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卿,官名。
南朝梁天监七年(508)改光禄勋置,十一班,位列十二卿,掌宫殿门户及部分宫廷供御事务。有丞、功曹等属官,领守宫、黄门、华林园、暴室等令。陈因置,三品、中二千石。北齐置为光禄寺长官,因称光禄寺卿,后世从之。掌宫殿门户、帐幕器物、百官朝会膳食等,三品。隋唐沿置,从三品。唐高宗、武则天时,一度随寺改称司宰正卿、司膳卿。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四品。南宋随寺省。辽改置崇禄寺卿。元宣徽院置,员数一、二不定,延祐七年(1320)定置四人,正三品。明兼掌皇室膳食,职事繁重。虽听于礼部,又受尚膳监宦官监督。初定正四品,后改从三品。洪武八年(1375)一度随寺改称光禄司卿。清置满、汉各一人,职轻事简。光绪三十二年(1906)随寺省。
隋开皇三年(583)废
光禄寺入司农,十二年再置,仍设卿、
少卿等官,专司皇室膳食,辖
太官、肴藏、良酝、掌醢四署。南朝梁改光禄勋为光禄卿,掌宫殿门户。北齐称光禄寺卿,除宫殿门户外,兼掌皇室膳食、帐幕器物。唐沿隋制。高宗一度改
光禄寺卿为司宰寺卿,
武则天又一度改为
司膳寺卿,后均复旧。历代沿置,清末废。
秦代称
郎中令,汉初沿置。武帝时改称
光禄勋。东汉末复称
郎中令。为宫廷宿卫及
侍从诸官之长。魏、晋、
南朝宋、齐及北魏均同。以后废置不常,至
南朝梁改名光禄卿,北齐置
光禄寺,设卿及
少卿,此后皆以皇室膳食为专职,与汉代执掌完全不同。《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
太初元年更名
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
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
晋书.职官志》:“
光禄勋,统武贲
中郎将、羽林郎将、
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将、
太官、御府、守宫、黄门、
掖庭、清商、华林园、
暴室等令。”参阅《
通典.职官七.光禄卿》。隋领
太官、肴藏、良酝、掌醢四署。唐改肴藏名为珍羞,余同。宋除
太官令外,有内酒坊、油醋库等机构。元掌起过米麴等事,领尚饮、尚酝局等,隶
宣徽院。明、清领署同唐,惟“
太官”作“大官”。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并入
礼部。
光禄寺卿少卿丞
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备而谨其出纳之政,
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凡祭祀,共五齐、三酒、牲牢、郁鬯及尊彝、笾豆、簠簋、鼎俎、铏登之实,前期饬有司办具牲镬,视涤濯,奉牲则告充告各,共其明水火焉。礼毕,进胙于天子而颁于百执事之人。分案五,置吏十。元祐三年,诏长、贰互置。政和六年二月,
监察御史王桓奏:“祭祀牢醴之具掌于光禄,而寺官未尝临视,请大祠以长贰、朔祭及中祠以丞簿监视宰割,礼毕颁胙,有故及小祠,听以其属摄。”从之。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光禄卿、少,皆为寄禄。
元丰制行,始归本寺。中兴后,废并入
礼部。
光禄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
少卿二人,
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
主簿二人,
从七品上。掌酒醴膳羞之政,总
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凡祭祀,省牲镬、濯溉;
三公摄祭,则为终献。朝会宴享,则节其等差。录事二人。
龙朔二年,改
光禄寺曰司宰寺。武后光宅元年,曰司膳寺。有府十一人,史二十一人,
亭长六人,
掌固六人。
令二人,
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掌供祠宴朝会膳食。祭日,令白卿诣厨省牲镬,取明水、明火,帅宰人割牲,取毛血实豆,遂烹。又实簠簋,设于馔幕之内。有府四人,史八人,监膳十人,监膳史十五人,供膳二千四百人,
掌固四人。
令一人,
正八品下;丞二人,
正九品下。掌供祭祀、朝会、宾客之庶羞,榛栗、脯脩、鱼盐、菱芡之名数。武后
垂拱元年,改肴藏署曰
珍羞署,神龙元年复旧,开元元年又改。有府三人,史六人,
典书八人,饧匠五人,
掌固四人。
令二人,
正八品下;丞二人,
正九品下。掌供五齐、三酒。享太庙,则供郁鬯以实六彝;进御,则供春暴、秋清、酴麋、桑落之酒。有府三人,史六人,监事二人,掌酝二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觯百二十人,
掌固四人。
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供醢醯之物:一曰鹿醢,二曰兔醢,三曰羊醢,四曰鱼醢。宗庙,用菹以实豆;宾客、百官,用醯酱以和羹。有府二人,史二人,主醢十人,酱匠二十三人,酢匠十二人,豉匠十二人,菹醯匠八人,
掌固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