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Krystian Zimerman),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钢琴。1973年获得波兰全国钢琴比赛第一名,翌年获得波兰普罗克菲耶夫钢琴大赛的金奖。1975年,19岁的Zimerman获得了第九届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也由此正式步入世界性演出生涯。1976年签约
DG,成为该公司专属演奏家。在其他作品方面,Zimermann灌录的
德彪西《前奏曲全集》获得了1994年度《留声机》优秀唱片大奖、1995年《爱迪生大奖》中器乐独奏奖。2018年,在北京首次演出《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2024年,在广东省星海音乐厅为乐迷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人物介绍
个人简介
5岁起学习钢琴,后来并进入卡托维茨音乐学院学习师从
雅辛斯基(Jasinski)教授。齐默尔曼于1975年在华沙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奠定了他日后在国际
乐坛的表演事业基础。1976年他与卡拉扬及其麾下的
柏林爱乐乐团合作,1979年和
纽约爱乐乐团合作,首次在美国演出。他在全球很多地方演出并灌录了一些唱片。1996年至2004年,他在瑞士
巴塞尔音乐学院任教钢琴。
齐默尔曼以诠释
浪漫主义音乐见长,但演奏范围很广泛,同时非常支持
现代音乐的发展。例如
鲁托斯拉夫斯基(
波兰语:Witold Lutosławski)曾为他而作一部钢琴协奏曲,齐默尔曼也演奏录制了这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录音有:与卡拉扬合作的格里格、舒曼的钢琴协奏曲;与伯恩斯坦合作的
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及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肖邦的两部钢琴协奏曲(有朱利尼指挥齐默尔曼
演奏钢琴和他自弹
自指的两个版本);和
小泽征尔合作的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以及
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此外还有一些
浪漫主义和印象派作品。
齐默尔曼很少提早公布他演奏的行程。于二零零六年
七月上旬,他在香港举行了两场
演奏会,反应非常良好。
艺术生涯
1956年出生于
波兰扎布热,早年由父亲启蒙开始学习钢琴,1963年在卡托维治音乐院师从杨辛斯基(他也是齐默尔曼唯一的老师),1975年赢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他是一百一十八名
参赛者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后开始在世柏林爱乐及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合作的机会,1976年,
阿图·鲁宾斯坦邀请齐默尔曼到他位于
巴黎的寓所给予宝贵的个人指导,对于齐默尔曼未来的事业影响很大。1977年首在
伦敦登台,1978年第一次赴美国明尼亚波里斯演出,曲目是肖邦第一号钢琴
协奏曲。齐默尔曼于同年在
洛杉矶演出肖邦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后,被当地乐评人与年轻时期的
约瑟夫·霍夫曼相提并论。齐默尔曼在DG留下不少录音,包括独奏与协奏曲,与他合作过的指挥包括
卡拉扬与伯恩斯坦。齐默尔曼以诠演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最受好评,他擅长演奏舒伯特、
贝多芬、肖邦、格里格、勃拉姆斯与李斯特的作品。不过,齐默尔曼近年也把曲目扩展到
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齐玛诺夫斯基与
鲁托斯拉夫斯基等二十世纪作曲家的作品。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音乐生涯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阶段,而从这些阶段
正可看出一位年轻艺术家如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从早期
录音室录音,甚至1975年华沙肖邦大赛实况来看,早年齐默尔曼的音乐诠释都以纯粹钢琴语言为基础,追求技巧精确、音色清晰无瑕。这种情形很容易造成只重视技巧而忽略内涵的印象(虽然齐默尔曼的音乐不完全只靠超人的技巧)。如果看法没有错,一知半解或一味追求音色是不值得鼓励的。从录音来审视齐默尔曼各阶段的变化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却很有意义。
不断自我鞭策是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不断有演出机会与录制唱片的主因,他的行事都经过事前缜密的规画,并且在严格的自我要求下,广博涉猎各领域的艺术风格。原则上,齐默尔曼不同于那些号称随时拿得出三十首协奏曲、十五场独奏会曲目的钢琴家,相反的,不管何种情况,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对每年的演出场次都有一定节制,他要求每场都是最高水平,每首乐曲都经过精心准备,虽然曲目范围会因此无可避免
地变的比较狭窄。在自己工作室练琴时,追求完美的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常用
摄影机来监督自己(包括影与音)。他用现代科技帮助自己,通过自我反省检讨,使其艺术更臻完美,并借着内心自发的艺术目标使自己能更精确掌握对乐曲的诠释。
在
维也纳音乐会现场录制的两首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里,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诠释相当小心谨慎,音色有如水晶般透明清澈,在塑造乐曲坚实结构的前提下,审慎投入庄重的活力。演出并录制这两首协奏曲前,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才刚与伯恩斯坦合作录制
