塔院、绿化等建设,藏经楼、僧房及其他附属建筑,68米的天冠弥勒铜像。
普照寺在区委带头完成了大雄宝殿、山门平台土方工程。共完成建成平台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先后迎请三世佛、十六尊者、西方三圣等。普照寺成为甘肃佛教文化交流、研讨和传播弘扬的中心,弘法利生的道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佛教活动场所。
普照寺山门坐北朝南,仿古建筑,九间之宽,三层楼阁,门窗叠映,山墙高耸,青瓦盖顶,坐南向北,依兰山山势而起,阁顶与蓝天相衔,气韵十分轩昂,加之香炉中轻燃的几缕青烟,殿堂内钟磬相击轻传而来的神谧梵音,越发让人感觉到兰州普照寺的古韵绵长。这座建筑高高的殿堂楼阁和右前方坡坎下的大雄宝殿(罗汉堂)遥相呼应,其间左左右右的玲珑殿宇全由台阶、迥廊联结,上上下下的游人在诸殿进进出出,点香礼赡,观览山景。坡台上黄黄的迎春、红红的碧桃,花开得正艳,槐树柳树已然吐翠,远处的林子罩着一抹绿雾。兰山山顶长廊与普照寺的走廊、迥廊自然衔接起来,是独特的一道景致。从兰山走廊的西头拾级而上也可抵达山顶普照寺内。
大雄宝殿、法轮殿、菩萨殿、天主殿、药师殿、星宿殿、哼哈二将殿、钟楼阁,寺院门……据载,旧时金城普照寺的建筑格局颇为谨严齐整。而现在在山顶重新拔地而起的兰州普照寺也要把原先的许多殿堂一一重建起来了。
藏经楼是一座三层殿堂。古刹名寺皆然在显著位置建筑藏经之楼阁,专置本寺所保存和抄传的经文书卷。经卷就是佛家的理论专著,包含着丰厚的佛学智慧,是某种历史阶段社会文化的一种写照;既是寺院的精神象征,也是信徒的立身之本。兰州兰山普照寺把藏经楼依照这片最高的山势建设起来,不仅有佛理上的传统诉求,更有金城普照寺特别的那段难忘的伤痛之故。
当年日寇飞机的野蛮行径,使普照寺在烈火中塌毁,寺中被炸最严重的就是藏经楼。而楼里所藏的宝卷是《永乐南藏》《大藏经》等上千卷册,还有数百种佛教文图古籍和许多玉石、木质的佛菩萨雕像。其中的《永乐南藏》系刻印于明代的佛教经典,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价值,是金城普照寺的无价之宝。“老和尚”蓝方丈在敌机飞临兰州上空时满腔愤怒,带领徒弟们护寺护楼护宝典,在弹火烟尘中冲上楼去要与藏经共存亡,他“坚不退缩,卒之与寺俱殉,识者惜之。”何等壮烈!这一历史记载中感觉到兰州佛门居士仁人护寺护经一往无前的情怀。而普照寺残留下来的藏经宝典又被蓝方丈的弟子们和社会名士保存了下来。兰山普照寺的藏经楼建筑已经成为兰州佛家士众的心灵标志与精神象征。
兰山普照寺。这座历经僧人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将普照寺的历史延续到今天。
钟院
兰山钟院是一座再造兰州八景之一“古刹晨钟”的仿古建筑。东临三台阁,西接兰山索道。建于1994年,面积560平方米。钟院由钟楼、角亭、长廊、展厅等组成。楼上悬铁钟一口称兰山大钟,钟高3米,口径2米,重6000千克。钟壁内外刻有铭文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崆峒山嘉峪关拉卜楞寺黄河铁桥泾川王母宫等陇上八景。因兰山铁钟所处地势高,钟声悠扬雄浑,响彻全城,可以和著名的“南屏晚钟”和“寒山夜钟”媲美。
大钟由南京晨光机器厂1992年铸造,造型雕刻周希棠、高凤英,钟铭,作者孙艺秋,书丹何聚川。钟悬兰山高处,临晨击之,其声雄浑悠长,响彻金城上空,俨然“古刹晨钟”再现。孙艺秋有钟院钟楼柱联曰:
暮雨朝云,见霭霭烟树,念草草平生,每逢有坎坷时始知真伪;
登高临远,闻隐隐钟声,对茫茫大漠,常于无边涯处体识天心。
院中自然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建筑新颖,环境典雅,并有迎宾厅、餐厅、茶座、书画室、棋牌室、音乐歌舞厅等休闲、文化娱乐设施。
注:朱建中老先生堪称兰州第一代钟表工人,后来人们称他为西北钟王,因为当时他对钟表修理情有独钟。他虽然文化不高,当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可他孜孜好学,技艺超群,而且事业有成。那时的兰州约有20多家个体私人修表店,多集中在双城门、中华路(现张掖路)南关、中央广场一带。他当时开设的“西北钟表行”就是其中的一家,在当时他还担任兰州钟表商会主任。
