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高级中学于1928年建校。前身是1928年创办的偃师师范讲习所和1931年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偃师中学。
办学历史
1944年日寇入侵豫西,学校停办,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老城当店复校。
1948年3月偃师解放,8月成立偃师
联合中学,校址在今市委
招待所,1949年改名为偃师第一中学,并增设高中班,是为偃师高中的雏形。石静涛、张渠、牛秀生诸前辈为学校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4年秋,学校初高中分设,高中部迁入新址(原邮电部538厂院内),正式使用今名: 河南省偃师高级中学,张正民先生任校长,规模按三年制定型为十八班,生源覆盖洛阳、
三门峡等
豫西地区。
195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重点高中(全省5所),是 1958年河南省第一批24所省重点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学风优良,曾有“豫西清华”之美誉。建校以来培养了以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59年该校被确定为河南省14所重点中学之一。毕业学生多进入高校深造,成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将军、学者、专家,如现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张海、中国“两弹一星”突出贡献专家王克民、著名作家
吉学沛。1969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学校停办,校舍被出卖。广大校友无不为之痛心。
1978年,改革开放,偃师高中恢复重建。1980年9月迁入原豫西农专校址,83届起恢复三年制,85届起恢复十八班规模。1992年学校增设高师预备班,面向洛阳九县(市)二区招生,学校规模过渡为三级二十四班。复校初期,广大师生继承“老
偃高”的光荣传统,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携手并肩,重建校园。79届高考在全省名列前茅,当年成为河南省24所重点高中之一。自此,偃师高中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学科竞赛科科有省级一等奖,高考上省定大专线人数一年一个台阶,稳居洛阳各县(市)第一。每年都有考生进入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名校。1992年河南省
高考状元李念真、1989年河南省数学竞赛第一名韦立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94年年底,偃师高中作为农村省重点高中的代表,接受了河南省
教育委员会专家评估组的督导评估,给予偃师高中很高的评价。鉴于当时相对滞后的办学条件,专家组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2004年新校区工程竣工后,偃师高中办学条件全面升级。 “偃高人”抓住机遇,凝聚力量,内抓管理,
外树形象,开启了偃师高中办学历史上崭新的一页。2004年底该校顺利通过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成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先突破千人,2007年、2008年度闯过1500
人大关;在学科竞赛方面,学校年年有省级一等奖,排在
省实验中学、
郑州一中之后,昂首挺进全省三甲。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2001年10月,为推动创建教育名市的发展进程,偃师决定再次对偃师高中进行扩建。这次扩建选址在老校区对面,建设了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新校区。2004年新校区落成后,行政楼、教学楼、科技实验楼、信息技术中心、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现代建筑错落有致,气势壮观;
张海书法艺术馆、 “国标二级”塑胶运动场、学生游园等全新设施,独树一帜,特点鲜明。至此,学校总占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拥有80个教学班,师生员工近6000名。经科学论证,
总投资达2400多万元的偃师高中一期扩建工程应运而生,工程完工后,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和阶梯教室等一应俱全。实验室按国标一级装备,图书阅览室书报杂志齐全,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也发展为三级三十六班规模。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35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80余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0余人,
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及在读研究生20余人。学校共有8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00多人。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1996年河南省物理奥赛段明辉、贾利亚等7人获省级一等奖,1997年高考杨朝栋、贾利亚、李建辉等4人分别考入
清华、北大,1998年王琦获河南省
数学竞赛第一名,被
清华大学免试录取,在
豫西乃至河南享有很高声誉。
学校荣誉
学校曾荣获“河南省示范高中”“省级标兵学校”“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为人师表,育人楷模先进单位”、“河南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等
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办学宗旨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的办学宗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在教学中认真落实重
智育,更重德育,实现专业技能与完美人格谐调发展的统一,重教更重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重知识,更重能力,实现获取知识与增强能力的统一。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为高校输送数以万计学生,其中李念真,韦立祥曾夺得省理科状元和第二名,在近年全国
奥林匹克竞赛中,有35名学生获河南赛区一等奖,其中王琦获数学第一名。学校曾两次代表
洛阳市参加省“晨光杯”比赛,获一等奖。
办学特色
德育工作卓有成效 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形成了“四线交叉五为主”的立体德育网络。四线就是:
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
一条线,重心放在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教务处、任课教师一条线,重心放在课堂德育的渗透上;党支部、团委、学生会一条线,重心放在课外德育活动上;工会、德育基地、德育导师一条线,重心放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联系结合上。同时,还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为五个方面,即“五为主”: 以培养正确思想为主引导学生,以创建良好校风为主感染学生,以增强高尚师德为主影响学生,以营造浓厚德育氛围为主陶冶学生,以树立先进典型为主鼓舞学生。学校坚持德育工作高标准要求,低重心运行,倡导建立平等的
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使学生由不损害他人利益向助人为乐过渡。由树立基本爱心,逐步提升到关爱家庭,关爱集体,关爱社会。学校高度重视后进生转化工作,把他们视为“放错了位置的天才”,平时充分发掘其闪光点,课下还多方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其成才。科学高效的
工作模式给偃师高中带来了
集聚效应,师生中不断涌现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
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发展状况
为适应教育形势的深刻变革,学校也加大了改革力度。一是聘请全国知名学者、教育专家担任学校发展顾问,为学校出谋划策;二是同全国著名重点高中加强了校际师资交流与学生交流,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三是和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升学、留学开通
直通车;四是
积极探索“一校两制”的
办学模式,推动
教育产业化发展;五是实施名师工程,打造过硬教师队伍。为了满足广大
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偃师高中自2002年起,面向全省招生。同时开办出国留学
预科班。投资7500万元,征地280亩,实施偃师高中新区建设,已经投入使用。
八条禁令
2014年08月23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高中门前的标牌上播放着校方新学期制定的“八条禁令”。偃师高中新学期规定:严禁学生谈恋爱,男女学生拉手一次警告留校察看,第二次拉手开除。严禁在学校举行生日聚会,违规者将开除。学生们称这是偃师高中最严厉“八条禁令”。
中国广播网首先报道了这一情况。该报道引来网友大量转发和评论,不少网友认为该禁令欠妥。
洛阳晚报记者采访发现,禁令遭多数网友反对,但获得多数家长一边倒的支持,该校学生对此则称“尽量不碰禁令”。当晚,该校负责人致电洛阳晚报表示,初衷是为学生好,方式及有些措辞不够妥当,今后将逐步修订完善。
学校地址