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将军,中国古代
武将的官名。偏将军系
将军的辅佐,偏将军官名始于
春秋,在将军中的地位较低,多由
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
三国均置,魏偏将军属第五品。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
历史上最著名的偏将军当属三国时期
刘备集团的
关羽、
马超、
赵云,曹魏集团的
徐晃、于禁、
张郃。这六人都曾做过偏将军。关羽,投降
曹操,随军斩杀
颜良,
文丑被曹军击杀后,被封为“
汉寿亭侯、偏将军”,刘备夺取西川后,关羽被封为
荡寇将军,刘备
汉中称王后,升为
前将军;马超,父亲
马腾被朝廷征为
卫尉,朝廷“以(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归降刘备后,被封为平西将军,刘备称王后,升为左将军,刘备称帝后,升为
骠骑将军;
公元200年 据守官渡与
袁绍以土山相对,袁绍令士兵向曹操营地放箭,死伤甚多,士兵惧怕。于禁督守土山,力战激励士气。击败袁绍后迁偏将军。
张郃初投曹操即被拜为偏将军,后历任平狄将军、荡寇将军。曹丕称
王后,被拜为左将军。之后,累战功,官拜征西
车骑将军。死后谥号壮侯。
“偏
将军印章”是1982年市民刘定全在嘉陵江边拾得,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收藏。此印系
龟纽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纽高1.2厘米,边长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篆刻印文“偏将军印章”五字三行,前2字为第一行,中间2字为第二行,后1字为第三行,是一方汉代
官印。据文献记载,偏
将军系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偏将军印沿袭了
两汉官印制度,即官高者用龟纽,中下级官吏用
鼻纽的制度。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全国共发现26枚,两汉金印仅存15枚,为希罕之物,至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