晚年他最大的愿望是在兰山之巅建一座大钟,他向兰州市各界人士筹资,在他的发起和奔走之下,于1994年建成了位于皋兰山之顶兰山三台阁的“兰山钟院”。这口重6吨的黄铜巨钟被称为“兰山晨钟”。钟声嘹亮,响彻云间。撞击之声,全兰州市都可以听到。
索道
兰山索道位于兰山公园内,站房采用明清仿古建筑风格。索道下起五泉山东龙口东侧、红泥沟西侧,上至皋兰山三台阁西,东临兰山钟院。线路全长1430米,水平长1146米,为单线循环固定抱索器四人吊厢式索道。厢体周围做了灯饰亮化,这也是国内首个具有亮化功能的索道。共设15个支架,高差508.5米,设计吊厢100个,速度最大1米/秒,单向最大运量505人/小时,额定每小时单程运量450人,运行速度0.5-1.25米/秒,线路平均倾角23.57度,主驱动电机功率为110千瓦,采用直流拖动,制动乎稳。尤其是吊掎式,则比较普遍之吊箱式更具游览情趣。
相关设施有候车棚、游展厅、接待室、蓄水池、餐馆、饮食棚等22个项目。1991年7月1日起,增设夜间运行。索道斗折蜿蜒,凌空而起,扶摇直上三台阁,夜瞰金城,成为三台阁景区的最佳景观。
石牌坊
三台阁右侧有石牌坊一座,垩饰如玉,气势壮观,为城关区个体工商同仁于1990-1992年间集资建造。牌坊,也叫牌楼,古已有之,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青石雕龙的兰山石牌坊,蔚为壮观。山岳钟灵蔚人文,流芳到此见天心。西北民族大学教授、诗人孙艺秋撰写、书法家甄载明书丹的《兰山石坊记》的碑文。有云:“是坊也,嫩绿如洗,如西天之门,呼鹰招燕,出没烟云,雕龙镌凤,铭之以文,命之曰‘西天一坊’,无以比伦。”
其他
整个兰山公园依山布景,低处始自五泉山东侧的枇杷岭,高处至三台阁,逶迤10余千米,山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红柱碧瓦,相映成趣,是人们纳凉赏景的理想场所。公园曲径蜿蜒,游乐城娱乐项目齐全,小跑车、八卦阵、迷宫、彩宫、魔窟等游乐设施使人们流连忘返。
园区先后建成了山门、蝴蝶塔、龙尾别墅、叠合翡翠园、望河塔、钟院、六角亭、三角亭、石牌坊、游览城等各项建筑。公园附近有四千多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清代军事防卫墩台,解放兰州的营盘岭战场等文物古迹。
开发建设
绿植
皋兰山、龙尾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从20世纪50年代起,全市人民背冰、担水上兰山,积极绿化造林。1956年陈毅副总理来兰时,目睹兰州人民绿化荒山的热情,曾盛赞道:“甘肃人民积极甚,植树担水上皋兰。”但由于干旱缺水,30多年总共植树80余万株,而成活仅11万株,成活率只有13.75%。
1982年,南北两山列为省、市、区绿化重点工程,并提出“三年基本种上,五年初见成效,八年基本绿化”的奋斗目标。兰山建设委员会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干旱少雨、植树条件差的实际出发,在建设专业绿化队伍的同时,实行省、市、区党政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分片承包的绿化区域负责制,将荒山承包给43个单位,谁造林谁受益,从而调动各单位的绿化积极性,当年各绿化承包单位的景点建设总投入即达2000多万元。
1985年开始引水上山,至1991年底,共投资400万元,完成九级上水工程,主管道全长8000米,每小时供水500立方米,基本上做到树种到那里,水可浇到那里,从而提高绿化的速度和质量,绿化面积4500亩,累计植树230多万株,其中常青树70多万株,各种乔灌木160万株,并初步形成植物配置上的不同区域的森林特征。有果树2800多株,多为梨树,有巴梨、苹果梨、酥木梨、冬果梨等10多种。梨花开时,别有一番景致。
设施
多年来,兰山公园完成了景区供水设施的维修更换,对旧的园林机具进行定期维修保养,铺设绿化供水管道300余米,实现了公园周边道路两侧空间彻底透绿;对景区内的道路、供电、供水、路灯、广播、监控等基础设施不断加以改造完善,更新制作导游全景图、景物介绍牌、指示牌等,增加休息座椅、垃圾箱等,市民游客的旅游体验获得大幅提升。
索道