贝多芬第三、四、五号钢琴协奏曲(也是现场实况录音)。不幸的是,伯恩斯坦在1990年猝逝,两人不及完成全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录音工作,而两位艺术家惺惺相惜的友情也因此被迫结束。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先前没有尝试过指挥,但似乎受到伯恩斯坦逝世的影响,他毅然决定由自己担任指挥兼独奏,与
维也纳爱乐完成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录音。在齐默尔曼自任指挥的一、二号钢琴协奏曲中,他熟练地掌控钢琴弹奏技巧,展现令人惊异的才能(1991年12月,齐默尔曼时年三十五岁)。这两首协奏曲的录音是为了“纪念伦尼”(伯恩斯坦名字“雷奥纳德”的昵称)。指挥方面,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有意延续伯恩斯坦一贯的风格,呈现与三首后期协奏曲同样的热情与张力,乐句间也特意地加入较多的弹性与即兴。
在
伯恩斯坦指挥下,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也有同样的效果。该曲于1984年10月在维也纳录制,同样也是现场实况录音。这次录音可为齐默尔曼如何恣意挥洒弹奏技巧提供左证。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掌幅极宽,不但能无碍的弹奏出乐谱所要求的繁复音符,更能以优雅的方式让音符吟唱出来,这些正是他最擅长的。更令人赞叹的是,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在弹奏快速的双音阶乐句时,同样也能将它们处理得很好。这次录音从一开场齐默尔曼对
法国号精确的响应开始,就显示出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是个既能与乐团融合、又具有主导能力的勃拉姆斯诠释者;这种至高的演奏境界过去不曾在钢琴协奏曲中出现过,尤其是在现场听众面前。
获奖记录
评价
作品评价
不管是从个别的音符、和声间精巧的平衡,乃至精准的音色控制来总体评析,可以把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琴艺与意大利钢琴家米开兰杰利相提并论。他们两人都有极度敏感的个性,曲目选舍与诠释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例如:
德彪西二十四首
前奏曲、肖邦F小调
幻想曲和李斯特《
死之舞》中流露的能量和气质。无论从其表现的乐曲细节或整体演奏格局,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肖邦F小调幻想曲似乎想制造一个立即的整体印象。李斯特《死之舞》和德彪西前奏曲(两册作品
精选集)的演奏音色则是完美无瑕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乐曲所有细节,让每位听众印象深刻。
天性和气质使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演奏李斯特辉煌技巧的〈神怒之日〉主题时,并不会像祈弗拉一样为讨好
聆听者的感官而演奏出炫人耳目的火热。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把李斯特这部
变奏曲诠释成接连的哲学思考,款款描述关于人世的冷与热、历史的光明与黑暗以及难逃毁灭的人类宿命,并把这些要素塑造成强大的音乐张力。
音乐中的图像性、气息和温度都在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音乐
逻辑性下被中和了,但音乐却毫不因为移除乐曲中的火爆气质而降低说服力。他的每一款录音几乎都是对作品的典范演绎,比如
贝多芬的全部
钢琴协奏曲、肖邦的钢琴协奏曲(2000版)、勃拉姆斯的
第一钢琴协奏曲(2005版)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都堪称极品。
郑京和与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合作,录制了
室内乐的里程碑之作:
雷斯皮基和理查施特劳斯的
奏鸣曲,这张唱片获得了1990年
留声机奖,由
DG公司在“画廊”系列中再版发行。
在
德彪西的《前奏曲》中,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情形。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并没有被《特耳菲的舞姬们》或淘气的《精灵之舞》迷昏了理智,也没有被最后一曲《烟火》弄得目眩神驰。齐默尔曼演奏时的清晰哲学理念在演奏
印象派音乐时也是占上风的。齐默尔曼的演奏艺术告诉人们,如何将勤奋不懈的工作转变成不朽的艺术成果。相形之下,他那些才华平庸的同辈一开始就企盼不切实际的至高境界,到头来却只停留在平庸等级。 谈到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唱片的同时,也必须提到他早期无瑕、智能且富含年轻节制力的降E小调
诙谐曲Op.4。DG在1982年展开一项庞大的勃拉姆斯作品录音计划,时年二十六岁的齐默尔曼受托负责演奏三首勃拉姆斯
钢琴奏鸣曲、
叙事曲Op.10、为左手写的改编《夏康舞曲》、勃拉姆斯自己改写的
弦乐六重奏Op.18第二乐章钢琴版。显然地,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在诠释这部表情丰富、尖锐激烈的诙谐曲时,既不妥协也不特意夸张。当年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演奏肖邦时,年轻而严谨的特质同样发散在这部作品中。
个人评价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以演奏肖邦得到音乐生涯的真正突破,也就是在
华沙肖邦钢琴大赛中赢得首奖,虽然赛前他就已被普遍看好。他那光辉灿烂的技巧、令人折服的说服力和自然度,以及他在舞台上明朗可亲的人格,都极其杰出。然而他却永远谦虚而自信,发出不凡的
智慧光采。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每一款录音几乎都是对作品的典范演绎,比如贝多芬的全部钢琴协奏曲、肖邦的钢琴协奏曲(2000版)、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2005版)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都堪称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