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七宗,是说
东晋时代的佛教学者对于
般若性空的解释,各出异义,纷纭不一。
姚秦鸠摩罗什门下沙门
僧肇,在他所撰《
不真空论》当中,归纳作心无、即色、本无三义。
刘宋建康庄严寺昙济扩充作
本无宗、
本无异宗、
即色宗、
识含宗、
幻化宗、
心无宗、缘会宗六家七宗。后来下定林寺僧镜撰《实相六相论》,南齐汝南
周颙撰《
三宗论》,都是七宗论的流亚。
简介
东晋时代之
般若学派别。自汉末迄
刘宋时代,
般若经流行,东汉支娄迦谶传译道行般若经(为印度般若学说传入中国之始),
朱士行讲经,道安亦著手研究般若。当时为理解般若思想,一方面依据老庄玄学之义,理解及论
释般若经义,产生“
格义佛教”,对般若空之思想产生种种分歧;再方面则出现对空之思想之真正理解,此等派别总括称为六家七宗。据
刘宋庄严寺昙济之六家七宗论(原书佚,今据唐代元康“
肇论疏”所引)、隋代吉藏之中论疏等所载,一般主张六家及其代表为:(一)
本无宗,包括道安、
僧睿、
慧远等之说。(二)即色宗,关内之“即色义”与支道林之即色游玄论。(三)识含宗,为于法兰之弟子于法开之说。(四)幻化宗,为
竺法汰之弟子道壹之主张。(五)心无宗,包括竺法温、道恒、支愍度等之说。(六)缘会宗,有于道邃之缘会二谛论。(七)本无异宗,为本无宗之支派,有竺法琛、
竺法汰之说。七宗之中,就基本观点而言,一般以
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家为当时般若学说主流之所在。
总 说
佛教在东汉传入后首先被附于
黄老之家,魏晋时代则依附于玄学。南北朝时期佛教才逐步独立,至隋唐方高度发展并形成各种宗派。佛教般若思想大约是两晋之际传入中国的一种思潮,佛教借玄学的概念、命题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以便使这种思想更容易更迅速地进入上层
统治阶级和士人阶层。但是,由于过多地使用老庄玄学概念、命题去比附译解般若经典,则使佛学在某种程度上被玄学化了。玄学内部有许多的派别,如贵无派、崇有派、独化派等等,这些派别的影响使佛教内部发生分化,
东晋时期,佛教内部因对般若思想理解不同而出现了所谓“六家七宗”的争论。“本无宗”的影响最大,其代表人物是道安和慧远。“心无宗”的影响也很大,以支愍度、道恒为代表。
别 说
(一)
本无宗。昙济的《六家七宗论》原书不传,《名僧传抄·昙济传》述此论关于
本无宗的一节说:“
如来兴世,以本无弘教,故方等深经皆备明
五阴本无,本无之论由来尚矣。何者?夫冥造之前,廓然而已。至于元气陶化,则群像禀形。形虽资化,权化之本,则出于自然。自然自尔,岂有造之者哉?由此而言,无在元(似是万字之讹)化之先,空为众形之始,故称本无。非谓虚豁之中,能生万有也。夫人之所滞,滞在未(似是
末字之讹)有。宅以本无,则斯累豁矣。夫崇本可以息末者,盖此之谓也。”此文并没有说出
本无宗是何人所立。后来陈小招提寺慧达所撰的《
肇论疏》引用此文的
数语,说是道安所说。再后
吉藏的《中论疏》把本无一家分作两宗,一是道安本无,一是琛法师本无,而他举示道安的本无义也引了此文的“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等语。那就
本无宗是道安所立了。其次,依《中论疏》,本无就是僧[睿*又]所谓性空,而他的涵义是“一切诸法本性空寂”,也就是性空缘起、缘生无性的意思。
(二)
本无异宗。这一宗的宗义已经没有原始的文献足征,似乎就是《名僧传抄·昙济传》所引和本无正义相违的“……虚豁之中,能生万有……”而《中论疏》所举示琛法师的本无义,似乎就是他的解释。其文如下:“次琛法师云:本无者,未有
色法,先有于无,故从无出有。即无在有先,有在无后,故称本无。”这是说还没有万物之前,先有所谓无,从无生有,所以万物出于无。这个学说解释经论所
说非有非无说,所谓非有是有就是无,所谓非无是无也是无,一切只是所谓无。
僧肇评破这个学说,说他是中心崇尚所谓无,所以凡所发言都趣向於无。实在经论成立非有非无的本意,只因为
一切诸法都依因缘而有,不是真实有,所以说非有。又因为诸法依因缘而有,不是一向无,所以非说无。何必妄生穿凿,说非有是无却此有、非无是无却彼无呢?元康《
肇论疏》说这个本无异义是
竺法汰所立,僧肇所破即此。吉藏《中论疏》像在上面所引,说是琛法师(依《中论疏记》,琛法师就是竺法琛,也就是
竺道潜)所立,僧肇所破即此。然而慧达《肇论疏》说僧肇所破是道安义及慧远义。
(三)
即色宗。昙济关於即色宗的说明不传。依僧肇,即色义是说色
无自性即色是空。其文如下:“即色者,明色不自色,故虽色而非色也。夫言色者,但当色即色,岂待色色而后为色哉?此直语色不自色,未领色之非色也。”但依吉藏《中论疏》,即色义中又有二说,一关内即色义,二