1986年11月,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政府确定由城关区政府提出修建兰山索道的具体方案。1987年4月开始勘测设计,10月31日经兰州市计划委员会、兰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于1988年4月动工,1989年6月开始安装,9月31日试车,10月20日举行开通典礼。总投资420万元,其中城关区投资110万元,银行贷款和借款260万元,省上拨款8万元,市上拨款15万元。参加工程设计、建设的单位有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兰州分院地质勘测队、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土木勘测设计所、银川减速机厂、天水电器传动研究所、大连低压开关厂、哈尔滨第一安装公司、甘肃省水利厅地质工程队、甘肃省水电工程三处、兰州供电局等。
兰山索道于1989年10月正式运营,作为西北地区首条国内自主设计的索道,在长达20年的运营中为兰州市民和外地游客留下了众多美好回忆。2010年,为配合兰山山地公园二期改造,兰山索道重建,改为单线循环固定抱索器四人吊厢式索道,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2011年7月投入营运至今,设备整体运营状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国内外索道运行的经验和兰山索道的实际情况,兰山公园制定了气象预警及节假日游客疏散预案,在索道14号支架安装了风速监控装置,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在节假日高峰时段,索道将根据运行情况进行限流,并适当延长运营时间,在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运转的同时尽可能为游客提供便利。
步道
除日益完善的索道外,通往兰山的其他道路也愈发便捷。伏直公路南线改造工程完工后,有效缓解了雨雪天气和旅游高峰期兰山地区的交通压力。为减少交通压力,有关部门先后建成两条长共3.5千米的人行登山步道,供登山爱好者和游客徒步上山。
皋兰山面山观景栈道位于皋兰山伏直公路北侧,总长度约2084米。栈道起点位于伏直公路路侧栈道休息平台(蝴蝶亭),终点为二台阁(伏直公路大壑线),栈道宽度1.5-2.0米不等,由七个观景平台相贯通(其中2个为玻璃观景平台)。栈道铺设材料选用A级木塑板,部分观景平台选用钢化玻璃铺设。另一处是从二台阁到三台阁,这里的健身步道仿古长廊式设计,廊柱上还挂着从全国征集来的楹联,走在这里观景品联,可谓赏心悦目。
公交
公交集团先后开通23路和750路公交车,市民可由兰州安定门乘坐,直达兰山公园。兰山景区目前共建成公共停车场3个,可容纳车辆720辆,农家乐等经营场所约有车位2000余个,在伏龙坪背街小巷及头营村新农村施划停车位500余个。目前,兰山景区已基本上实现了人车分流,自驾、登山、缆车等多种交通工具让通往兰山的路途不再遥远。
农家乐
登上兰山,农家乐随处可见,不少游人在此就餐,柴火鸡、大盘鸡、烤全羊等菜品应有尽有,农家院里还设有台球、乒乓球、滑梯等设施,孩子们穿梭其中,欢声笑语不断。据统计,每年5至10月,兰山景区日均客流量达2万人次,高峰客流量可至每天10万人次,农家乐市场潜力巨大。
兰山景区四周发展农家乐产业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过去,大家都是粗放型经营,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摆上几把椅子,炒几道农家菜就能开业,各家同质化现象很严重,没有特色,始终未能吸引稳定的客源。针对农家乐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头营村村委会决定成立农家乐协会,将原有农家乐进行统一管理,实行规范经营,完善就餐环境和服务设施。同时,鼓励“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培育了一批促进兰山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力军和带头人,打造了一批“网红”农家乐,并通过招商引资,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打造高端民宿,探索出一条农家乐转型升级的新路子,2020年,头营村荣获“省级旅游示范村”称号。
