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是一个神话故事,后演变为成语,故事最早出自《
小学绀珠》。
成语出处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技、雷被、晋昌、伍被。”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便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后人由此传说提炼出成语“八仙过海”。
成语故事
“八仙”指的是古代神话里的
汉钟离、
张果老、
铁拐李、
韩湘子、
曹国舅、吕洞宾、
蓝采和、
何仙姑这八位神仙。传说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在人间惩恶扬善,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
相传有一年,正逢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八位神仙也被邀请参加。他们各自离开修炼之地,准备驾云去参加蟠桃盛会,路过东海,只见那东海浩渺无垠,波涛汹涌,巨浪狂吼,一派惊心动魄的景象。吕洞宾灵机一动,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拿出各自的法宝,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众仙都齐声说:“好!”
铁拐李第一个过来。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往东海一抛,拐杖像一叶扁舟,轻轻浮在海面上,铁拐李往上一跳,稳稳当当地落在上面。众位仙家一看,齐声赞道:“好本领!”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也说道:“看我的!”随手也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一副老僧模样。
张果老笑咪咪地说:“还是我的招数最高明。”只见他掏出一张纸来,折成一头毛驴,纸驴四蹄落地后,仰天长叫,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众仙挥挥手,踏浪而去。
吕洞宾不慌不忙地从背后抽出拂尘来,向海中一指,顿时霞光万道,海水分成两半,让出一条宽敞大道来。只见吕洞宾微微一笑,悠悠然向路尽头走去。
韩湘子见此,也不甘示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随手抛到海中,自己腾空而起,单足站在上面,随后又取出箫管、吹起悠扬的曲子来。曹国舅此时取出了法宝玉简板,飘然而上。这时只有何仙姑与蓝采和两人还没有动静,只见蓝采和取出花篮放进海中,花篮顿时变大数倍,花香扑鼻。他回头一见仙姑没拿任何法宝,就问道:“仙姑,是否愿意与在下一同渡海?”
何仙姑微微一笑,说:“多谢阁下厚意,你尽管先行,我随后就到!”说着,从头上取下一朵荷花放入水中,那荷花霎时就变成了一条荷花船,载着仙姑缓缓飘过海去。
成语寓意
八仙过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篇章,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典故之一,特别是在民间,其影响更为广泛,由此演化出来的一些风俗文化甚至流传到了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沿海地区。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件事情会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所以既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拘泥于前人经验。要学会创造,善于创造,用真正属于自已的方法去实现目标。不过反过来讲,方法有很多,实现目标的途径也有很多,要善于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省时、更省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原指八仙拿出自己的法术本领过海,后用来形容各人使出自己的本事。
运用示例
明·
吴承恩《
西游记》第八一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现代作家
老舍《茶馆》第一幕:“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