支道林的即色游玄义。而僧肇所破是关内即色义。其文如下:“一者关内即色义,明即色是空者,此明色无自性,故言即色是空,不言即色是本性空也。此义为肇公所呵。肇公云:此乃悟色而不自色,未领色非色也。”这说关内即色义所阐明的即色是空,乃是色法都依
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所以说“色不自色,故虽色而非色”。然而还没有领会因缘所生,
无实体性,本来是空。
不偏在无自性一边,进而说色本是空的,便是支道林的即色游玄义。《中论疏》举示道林的学说如下:“次支道林著《即色游玄论》,明即色是空,故言即色游玄论。此犹是不坏假名而说
实相,与安师
本性空故无异也。”《即色游玄论》不传,据《世说新语·文学篇》刘孝标注及《中论疏记》所引,大意是说“夫色之性,色不自色,虽色而空。知不自知,虽知而寂”。就是说色从因缘而有,不是自有。所以
当体即空。其次,支道林关於即色义的撰述,除《游玄论》外还有“释即色本无义”本无就是性空,所以《中论疏》说他和道安义无异。然而慧达和元康的《
肇论疏》却说僧肇所破的即色义就是支道林所说。
(四)
识含宗。吉藏《中论疏》说识含义是于法兰的弟子于法开所立,其文如下:“第五于法开,立识含义,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今之所见群有,皆於梦中所见。其于大梦既觉,长夜获晓,即倒惑识灭,三界都空。是时无所从生,而靡所不生”。这是说三界群有都是在大梦中所见,而倒惑的心识是大梦的主体。换句话说,就是宇宙万有都为倒惑的心识所变现。假如觉悟三界本空,惑识就消灭,不再见有宇宙一切诸法。《
高僧传》说法开每和支道林争即色空义。又道林讲《
小品般若》,法开曾经指示他的弟子法威去攻难他。
(五)
幻化宗。吉藏《中论疏》说幻化义是壹法师(依《中论疏》所引《山门玄义》,他就是
竺法汰的弟子道壹)所立,其如下:“第六壹法师云:世谛之法,皆如幻化,是故经云:从本己来,未始有也”。又《中论疏记》说:“玄义云:第一释道壹著《神二谛论》云:一切诸法,皆同幻化。同幻化故,名为世谛。心神犹真不空,是第一义。若神复空,教何所施,谁修道隔凡成圣,故知神不空。”这是说世间诸法都如幻如化,自始非真实有,而心神却不空。这个是
空色不空心,和下面的心无义刚刚相反。
(六)
心无宗。元康《
肇论疏》引《世说新语·假谲篇》,说心无义是
支愍度所立;又引《高僧传·竺法汰传》说道恒常执心无义。吉藏《中论疏》又说温法师(依慧达《肇论疏》及《中论疏记》,就是
竺法深的弟子竺法蕴)用心无义。因此执心无义之见于记载的,有以上三家。僧肇在《
不真空论》当中首破心无义,其文如下:“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吉藏《中论疏》引申说:“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
释意云:经中说
诸法空者,欲令
心体虚妄不执,故言无耳,不空外物,即万物之境不空。肇师评云:此得在于神静,而失在于物虚。破意云:乃知心空,而犹存物有,此计有得有失也。”这是说经中所说诸法空,并不是说所有外界的万物和
内界的心一切都空。外物实在有,不曾无。只是在物上不起计执之心,所以说他空,说他无。就是只内里止歇心的执着系缚,令不想外色,外色的观想就不生,并不是外色化为乌有。这个是空心不空色。僧肇评破这个心无义,就假如就得失说,这个学说得在心能够不在物上起执着系缚,所以心神宁静。失在还没有通达外界的万物也都缘生性空。
(七)缘会宗。吉藏《中论疏》说缘会义是于法兰的弟子于道邃所立,其文如下:“第七于道邃,明缘会故有,名为世谛。缘散即无,称
第一义谛。”又《中论疏记》说:“玄义云:第七于道邃著《缘会二谛论》云:缘会故有,是俗。推拆无,是真。譬如土木合为舍,舍无前体,有名无实。”这是说一切诸法由因缘会合而有,犹如房屋,由土木会合而成,但有假名,都无实体。
总 结
在昙济以前,
姚秦僧叡已经有六家偏而不即之说,而以道安的本无义为在六家之外的性
空宗,那就成为七宗。僧[睿*又]虽然没有说出六家的名称,然而昙济的六家七宗说,大概就是本僧叡说而立的。吉藏《中论疏》在征引六家七宗及其他关于
般若性空的论述之后,虽然说“若封执上来有所得,皆须破之;若心无所寄无所得,适缘取悟,皆得用之”,然而仍然祖述六家偏而不即之说,只以道安的本无义及支道林的即色义等为和经论的立义相符,也就是只有这几家的学说是般若性空的正义;而且这几家的学说原来是一种,不过
语言文字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