为推动农旅融合,服务乡村振兴,伏龙坪街道深入挖掘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等优势资源,三营村农业种植合作社利用50亩耕地,引导农民开办兼顾劳动生产和休闲旅游的“开心农场”,供市民认耕“私家菜园”。这个现实版“开心农场”位于皋兰山三营村,推出果树认领、蔬菜认种、农耕体验等服务,将网上的“开心农场”搬到现实生活中,为市民提供菜苗、种子、农膜、肥料等生产物资和农艺师指导服务,让市民能够享用自己劳动得来的纯天然绿色蔬菜。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重点发展高科技规模农业和文化旅游观光产业。”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工作人员说,街道将“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等一系列工作贯穿于农家乐转型升级中,以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建设,村民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得到显著增强。
截至2021年,兰山景区共有226家农家乐,从业人员逾800人,年产值达1500万元。伏龙坪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街道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优势旅游品牌,将兰山建设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小镇。
旅游信息
兰山公园海拔2129.6米,相对相对高度600米。门票免费
直达山顶:在兰州安定门乘坐750路公交车(坐5站,至头营村公交站下车,步行711米即到;票价7元)
步行上山:
索道缆车:进入五泉山公园东门,沿左侧道路行走大约二百米,可乘缆车。缆车一车可坐4人,起于五泉山下东侧,止于三台阁西侧,单程约需10分钟。
索道缆车价格:上行成人40元,儿童20元;下行成人30元,儿童10元;往返成人60元,儿童25元。
缆车开放时间:9:00-17:00
相关文化
诗歌
《金城北楼》——唐·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
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关山曲二首》——唐·马戴
金甲耀兜鍪,黄云拂紫骝。
叛羌旗下戳,陷壁夜中收。
霜霰戎衣月,关河碛气秋。
箭疮殊未合,更遣击兰州。
火发龙山北,中宵易左贤。
勒兵临汉水,惊雁散胡天。
木落防河急,军孤受敌偏。
犹闻汉皇怒,按剑待开边。
《紫骝马》——唐·卢照邻
骚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兰州》——明·王祎
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送刘子极归饷兰州》——明·汤显祖
刘生西笑出兰州,饷道封绍即昼游。
雁势连云侵岳影,蝉声隔树见河流。
龙门泛雪谁邀赏,骑省吟秋我独留。
生长羌中惯横笛,落梅疏柳讵关愁。
《三台阁远眺》当代·徐建群
群山浪涌三千里,豪气冲盈在险峰。
日落熔金飞彩练,黄河飘入暮云中。
【登山有作】(新韵)当代·秋子
兰山夏景色尤深,远望长林绿显沉。
一岭云田白有界,半河塔影乱无痕。
但因腿病亭中坐,且就风光槛外吟。
每是登山寻浪漫,依然未度老来魂。
词赋
《兰山赋》当代·吴广平
兰州根祖,都市名山。自古屏障,始曰皋兰。龙脉千秋,锁陇原之大地;云程九域,破河岳之胡天。漠融雪冷,丘吊霜寒。夺三山之险要,壮五岳之威严。山形隐奇,骚领陇右;龙翼舒展,势惊狂澜。一脉承祥,溯鸿蒙之古远;五泉叠翠,拂崿嶂之嬽姗。沟壑纵横,起伏峦脉;半山悬妙,遥忆祖先。古道丝绸,历风雨而织幔;缁衣旌影,流沧桑而渥丹。水结禅林,谁识灵隐生逸?香溢古木,愈感芳踪绝凡。兰若禅音,浑然天籁;清溪涌玉,诚乃仙间。黄土梯田,凭览空山之旷;伏龙古墓,思生汉梦之翩。至若大豁悟兴,顿浮古貌;魁星阔俯,远眺锦般。文润彩陶,尽呈美轮之态;心驰马窑,概忆肇祖之田。史迹凿凿,尽描人文之韵;紫烟袅袅,独笼蜿蝘之阡。
若夫岁月峥嵘,风云激荡;卓贤代领;史简斑斓。一代皇朝,汇习俗而贻统;百族黎庶,偕历练而卫藩。徐达运筹,虏逃营寨;霍将揽辔,荣归凯旋。胡马嘶风,仿若红尘泛滥;明驼踏漠,何期落日满圆?麦秀之诗,鹤归华表;谷陵之变,眉皱嚣喧。宣威纵横赤壁,气盖驰誉边关。积虑处心,鸿猷远瞩;崇文重道,大政和廉。宋琬畅怀,寄豪情于千帐;探花吟咏,舒胸臆于五泉。陋筑黉堂,辈出元鼎;蓬兴书院,尊列圣贤。若非灵无所钟,焉为大家之归隐?瑞晦其气,何致圣迹之广传?师表为崇,青山无字而铭刻;英贤已逝,孤舍托魂而延绵。尔乃功德铺大成之道,鸿著满充栋之篇。是以江山多娇,风流总犁板荡;桑梓眄睐,俊彩常毓大观。
至若盛世欣临,励精图治;锦纶踵至,裹姹含嫣。民步小康,奔和谐之富路;甘兴大业,荡开放之飙帆。于是金城启绽芳容,纷呈亮点;峰岭布罗春色,屡现画妍。柏柳森森,碧绣一山气象;夕霞烁烁,红添几缕淑娴。错落楼阁,神工鬼斧;珠玑壁瓦,光祖耀年。黄河驾雄浑之气,险壑攀豪迈之巅。继而漫游兰山,步移景换;遥望崎岭,雾起云迁。铁钟警鸣,遣欲尘于天外;峰翠弥漫,飞掠影于眼前。尔乃思甘棠之遗爱,仰朔漠之无边。眺望亭台,客涌山市;朦胧烟雨,纱妆营盘。容与长廊,赏龙飞之浪墨;凝眸旧馆,思风烈之硝烟。
噫嘻!兹有蟠龙之圣地,而遗厚贶于皋兰。史履铿锵,德开化境,山承厚重,水兆高瞻。旰食宵衣,勾鸿鹄之高远;鞭丝帽影,乐山水于逊谦。景色无边,沉沦大象;乾坤有道,荣茂华冠。况乃玉水长流,泛鼎新于时治;金瓯永固,筹周备以久安。兰洽横桥,海纳八际商旅;亚欧纵网,贸集五洲客船。开悟宏通,允谋大略;民丰物阜,昌盛中原。故感而为之诗曰:皋兰一脉瑞人寰,清尚宗德溯古源。滚滚洪流腾赤浪,茫茫浩宇泻银湾。千秋沃壤翻韬略,十里长廊醉墨缘。欣叹金城春四季,我心怡旷宿流连。
《兰山赋》当代·吴农荣
巍哉兰山,金城坚屏。高厚蜿蜒,形若盘龙。云蒸霞蔚,烟雨濛濛。举目仰望,岌岌青峰蔽日;凭栏俯瞰,滔滔一河穿城。
忆及古昔,缅想鸿蒙。伏羲一画开天,大禹移石导洪。阴阳互动,山川显形。皋兰之称谓,乃匈奴命名。亭亭物表,龙光射斗牛之墟;峣峣天外,紫气来霄汉之中。冠百里之首,跨金汤之雄。河兵夜渡,或为兵家逐鹿之场;沙草晨牧,或为胡汉牧耕之坪。营盘岭上,惊现半山形墓葬;花寨子遗址,文物彩陶恢弘。伏龙坪幸留汉代古纸,马家窑彰显农耕文明。秦置榆中,汉设金城。兰州之名起乎随,省会之称始于清。民国设市,今延芳名。
羌笛横吹,汉长城削石为藩;胡笳奏凯,霍去病鞭指泉涌。丝绸西输,天马东腾。张博望功擅西域,班定远投笔从戎。1西望敦煌飞天,南瞻麦积烟云。“古戍重险”,岑参金城留佳句;恶水严关,玄奘足迹印陇原。啸傲山水,黄谏诗壮三台阁;吟咏风月,宋琬韵激五泉山。高士归隐,达人挂冠。段坚课徒讲学,秦维岳传道举贤。刘尔炘筹资建院,吴信辰主讲兰山。2芊芊左柳,难忘征西名将;巍巍皋兰,铭记谪臣箴言。3雄关漫道,兵家著鞭。兰州战役,壮烈无前。皋兰山鲜血染苍苔,营盘岭千军战犹酣。苌弘血,烈士魂,铺就解放大道;党人志,英雄胆。托起皋兰新天。
俱往矣,来此盛世,山河换颜。喜看今日之兰山,谷幽峰青,山唱水欢。公园俊美,场景壮观。十里长廊,展示千秋画页;四大景观富含文化内涵。花溪绕圃,雕龙攀栏。蝴蝶楼歌轻舞漫,叠翠园花香鸟言。登望河楼,顿感心潮起伏;逛游乐城,似觉梦回童年。朱阁幽亭,风习习以织凉;鱼塘水榭,波粼粼而潺湲。迎客柳依依多情,凌霄松昂昂向天。盛矣哉,更有索道穿空,身轻似燕,皮筏争渡,遏浪飞漩。
至若华灯初上,园开彩帘,火树银花,霓虹星眩,夜朦胧而若迷,人恍惚似升仙。树生香,灯如海,恍游天上街市,亦或步入仙间,或坐花阴言情。或进山庄举宴,遣永夜之雅兴,乐美景而留连,及至晨光熹微,朝霞欲燃,群峰含黛,草树凝烟。习武者英姿飒爽,亦拳亦剑,练步者载歌载舞,裙裾翩跹。孟德曰:“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歌曰:公园建在白云边,曲径长廊绕壁旋。脚下黄河飘玉带,峰颠碧树荡青烟。溪流叠翠香风浴,芳圃含情笑语喧。璀璨灯河摇绮梦,天街醉卧抱星眠。是为赋。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5:40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